03.04 有人說中國電影在走下坡路,你怎麼看?

江東妖兔


本人認為,這得看從那方面說,若說現在的影視規模,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大大的上升。還有電影畫質可以說火箭式的進步。這絕對不能否認。但是若說現在影視的內在質量銀幕形象和藝術可就另當別論了。說退步太高看他們了。可以說一退萬里,毫無成就可言。毛病萬出。形象單一失調,千人一面,雷同嚴重。形象失真,以假代真。內容低俗荒涎,語言淺浮輕薄。沒有一點文學藝術。製作粗枝大葉,表演呆板無情,機械無趣。比動物世界的動物還差百倍。整個影視隊伍,道德業務素質低下。不是以塑造經典角色為宗旨,而是以顯擺自己和增加粉絲為目的。這樣的心態和理念壓根就不想塑造經典影視。故意粗製濫造拍成一次性影視。這樣的影視如割韭菜。拍了一部又-部。永無止境,財路永暢。每部影片硬著頭皮看一遍,打死不看第二遍。這種商業化的影視理念能拍出好片,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所以說,現在影視業就不是為了拍經典影視而是為了謀利。不是為了發展影視文化,提高質量。而是以低劣作品套購觀眾更多的錢努力奮鬥。並非電影質量的進步而是走進岐途。比退步還可惡,更可恨。


夜琳夢曦1


其次,中國電影何時開始走下坡路,其實這個沒有明顯的時間節點,因為它不是斷崖式的下墜,而是緩慢的走下來的。我們說不出它什麼時候開始變差,但可以找到屬於它的最好時光,中國電影的電好時代是1980年代,彼時的中國電影誕生了很多經典作品,那個時期成長起來的電影人,直到現在仍在深刻的影響著當下電影。

一、1980年代的電影,不用掰指頭,經典拈手而來,隨便列舉一些吧:《廬山戀》《少林寺》《天雲山傳奇》《喜盈門》《阿Q正傳》《人到中年》《駱駝祥子》《城南舊事》《駱駝祥子》《今夜有暴風雪》《牧馬人》《茶館》《高山下的花環》《邊城》《黃土地》 《小花》《日出》《芙蓉鎮》《老井》《紅高粱》《女籃五號》等,每一部影片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以來都被奉為經典津津樂道。

二、那個時代也湧現出了大量優秀的導演和演員,可謂是中國電影史上的黃金一代,像謝晉、謝鐵驪、鄭洞天、黃蜀芹、田壯壯、黃建新、張藝謀、陳凱歌等新老導演,開啟了他們的高光時刻,以至於到現在他們也沒有再如此閃爍過。而像劉曉慶、姜文、鞏莉、陳道明、潘虹、陳沖等這些演員也是名揚海外。導演與演員的共同努力把中國電影帶入了最好的時代。那時的中國電影不說是和好萊塢比拼,但起碼和亞洲範圍內的國家還是一個水平線,甚至更要突出,比如和日韓、印度影片相比。

三、雖然幹什麼都需要錢,尤其對於電影這個燒錢的行業。但清貧有時反而更好,清貧可以讓人更醉心的幹成事兒,1980年代就是一個電影行業相對清貧的年代,導演和演員沒有天價報酬,很多都是體制內的演職人員,沒有代言更沒有廣告,拿的也只是比普通職工高不了多少的工資。但他們都是憑著一腔熱血在製作電影,把心思都用在了怎麼拍好一部影片上。

四、著眼當下的電影圈,玩的都是金元電影,搞的都是資本運作,電影很多時候只是資本表現的一種方式而已,一部影片製作費動輒數億幾十億元,每一部電影都是用多錢鋪就的,我們用了世界上最豪華的資金投入,卻沒有收穫同等價值的好作品。

五、為什麼現在出不來好的電影作品呢?因為在強大的資本面前,導演的意志被綁架了,演員的節操被揉碎了,無關影片的場外八卦成了影片的賣點和噱頭,整個娛樂圈都浮躁的找不到北了,而那些使命擔當的真正電影人則被漸漸的遺忘了,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充當寂寞看客或者裝飾配角。

以上為個人觀點,謝謝!!!







搞笑o巴


首先呢先考慮大的原因就是廣電局這一方面,畢竟在中國境內播出的電影還是要先從廣電爸爸手中盤一下子才能上映,不知道網友們有沒有看過《天註定》這部電影,三個不同的故事講的那時中國的現狀,很遺憾這種電影在中國是不讓播出的,那時的導演賈樟柯只能在日本播出,這是一箇中國的電影為啥達不到外國水平的重要原因。二就是隨著老齡化的增長,中國那些有名的有演技的藝人都退出演藝圈了,有一些很好的電影也因為沒有那些知名的藝人上鏡而變得無人問津。在中國演藝圈的混亂使得那些所謂的明星都變得勢力,一點點的拍電影的經費都成了明星的演出費。而且大部分人們對於現在的潮流和時尚的追求已經超過了對演技的追求,所以也是現在小鮮肉火的原因,而演技是由時間和經驗來積累的,也不是說小鮮肉的演技就不行,像張一山和楊洋那種給人的感覺照樣很好。

總的來說中國的電影並不是不好而是不會選演員,現在選些演技好的可能並不會多麼吸引人,而選些當紅的小鮮肉就會沒有原想要的效果,這是很矛盾的,因為既有顏值又有演技的人真就那幾個,而且真正有名的也就那幾個屈指可數的第六代導演。可能過幾年中國不行的動畫會興起而中國的電影危危可及。


Jian人程


錯了!恰恰相反!因為:就目前而言,觀眾的欣賞層次越來越高,辨識水平越來越強。一些濫竽充數的,指著幾個大碗頂票房的,錯估形式盲目跟風的都將被淘汰!其實中國的觀眾針對好的作品,絕對會慷慨解囊!而且可以自覺在網上抵制盜版,維護知識產權!但前提是:你拍出的東西要對得起觀眾!是良心作品!目前觀眾不好騙了!很多差的製作沒有了市場這很正常。所以很多人認為電影市場衰敗了。說這種話的人是多麼的無知!中國一年的影片產量少則幾百部,掰著手指頭數!有幾部是好劇本(確實合理還吸引人)+好導演(按照劇本、嚴格要求、精益求精)+好製作(製作真實,精雕細琢)+好演員(只要合適的,不要貴的)+好特效(只要與劇情相符)的?基本沒幾部能達到這個標準的!很多投資人都有一個誤區:只要某某來演主角,其它無所謂,保證賺錢!這是典型的投機心裡!其實這五好標準缺一不可,引不來觀眾,只能怨你自己!不是自己吹:有很多電影,在我眼裡幾分鐘就決定了去留!連我都騙不過,還想騙全國觀眾?本人從不熟悉演員(很多演員我當然眼熟,但不知道名字)!只熟悉他們所塑造的角色!


梁勇86304567


對“中國電影走下坡路”這個說法不太認可,但是你要說特別抱有期待吧,也就那樣。

就目前國情而言,我們有很多題材、故事可以創作,只是被禁錮在“無分級審核”這個怪圈。

相信很多人都吐槽“國情所致”,很多題材涉及敏感、政治、ZF負面拍了也不能過等等。其實,這從側面也說明了國家是清楚瞭解一部好電影的輻射度的,至於為什麼要一味的刪減、不過審,主要根源,還是人口基數過大的問題,基數大,就代表不能明斷是非的跟風派和模仿派觀眾人數比例較大,誰都不敢保證,看完幾部電影出來模仿殺人犯案危害社會的人會有多少……

很多人說我們不能像韓國一樣拍出風格寫實、手法殘忍的《追擊者》、《看見惡魔》這樣的犯罪片;也不能拍出《北風》、《鐵雨》這樣關於南北關係的“政治片”。不是不能,是不敢!不是導演不敢,是國家不敢!舉個例子,南京大學碎屍案、微笑殺手趙洪志、白銀姦殺案……諸如此類的真實案例,如果拍的特別真實、上映了,造成的社會恐慌,可能是“和諧社會”最為動搖的因素之一吧!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得提高觀眾的判斷力,要提高判斷力,就得提高普及教育,然而,我們的人口基數問題,是暫時是達不到高教育普及度的。

期待著社會在進步、電影審核制度肯定也會逐漸完善吧,起碼,拍好在目前國產片審核制度允許下的題材,也是進步的一種。早幾年的《烈日灼心》《十二公民》《全民目擊》這幾年的《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等等,都是審核制度進步的表現吧……


EkawSon


不請自來,我覺得中國電影一直在走上坡路(上升期),不存在走下坡路的說法,詳細說明如下:

1、中國電影票房一直在迅猛增長

不論是國產電影票房,還是進口電影加上國產電影總票房,從2008年到2018年,電影年度票房都是一直在增長的,中國電影總票房2008年才43.41億元,到2018年就達到600億元,增長了近13倍。

2、單部電影票房也呈現大幅增長

2008年至2018年單部電影票房也是屢創新高,從2008年票房冠軍《赤壁》3.21億,到2018年的《紅海行動》36.5億,其中2017年《戰狼2》更是達到56.83億,當然這部電影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具普通代表性,單部電影票房也漲了十倍多。

3、微觀層面去電影院看電影也越來越普遍了

一線城市家庭去電影院就不必說了,像我在深圳,基本上出了好電影一家人都要去電影院看的,內地小縣城從2008年沒電影院,到現在10多家電影院生意都紅紅火火就知道看電影的人多了。

4、國家層面正向引導

出臺了很多政策正面引導中國電影市場望好的方向發展,我知道的有如下幾條:

1、電影專項資金補貼

如果國人能拍出《阿凡達》這樣的好電影,國家至少獎勵1000萬呢,雖然相對電影製作成本來說不多,但是正向引導的作用很明顯。

2、限制電影明星片酬

@上官春雨 @可娛與可樂 說的很對,只有限制了明星的鉅額片酬,才有更多的錢投入到電影製作,這樣才有更好的電影出現。

3、打擊明星偷稅漏稅

偷稅漏稅的該抓的抓,該罰的罰,該封殺的封殺。

4、人品不正的明星要封殺

人品不正、吸毒的明星封殺等等

5、劇本和技術越來越牛

最近幾年很多火爆的電視劇和電影的劇本都是新一代人創造的,劇本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了,特技製作技術也是很厲害了。

總之從以上各方面我們可以得出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了,不存在走下坡路之說。


光榮說電影


這個問題問的本身就有點爭議,中國電影是否真的不行?中國電影就沒有行過,你要問中國未來電影行不行?可以肯定的是,春天來了!爛片糊弄的時代快要終結。

咱們中國的各項技術都很牛,月球背面全世界也只有我們中國先登錄了上去,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的技術,我們的智慧都是很高的,那麼為什麼拍不出好的電影?是拍攝技術不夠,還是演的不好,還是後期製作特技處理的不行?

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2018年崔老師揭露的娛樂圈天價片酬,我們從中可以看到。

比如一部電影,預算的是2個億,結果男女主演各拿去8000萬,投資費用就剩下2億-8000萬*2=4000萬,再去除場地、群演工資、裝飾服裝、吃住等等,剩下可能微乎其微,你還讓其他演員怎麼去用心演?

設備能用便宜的就糊弄,後期製作哪還請的起特技高手製作?這是一個連鎖反應,沒有人去重視特技方面製作,久而久之也就沒多少人去研究,這方面的人才才會越來越少,國產科幻片演員pk不了國外的。

正所謂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你給出足夠的價錢,就會有很多人湧向後期製作的這個行業,咋們就是人多,人才才能被挖掘出來。

隨著崔老師的發力,娛樂圈迎來了一次大洗牌,出臺了很多的相關規定,例如明星的片酬不能高於***,這個具體數額目前還沒正式出來,但是相信很快就會來到,這是目前的趨勢,也是廣大網友期盼的,我們要看到有質量的影片,而不是一些人利用拍電影圈錢、洗錢,結果給觀眾展現的電影不忍直視。

2019年開始,中國電影開始轉型,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好片即將誕生,資金充足了,電影中的道具、特效都會有質的飛躍,除了主演以外的其他人也更加盡力去飾演了,只要給的價格合理。

這將是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延,娛樂圈越來越系統化,電影製作要求越來越高,各方面的設備、技能都會在高薪的驅使下越來越牛叉,中國電影肯定會越來越好,拭目以待吧。


小不點追劇


與問題恰恰相反,中國電影正在飛速走上坡路

近十年時間,全球最受矚目的經濟增長就是中國,普通人都能感覺到中國人有錢了,人們花費在娛樂上的消費越來越多,電影就是其中的代表。



十幾年前張藝謀《英雄》成了現象級的景觀,一部破億元的電影在當時還是非常的稀缺,然而短短十幾年時間,電影票房過億已經成了電影成功與否的及格線。


近兩年《戰狼二》《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藥神》等電影不斷刷新票房成績,甚至許多好萊塢電影票房都望塵莫及。想想這樣局面的轉變也不過幾年的時間。

如今中國自己拍攝的電影動輒幾十億的票房已經不是新鮮的事物,這樣的電影成績,即便放眼全球,也是首屈一指。中國觀眾經過多年好萊塢大製作的洗禮,觀影水平也在進步,中國電影能使觀眾買賬的原因無非就是電影的製作更加優良,文化思想內涵更加深刻,所以才會花錢買票走進電影院,單從票房成績來看,中國電影正在蒸蒸日上,何來走下坡路之說?



除了大手筆,大製作的電影獲得票房成功,一些小成本的良心之作也能獲得成功,《藥神》的成了2018電影爆款,就是在探索類型電影中取得了成功,中國電影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不再是前些年只要是引進片,只要是好萊塢電影,就能取得高票房的時代了,隨著大量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眾的欣賞口味和電影觀賞水平也不斷的提高,這就迫使電影人推陳出新,製作出更精良的電影作品。


當前中國電影的整體制作實力與好萊塢確實存在差距,但與韓國,日本,印度電影的差距其實已經不大,甚至有些製作上乘的影片甚至超過了這些國家。

我們所能看到的韓日以及印度電影,多數都是他國拍攝的比較精良的作品,所以給國人造成普遍觀念就是我們與其他國家在電影層面存在差異,其實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電影也是別國金字塔的頂端,所以給人這樣的印象。


中國電影票房年年都在增長,除了歐美票房之外,中國無論觀影人數和電影投入,都是其它各國望塵莫及的,況且電影市場連年的火爆致使大量資金投入,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電影的產量巨大,就會有優秀佳作出現,所以量變產生質變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不必抬高他人貶低自己,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


即將到來的春節檔電影,就是每年電影票房的風向標,拭目以待……


安貝七和七


對於這個問題我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我並不認為中國電影在走下坡路,反而是處在一個逐漸上升的階段。



許許多人認為中國電影在走下坡路是因為在目前這個影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時代,大量的影視作品質量都一般甚至有的劇情雷人,製作粗糙。拉低了中國電影業的水平。這這種現象的確是有存在,但是並不能說明我們的電影在走下坡路。

在我們眾多的影視作品中每年都會湧現出一批優秀的電影精品,其內容質量、製作效果、票房都很優秀。大大提升了我國電影的製作水平。

在在如此眾多的電影作品中,肯定會有良莠不齊的現象。那是因為現在的電影作品的門檻放寬了,許多影視製作只要有1毛的構思、2毛的編劇、3毛的導演、4毛的場景、5毛的特效團隊就可以了,製作一部影視作品正是因為這樣的製作門檻放寬,所以才會導致越來越多的質量較差的作品。

其實在國外也有很多的垃圾電影,只是因為其質量太差而沒有傳入到我國。因此我們看到的國外的電影都是一些質量較好的影視作品。其實在精品背後是大量的次品成為了炮灰。


影視有約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談,能夠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1 、其實中國電影市場自2002年起就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十幾年內電影市場規模擴張了幾百倍。從這個角度看,國產電影可以說是一片春風。

2、電影本身的質量,這個就是個人有個人的見解了。常年逛豆瓣的人可以發現,在一些十幾年前的電影評論下,會出現諸如這樣的討論: “這個電影評分怎麼這麼低,要是放到現在,肯定破八分。” 由此個人覺得,十幾年前的人口味比較挑剔,而現在的人就比較寬容。但即使在觀眾相對寬容的環境下,我們電影的口碑與評分也依然沒有好多少。這說明,我們的電影質量是在走下坡路的。

3、電影多樣化,幾十年的電影發展,我們的電影類型從一開始單純的藝術片,到現在的百家齊放。這個可以說是進步。

4、電影類型越來越多,但其分佈卻是嚴重不均。 喜劇片一家獨大,真正意義上的科幻片幾乎沒有!今年的《流浪地球》算是我們國家科幻片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要知道,一個國家只有會拍科幻片,拍好科幻片,它才算是真正開始走向影視繁榮啊。

最後值得欣慰的是,觀眾都在逐漸走向成熟。成熟理智的觀眾是電影產業發展的最有利因素,從這個角度講,中國電影,觀眾在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