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央廣網:全國11個城市開展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

據瞭解,藥品集中採購是深化醫改、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大舉措,2019年年初,國辦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開展試點工作。截至目前,11個城市均已明確具體執行時間與細則,藥品帶量採購相繼落地,25種藥品平均降價52%。

央廣網:全國11個城市開展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

走進西安交大二附院的門診藥房,患者家屬溫女士說,自己常購買的一款治療抑鬱症的藥品“帕羅西汀”價格大幅下降,降價後一年能節省上千元。“之前是60塊錢一盒,現在30塊,便宜了肯定負擔減輕了。”

2018年11月,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以全國4個直轄市和包括西安、廈門、瀋陽在內的7個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作為集中採購主體,組成了“4+7”採購聯盟,利用11個城市的團購效應和醫藥企業進行談判議價,從而降低藥品價格。在中選降價的25個藥品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有22種。這次降價藥品主要針對高血壓、抑鬱症、乙肝、肺癌等需要長期用藥的慢性疾病,價格平均降幅在52%,最高降幅達96%。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張抗懷錶示,患者藥費負擔明顯減輕。他介紹:“常用的降血脂的藥物阿託伐他汀,零售價39元多,這次執行之後它的價格就到了6.6元,還有一些比如治療乙肝的藥物,有一個藥物叫恩替卡韋分散片,原來一盒的價格要200多元,現在價格降到了17元多,質量好,同時價格也比較低廉,這對患者而言非常有意義。”

藥品帶量採購全面落地後,對藥企產生哪些影響?一方面國內仿製藥企無法維持高價仿製藥,另一方面到期的外企原研藥品也會受到衝擊。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唐先偉表示:“我們國家的製造業投入研發的不超過10%,‘4+7’以後倒逼我們的醫藥工業更著重研發,提高行業競爭能力。”

業界認為,隨著行業利潤率大幅度下降,那些採購名單中標的企業,市場份額會大幅度下降,市場整合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自去年12月7日“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擬中選結果正式出爐後,醫藥板塊大跳水。西安東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家學表示:“強力的在醫院裡促銷這種模式可能已經走到盡頭,這些傳統的仿製藥企業,我認為今後可能面臨非常殘酷的遭遇戰,如果招標沒有最終中標,可能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央廣網:全國11個城市開展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11個試點城市均已明確具體執行時間與細則。從3月25日起,西安帶量採購試點正式全面執行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結果,並同步執行醫保支付標準。上海、深圳、天津、重慶、遼寧等地試點已於20日前開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司司長袁林表示,為確保此次中標藥品“降價不降質”,會對中標的企業和中標的品種採取兩個“全覆蓋”。“就是要求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對中標的藥品進行全覆蓋地現場檢查。對中標藥品的原料,最關鍵的是活性物質,以及主要的輔料加強監管;加強中標不良反應的監測。藥品不斷地創新發展,還涉及到處方工藝的改進提高的變更,變更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也要進行相應的審批。我們要求企業必須嚴格依法依規按要求生產,我們要堅決防止出現低價中標後生產低質甚至劣質藥品危害公共健康,一旦出現這些問題,我們一定堅決打擊毫不留情。”袁林說。

降價後的中選藥品,如何確保順利進入醫院並且得到優先的使用?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張宗久給出了答案:第一,不能以費用控制、藥佔比和醫療機構品規數量等要求影響中選藥品的合理使用與保障供應。第二,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優化用藥結構,將中選藥品納入醫療機構藥品處方集和基本用藥供應目錄,嚴格落實按通用名開具處方的要求,確保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使用中選藥品。第三,要求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對公立醫療機構指導和監督,督促公立醫療機構按約定的採購量優先採購和使用中選藥品。(記者 車麗)

轉自:央廣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