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國時糜芳為什麼降吳?

天宇的文史情懷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後,威震華夏,為了儘快拿下樊城,進軍許都,關羽將後方大量軍隊調往前線增援,孫權見此絕佳戰機出現,乃立刻派遣呂蒙率領吳軍主力水師溯江而上,背後捅刀,兵臨公安城下。

公安城是當年劉備任荊州牧時的治所,原稱油江口,也就是油水入長江之口,赤壁之戰後,劉備從周瑜手中借來此地,在此屯兵建城,周邊郡縣官員給劉備寫信,最後都要帶上一句"主公安否?" 劉備於是每次回信也都要帶上"公安"兩字 ,日子一長,這兩個字便成了口頭禪,大家乾脆就將這座新城命名為“公安”。公安城防堅固,又憑臨長江天塹之險,與長江北岸的江陵城互為犄角,是劉備、關羽經營了十餘年的荊州大本營,如今兵力雖被調去大半,但也不是呂蒙隨隨便便就能拿下的。只要公安城的守將士仁(據《三國志》,士仁姓士名仁,《資治通鑑》以訛傳訛變成了傅士仁)以南方武陵、零陵二郡為後援,與一水相隔的江陵守將麋芳守望相助,堅守旬日等待關羽回援,呂蒙縱然機關算盡,亦無能為也。

從襄陽到江陵,有一條著名的荊襄大道,歷史上稱為夏路、周道、秦楚道、馳道、南北大道。這條古道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我國境內最重要的國道(官道)之一,是南北方之間最主要的陸路通道,長期由官方修整維護,可以說是古代的高速公路。所以當年曹操率領虎豹騎,一日夜三百里就從襄陽趕到當陽追上了劉備,正因為如此,關羽才放心把主力調往樊城前線,因為他覺得萬一有事,他幾天的時間就能回援,怕什麼!

然而,呂蒙畢竟是呂蒙,他選擇先拿下公安再轉攻江陵自是有其考量的。公安城的守將士仁雖然是劉備最早的一批老兄弟了(士仁乃涿郡廣陽人,與劉備老家涿縣毗鄰,可知其加入之早,如今又肩負此等重任,可見其與劉備關係匪淺),但畢竟不如江陵守將麋芳與劉備關係鐵,麋家原本是徐州的土豪,家中世代經商,僕役上萬,財產上億,可以說是徐州的土皇帝。劉備來到徐州後,麋竺、麋芳兩兄弟對其鼎力支持,不僅將妹妹嫁給劉備為妻,還贈送兩千名家丁及無數金銀貨帛資助其軍隊,使當時正面對呂布、袁術混合雙打的劉備得以艱難翻身、重新振作。


建安元年,曹操上表薦麋芳為彭城相,但麋芳最終沒有接受曹操的拉攏,而是繼續追隨劉備奔波,哪怕劉備淪為一個小小縣令(新野牧),麋氏兄弟仍對其不離不棄。所以說,麋家乃是蜀漢政權的重要股東與創始人之一,麋竺在成都擔任安漢將軍,地位還在軍師將軍諸葛亮之上;麋芳則擔任南郡太守,負責著整個荊州後方的軍政大權與防守重任;而江陵原為舊楚古都郢城,既是南郡治所,也是荊州治所,其城防完全是一個國都的級別,當年曹仁只率數千精兵屯守於此,便讓周瑜數萬吳軍在城下頓兵一年之久!事實上,麋芳的忠心加上江陵的城防,以及這兩城夾一水的嚴密防禦體系,便是關羽能放心大膽大舉北伐的原因所在。所以,呂蒙兵臨公安城下後,沒有馬上硬攻,而是派了能言善辯的嘴炮王虞翻前去說降,士仁雖是劉備的老兄弟,但和關羽的關係並不好,又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曾被關羽責罵,心中不安,偏偏劉備又給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對荊州大小官員皆可先斬後奏,士仁內心恐懼不安,更被虞翻說的心驚肉跳,於是心一橫乾脆舉城投降算了。


這下士仁可就害慘了麋芳,因為公安一降吳,就等於切斷了江陵與後方零陵、武陵二郡之間的聯繫,使其成為一座孤城,既缺兵,又少糧,還要供給城內俘虜營裡于禁三萬降兵的口糧,這可怎麼辦吶!這時,士仁這個二五仔又跑來一通遊說,麋芳沒有辦法,只得開城投降了呂蒙。


千古名將英雄夢


張遼、李典與關羽、糜芳就成了強烈的對比。

不能有始有終者,總能成為一代笑談,漢末的價值觀對於戰死者推崇,對投降者則帶有鄙視。如果投降者身懷本事,能力超群,在他國的事業中能貢獻出很大的能量,那麼這種鄙視就會被淡化或者消失。如果本事平平,膝蓋又軟,別人的風言風語都能把一個人說的體無完膚,讓人愧疚難當。

(新版《三國》中的糜芳,不是主要角色,看似忠厚,實則私心多多)

張遼之投降在於呂布之亡,荀彧的歸順在於袁紹無希望而非無實力,于禁投降則是保全自己,糜芳投誠既是“識時務”,也是報復關羽。相比較之下,內部相爭導致戰鬥失敗在國內外的輿論中更顯得鄙劣。

張遼和李典也不和,但是面對孫權十萬人馬來犯時還能不計前嫌,不已私怨而廢國事,這就流傳成美談。不完全與人的品行有關,也在於人們的價值取向。

張遼、李典與關羽、糜芳就成了強烈的對比。

(新版《三國》中關羽,武藝高強有狂傲自負,把歷史中的傲慢表現的活靈活現)

“自絕於人,作笑二國”的糜芳曾是劉備忠實的追隨者,糜氏兄弟在劉備悲劇的時候給予他非常大的支持。糜家祖上就是商人,很是富有,要是沒有糜竺兄弟的支持,劉備不會很快的恢復元氣,要知道他可是夾雜狼群虎豹之中。

“(糜)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在劉備潦倒之時,糜竺不僅和劉備結成姻親還給後者以金銀、奴客恢復生機。

於是,糜家與劉備的關係就非同凡響。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在事情的決議上,弟從兄,陶謙在臨死前派糜竺去幫助劉備,一來也是劉備比較有人格魅力,二來估計陶謙也很不喜歡曹操和呂布等人。糜氏兄弟隨劉備驅使而拒絕曹操的橄欖枝。

(新版《三國》中的張遼,雖然筆墨不多,反倒讓人感覺很真實,是曹操非常喜愛和信任的大將雖然和關羽惺惺相惜,但是脾氣比關羽好多了)

關羽是劉備如同兄弟一樣的人,糜家兄弟則成了劉備的舅子。他們要是同心同德,自然是劉備集團的幸運之事。然而並不是。

糜芳和糜竺似乎有不同的個性。糜竺是“雍容敦雅”,後來得知弟弟投降東吳,糜竺憂憤難當,請罪於劉備;相比較來說,糜芳就顯得有點“小肚雞腸”,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糜芳。關羽的性格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我們可以猜想,糜芳因和劉備的特殊關係而並不能非常的謙卑,關羽傲慢無禮,不留情面。久而久之,比生嫌隙。

問題爆發在關羽北伐中,越亂的時候就越容易暴露問題。糜芳因為沒完成任務被關羽斥責和威脅。誠惶誠恐就成了他投降的過度心態。東吳的人終於還是來了,傅士仁的投降讓糜芳也把咬緊的牙關鬆了下來。糜芳也投降了。

糜芳投降必然有著巨大的心理焦慮,但是他比較了一下厲害得失,城是守不住了,活著要被關羽軍法,死了也就沒了下文。糜芳投降。我們看史書中記載,對劉備幫助的最積極的是糜芳的哥哥糜竺,嫁糜夫人、給錢這種事是糜竺的作為。糜竺對劉備忠誠不二,不代表他的弟弟就和他一樣難以動搖。


泊圖泊途


關羽統領的荊州三郡的失守,無論在小說中還是在真實的歷史上,都是一件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的事件,說莫名其妙,原因就在於劉備與孫權兩大集團在這一地區爭議了多年,最後卻以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孫權幾乎以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了荊州,劉備在這一地區徘徊了十幾年,難道就如此脆弱?

在荊州三郡失守的關鍵節點上,糜芳是一個不能不提到的人物,一個曾經對劉備最忠心的人,控制著荊州三郡最重要的城市——江陵,而這一座後來曹魏攻擊了幾十年也沒能從東吳手中拿下的城市,竟然不會吹灰之力讓呂蒙以投降的手段而免費得到,不能不讓後人莫名其妙!難道如此重要的城市竟然這般虛弱,為什麼糜芳會選擇投降?作為荊州的統帥關羽,又究竟在這一環節做了什麼?



以筆者的觀點,除了早年眾所周知的原因之外,恐怕還有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的細節,恐怕至今仍無法知曉,簡單的來說,當東吳大兵壓境的時候,作為守降的糜芳也許在投降的時候,也沒有意識到對手的實際目的是想徹底佔領荊州。

眾所周知,由於關羽北伐過程中走了絕大部分陸軍和全部水軍,以至於呂蒙發動偷襲的過程中,陸遜率領的水軍竟然沒有受到任何阻擋,直接推進到三峽峽口,而呂蒙所率領的陸軍也在短時間內迅速控制荊州三郡,其中的原因自然是荊州三郡軍事力量的薄弱,但再怎麼薄弱,也應該有所抵抗,但絕大部分時段卻沒有遭到抵抗,不排除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在事發之前,除了關羽得罪了荊州三郡多位將領和地方士族之外,東吳方面也進行了強有力的滲透。



而在這之前,著名的一次滲透行為,莫過於孫權企圖於關羽進行聯姻,雖然遭到拒絕,但也可以藉此推斷,東吳方面對上層的滲透都已經達到如此階段,對荊州三郡的蜀漢將領和地方大戶,必然也要進行收買,加之劉備孫權長期的聯盟,即便荊州三郡眾多將領和地方大戶忠於劉備,但在這種表面和平的氣氛下,也很容易喪失最起碼的警戒意識。

至少對於南郡境內的公安,江陵兩座重要城市來說,即便關羽帶走了大部分的軍事力量,這兩個城市的防衛也絕對不會放鬆,但卻一槍不放全部投降,可見除了地方將領對關羽不滿之外,地方力量恐怕早就有了投靠東吳的想法,這在多年後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也曾經有過出現,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在隴右地區的五個郡竟然有三個郡直接宣佈投降,幾乎與關羽丟失荊州三郡的時候如出一轍。

但更大的問題,恐怕還是在於東吳方面在軍事行動時所採取的宣傳。



由於歷史資料的匱乏,至今我們不曉得東吳向荊州三郡發動進攻時,究竟採取了什麼樣的口號,畢竟這是攻城掠地為了收買當地的人心,也必然要提出一些口號和政策,我們之間雖然無法知曉其中的細節,但是有一段記錄卻耐人尋味,就是在呂蒙發動對荊州三郡的軍事行動之後,距離南郡只有幾百裡、幾天就可以回師救援的關羽,在得到後方被偷襲的情況下竟然沒有采取軍事行動,而是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裡繼續留在北方作戰,期間只是派多位使者不斷與呂蒙展開外交交涉,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也許在東吳方面發動進攻的時候,連關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對手究竟想幹什麼?反倒傻乎乎地企圖用嘴皮子來要回領土,我們不曉得在這一過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但可以推斷,呂蒙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提出了一些口號,造成在這一期間留守荊州三軍的眾多蜀漢將領沒有在第一時間察覺對手的目的,反而主動放棄抵抗和反擊,知道最後發現情況不妙,才想起來進行反擊,可惜為時已晚!

也許在這一環節,手頭本來沒有多大軍事力量的糜芳,面對江陵一些地方大戶的提前反水,以及來自東吳的欺騙性宣傳,沒有意識到這是一次精心策劃的武力入侵,選擇了投降,而遠在外地的關羽也同樣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危險,而放棄了在第一時間選擇救援,進而造成手下的軍隊因為樊城城下的戰敗和被呂蒙的瓦解,而在企圖收復南郡之前而提前崩潰,從而徹底改變了蜀漢的命運!


遼寧資深球迷


這個問題問的好

糜芳作為劉備的小舅子,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都沒離開劉備為什麼在關鍵時刻掉鏈子呢?真的讓人有待琢磨啊!糜芳糜竺倆兄弟是徐州的大戶人家世代經商在劉備走投無路的時候率領兩千家丁全部家產和嫁妹於劉備,劉備也得到了一文一武兩員部將,糜芳雖然不是猛將但是也算是勇將了,對劉備也是忠心耿耿如果早就有反意長坂坡和徐州早就可以全身而退了何必等到劉備壯大才去反呢。


糜芳作為荊州南郡太守可謂是官居極品了、當初周瑜為了得到南郡差不點把命搭進去、而在三國演義中也說過南郡的戰略位置、得南郡等於得到整個荊州,劉備把小舅子和把兄弟可謂最信任的人都放在了荊州,關羽發動樊城之戰命部將糜芳富士仁為先鋒,而在發兵的前一夜二人飲酒導致營帳起火、關羽治軍嚴厲號稱要殺二人,關平周倉廖化等將求情被杖責免去先鋒各領軍一萬駐守荊州。
關羽的想法即便東吳攻打荊州,糜芳富士仁可以率軍固守荊州城等待自己回援、呂蒙白衣渡江成功之後糜芳富士仁率領部下投降東吳,而導致關羽沒有退路最後兵敗麥城,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時糜芳富士仁看打不過又叛變東吳而且殺了馬忠,但是劉備沒有給他倆機會而是凌遲了二人,糜芳可謂是為了賭一口氣走偏了路,一失足成千古恨用在他身上可能在恰當不過了、哥哥糜竺雖然沒有受到牽連但是也抑鬱而終糜家可謂在蜀漢身敗名裂啊。


賤賤的阿賤


*已有22個歷史問題首頁推薦,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我。

我認為糜芳叛蜀投吳主要因為以下三方面原因:

1、糜芳等士大夫本來與關羽關係就不好。

關羽在《三國演義》被神化了,但在正史裡,關羽也是有七情六慾的人,他剛而自矜,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糜芳就算作為劉備的小舅子,關羽也沒給糜芳好臉色。而糜芳心裡面也早已不舒服。



2、糜芳犯了錯,後勤保障不力,擔心關羽歸來治罪。

關羽討伐曹仁的時候讓糜芳和傅士仁做後勤保障工作,結果沒做好,關羽放出話“還當治之”。怠誤戰機可不是小罪,雖然糜芳是皇親國戚,也擔心關羽先斬後奏。



3、城守不住,逃亡益州的路已絕,不投降死路一條。

呂蒙詐病瞞過了關羽,讓關羽帶走了本來防備孫吳的兵力,城裡的兵力已不足抵抗吳軍。另外陸遜的先鋒隊已截斷了荊州人員逃亡益州的必經之路,糜芳不投降也是死路一條。



綜上所述,糜芳投降有私怨為誘因,但更多是無奈之舉。在滅族的壓力下,叛蜀投吳也就順理成章了。

*已有22個歷史問題首頁推薦,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我。


三分鐘歷史角


看似不可思議,實則順理成章。糜家跟劉備的關係很深,糜家是徐州大戶,家裡奴僕上萬,糜竺被朝廷任命為彭城相,但他沒有上任,甘願跟隨劉備漂泊。劉備娶了糜竺的妹妹,就是糜夫人;糜芳是糜竺之弟。

關羽軍事能力很強,但性格缺陷也很突出。他“善養士卒而驕於士大夫”,對底層官兵非常關愛,但是厭惡腐儒,不喜跟名門大族交往,得罪很多人。在高傲的關羽看來,糜芳、傅士仁能力平庸,不配做太守級別的高官。關羽對他們稍有不滿,動輒嚴厲訓斥。

但是僅僅如此,並不至於令糜芳投降。

當時,呂蒙已經打到江陵。最要命的是,呂蒙會做思想工作,他對荊州兵很好,比關羽對他們還好。關羽一直跟呂蒙書信聯絡,關羽身邊的人,聽說荊州的家屬安全無憂,紛紛逃散,這直接造成關羽被殺。

糜芳守城本來就很難,這時傅士仁投降。傅士仁給糜芳寫信,說在關羽手下沒有活路、投降是唯一出路云云。當時的糜芳,部下逃散、援兵無望、虞翻跟傅士仁勸降,最終擊垮了他的守城意志。再者,即便拼死守城,也未必守得住。


九州歷史


關羽敗走麥城,最後被呂蒙所殺,關羽的死不僅丟了荊州這塊戰略要地,還引起了一系列蝴蝶效應,張飛被自家的無名小卒殺死,接著就是劉備東征,黃忠戰死,夷陵大敗,白帝託孤。劉備集團就像在坐過山車,由最高處一下子衝到最低處了,五虎大將已去其三,猝然不及。這一系列的失敗的元兇都是關羽失了荊州。

都說關羽大意失了荊州,那荊州是如何丟失的?關羽攻伐曹魏襄樊,東吳乘關羽北伐之際,呂蒙白衣渡江,攻陷荊州,守江陵(南郡)的糜芳和守公安的傅士仁開城投降東吳,導致關羽的北伐軍隊“無家可歸”,最終關羽成了呂蒙的刀下鬼。可以說,關羽和荊州軍的覆滅與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有著重要關係,傅士仁投降暫且可以理解,畢竟戰爭年代,保命要緊,但糜芳投降卻讓人唏噓,因為他是劉備的大舅子,劉備開始創業的時候,可謂是與劉備共患難,出錢又出力,糜家原來是經商的,條件不錯,在劉備山窮水盡的時候,散盡家財幫助劉備,就連曹操用朝廷的名義封糜芳為彭城相,他都沒有接受,繼續跟隨一無所有的劉備。

就是這麼一位“鐵哥們”加親戚,居然在最關鍵的時候背後捅了劉備一刀,這一刀是致命的,導致了劉備失去了戰略主動權。那麼糜芳為什麼會背叛劉備呢?

圖1 關羽敗走麥城

糜芳作為劉備的大舅子,劉備自然也不會虧待,再加上糜芳也還是有點才能的,在劉備取得益州之後,糜芳被留下當南郡太守,南郡是荊州的大後方,荊州的物資大多由南郡供應,可見南郡就是荊州的“奶孃”,劉備讓糜芳守南郡亦可看出對他的看重。

劉備雖然不虧待、很尊重自己的舅子,但他的拜把子兄弟關羽可就沒那麼“善解人意”了,關羽素以傲出名,以傲為榮,也以傲為終,一般人他都不放眼裡,聽到馬超投降了劉備,就迫不及待地想進益州與他一比高下,聽到黃忠也被封為五虎大將時,竟然在眾人面前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更狂的是,孫權想加固和劉備的聯盟,就想讓關羽的的女兒下嫁給孫權的兒子,誰知關二哥不按套路出牌,直接說“虎女焉能嫁犬子”,這是等於直接罵人家為狗。

連孫權關羽都不放在眼裡了,糜芳這等人物,關羽能看得起?糜芳為南郡太守時,供給荊州的物資日期稍有延誤或量稍有不足便會遭到關羽的斥責,糜芳內心上對關羽產生了畏懼感,令糜芳更害怕的是,關羽北伐之初,南郡城失火,燒掉了不少的軍備糧草,關羽不問緣由就責怪糜芳,並揚言北伐回來治他們的罪,關羽對糜芳的輕慢,可謂是糜芳反叛的催化劑。

圖2 麋芳(生卒年不詳),字子方

壓垮糜芳投降的最後一根稻草便是駐守公安的傅士仁降了東吳,江陵是荊州的軍事重鎮,公安是荊州的首府,各級重要官員及關羽的軍政府都在公安,江陵和公安兩城隔江呼應,失去了公安相當於失去了荊州的行政中心和軍事中心,餘下各郡只能各自為戰,極易被逐個擊破。

東吳偷襲荊州時,為了減輕關羽的警惕,還使了一個迷魂陣,呂蒙假裝回建業養病,暗中卻積蓄力量,關羽以為東吳沒有膽量偷襲南郡和公安,便將兩地的防守兵力抽調北上對付曹操,導致南郡和荊州的守備力量極其薄弱,這也是傅士仁沒有抵抗就投降的原因之一,傅士仁的投降讓南郡沒有了呼應,憑藉少量的兵士抵抗東吳的大軍,要堅持到關羽的北伐大軍歸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北伐大軍要擺脫曹操的追擊和衝破東吳的堵截才能到達南郡,即使幸運到了,又能剩下多少力量反擊,最終還是避免不少了覆滅,而且東吳優待俘虜,軍心已經動搖,在這種情況下,糜芳還不如降了,免得生靈塗炭,自己也無性命之憂。

圖3 劉備(161年-223年)

糜芳和他的兄弟在跟劉備之前是個商人,商人最看重的是什麼,是利益,虧本的買賣可不是商人的風格。

事實上,劉備對糜氏兄弟始終是不溫不火,糜竺的爵位雖高,但卻沒有實權,但糜芳相對於他的兄弟,顯然有才能些,至少是位合格的將軍,據《三國志》記載

“權令將軍賀齊督糜芳、劉邵等襲蘄春”。這是糜芳在東吳的作戰,也是糜芳唯一一次領兵作戰,但奇怪得是,糜芳在劉備身邊二十年居然沒有帶過兵打過仗,難道劉備對自己的大舅子的信任度還沒有孫權對他的信任度高?糜芳是個精明的商人,當初跟著劉備打天下,也可能覺得劉備是個潛力股,畢竟有著漢室之後的旗號,打天下號召力不一般,一不小心就成了漢室功臣,建功立業,從此糜家便會流芳百世。

圖4 三國荊州版圖

經過二十年的追隨,劉備卻像提防自己一樣,始終不給予領兵之權,亦有可能怕以後打下天下,外戚勢力太大,劉備給自己留一手。當東吳兵臨城下,糜芳這時商人的頭腦也許突然開竅了,到頭來,自己還是一個打工的,這股買賣應該是虧了,況且劉備已失去荊州重地,僅靠益州之地對抗東吳和曹操,勝算太小,投降東吳也許還可保命,說不定還能實現建功立業的信念。

所以,糜芳投降絕非偶然,更有可能是對劉備失去信心。


歷史大學堂


首先,糜芳和士仁都是在呂蒙白衣渡江之前就和孫權約好要獻城投降的,不存在啥兵臨城下不得不降的故事。糜芳雖然妹妹嫁給了劉備(史書明寫是做劉備的夫人而不是妾),但劉備屢喪嫡室,至少在孫權妹妹嫁過來之前糜夫人已經不在人世(孫權妹妹不可能給劉備做妾,只能是做夫人,而古人不可能同時擁有兩個正室夫人),所以劉備只是糜芳的前妹夫,關係並不親密;另外,糜芳雖然是江陵太守,但關羽這個襄陽太守平時去不了襄陽任職只能呆在江陵來發號司令,他這個江陵太守地位最尷尬,而他並不是個毫無進取心的人(到了東吳後還屢屢出征),關羽也是個不會讓步的人,兩個太守之間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事;最後就是關羽北伐威震華夏,逼得曹操要遷都,風頭連劉備都蓋過去了,身在後方的糜芳不可能不心生嫉妒,再加上關羽怪責自己聲明要處分自己,而劉備這前妹夫肯定靠不住,孫權那邊不停示好,糜芳自然就心動了,只要自己投降,不關可以坑死關羽這對頭,還能得到孫權給予的好處(史書上沒明言,但孫權去勾搭糜芳總不會啥條件不出),於是就同意了。等到呂蒙白衣渡江,士仁按約定直接投降了,糜芳卻猶豫了一下(也就猶豫了一下),但還是沒有改變初衷。


康夫大大


  • 第一點,妹夫(也可能是姐夫)劉備入川,荊州都要聽關羽的,劉備也“罩”不了他,他過的不是很“舒服”;

  • 第二點,關羽大軍在樊城大戰,守江陵、公安的軍隊本就較少,傅士仁已經投降了,自己也守不了啊;

  • 第三點,如果獻城投降,對東吳有恩,也不至於落個身首異處。

    原因大致如此吧。


小刀文史


1. 老爺不待見他,因為籌辦軍備不利,老爺回來會整他

2.老爺把精兵都帶走了,面對呂蒙陸遜,他守不住江陵(白衣渡江吳軍已經滲透進來了)

3.沒法投魏國,曹操在守住襄陽之後沒有繼續進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