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唱徹《陽關》淚未乾,

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

帶雨埋雲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

別有人間行路難。

辛棄疾這首《鷓鴣天•送人》雖然是送別朋友,卻更是感慨壯志難酬的情懷。“靖康之變”之後,辛棄疾立志洗雪國恥,收復北方,奈何朝廷無心進取,思圖苟安,無奈對著山河書寫憤慨。書中引用到的《行路難》是大詩人李白的名作,大詩人李白意氣豪邁,身負雄才,入長安希望成就管仲、張良、諸葛亮的事業,卻遭小人詆譭,為唐玄宗棄用,因此感慨寫就《行路難》三篇。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羅官文醫生

四川江油,正是李白的故鄉,羅官文醫生的診所就開在詩仙問月路上。羅醫生今年42歲,是祖傳中醫世家,自小受家父教導,有較深的中醫基礎。1990年就開辦了診所,1995年從四川江油衛校畢業,2010年取得了四川省衛生學校畢業證書,2014年取得了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證書。其從醫22年,眼下經營一家100平方米的診所,有4名在崗醫生,門診次數為每天60-80人。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羅醫生說,村衛生站屬於國家公共醫療衛生事業,個人診所則自負盈虧,許多個人小診所轉成村衛生站,對於目前的發展是有利的,但將來真正承擔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社會責任的有可能還是個人診所。我國現在的醫療體系中,患者一有病就去三甲級醫院,有報銷,有支持,大醫院設施先進、條件更好,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國家三甲醫院輻射範圍、承受能力都十分有限,導致醫院病人常常人滿為患,網上掛號都保證不了看病的有效時間,醫院為了遏制這種趨勢,採用高收費、多檢查各種手段,而現狀改善仍不明顯。譬如一個感冒,在個人診所可能開100塊的藥就可以治好,在大醫院掛號檢查住院全套費用可能需要1000元。雖然各種政策會報銷700到800元左右,乍一看對患者而言是有利的,卻浪費國家財政,浪費醫療資源,也浪費患者的時間、精力。這種“有病就往大醫院擠”的現象確實不應提倡。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萬物存在於世,必有其功用之處。相對而言,個人診所主要靠十里八鄉鄉親們的信任,沒有各種補助的支持,只能真正靠醫技、醫術,用真本事吃飯。近年來,發展雖然緩慢,但走得平、走得穩。患者只要不是特別重大的疾病,在診所治療既節省錢,又節省時間,非常適合基層老百姓的需要。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然而,現在制約個人診所發展最重要的問題還是醫患矛盾,當今社會的複雜性讓以前人與人之間那種單純、樸實的關係漸行漸遠,不少患者把看病當成“做生意”一樣——我給你錢,你給我看病,我給了錢,病沒好,就是醫生不講良心,越來越多的類似事件對個人診所的發展極其不利。就個人診所而言,不僅自身生存發展的壓力大,承擔的風險壓力也大。一般常見病、多發症狀診所都能解決,可碰上大病又沒錢上大醫院的基層患者,診所如果不治療往外推,作為醫生,醫德何在?可治療一旦出了問題,全是自己承擔責任。“辛辛苦苦十幾年,一朝回到解放前”,這樣的尷尬處境也是基層診所在自身發展中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哲人有云,如果能敏銳地觀察,便可明智地做出判斷。在羅醫生的視界中,醫療可謂是一個市場,但它是一個與其他市場不同的市場,可能是“救命的藥”,也可能是“殺人的刀”。過去淳樸的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已然回不去了,而如何平衡醫療環境各階層的利益分配,用最少的投入獲得對人民健康最大的保障,需要更深入的醫療改革去規範基層醫療市場的健康發展。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基層醫生的行醫路難,難在何處?

郭海英

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資深媒體人,現為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健康與公共傳播分會秘書長、國閤中醫藥農業創新中心副主任、北京文化發展基金會國華文化專項基金副主任、國醫時代創始人。從事醫藥類行業媒體十餘年,發表文章200多萬字,推出諸多有影響的作品。

2009年-2015年,創辦了國內首本打造中國醫學人文卓越傳媒的《國醫》雜誌,並擔任總編一職。工作期間,採訪國內諸多知名三甲醫院院長、國醫大師、著名中醫專家等,撰寫了大量文筆細膩、才思敏銳、又富有穿透力的文章,贏得業界的一致好評,其本人也被業界賦予“中國當代醫藥界張愛玲”的美譽。已出版書籍《守望——基層醫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一一部關於基層醫生的人文紀實類書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