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獲取更多深度科技資訊,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科技重器

與其說,蘋果公司是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不如說它更像一家時尚數碼電子產品的孵化器。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蘋果是一家科技領域的消費品公司”。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這是巴菲特能夠看懂的商業邏輯,蘋果公司通過推出iMac、iPod、iPhone、iPad等一系列風靡世界的電子產品,成為全球最高市值的科技公司,擁有極高的產品口碑、快速穩定的自研操作系統和無與倫比的產品生態。

所以,巴菲特投資了蘋果公司,甚至公開宣傳,他希望100%控股蘋果公司。

但是,技術的發展無人能夠預測,所有科技公司都可能遭遇技術迭代的風險。擁有寬廣的護城河的蘋果帝國,會是那個例外嗎?

實情,顯然並沒有那麼樂觀。至少在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蘋果遇到了一些麻煩,它遇到了強勁的競爭對手,華為。


1、庫克和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

3月底,蘋果在其加州總部的喬布斯劇院舉辦了2019年春季發佈會,這是有史以來蘋果最“欺軟怕硬”的發佈會。因為,全程都沒有發佈一款硬件產品,庫克聲稱,蘋果以後會加強軟件服務和應用——包括髮佈會上推出的虛擬信用卡Apple Card、雜誌訂閱、流媒體視頻訂閱等軟件服務。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這讓業界對蘋果公司以iPhone等智能終端產品迭代作為發展引擎的持續創新能力產生了質疑。發佈會結束後兩個小時,蘋果公司市值蒸發了100億美元,將全球第一市值的寶座拱手讓給了微軟。

儘管軟件服務一貫都是蘋果的護城河,更優質的軟件服務可以為蘋果獲取更豐厚的盈利。但是,如此高調的轉身,確實可能會被外界視作是戰略級的轉型——蘋果的硬件創新遇到了發展瓶頸。

時間的鏡頭再往前推移到2018年秋季,彼時蘋果發佈了2018年度較為重量級的iPhone XS、iPhone XR等型號手機,其中iPhone XS Max的高配機型的價格高達12799元,功能上未有突破性創新,價格卻大幅攀升過萬元,被業界diss為“越來越平庸”。

果不其然,中國消費者也對蘋果用腳投了票。據知名市場調研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比2017年同比減少了310萬部,2018年全年的銷售為3420萬部,位於華為、OV、小米之後,排名第五,市場份額下滑嚴重。

迫不得已,庫克於2019年元旦過後,宣佈iPhone手機在中國大陸地區降價銷售,這在蘋果歷史上尚屬首次。儘管降價之後的蘋果手機銷量有所回升,但蘋果願意“屈尊降貴”地迎合市場需求,已經表明蘋果產品作為“時尚科技消費品”的領頭羊地位已經受到嚴重挑戰。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近日,又有媒體爆料,負責蘋果處理器架構的高級經理傑拉德·威廉姆斯三世已經離職。據悉,該員工主責了蘋果A7到A12X所有型號處理器的設計與研發工作。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之所以運行流暢,強悍的AX處理器功不可沒。因此,傑拉德·威廉姆斯三世的離職被譽為是蘋果公司的重大損失。

儘管蘋果公司擁有更多更為優秀的年輕工程師,但為蘋果服務9年的老員工的離職,還是引發了外界對蘋果公司發展的前景的種種擔憂。


2 蘋果的創新力為什麼下降了?

蘋果公司是一家產品創新導向的科技公司。從喬布斯拉著史蒂芬·沃茲涅克(Steve Wozniah)和羅·韋恩(Ron Wayne)搭夥創業起,產品創新的基因就種下了。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因不滿足於公用PC高昂的價格,喬布斯他們聯合設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個人電腦Apple II。這款產品在功能上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產品第一次使用塑料外殼;產品第一次自帶電源裝置而不需使用額外的風扇;第一次搭載Intel動態RAM,且主板擁有48K容量;第一次能玩彩色遊戲的PC等等。

那麼,這款創造多個世界記錄的產品,有使用大幅領先於當時社會的主流技術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然,這其中有一些是需要蘋果自主微創新的技術。比如,為了實現Apple PC原型機的量產,喬布斯創造了印刷電路板技術,即把眾多的連接線和零部件都集成在一塊電路板上,從而使後來的Apple II更高效地量產,累計銷售量達數百萬臺,為蘋果公司在PC市場中的領先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也有一些技術,是蘋果公司整合過來的,如處理器技術等。

蘋果知道哪些技術它有能力能夠自主研發,哪些技術需要整合。不管技術是怎樣的,只要能持續改善產品的性能,那就是蘋果所需要的技術。這就是蘋果的商業邏輯。

縱觀蘋果公司的發展史,為了減少對其他廠商的依賴,從1988年到2017年蘋果累計收購的公司超過100家。其中,1988年—1989年期間,蘋果收購了圖形芯片公司Raycer Graphics及在線信息系統服務商PowerSchool,目的是為了Mac平臺服務能力;2001年—2006年期間,蘋果的重點產品是iPod,它收購了音樂軟件公司Emagic,流媒體音樂公司Lala等,主要是為了強化iPod內容和軟件端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蘋果收購了多點觸摸技術公司FingerWorks。此後,在2007年即推出了世界首款觸摸屏人機交互智能手機iPhone。之後的一系列收購,如2008年收購微處理器設計公司P.A.semi,2009年收購多家地圖技術企業,2010年收購芯片設計廠商Intrinsity等等。

蘋果公司的這些收購,為它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產品開發經驗,大大增強了蘋果產品體系的護城河的防禦能力。而且,蘋果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敢於嘗試將新技術領先於競爭對手實現商用。

如,蘋果在2015年收購的AR(增強現實)公司Metaio,面部表情識別公司 Faceshift,最終經過2年的不斷開發升級,首次應用到iPhone X產品中,從而引發了“劉海屏”手機的熱潮。

與之相對應,蘋果公司非常捨得在產品研發中花錢。數據顯示,自1998以來,蘋果研發投入符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2%。其中2018年蘋果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40億美元。

這樣高的投入,幫助蘋果公司打造出全球最完善的軟硬融合的生態閉環,它如今能夠自主設計顯示屏(包括柔性顯示屏)、A系列處理器、閃存等核心硬件,擁有自主瀏覽器Safari,擁有音樂點播平臺iTunes以及APP Store等等。

它的確很強大,強大到使巴菲特放棄了自己的投資原則——離看不懂的科技公司遠一點。

然而,現在為什麼大家都覺得蘋果的創新能力下降了?

因為,放眼到全球範圍內,創新都是相對的。中國的華為,在創新方面比蘋果更加努力。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2018年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排名TOP 50

一是研發投入方面,華為連續十年年均研發費用支出佔全部收入超過10%以上。其中,2018年華為研發投入高達151億美元,約佔全年收入的14.1%。而與之相比,蘋果2018年的研發投入為142億美元,佔營收的比例為5.3%,同敢於投入的華為相比還是相形見絀。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2018年全球企業商標申請量排名

二是專利申請數量,華為2018年專利申請量達5405件,位列全球第一。筆者在全球專利排名Top 50的公司中沒有找到蘋果公司。然而,在2018年全球商標排行榜中,蘋果公司排名第四,緊隨瑞士製藥公司諾華集團、法國化妝品公司歐萊雅和德國奔馳母公司戴姆勒集團之後。專利申請量激增表明華為在技術研發中取得突飛猛進,而商標申請排名領先則表明蘋果公司在忙於商業產品佈局。


3 蘋果的護城河,似乎被5G撕開了一道口子

正如本文篇首所提到的,科技公司可能都會遇到技術迭代的風險。蘋果的護城河並非牢不可破,它現在被第5代通信技術——5G,撕開了一道口子。

在漸進式產品創新的道路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戰勝蘋果公司。但,怕就怕降維打擊。5G就是這樣一件降維打擊的武器。

截至目前,全球銷量最大的三家智能手機公司,三星、華為和蘋果,三星和華為都已經研發出5G基帶芯片並實現商用,唯有蘋果公司缺席。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至於美國本土5G基帶提供商的高通和Intel公司,由於蘋果公司與高通連綿不絕的專利戰,蘋果支持5G信號的新型iPhone手機可能只能尋求Intel的幫助,儘管Intel的基帶性能比高通差一些。

如果蘋果選擇使用華為或者三星的通信基帶,則在手機成本和供貨量上就要受制於人。因此,蘋果目前正快馬加鞭地自研5G基帶技術。然而,何時能夠通過性能測試並應用在自家iPhone手機上尚未可知。最近的消息顯示,由於Intel商用型5G基帶的延遲供貨,蘋果支持5G的新型號iPhone手機可能到2020年才能推出。

這表明,一向敢於將新技術實現商用的蘋果公司,在5G通信手機產品上已經失去了領先優勢。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上海於2019年3月30日撥通首個5G手機通話

在剛剛過去的3月30日,中國上海實現了第一個5G手機的通話。這表明5G浪潮將很快席捲中國智能市場,蘋果2020年推出iPhone 5G手機意味著它將落後於中國的華為、小米和OV等廠商,有可能丟掉大部分目前所戰有的市場份額。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華為5G+柔性摺疊手機

除了5G技術,蘋果公司在柔性摺疊手機產品研發上也已經落後於華為和三星。今年在MWC 2019 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前後,三星和華為均發佈了全新的柔性摺疊手機。而據悉,蘋果的柔性摺疊手機可能晚於2020年才能面世。

而且,蘋果在柔性摺疊屏的供應鏈中,也並不佔優勢。三星公司自產柔性摺疊屏幕,同時也是蘋果公司的柔性屏供應商(第二供應商是京東方和LGD);華為公司,憑藉與中國柔性屏巨頭京東方的戰略級合作伙伴關係,在隨著京東方成都柔性6代線產能全面釋放,以及綿陽6代線即將於2019年底前的量產,在柔性屏穩定供應中具有領先優勢。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柔性摺疊屏幕巨頭京東方

5G+柔性摺疊,這兩種新技術的累加效應,可能會成為擊垮蘋果護城河的加農炮。

除此之外,蘋果iPhone手機單一的產品線可能也正在成為蘋果的軟肋。

蘋果產品體系的基本思維,錨定的是某一類用戶在不用應用場景的需求。比如,iPhone是滿足用戶的通信需求和基本娛樂需求;iPod是滿足用戶音樂流媒體點播需求;iPad是滿足用戶的大屏娛樂需求;而iMac是滿足用戶移動辦公需求。而2019年春季發佈會上,蘋果發佈的軟件服務,則是為了滿足用戶移動支付、移動訂閱、流媒體視頻點播等其他細分場景的需求。

而華為產品體系的基本思維,錨定的是不同類型的用戶在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華為採取的是多品牌戰略,目的是各類用戶、大小通吃。比如,華為Mate系列手機,一般會採用華為“硬核”技術,適合商務人群;華為榮耀P系列手機,在拍照和支持遊戲流暢度上追求極致的性能體驗,適合娛樂人群;華為nova手機則是聚焦未來更加的少男少女群體。

多品牌戰略,讓華為手機在應對複雜多變的市場時,更具柔性和靈活性。相比之下,蘋果的單型號產品策略就顯得機械和呆板。這也是預料到銷量不佳,蘋果手機被迫降價的直接原因,其產品型號太少了。

未來,華為也將全面進入電視領域和PC領域,將這種多品牌戰略應用在不同類型用戶的多個應用場景之中,自然不蘋果公司更勝一籌。

儘管如此,不得不承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與蘋果公司相比,無論在技術儲備還是在產品設計開發經驗上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技術創新就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想當年諾基亞,從一代功能機巨頭轟然倒下,也不過3年時間。

蘋果公司如果不進行強力的變革,儘管目前盈利能力喜人,但很可能只不過是日薄西山的落日餘暉罷了。

因為沒有公司能一直跑贏技術變革,除非這家公司能夠持續變革。


庫克和他的蘋果公司最近有點煩,蘋果被華為趕超只是時間問題

喜歡我的文章,就點擊上方頭像,關注@科技重器

【作者簡介】科技領域優質創作者,連續三次頭條“青雲計劃獲獎作者”。十二年物聯網從業經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領域科普專家。歡迎關注“科技重器”頭條號,每天獲取新鮮資訊,深度解讀科技大事件,精準把握技術趨勢與市場脈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