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腦洞人物史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去世。呂后的獨子劉盈繼位,呂后榮升太后至尊。然而,劉邦屍骨未寒,未央宮便颳起了殺氣騰騰的陣陣陰風。

呂后首先要殺的便是漢惠帝劉盈同父異母的弟弟,趙王劉如意。為了把劉如意從封地誘騙到長安,呂后煞費苦心,終於得逞。

漢惠帝劉盈既沒有父親的狡詐,也沒有母親的陰毒,但對他們的秉性卻足夠的瞭解。因為擔心自己的母親對尚是少年的劉如意下毒手,劉盈頗為仁愛,他每天刻意和劉如意同吃同睡同行,想用寸步不離來保護自己這個弟弟。

可惜,百密一疏。

一日清晨,劉盈早起去狩獵,未喊醒尚在睡夢中的劉如意同行。呂后抓住這個空擋,隨即毒殺劉如意,由此可見這個女人的殺心多麼地讓人窒息。

喪心病狂的背後,一半是嫉恨,一半是踐踏。

一個悲劇剛結束,另一個悲劇便登場。

一日,一個太監帶著漢惠帝來到一處臭氣熏天、鼠蠅滿布的茅廁。太監神秘地對漢惠帝說:“太后請陛下觀看一件稀世珍品。”

漢惠帝不解,問:“何物藏身此地?”

太監詭異地回道:“太后曰,此乃人彘(豬的意思)。”隨後便領漢惠帝走進茅廁,一看究竟。

呈現在眼前的景像嚇的漢惠帝毛骨悚然、面如死灰:但見一個只有人身和腦袋的怪物在蠕動,既無兩手,也無兩足,眼內且無眼珠,只剩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一張嘴開的甚大,苟延殘喘卻又不能發出聲音······

又驚又怕的漢惠帝問太監:“此究是何物?究為何人?”

太監說出了三個字:“戚夫人”。

聽到戚夫人的名字,漢惠帝幾乎昏倒,勉強定神後,他拉過太監要知詳情。太監告訴他,戚夫人手足被斷,眼珠被摳,兩耳燻聾,喉嚨藥啞,扔入廁中,折磨待死。

漢惠帝驚怒:“何人膽敢如此!”

太監道:“此乃太后之命。”

聽到這,漢惠帝痛苦萬分地哀嘆:“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

“人彘”讓漢惠帝的內心受到了強烈刺激,從此他自暴自棄,放浪形骸,等同於走上了自我毀滅的不歸路。

這段歷史最讓人費解的地方,不是呂后的陰毒兇殘,而是她為何要讓自己兒子去目睹這一幕?憑著對漢惠帝秉性的瞭解,難道她不知道這樣做會嚇慘自己兒子?

要深究的話,只能這麼朝下分析:第一、呂后是離精神病人不遠的偏執狂;第二、宣洩嫉恨的同時,此舉可以讓她肆意踐踏劉氏皇權。

呂后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刺激,讓她掌權後成了可怕的偏執狂?

劉邦是個頗有流氓色彩的開國帝王,在追隨他的一路上,呂后遭受的磨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無法承受的。

劉邦還是泗水小亭長的時候,其風流惡名便是遠近皆知的。史書上說,呂后之所以會嫁給他,一是呂老爹會看相,二是呂后自己有眼光,其實這是個事後貼金的說法。真實的情況極有可能是,呂后性格不好,人又長的一般,家人為甩掉累贅,這才把她這個老姑娘塞給了中年地痞二流子劉邦。

這決定了她和劉邦從一開始就沒多少幸福可言,不過是生活所迫罷了。

劉邦離家出走開始“造反”後,呂后的境遇更是非人的。先是婚姻名存實亡,帶著劉盈守活寡,接著便是被項羽俘去當人質。遇此磨難,劉邦要是在乎她還好,可劉邦偏偏是個不念人情,根本不在乎她死活的混蛋,面對項羽要殺他父辱他妻的時候,他硬是能做到一臉的嬉皮笑臉,無所謂。

作為女人,呂后不可能不記恨這一點。

等到終於脫離苦海,迴歸劉邦身邊,呂后的心境不是春暖花開,而是雪上加霜。那時的劉邦早已是佳人環伺,根本無暇去搭理她這個糟糠之妻。

尤其是戚夫人,依仗著劉邦的寵幸,差一點讓劉盈失掉了太子之位。作為唯剩在權力中尋找慰藉的女人,呂后對此不可能不深惡痛絕,事後不可能不瘋狂報復。

可以說,這一路走來,呂后跟劉邦幾無夫妻感情而言,呂后在劉邦那裡,先是擺設,到後來就是劉邦捍衛皇權的“幫兇”。

總而言之,因為對劉邦只有怨恨,少有深厚的情感,因為遭受的屈辱太沉重,一旦掌權後,呂后對劉邦女人、後人的偏執仇殺,對劉氏皇權的肆意踐踏也就不難理解了!


黑句本


呂后一生最憎恨的人就是戚夫人,最感激的人是審食其,因此戚夫人被做成人彘,而審食其則做了右丞相。呂后如此殘忍好殺,為啥呂后沒有把薄夫人做成人彘,還將薄夫人送到劉恆處養老呢?別人對你不好,就要思考一下你對別人做了什麼?最開始戚夫人只是被罰為奴役,在王宮裡舂米,戚夫人為了表達她的文采與歌喉,她舂米時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呂后聽聞戚夫人的大作後,先毒死趙王劉如意,再將戚夫人做成人彘處死!


劉邦是一位生性風流的帝王,即使在戰亂紛爭之中,他也沒有忘記尋花問柳,到處沾花惹草,處處留情。劉邦還是一個地痞流氓的時候他就跟村裡的曹寡婦有不正當男女關係,還有一個私生子劉肥。呂雉嫁給劉邦後,劉邦還是跟曹寡婦藕斷絲連,但是曹寡婦明顯沒有威脅呂雉的地位。劉邦在進入咸陽後吃喝嫖賭,把秦宮的嬪妃都寵幸了;彭城之戰劉邦逃命後,遇到戚寡婦,見而悅之,寵而幸之,很快就生了一個兒子劉如意。有了兒子劉如意後,戚夫人就開始謀劃扳倒呂雉,自己做王后,自己的兒子做王太子。

呂雉跟劉邦是患難夫妻,劉邦亡命天涯時家裡大小事宜都是呂雉在操持,劉邦的父母對美麗能幹的兒媳婦呂雉十分滿意,呂雉成了老劉家的當家人。彭城之戰時呂雉跟劉太公被項羽捕捉,在楚營當了三年的俘虜,期間受盡折磨與謾罵,可以說劉邦該受的罪呂雉都幫他受了。呂雉受難期間,戚夫人不斷的給劉邦吹枕頭風,要求立劉如意為太子;呂雉回來後,她又處處跟呂雉作對,意圖扳倒呂雉,弄死呂雉。呂雉在功臣集團的支持下,同時劉邦也不願意殺髮妻,最終呂雉取得了最好權力,她好好的報復了戚夫人,實現了以牙還牙的理想。


大秦鐵鷹劍士


雖然呂后確實很殘忍,但如果你是她,你可能比她還殘忍。


用簡單的話來說,一個女人,在丈夫最窮的時候伴隨他,為他生兒育女、照顧老小,全心侍奉家庭。


丈夫為了逃命,居然把自己的兒子踢下馬車,無情無義不管他的生死;自己作為人質,劉邦也是並沒有積極營救,根本沒看出來有絲毫的心疼。


這個時候,這個女人,大概心早已涼透。


等丈夫劉邦終於發跡,來了個小三戚夫人,丈夫把她寵上了天,她一天到晚嘚瑟得不行,拽得沒邊。


吃苦的是我,享福的是你;從不被愛被憐惜的是我,你卻偏偏擁有我想得。


這樣就已經讓我嫉妒得發瘋了,現在你可好,居然還想你兒子把我兒子的位置搶了。

得不到丈夫的愛就算了,至少兒子是我的精神寄託,你連我兒子的前途都要毀了,我只有跟你玩命一搏!


這不僅僅是一場感情之戰,這是一場生死存亡之戰!就憑你溫室的花朵、一天到晚卿卿我我的腦子,還敢跟我這個從血雨腥風中活下來的女人鬥?


動搖漢朝的國策和我的地位,連劉邦都做不了主,何況你們母子倆,不掂量下自己算哪根蔥?


本來不想弄得那麼難看,結果你還在打雜的時候,唱什麼爛歌,希望你兒子能翻身營救你,你看來是真的不想活了!

這輩子,劉邦給我的涼薄、你給予我多年的恥辱,對我生存的威脅,讓我每天坐立不安,生不如死、毫無幸福可言。


今天通通讓你來償還!


讓你失去手腳、美貌的容顏、甜美的嗓音,你當然不能死去,我肯定會讓你活著,體會體會生不如死的滋味。


悠悠歲月、王朝更換,你和我的命運,可悲可嘆、我能要的公平,就是你一半,我一半。


你可憐?誰不可憐?


聽完呂后的肺腑之言,如果你是她,你會怎麼做呢?


隔壁的老丫頭


司馬遷寫《史記》,把呂后描寫成一位個心狠手辣的野心家。尤其是對戚夫人一事上,記得當時看《資治通鑑》時讀到“人彘”這一段實在是讓我心驚膽戰,之後呂后還讓親兒子劉盈去看戚夫人的慘狀,那時我在想,這世界上居然會這麼惡毒的女人,從此我就對呂后都一點好感都沒有。



呂后與戚夫人的恩恩怨怨

兩個女人爭風吃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她們背後的男人。劉邦一向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認為他像自己,經常有想著廢長立愛的想法。直到張良獻計請出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劉盈之後,劉邦才清楚臣民的想法,只能忍痛割愛,封劉如意為趙王,劉盈則繼續坐他的太子寶座。

呂后自然是不會放過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毒殺劉如意和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也確實符合司馬遷對呂后性格的描寫。不過有必要嗎?呂后真的有必要這麼毒辣嗎?



毒殺與“人彘”迷案

易中天先生在《漢武的帝國》一書中就有質疑過這件案子的真實性。呂后根本沒必要做出這麼可怕的事,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劉盈是劉邦的嫡子,跟著劉邦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臣民對劉盈的支持力度比劉如意要大的多。尤其是張良這位漢初大功臣,從這一點來看,可能劉邦和戚夫人的楚歌楚舞或許也是增加一點戲劇效果,是做不得真的。


“人彘”事件的結案陳詞

我個人是同意易中天先生的說法的,呂后沒做過所謂“人彘”,也不會叫劉盈去觀看,這都是司馬遷的誇張修辭。意義就是要把呂后描寫成一位人狠心毒的政治野心家,為她後面分封諸呂和禍亂朝綱來個性格的鋪墊,好讓一切都順理成章。

至於司馬遷為什麼這麼做呢?我的觀點是為了討好漢武帝,因為在漢初時候,呂后其實是和劉邦分治天下的,呂后“垂簾聽政”和分封諸呂表面看起來不被臣民容忍。可在呂后做這些事前都是問過大臣們的,結果除了丞相王陵之外,御史大夫陳平和太尉周勃都是同意呂后做法的,這說明呂后是經過朝廷的認同而臨危受命來理政的。


“君臣共治,撥亂反正”

到了後面呂后一死,諸呂立刻被殺,大漢朝廷開始正式步入君臣共治的階段。為了消除呂后的影響,還出來了個“白馬盟誓”的說法,也為劉家宗室和大臣們撥亂反正找到了一個合理的藉口。


一貳一橙


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聽我慢慢道來:

在這場宮廷爭鬥中,世人大多站在戚夫人一邊,而去譴責呂后的毒辣和蛇蠍心腸。

其實,仔細看看這兩位之間的鬥爭何嘗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呢?

母憑子貴,作為皇帝的女人們,最終只能憑藉兒子去延續以後的榮光,如果兒子做不了皇帝,那自己的下場如何,自己心知肚明,所以這種PK,演變成你死我活的鬥爭一點也不意外。

個人只是感覺呂后的手段確實有點毒辣而已,要是直接殺死,也許對呂后的聲譽還能有點加分項。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這個“人彘”。

這種刑是就是砍斷手足,剜去雙眼,再燻灼兩隻耳朵,在強行灌下啞藥,殘害成沒有人形的“彘”(豬)

下面就步入正題,為啥呂后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其實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我們從漢高祖劉邦、呂后、戚夫人三個人特點來說說。

首先是呂后

這個女人不簡單,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她老爸就把他嫁給了劉邦,呂雉跟著劉邦沒少過苦日子,而且劉邦又好色,又沒錢,呂雉不但物質上貧困,精神上也無法得到丈夫的關心,楚漢戰爭中,更是被項羽抓去當了兩年的人質,於是呂雉養成了自卑、不安、焦躁心理。

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表現出了呂雉的殘忍和非理性的病態心理,這和呂雉的長期動盪生活和被劉邦冷落是分不開的,這對呂雉的情感和好強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而且戚夫人和他的兒子備受劉邦的寵愛,劉邦常想廢掉呂雉的兒子太子之位,而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讓呂雉時刻生活在擔心和憂慮當中,做夢應該都想弄死這娘倆,也為以後毒殺戚夫人留下了必然性,兒子間的地位變成兩個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

再看看劉邦

劉邦常常是為了自身安危和政治利益連自己的親情也不顧的人,在與項羽的戰鬥中,逃命的劉邦把自己的親生子女推下車,項羽抓住了他老爸的時候,他說我爸就是你爸,殺死了給我分點兒。

這樣一個人怎麼能夠不顧及群臣的反對和自己的利益,而廢掉太子劉盈,而去立趙王嗎?

不過劉邦太好色,本性是改不了的,經不住貌美的戚夫人天天晚上在枕頭邊上哭哭泣泣而決定改立太子。又處處為戚夫人母子考慮,這更激發了呂后的嫉妒和恐懼心理。

劉邦對戚夫人的這種過度寵愛和他自私的本性是導致戚夫人悲慘命運的必然因素。

最後我們看看這位戚夫人

首先說,這個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戚夫人日夜啼哭,就是想用劉邦對她的寵愛來打動劉邦,好廢掉太子劉盈而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

從兒子劉如意出生開始,戚夫人就在想,以後自該怎麼辦,有兒子了,有盼頭了,如果有天自己兒子做了皇帝,自己不就是皇太后嗎?她每每憧憬自己的未來,希望兒子君臨天下的那天,不自然的心裡美美噠。

但是她卻忘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馳的道理,這是他最後悲慘命運的必然因素。

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如果劉邦想要廢掉太子劉盈時候,戚夫人能夠和大臣們一起勸阻劉邦,或許結局又是另一番景象。又如果在劉邦死了以後,自己被呂后囚禁永巷的時候她能夠忍耐下來,很可能會保全餘生。

但是她沒有,她天天在哪裡唱著那首直接導致他悲慘命運的歌兒:“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你說這個戚夫人是聰明還是笨蛋,一目瞭然。

也正是這首歌,讓呂后下定決心,當初也許呂后並沒有想殺死十多歲的劉如意,但是聽到戚夫人天天這樣唱。最終導致了劉如意的被殺,而劉如意死後,呂后就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其實這何嘗又不是歷史的選擇呢!


千秋文史


呂后為什麼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呂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這件事,有人提出質疑,認為是對呂后的汙衊,其實不用懷疑,中國最有名的兩部史書《史記》和《資治通鑑》的記述是一致的。

首先了解一下“人彘”的製作過程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把高祖侍寢而受寵幸的妃子都囚禁起來,薄姬因很少見高祖,僥倖隨著兒子劉恆到封地代國去了,躲過一劫。

而戚夫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呂后最恨的就是她。

呂后剃光她的頭髮,鎖鏈鎖住雙腳,讓她從早到晚舂米,完不成任務就不給飯吃,虐待戚夫人的同時,呂后開始對付她的兒子趙王劉如意,漢惠帝知道母親要下毒手後,不忍心殘害這個從小的玩伴,把他接到宮中同吃同住,不給呂后下手的機會,老虎總有打盹的時候,殺手趁漢惠帝外出,劉如意睡懶覺,一杯毒酒要了劉如意的命,漢惠帝回來的時候只看到一具七竅流血的殭屍。

呂后為了給漢惠帝一個教訓,就派太監領著他去看“人彘”,漢惠帝甚是稀罕,跟著太監曲曲彎彎的來到茅廁,見到一個人身,花臉無發,沒有手和腳,眼內無眼珠,只剩兩個血肉模糊的窟窿,也沒有鼻子、耳朵,但是身子還能動,嘴巴張的很大,舌頭被人剪去,漢惠帝嚇了一跳,問是什麼東西,太監說“戚夫人”,漢惠帝直接嚇的暈死過去,醒來後哭著說“人彘之事,非人所為,戚夫人隨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慘苦?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臥床一年多不起,病癒後,日夜借酒澆愁,24歲就去世了。

呂后本來想給兒子一個教訓,讓他以後聽自己的話,誰知道這個兒子這麼膽小不爭氣,漢惠帝是聽話了,但是看完人彘後沒多久就抑鬱而死了。

呂后為什麼要這麼殘忍對待戚夫人呢?

有人說是戚夫人成功奪取了劉邦的寵愛才埋下禍根,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劉邦和呂后之間早已經沒有太多的感情。

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是兩人年齡差距太大,劉邦比呂后大了整整十五歲,在古代,這個年齡差可以做父女了。

二是呂后最初對這個婚姻是不滿意的,呂后的父親見到劉邦非說他有天子之相,非要呂雉嫁給他,而當時的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根本看不出有什麼前途,呂雉和她母親都不滿意這樁婚事。

三是當年劉邦的父親和呂雉尋找劉邦,落入項羽手中三年,成為威脅劉邦的人質,劉邦毫不在乎,還要分一杯老爹的羹湯,呂雉對劉邦是非常寒心的。

四是劉邦當年被圍困,急於逃跑,就把兒子劉盈跟魯元公主推下馬車,兩人害怕,緊緊抓住馬車不放手,劉邦費了好大勁,三次才把他們推下車。劉邦的自私自利讓作為母親的呂雉非常傷心。

可見,呂雉和劉邦之間早已經沒有了夫妻感情,所以,戚夫人的爭寵對呂雉來說無關痛癢,就算戚夫人不爭寵,劉邦寵愛的女人多了去了。

而最終讓呂后痛下殺手的是戚夫人要動呂后的權力奶酪。

爭皇后之位

雖說呂后是正妻,但是戚夫人非常受劉邦的寵愛,每次打仗都是戚夫人伴隨,劉邦登基後,呂雉還在往家趕,皇后花落誰家還沒有確定,戚夫人又哭又鬧,非要當皇后,劉邦架不住動了心思,大臣們極力阻攔,再加上呂雉多年來持家有方,生兒育女,最終皇后之位沒有落入戚夫人手中,但是兩人的樑子算是結下了。

奪太子之位

沒有當上皇后,戚夫人瞄上了太子位,非要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取代呂后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枕邊風是一股一股的吹,劉邦也感到劉盈的性子太弱,不適合接皇位,而劉如意更加象年輕時候的自己,便動了改立太子的念頭,甚至把這件事拿到朝堂上去討論了。

呂后徹底著急了,急忙請張良出主意,張良獻出邀請“商山四皓”擔任太子師傅的計謀,劉邦看到自己多次沒有邀請到的四個大家竟然願意當太子的老師,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再加上大臣們極力反對廢長立幼,戚夫人的計謀最終沒有得逞。

正妻的皇后位、嫡長子的太子位都受到威脅,戚夫人屢次觸及呂后的底線,這已經不是爭寵那麼簡單了,而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戚夫人既然出招,就不能怪呂后反擊了。

可惜,呂雉的毒辣心腸最終導致兒子孫子都死於非命,呂氏一族遭到清算,差點滅門。

而並不被看好的薄姬卻因禍得福,兒子劉恆被迎立為漢文帝,孫子為漢景帝,重孫子就是有名的漢武大帝。


世事如此紛擾,爭來爭去最後還不是一場空,既作踐了自己又傷了別人,你說這又是何必呢?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在歷代後宮爭寵中,論手段之殘忍,或許很少有人比得上呂雉。這個呂太公家的千金小姐,從亭長夫人做到了大漢皇后,在改變了人生軌跡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了一個心狠毒辣的老婦,甚至竟然將大活人斬去手腳、扣去雙眼、弄聾弄啞,然後扔到廁所當豬來養。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講,呂雉的做法都是極為狠毒的。而促成使呂雉採取極端行為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三點:

首先,呂雉打壓包括戚夫人在內的一批劉邦妃嬪,自然有後宮爭寵的成分。

呂雉一生經歷過許多大風大浪,可謂是九死一生。然而,她終究還是女人,是女人就免不了爭風吃醋。劉邦出身於市井,花花腸子原本就多,得勢以後身邊更是不乏美女。劉邦晚年對戚夫人尤為著迷,這自然令他的結髮妻子心懷不滿。從這一點來講,呂雉痛恨戚夫人,倒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呂雉與戚夫人之間的仇怨,還涉及到奪嫡之爭。

呂雉是劉邦明媒正娶的夫人,劉盈乃也是大漢名正言順的太子。可是,戚夫人卻覺得自己得寵,想靠著吹耳邊風來攛掇著劉邦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如此一來,作為正宮皇后的呂雉,勢必要捍衛自己和兒子的地位。否則,一旦戚夫人得逞,那麼遭殃的必然是呂雉和劉盈母子。

再者,呂雉對戚夫人採用極其殘忍的手段,也是因為被劉邦傷的太深。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看,當初呂太公將呂雉嫁給劉邦,都是有些委屈了這個如花似玉的美人。呂雉嫁給劉邦後,一直相夫教子,並且處處幫自己的丈夫經營謀劃,以造聲勢。

可是,劉邦在老家時,便與曹寡婦不清不楚,後來身邊又不斷出現年輕女子。令呂雉傷心的是,戚夫人憑著自己的姿色,就把劉邦迷得神魂顛倒,甚至想要廢劉盈立如意,讓戚夫人母子後來居上。所以,呂雉打心底裡就對劉邦產生了怨恨。

如此一來,等到劉邦死後,呂雉便開始貶黜、遣散了後宮女子,但唯獨對戚夫人母子痛下毒手。她趁漢惠帝劉盈不在,毒殺了劉如意,又命人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這一切,都是一種宣洩,長久以來的壓抑情緒徹底爆發。

當然,呂雉通過對戚夫人母子的打壓,也在向朝臣釋放一個信號: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自此,呂后的專權時代,正式開始了。


夕陽下的晚楓


清朝道光年間,國庫裡丟了900多萬兩銀子,而當時一年財政收入才1000多萬兩。皇帝震怒,下令嚴查。

庫銀是幾十年來被庫丁聯合管理官員一點點偷走的。

嚴查的結果不過是幾十個庫丁被殺,其他官員基本沒什麼事情。

這種事情如果出在漢朝會怎樣?

漢朝是個法律極其殘酷的朝代。如果有這樣的事情,上上下下從官員到庫丁一個也跑不了,全是殺,而且會牽扯到家人,恐怕是幾萬人頭落地。

史書上記載,漢朝貴族,比如某侯,一點點小罪就是“國除”,世襲罔替的爵位沒了。或者“棄市”,當街斬首。

而“夷三族”的記載更是比比皆是。一場大獄就是幾千、幾萬人頭落地,長安城的地面都成了紅色。

漢朝的時代是一個崇尚“肉刑”的時代,怎麼痛苦怎麼來。

梁王彭越被呂后殺了,做成了肉醬,賞賜給諸侯。韓信是“夷三族”。

呂后本人是從刀山血海的戰場走出來的,對這種酷刑已經麻木了。

如果說呂后在世界上最恨的人,第一個是劉邦,第二個就是戚夫人。劉邦死了,戚夫人就不能好好死掉,呂后要折磨死她。


故紙匯


呂后這樣作,是為了發洩對劉邦薄情寡義憤恨。

回想一下呂后嫁給劉邦,與之共患難,並生下了一兒一女。劉邦是典型腹黑心狠人物,不僅對跟自己打天下功臣狠,對自己家人(比如父親)妻兒更狠。劉邦為了逃命可以把自己妻兒推下馬車,自己逃生。要不是項羽出生貴族,多少有點做人的底線,才沒有殺死劉邦的父親,妻子呂后及其兒女。劉邦得了天下,按說呂后母子好日子來了吧!結果劉邦又動了廢太子的心思,兒子劉盈如果被廢,她又人老珠黃,劉邦早已對她不感興趣。以後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下場,不用想都知道...

呂后為了保住兒子太子之位,放下身份,去求張良。張良不得已,出了主意,讓太子劉盈去請商山四皓,這樣才保住兒子太子之位。

呂后經歷這些,早已心硬似鐵。在之前就用殘酷手段殺死韓信,將韓信裝入布袋,懸掛起來,用竹刺刺死。(傳說劉邦答應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五金之器不殺,結果呂后採取這個辦法處死韓信,算是不違約)。

劉邦死後,呂后想法弄死了劉如意,這才心無顧忌的對付戚姬,為了發洩多年來憤恨,以非常殘忍手法對付戚姬,就是把她人棍!從這一點,看出呂后心理極度扭曲,殘酷政治鬥爭對人性摧殘...(圖為呂后)

《西京雜記》記載劉邦死後,戚姬預感自己結局不妙,把自己兩個侍女遣散出宮。並把自己水晶指環送給他們,作為紀念...


青峰山女史


司馬遷寫呂后做人彘,不一定是真的

呂后,原名呂雉,先秦的山東單縣人,她嫁給劉邦後盡心輔佐,助劉邦迅速打下了天下,這是一個比較狠的女人無疑。劉邦駕崩後,她的兒子惠帝登基,她

作為皇太后執掌朝政長達七年,此後又垂簾聽政八年,可說權傾天下。

呂雉誅殺戚夫人為人彘的記錄,最初見於司馬遷《史記》:

“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輝耳,飲疳藥,使居廁中,命日‘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日: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

人彘的場景太過慘烈,連皇帝都給嚇出了一身病來,一病不起,說這不是人所能為,自己也不再適宜做皇帝,年僅23歲就英年早逝了。

事實上,司馬遷為什麼要記載這件事呢?這件事有許多疑點,其實司馬遷的用意是為了告訴大家,漢惠帝是一個軟弱的君王,不堪統治大漢帝國的重任,而這件事也是呂太后有可能還真是背了歷史的黑鍋。

也許,只有找到戚夫人的墓葬,查看屍骨是否完整,才能看明白這一段歷史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