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濟南為何有如此多郡王府?幾乎佔了半個濟南府

明朝初立,朱元璋根據各地的重要程度,重新調整了全國的行政區劃,將齊州濟南升格為濟南府。

而原青州府降格,歸屬於濟南府。

濟南府周圍築起了一道高高的城牆,成就了今天明府城的規模。

自此,濟南確立了省會城市地位。

隨著濟南府的興起和繁榮,後來被封德州的德王朱見潾因嫌其地方貧瘠,改藩濟南。

德王家族子孫隨遷濟南,並在前朝濟南公張榮的府邸舊址上建造了德王府。

德王府,亦稱“德藩故宮”,規模宏大,建築豪華,為明代濟南城中最大的建築群。

現在的珍珠泉大院即為德王府故址。

按明朝的封藩制度,除太子作為儲君留京輔王外,諸皇子均被分封各地為親王,稱親藩。

親王的嫡長子封世子,世襲親王,諸子則封為郡王,並在親王所在地分建郡王府。

郡王亦應由其嫡子世襲,諸子則為鎮國將軍。

鎮國將軍之下,諸子則以世次遞封為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直至皆為奉國中尉。

因此,濟南府內遍佈郡王府:

西門內有泰安王府、臨朐王府;

南門內有寧海王府、寧陽王府;

尹家巷有臨清王府;

縣庠西有紀城王府;

還有位於府館街的嘉祥王府、清平王府。

從第一代德王朱見潾開始,濟南歷史上共有八代德王,其子孫先後有十五人受封為郡王。

到了崇禎時尚有八個郡王,相應就有八座郡王府。

這些郡王府幾乎佔據了濟南府城的半壁江山。

德王的男性子孫都有自己的王府,而作為諸王的女兒,她們住在哪裡呢?

她們未出嫁時,當然住在王府,出閣後嫁為人婦,就要住到夫家。

夫憑妻貴,公主的丈夫就成了皇親國戚,享受貴賓級待遇,稱為儀賓。

在明代,儀賓是對宗室親王、郡王女婿的稱謂。

於是,公主和駙馬住的地方便被稱為儀賓府。

在大明湖東南角,鵲華橋頭的眾泉匯流牌坊下,就有一座儀賓府,古色古香的門楣上寫著“玉斌府”三個字。

玉斌府,即儀賓府,大概是人們因諧音而以訛傳訛的結果。

儀賓府門前曾有“東玉斌府街”和“西玉斌府街”兩條街道。

而這座儀賓府位於原東玉斌府街6號院,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傳統四合院。

相傳是明朝德王末代家族一位儀賓的府邸。

這位儀賓姓陳名鳳儀,是一位對大明忠心耿耿的駙馬爺,後來在抗擊清兵中不幸戰死。

崇禎十一年(1638)冬,十萬清兵大舉南下,圍逼濟南城。

山東巡撫顏繼祖已奉命領兵移防德州,濟南城內只剩很少兵力。

以山東巡按御史宋學朱、山東左布政使張秉文,還有濟南知府、歷城知縣等文官為首,率城內軍民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濟南保衛戰”。

最終因兵力懸殊,寡不敵眾,濟南城破。

宋學朱等官員全部壯烈犧牲,濟南守城軍民也是死傷無數,濟南城內血流成河。

明末的“濟南保衛戰”,是濟南有史以來最激烈的一次守城之戰。

因為此戰發生在戊寅己卯之間,史稱“戊寅之變”或“己卯之變”。

德王家族更是直接被捲入這場戰爭漩渦之中。

除了末代德王朱由樞被清兵擄走外,德王家族中守南城的寧海王朱常沺、泰安王府奉國大將軍朱常汴、泰安王府奉國四將軍朱常淓、臨朐王府奉國將軍朱常漛都戰死。

《續編歷城縣志》記載了他的生平:

陳鳳儀,字九成,歷城人,貌雄傑,才兼文武。年十七,補諸生。與德王世子友善,德王見而悅之,選為儀賓,入贅王府。崇禎己卯,大兵攻濟南,鳳儀攜二子正學、正己、侄子推心奉命守東門,城陷俱被害。後家人撿其屍葬之,身存而失其首。

作為明朝的皇親國戚,儀賓陳鳳儀用自己的生命試圖挽救大廈將傾的大明王朝,他的行為無疑是可歌可泣、令人欽佩的。

清兵攻破濟南後,府城內大部分建築被焚燬,玉斌府也難以倖免。

2008年大明湖擴建改造時,玉斌府按照當時的院落佈局得到修復,成為大明湖新景區的一個開放景點,供遊客參觀。

跨進古樸典雅的玉斌府,前廳、後廳、起居室、書房、會客廳、膳房等一應俱全,室內擺設著的八仙桌、官帽椅、博古架等,也一如當年主人生活時的場景……

陳鳳儀隨著大明王朝遠去了,只留下了他的府邸——玉斌府供人瞻仰。

它告訴世人,這裡曾經住過一位大明王朝的儀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