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詩仙太白的那首幹古絕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幹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黃髮垂題無不耳熟能詳。李白與汪倫的這段曠世友情,使得世人對這個地處偏僻的皖南山村產生了許許多多美麗的遐想。那段幹古傳誦的友情佳話,就發生在涇縣的陳村(即古時的水東村),如今已更名為桃花源鎮。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初來古村,便被腳下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古巷所迷住,這就是古時的水東村老街。街上多為明清建築,鄰街的商鋪都是些古玩店。大路看去,店堂內都少遊客,主人悠閒地坐著喝茶。貨架上靜靜的古玩、門外面幽幽的空巷、牆面上斑駁的泥痕、路邊條石上的苔綠,這一切顯得如此的古樸遙遠。只有時而傳來行人的說話聲、腳步聲,打破著古村的寧靜。與其他幾個江南古鎮的商品化包裝開發、遊人如織相比,這裡還算得上是一塊遠離城市喧器的淨土。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古街盡頭就是汪倫踏歌送別李白的“踏歌古岸”。一句:“桃花潭水深幹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幹古傳唱,隨著那青弋江在此迴旋的一汪碧潭也隨而名揚天下。來到“踏歌岸閣”上,臨閣暢想,汪倫的誠摯友情、詩仙的豪放氣度,猶似歷歷在目。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渡口邊的文昌閣建於乾隆年間,保存較好,造型別致、方圓八面、似塔非塔。憑欄遠眺,盡收眼底的是世外桃園般的田園風光。“萬村芳紅眩陸離,一籬新綠漾漣漪。踏歌岸上汪倫酒,贈別舟中李白詩。沙暖忘機幽鳥樂,雨香收釣級魚肥。問津客有重來約,莫待枝頭錦片飛。”一名導遊正為遊客吟誦明代陸子高的《桃花潭垂釣》詩,而陳村那詩意般的美,是否正應了詩仙的降臨。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桃花潭兩岸,至今仍保留了規模龐大、數量眾多的古建築群,古街、古祠、古閣、古塔,遍及整個景區。參觀過幾座古民居,以及現為民俗博物館的“大夫第”。當走進號稱“中華第一祠”的明代建築,一定會為這座體量宏大的家族祠堂而折服。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順著鄉間的小路,穿過南陽鎮門樓,再次回到老街。太陽西墜時,再次回到桃花盛開的“踏歌古岸”,同桃花一塊沐浴夕陽的光輝。“東園古渡”上的船伕已經回家,江面上的烏篷船靜靜臥在桃花潭邊,在夕陽餘輝中,好一幅“野渡無人舟自橫”的畫卷!

徽州古村尋訪之旅—安徽涇縣桃花潭

在桃花潭很容易被陶辭,以至於醉的夜夢中也路著歌和詩仙一塊重遊故地,醒來方知啟明星還掛在高高的天宇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