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淮礦老建築探祕】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導讀

從淮南九龍崗南門口向南步行300多米,穿過淮南十四中生活區老式門樓,一座古樹參天而幽靜荒涼的院落矗立在人們眼前,這就是上世紀30年代原淮南礦路警務總所舊址。

【淮礦老建築探秘】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原淮南礦路警務總所大門遺址

1930年3月,國民政府建設委員會淮南煤礦局在九龍崗成立,次年煤礦局下屬九龍崗西礦和東礦竣工投產。當時,淮河兩岸匪盜猖獗,壽鳳及山南一帶土匪經常騷擾,不僅當地百姓深受其害,就連煤礦和小鐵路也時遭土匪襲擊,煤炭被搶、鋼軌被扒、供電和通訊線路被割。為保證煤礦安全生產和鐵路運輸暢通,淮南煤礦局遂於1933年2月在九龍崗建立了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作為護礦武裝,淮南礦路警務總所成立之初,完全按照國民政府頒發的警務工作大綱進行正規化建設和出警執勤。淮南煤礦局撥出專項資金,用於警務總所的基礎設施建設,在龍王山東麓購買150畝土地,建起了警務總所大院,即現在的淮南十四中所在地。大院內主要建有禮堂、食堂、澡堂、宿舍、辦公室、訓練場、彈藥庫、禁閉室等。從中央警官學校聘請教師對礦警進行正規軍事訓練,從南京國民政府國防部軍械處購買了一批警用武器裝備,同時警務總所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也在日漸完善。

【淮礦老建築探秘】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1930年代淮南礦路警務總所警員合影

抗戰勝利後,為適應礦路安全防範與社會治安需要,淮南礦路公司於1945年8月將原警務總所改為淮南礦路警察總所,淮南鐵路局副局長鬍衛中兼任總所長,原國民黨空軍少將曹式夷為副總所長。總所下設辦公室,包括總務組、行政組、司法組、督察組、會計組,下屬警衛隊、刑警隊、學警隊、護運隊、消防隊、武器庫等。到1948年底,警察總所在冊警官總數為2546人,其中礦警官兵1318人,路警官兵1228人。官兵以安徽人為最多,還有來自9個省市人員。官兵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從小學、中專到大學,還有黃埔軍校、中央軍校和中央警官學校畢業生。

1949年1月,在中共地下黨的積極組織策劃下,警察總所全體官兵在淮南煤礦和平解放前夕舉行武裝起義,成為光榮的人民警察,為護礦護廠立下功勞。當年5月,為便於組織領導和管理,礦警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淮南警備司令部,路警劃歸濟南鐵路局,礦路警察總所於8月奉命撤銷。從1950年起,淮南礦區公安系統先後改名為淮南市公安局、礦務局保衛處、市局礦保科、保衛組、局公安處等。1997年12月,公安部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報告,同意淮南礦務局公安處改製為淮南市公安局淮舜分局。

1956年7月,礦務局保衛處隨局機關遷往洞山,原保衛處大院移交淮南市人民政府,當年在大院原址開辦淮南市第二中學。1966年更名為淮南市第十四中學,1970年成為完全中學。

新年伊始,筆者一行再訪原淮南礦路警務總所舊址。原大院現已一分為二,圍牆以東為十四中教學區,圍牆以西為十四中生活區。走進生活區,但見房屋破敗、雜草叢生,唯有原警務總所四合院辦公室,雖歷經8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依舊保存完好。

【淮礦老建築探秘】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原警務總所四合院辦公室遺址

筆者看到,在四合院辦公室大門前,赫然樹立著一牌匾一石碑,上面書寫和雕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侵華日軍淮南罪證遺址,日軍司令部”等字樣。這使得人們產生一個疑問:遵循歷史建築命名的一貫做法,既然是中國人於1933年所建造,就應該命名為“淮南礦路警務總所舊址”,標註其為所謂“日軍司令部”與歷史事實不符。其次,按入駐順序來講,淮南礦路警務總所入駐此院在先,侵華日軍1938年霸佔此院在後,也應該以先入駐者命名,才符合人之常情。再次,據1960年編寫的《淮南煤礦史(初稿)》,侵華日軍在淮南大通設立領事署,下設警備司令部、憲兵隊等,原礦路警務總所大院則改為日軍軍營和監獄。也就是說,“日軍司令部”這一稱號並不存在,更不會在此駐紮。這確實令人費解,這道歷史性難題同樣留給後人評說吧。

【淮礦老建築探秘】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淮礦老建築探秘】淮南礦路警務總所

☆原警務總所辦公室門前豎立的牌匾

(孫學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