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在古代的皇宮,作為最接近皇帝的嬪妃們,既享受著世間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也承擔著極大的風險。在歷史上,因後宮爭風吃醋而導致的人間悲劇屢見不鮮,可謂步步驚心,只要一個不小心,便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後宮中的明爭暗鬥中,唯有聰明過人的頭腦,才能善始善終。

西漢時漢成帝的妃子班婕妤,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是非常之高的,但她還是全身而退,不可謂情商智商雙高。

班婕妤才貌雙全,出身於功勳之家,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其父班況在漢武帝時便因抗擊匈奴而馳騁疆場,為國家立下過汗馬功勞。而她自幼聰明伶俐,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文才出眾,工於詩賦,既能寫詞又能譜曲,常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雖然剛進宮時只是一個地位低下的少使,美貌及文才很快將漢成帝吸引而被立為婕妤。

她經常開導漢成帝,對於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僅僅是他的侍妾,更多的是他的良師益友。她出眾的才情,也使漢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在群芳鬥豔的後宮三千佳麗之中,一度無人可及。

漢成帝為了能夠與班婕妤時刻形影不離,他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輛寬大豪華的輦車,以便與班婕妤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婉拒,她說:“我看古代留下來的圖畫,但凡聖賢之君,與他在一起的都是一些名臣。只有那些亡國之君的身旁,才會坐著寵愛的妃子。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不是跟他們一樣了嗎?” 漢成帝認為她說得很有道理,便打消了這個同車出遊的想法。

不久以後,這件事傳到了太后王政君的耳朵裡,對她的言行非常地讚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將她與春秋時代楚莊公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使得班婕妤在後宮的地位變得更加顯赫。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每時每刻,班婕妤都很注重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幫助漢成帝成為一個像楚莊王那樣的有道明君。

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面對著三千後宮佳麗的誘惑,皇帝根本沒有她所想象的那樣重情重義,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很快被後來的趙飛燕姐妹所取代。

趙飛燕姐妹生性好妒,她們入宮後,飛揚跋扈,整個後宮很快陷入了爭奪的漩渦之中。其中的一位許皇后忍無可忍,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她在寢宮中設置神壇,咒趙氏姐妹災禍臨門。

不久事敗,趙氏姐妹誣陷許皇后不僅詛咒自己,也詛咒皇帝,漢成帝一怒之下將許皇后貶廢。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緊接著,二人的矛頭很快對準了班婕妤,誣陷她也參與了“巫蠱”案,漢成帝聽信讒言,對婕妤進行審問。然而班婕妤卻展現出了高超的智慧,從容不迫地回答道:“我知道人的壽命長短、富貴貧賤都是上天註定的,詛咒有何用處呢?我非但不敢做,也不屑於做!”漢成帝被她的這番話說服了,又念在他們曾經恩愛的情份上,不但不追究她,反而賞賜了她。

由此可見,班婕妤不僅是一個賢淑女子,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政治頭腦,深知自己力薄勢微身處險境,應當急流勇退,以求自保。

因此她給皇帝寫了一篇奏章,請求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她深知,只有將自己置身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才有可能避免趙飛燕姐妹的陷害。

而漢成帝呢,本來就是一個好色的混蛋皇帝,喜新厭舊是他的本性,假惺惺的挽留一番之後,順坡下驢批准了班婕妤的請求。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從此以後,班婕妤深居簡出,一心一意地在長信宮侍奉王太后,外表雖然寧靜,但是她的內心是不甘的。她常常借詩消愁,一首《團扇詩》道盡了她心中的苦悶:

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

裁作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她將自己比喻成團扇,慨嘆當初裁出的上好絲絹,猶如霜雪一般潔白,用它縫製出來的合歡團扇精美絕倫,像寧靜的夜空中懸掛著的渾圓的明月。團扇伴隨在君王身側,跟隨君王出入皇宮,搖動起來微風拂面,沁人心脾。

然而這樣一把團扇,卻要常常擔心秋季地來臨,秋天的涼風息息代替了夏天的炎熱,扇子再精美又有什麼用呢?曾經的恩情再深厚,也難以避免斷絕,等待它的終將是被拋棄的命運。班婕妤深知自己就如秋後的團扇,再也不可能得到漢成帝的憐愛了。

她與趙飛燕同宮爭寵,危險係數不可謂不高,最終全身而退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趙飛燕便被冊封為皇后,趙合德也成了昭儀,皇帝已徹底地將班婕妤遺忘了。

綏和二年三月,漢成帝崩於未央宮,班婕妤請求太后充許她去守漢成帝的陵墓。從此,她與冷清的陵墓為伴苟度餘生,一年後便病逝了,年僅四十餘歲。

這樣一位古代的著名才女,寫下了很多的作品,但大部分已遺失,僅有三篇流傳於世,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班婕妤的人生從繁華到蕭瑟,是古代後宮無數嬪妃命運的一個縮影,她們憑藉自己的才華與美貌,贏得了帝王的一時寵愛,但是畢竟歲月無情、君王無義,最終難免被人漸漸遺忘的命運。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參考資料:《漢書》、《藝文類聚》、《團扇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