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果敢軍隊究竟有多強?為何幾十年來緬甸一直沒法控制果敢地區?

用戶68738747


果敢轄區面積約有2700平方公里,人口25萬左右,即便在整個地區都推行“全民皆兵”的軍事戰略,果敢的軍事實力也和“強”這個詞彙扯不上太大關係。至於緬甸為何幾十年來一直都無法控制果敢地區,那就說來話長了。



從元代一直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果敢地區一直在中國的掌控之下,掌控力大小另外一說,至少中國一直都在此地區設置了相關行政機構,所以無論是名義上還是法律效力上,這一時期果敢都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末代皇帝朱由榔反清兵敗後,率領殘兵從雲南騰衝逃入緬甸,緬王莽白收留了朱由榔。後在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率領十萬清兵進入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朱由榔,緬王莽白被逼無奈只能交出朱由榔。第二年,朱由榔就被吳三桂殘忍地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樹倒獼猴散,朱由榔一死,他的部下及家眷除了少數投靠了清廷,其餘多數都留在了今日的果敢地區,成了第一代果敢族。


第一代果敢人以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為首,兄終弟及之下,之後的300年左右果敢政權都是由楊氏把控。隨著果敢地區漢族移民越來越多,道光年間,逐漸勢大的楊氏被清廷正式分封為“世襲果敢縣令,從而取得正式的漢族土司統治權,果敢地區自治權進一步增強。 從這一時期的情況來看,果敢地區一直都是或直接或間接地處於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下,這也理解了為什麼果敢對緬甸的認同感不高,卻對中國比較親近。

歷史淵源和先天血脈上的疏離,我想是造成緬甸一直無法控制果敢的原因之一。

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簽訂《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果敢地區從此成為英緬殖民地的一部分,生活在果敢的漢族人也正式改名為果敢族。1947年,果敢地區楊氏土司與緬甸聯邦簽署了賦予少數民族極高權利的《彬龍協議》,果敢族被緬甸正式承認為其境內合法少數民族。


但是緬甸在1948年獨立之後,並沒有依約履行《彬龍協議》,相反還採取嚴厲手段鎮壓國內的反政府武裝。 政治上,吳努執政時期和奈溫執政時期,緬甸方面採取的民族政策都是以犧牲少數民族利益,加強中央集權為出發點。文化上,緬甸繼續推行“佛教-緬族化”,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必須時刻面對被同化的危險。少數民族被逼無奈,只能紛紛揭竿而起,其中果敢地區陸續出現了坤沙、羅星漢和彭家聲等強權人物,彭家聲更是被人尊稱為“果敢王”。

1988年新政權上臺之後,緬甸方面接連發出和解信號,中央與少數民族地區的關係逐漸升溫。彭家聲領導的果敢同盟軍也與緬甸中央簽訂了和平協議。

但由於長期以來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的利益爭端,加上2008年緬甸中央新憲法的不利刺激,果敢同盟軍於第二年爆發了“八八事件”。 緬甸中央與果敢剛剛修復了一點的關係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總的來說,緬甸中央在《彬龍協議》上的出爾反爾,拉開了中央與少數民族地區衝突的序幕。之後兩屆執政變本加厲地壓制少數民族,更是加大了雙方的不信任感。長期的武裝衝突,導致後來的和平協議也於事無補。



新時期下,隨著多方外來勢力的介入,緬甸想控制果敢將更加任重而道遠。


夏目歷史君


不是果敢軍隊的實力強到什麼可怕的程度,而是緬甸政府軍的實力實在太差了,這點我們從50年代之後國軍殘部對緬甸政府軍的吊打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50年代之後,我們國內有一支軍隊彷彿那被雄獅驅趕的餓狼一般逃到了緬甸國內,這支軍隊就是此前駐紮在雲南的李彌第八軍93師殘部。

他們在自己的長官李彌坐飛機逃到臺灣後,很快就遭遇到了大敗,為了防止徹底被殲滅,他們中就有一部分人在團長李國輝的率領下逃到了緬甸。

在這裡,他們與其他的國軍殘軍、土匪部隊集合,最終聯合成了我們所熟悉的緬甸93師殘部。

93師殘部在剛來到緬甸的時候,緬甸政府對他們的存在是極其反感的,曾經兩次大規模調集軍隊想圍剿他們、把他們給驅逐出境。


但是結果卻非常出人意料,雖然緬甸軍隊拼了命地想除掉93師殘部,但是由於93師歷經過戰火的考驗、擁有著緬甸軍隊根本無法抵抗的強悍戰鬥力,所以他們的圍剿不僅沒有成功,反而還為此搭上了不少性命。

而我們要知道,這些國軍在抗戰時期基本不是日本人的對手、在內戰時期更無法匹敵洶湧的“滔天狂潮”,誰曾想在來到緬甸後,他們竟然可以狂虐這些緬甸政府軍。

從這方面,我們應該就可以初步看出緬甸軍隊的實力薄弱,果敢能在緬甸政府的壓迫下支撐那麼久,跟緬甸軍隊的弱小不無關係。

果敢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可以先來了解一下果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要說到果敢,最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明、清初時期。

在南明即將破滅之際,南明擎天巨柱李定國率領著軍隊退到了雲南,在他的軍隊分散於雲南、緬甸邊境各處的時候,他部下就有一支軍隊來到了緬甸果敢駐守。


這支軍隊的將領姓楊,在李定國的軍隊被清軍覆滅後,再無掌控的他們就發展成為了果敢當地的軍閥,掌控起了當地的一切軍政大權。

在清朝建立之後,清朝也沒有因為他們的南明出身而對他們趕盡殺絕,為了安撫他們,清朝從雍正時期開始就把楊姓將領的後代冊封為了土司,給予了他們對於當地名義上的主導權。

而即便幾百年過去了,果敢人也一直把持在那名楊姓將領的後代手中,在抗戰爆發時期是如此,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也是如此。

要不是那個時候緬甸國內的政局發生了變化、他們的權力遭受到了覆滅,可能他們對當地的統治還要一直持續下去。


果敢的勢力變化

不過楊氏家族對果敢的統治雖然結束了,但並不意味著緬甸就徹底掌控住了果敢。

在楊氏家族終結之後,從果敢以及包含果敢的憚邦又陸續冒出了幾位靠販賣鴉片、毒品起家的軍閥。

他們分別就是羅興漢、彭家聲、坤沙,他們三人都曾經在93師殘部創辦的果敢軍事學校中培訓學習過,深得國軍殘部的軍事精髓。


這點是他們的軍隊後來足以對抗緬甸政府軍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他們勢力成長起來後,為了賺錢,他們都把利益之手伸向了毒品鴉片。

通過由國軍殘部構建起來的金三角王朝,向世界各地輸送了大量的毒品鴉片,然後通過賣鴉片得來的錢,購買了許多先進程度絲毫不亞於緬甸政府軍的武器。

武器的先進,也是他們可以對抗緬甸政府軍隊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在緬甸政府軍的弱小以及他們軍事才華的優秀、武器裝備的先進下,才使得緬甸政府在以往幾十年前一直遲遲無法控制果敢以及憚邦地區。


不過事情在2015年的時候發生了變化,由於果敢軍閥勢力的衰退,果敢在2015年的時候就被緬甸政府軍隊佔領了下來。

自此,在緬甸政府的要求下,果敢人開始學習起了緬甸文字、漸漸融入了緬甸的文化氛圍中。

而在2015年之前,因為果敢大多數是漢人後代、跟我們聯繫緊密的原因,所以在果敢地區,他們使用的其實就是我們使用的漢字,他們的通訊、電力也是由我們輸送過去的。


孤客生


和平共處是正道 窮兵黷武不可取

在本大仙看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果敢地區的人基本上都是華裔,他們同樣屬於炎黃兒女的一支,只不過是如今成了“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囧局。但是,華夏情懷已經入心入腦,“每逢佳節倍思親”是他們和我們的共同心聲,這既非表演,也不是靠外力可以強加或者強制的。果敢軍隊究竟有多強是一回事,軍隊的規模、武器的裝備、戰略戰術固然重要,但是比這些因素更強大的卻永遠是人心向背問題。正因為果敢人萬眾一心,所以才輕易不能為外來勢力所征服。且聽本大仙為諸位看官簡要分析之。

尊重歷史

果敢地區本來隸屬我國,只是在126年前才被大英帝國強行劃歸了緬甸。當時,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是敢怒而不敢言,而緬甸做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同樣也是聽任宰割。所以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西方列強仰仗堅船利炮為所欲為,也就成了非常時期的“正常事件”了。該事件再次證明一個淺顯而又深刻的道理:弱國無外交。

自從緬甸人民趕跑了英國侵略者獨立建國以來,與我國正式建交併保持了睦鄰友好關係。兩國人民,特別是兩國邊民一直以來互市通婚,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誼,血濃於水,難分彼此。兩國人民在反帝反侵略的道路上互相支持,胞波情深,世代友好。尊重歷史,面向未來,果敢地區將會成為中緬兩國人民友好溝通的橋頭堡城市。

尊重現實

緬甸的國土面積比青海省略小,人口大概7000萬,與我國的雲南和西藏接壤,中緬邊境線長達2186公里。客觀講,緬甸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這於該國多年來政局動盪不安有關,加之又受到西方國家制裁,更是導致經濟發展雪上加霜。果敢地區屬於近水樓臺先得月,由於跟我國搭界,所以在很多方面相較緬甸其他地區更有優勢。比如果敢地區可以使用中國的電源、通訊訊號、貨幣,這些都給果敢人民帶來巨大的實惠和方便。

至於說果敢一所中學用中文發招聘啟事,這是由於果敢人自幼就說漢語、學漢字,就連用的教材都是跟雲南省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教材完全一樣的。所以說中文發佈的招聘啟事,才更容易讓更多的人看懂,如果用英語或者緬甸語發佈的話,當地人反而都看不懂了。用人民幣發工資就更好理解了,因為果敢境內有很多中國的企業(公司)以及中國人(商人、遊客),用於購買中國製造的物美價廉的貨物非常方便。如果使用緬甸幣,還得再兌換成人民幣,反而多了一道手續。

尊重民意

長期以來,果敢人民並不認同自己的“緬甸族裔”身份,通過組織自己的武裝力量與緬甸政府軍進行了曠日持久的鬥爭。無奈果敢地區只有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25萬(只相當於我們一個縣的實力)勢單力薄,寡不敵眾,所以最終還是被緬甸政府軍所征服和收編。能收服的是軍隊,難收服的卻是人心。

為了安撫民心,增強果敢人民的(緬甸)民族認同感,緬甸政府可謂煞費苦心,多措並舉,然而收效不大。本大仙認為,民心不可能靠武力征服,硬的靠經濟,軟的靠文化,軟硬結合才能成功。但是悲催的現實是,緬甸經濟欠發達,一時三刻也無力使得果敢人民過上富足生活;緬甸文化相較漢藏文化也沒有什麼更大的優勢,想要取代已經根植人心的經典文化,基本屬於痴心妄想。所以緬甸政府應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武力鎮壓只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

總之,尊重中緬傳統友誼是大局,我們應該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此事。同時,我們應該自豪於中華文化的巨大影響力,使得離開祖國懷抱百餘年的華裔依然心心念念。只有國家強大,人民才會幸福,否則只能重新淪為任由列強霸凌的殖民地。感謝關注本號。


山東夏津赤腳大仙


目前果敢已經基本被緬甸軍方控制,但當地仍有少量民族武裝堅持抵抗

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能裝下兩個香港,但常住人口僅有80多萬。(果敢地圖)

果敢又名麻慄壩,關於其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源於“科幹山”,英譯名叫“Kokang ”,英國殖民者以此山稱呼整個果敢地區。後來當地人又將“Kokang ”重新音譯成“果敢”。

第二種解釋源於撣語音譯,“果”是撣語的九, “敢”是戶口,撣語願意是指這個地區由九戶人家組成。

今天的果敢地區主要由漢族人組成,但由於緬甸政府不承認漢族,因此將當地人稱之為果敢族。果敢在元明清時期一直為中國領土,隸屬於雲南行省。

明末清初之時,南明抗清英雄李定國曾率軍退守中緬邊界。在李定國病逝之後,其部將楊高學與清廷議和,清廷任命其為木邦宣慰司土司,果敢便在其管轄範圍之內,由此開啟可楊氏土司對果敢長達三百年的統治。

清末,英國殖民者在佔領緬甸後不斷北上,迫於英國人的武力威脅,統治果敢的第六代土司楊春榮歸降英國。但是根據此後簽訂的《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中,英國仍舊承認果敢是中國領土。直到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果敢被正式劃入英屬緬甸。

二戰時,日軍佔領緬甸並要求緬北個土司擁護日軍,但時任果敢土司的楊文炳無力支付日軍的勒索,於是投奔到雲南境內,請求中國支援。他寫信給蔣介石表示願意表示“願率土重歸,抵抗日本侵略”。此後楊文斌及其手下1000多人的武裝被編入遠征軍11集團軍39師序列。

1943年7月楊文斌前面重慶覲見蔣介石,被蔣介石授予上校軍銜。但是由於他之前曾與日本人合作,因此在返回雲南後被當地國軍以通敵的罪名逮捕。

二戰之後,楊文斌被無罪釋放。同年四月,楊文斌在《彬龍協議》上簽字,果敢正式加入緬甸聯邦。而此時國民黨正陷入內戰之中,無心估計果敢地區。

1949年之後,大批國民黨殘兵敗退入緬北地區,使得這一地區的形式更加複雜。

為圖長久,敗退到此地國民黨軍開辦軍事學校招募學院。此後許多叱吒緬北的風雲人物都是從這裡走出來的,例如有海洛因之父稱號的羅星漢,果敢王彭家聲,緬北第一大毒梟坤沙。

這些人在國民黨軍的培訓下,迅速掌握了基本的軍事要領,也正是這幫人頂住了緬甸政府軍的一波又一波進攻,幫助果敢維持了半個多世紀的獨立。

(左一羅星漢,中間穿藍色布衣的人是彭家勝)(坤沙)

1959年緬甸政府要求緬北撣邦各土司放棄世襲治權,實施地方自治,並由政府軍進駐。果敢末代土司楊振材表示願意交出權力,並移居臘戌以示誠意。不過在果敢自治政府成立後,地方權力仍然把持在以楊氏家族為首的幾大家族手裡。

1960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新上臺的軍政府一改之前的溫和政策,強令果敢地區交出政權。但果敢當地漢族武裝拒絕了軍政府的要求,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不過面對著數千國民黨殘兵以及受到訓練的當地武裝,緬甸軍政府的軍事行動很不順利。對此緬甸通過誘捕,抓捕了大量楊氏家族成員和羅星漢。

羅星漢在被捕之後表示願意歸順緬族中央政府,而緬甸軍政也接受了羅星漢的投降,並委任他為果敢縣人民政府主席。

在緬甸軍政府的支持下羅星漢返回果敢,收編了許多曾經屬於楊家的部隊,將楊家軍變成了羅家軍,開啟了自己霸業征程。

不過羅星漢在果敢並非沒有對手,由於緬甸軍進駐果敢後歧視當地漢人,引發了當地人對緬人的不滿。於是羅星漢在國民黨培訓班的學弟彭家聲也搞了一支自己的武裝,與羅星漢和緬甸軍政府打起了擂臺。

此時的果乾地區被羅星漢、彭家聲和楊氏家族的楊振業、楊振宗兄弟把持,當地人稱之為“小三國”。

這三家都是靠著販毒為主要的財政來源,因為利益衝突,彭家聲和楊氏兄弟發生衝突,這導致楊氏與羅星漢結盟。於是在羅星漢、楊振業和緬甸政府軍的三路夾擊之下,彭家聲被迫退入中國雲南,並向中方求援。

在中方的支持下彭家聲組建了果敢解放軍,重新殺回果敢,擊敗了羅星漢和緬甸政府軍,成為果敢地區最大的武裝力量。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彭家聲聯合果敢境內的各個武裝力量組建了果敢同盟軍,他自任總司令。在此期間,他選擇與緬甸政府談判並開始在果敢禁毒。

彭家聲的禁毒之舉動了許多人的奶酪,於是果敢同盟軍副司令楊茂良發動軍變將其趕走。

不過到1995年楊茂良遭部下叛變,彭家聲趁機返回果敢趕走了楊茂良,終結了楊家在果敢長達三百多年的統治。而彭家聲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果敢王。(彭家聲,祖籍中國四川,漢族,他表示自己反抗緬甸軍隊是不堪緬甸人歧視漢人,為此他曾加入過緬共,也得到過中國的支持。但是在地位穩固之後,也正是他解散了緬共。在1995年之後他控制果敢長達15年,汶川地震時期果敢也曾向災區進行了募捐)

在2009年之前,果敢一直是由彭家聲控制,當地的通用簡體漢字,說漢語,網絡、電力和通訊都是和雲南聯網的。當地的學生也受到雲南省的照顧,基本上都是前往雲南上大學。(果敢街景,是不是和國內的鄉鎮沒啥區別)

不過到2009年,緬甸政府軍向果敢發動了全面的進攻,而與此同時彭家聲也遭到了部下的背叛。在內外夾擊下,彭家聲的部隊退出深山老林。到2011年緬甸政府宣佈完全控制果敢地區,並將果敢地區正式更名為“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但即便如此,彭家聲的軍隊仍舊堅持與緬甸政府軍進行戰鬥。

如今的果敢已經全面至於緬甸中央政府的控制下,緬甸對果敢地區採取通過政策,強行推行緬甸語,進行緬甸文化教育。以目前的局勢來看,彭家聲想重返果敢的希望是非常渺茫了。


千佛山車神


果敢問題既有歷史的沉痾頑疾,又有現實的推波助瀾。從歷史上來說果敢人就是在中國境內大漢族,這些人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政治難民後裔,具體來說有明朝遺民和國民政府敗退後的遺留下的一部分部隊。(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當年的永曆皇帝朱由樃一路南逃,直逃到緬甸停下腳來,緬甸做為當時中原王朝的重要藩屬國,面對清軍入關改朝換代這種神仙打架的局面,當時國內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緬甸的老國王傾向於繼續支持明朝。

因此在對待永曆皇帝的問題上,不但能善待他,還準備出動緬兵幫助永曆皇帝恢復大明江山,但是緬甸皇帝帶這個“老”字呢,還沒等計劃實施就嗝屁了,新登基的皇帝覺得扶持這麼一個落魄皇帝得不償失。


不但費時費力,而且還會與新建立的清朝為敵,因此在對待永曆皇帝時就刻薄了很多,最後不但把永曆皇帝的家當搶的光光的,永曆皇帝本人也被交了出去,當時許多不願返回國內的明軍及其家屬,便在今天的果敢地區定居了下來。

後來國民黨軍隊敗退,也不是所有的的軍隊都撤到了臺灣,這些有槍還無依無靠的人,加之緬北山區地瘠人狹,種糧食無以為繼,就在金三角種植罌粟花製毒販毒為生,由此還產生了很多大毒梟。

這些人在緬甸的政治格局內地位極低,生存環境惡劣的境況也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因此一直保持著好鬥的傳統,不曾放下手中的武器安心從事生產,與緬甸官方一直在爭奪地利――包括玉石和鴉片,這些都是當地的經濟命脈,也是當地人生存下去的希望,因此緬軍只要觸碰到這些利益,當地的果敢人就拼命。


歷史三日談


果敢並不是多強,政府軍才無法控制的,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第一,果敢地區山區為主,政府軍主要優勢的火炮等重武器無法進入,因此沒辦法對果敢同盟軍形成優勢。

果敢同盟軍主要民族:漢族(果敢族)領導人:彭德仁首府:老街(現寄居小勐拉)優勢:與中國接壤特點:部隊主要由旅緬果敢地區的華僑組成政治目標:以高度自治軍事力量:大約3000人左右(在游擊區)與其它武裝的關係:對抗緬甸政府軍;聯合佤邦、克欽、德昂、若開軍;與其它武裝保持中立。



第二,緬北地區民地武雖然割據各自為政,但是在面對緬甸政府軍時,卻有著默契,能夠幫助對方。恩版臘稱,在外部的嚴密封鎖下,克欽獨立軍得到了佤邦的軍事援助。趙忠丹則坦承:“保衛四特區孟拉的4個營1200人都是我們佤聯軍的人。我們保衛孟拉,實際上就是保衛佤邦的重要國際通道”。趙還稱“如果不是我們佤邦支持果敢,同盟軍早就完了”。趙國安說,“5月13日,緬軍與撣邦軍(北部)打起來後,我們出兵助戰,打死緬軍第523營副營長等28人,我方傷亡8人。”民地武之間的這種合作,用趙國安的話來說,就是“有些事做得說不得,政府軍想把任何一家民地武消滅,他辦不到。”

第三,緬甸軍方與政府之間關係曖昧,並未在對緬北民地武政策間取得共識。

第四,果敢與中國有千絲萬縷聯繫,政府軍對此存在忌憚。

所以並不是果敢多強,而是地緣政治發揮作用。

抱歉今天喝酒了,很多資料沒引出來,感興趣的話可以私聊。


諮詢師天生


強倒沒多強,主要是緬甸政府方面太弱。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該地區在緬甸北部是個相當特殊的獨立實體,因歷史上曾經歸屬雲南行省管轄而與臨近的雲南省各縣市在經濟、文化、人員往來等方面交流密切,這成為了果敢難以被緬甸政府完全控制的原因之一。

清代到民國時期,對果敢地區擁有絕對控制力的楊氏家族經過多年經營,在果敢積累了豐厚的資本,而在緬甸廢除土司制之後緬甸政府方面又與果敢當地居民矛盾重重、被緬甸政府委以重任的羅星漢又難以服眾,結果導致楊氏家族的老部下彭家聲建立果敢人民革命軍、並逐漸發展壯大、成為緬甸政府難以剋制的力量,這不能說與緬甸政府當時薄弱的實力完全沒有關係。

而雖然緬甸政府在從果敢撤退時強行遷移當地人口以削弱果敢的實力,但在緬甸方面的支援下,彭家聲反而在其後攻城略地、聲勢不斷壯大,事實上緬甸政府與果敢之間的力量對比仍然沒有得到扭轉。

雖然其後果敢又發生過數次內訌、彭家聲又與緬甸政府達成協議使果敢名義上成為緬甸北部的少數民族特區,但緬甸政府方面的力量難以剋制果敢的局面始終沒有打破,果敢方面反而還擁有一定的包括武器生產能力在內的軍事自主能力,事實上可以說是緬甸的“國中之國”。由於武力上難以攻克、力量上不能壓倒、政策上沒有限制,緬甸政府即便在目前也對於果敢沒有絕對的優勢,無法控制果敢實屬必然。


軍機圖


緬甸撣邦果敢地區,和我國雲南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面積約5200平方公里,主要有三個大壩子組成,清朝1730年開始,大清政府封楊氏家族為果敢的世襲土司,但到1885年之後,緬甸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當時果敢也是被佔領了,英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把果敢劃入了當時英國統治下的緬甸


後來日軍侵略緬甸,果敢土司楊文炳,組織了大約一千人左右的抗日自衛隊,和日軍作戰上百次,當時還受到了英國女王的表彰,與此同時,果敢地區也得到了緬甸政府的承認,並在1947年寫入了憲法,一般很多人認為,果敢族是緬甸撣族的一個分支,但是也有人認為果敢族其實是指在緬甸華人的一種廣泛的稱呼,不過現目前也有一種說法,就是果敢族就是漢族。

果敢族武裝最開始是土司的武裝還有羅星漢的武裝,他們主要發源於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後,進行了精簡,後來又在緬甸民族解放運動的時候得以發展壯大,在1947年彬龍會議,楊文炳以果敢土司身份參加會議,並且在協議上籤了字,在上個世紀50年代,楊文炳的次子楊政才接班之後,他和進入緬北地區的國民黨殘軍保持友好關係,同時一直抵制政府軍進入果敢,他的妹妹楊金秀組織了一支200多人的押運鴉片隊伍,羅星漢是這支隊伍的隊長,後來楊金秀被捕,羅星漢趁機宣佈自立門戶。


1959年的時候,緬甸政府命令33個土司交出權力,楊正才辭去了土司職務,緬甸政府同意果敢地區自治。因土司已經不存在了,在那個時期,羅星漢,彭家聲,還有楊振材的兩個胞弟,一個堂弟等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武裝,並且為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的進行戰鬥,由於果敢地區的地盤日益擴大,緬甸政府準備用武力解決,1963年在仰光等地,楊振材,羅星漢,楊君秀等果敢武裝人物都被捕。因為奈溫上臺而失去了緬甸下議院和外交秘書職位的楊振聲,隨後成立了一支囊括前面幾個武裝在內的果敢自衛軍,佔據了很多重要地方,但是很不幸的是,在獄中同意和緬甸政府合作的羅星漢回到果敢,成立了果敢青年前進委員會和果敢民兵自衛隊,果敢自衛軍遭到瓦解,楊振聲被迫逃往泰國北部,與其堂兄楊振業領導的撣邦革命軍會合,他的出逃也標誌著楊氏土司對果敢的百年統治,宣告結束。


果敢自衛軍瓦解以後,彭家聲選擇了回鄉隱居,1965年6月,彭家聲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不久,楊正聲率領百人回到果敢與彭家聲合作,想要趕走果敢地區的緬軍,恢復土司統治,但是不久後兩個人就分道揚鑣,楊振業因為誘殺堂兄的手下,和其堂兄結仇,他勾結緬軍殲滅了堂兄的手下800餘人,和楊振業堂兄楊振興一起作戰的彭家聲,不得不退入雲南鎮康縣南傘地區,當時果敢自衛隊只有150個人,緬甸政府要求楊振業和羅家聲一起合併,他覺得對方的人太少,就看不起對方,直到緬共進入,兩個人才一起聯合攻打緬共彭家聲部。

後來羅星漢和楊振業還一起創辦軍事學校,先後培養了一千多名人才,充實到他們的隊伍,他們的隊伍人數最多的時候發展到3000餘人,兩個縱隊,兩個人分別領導一個縱隊,後來由於緬軍的補給線被切斷,羅星漢的自衛隊被迫撤往其他地區從事鴉片貿易工作,1969年5月,楊振業想要同羅星漢分開,但是因為保密工作做的不好消息洩露,5月9日,他被羅興漢暗殺,家產也被吞併,羅星漢的隊伍擴大到3500人,1973年4月,緬甸政府決定解散緬北地區的自衛隊武裝,4月,羅星漢公開宣佈反對緬甸政府,並且聯合了坤沙武裝一部國民黨殘餘部隊,還有幾股不願繳械的軍隊,組成撣幫同盟軍,自任總司令,然而僅僅不到三天時間就被擊潰,隨後他逃到了泰國,並且被泰國方面抓獲…



1989年3月11日,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彭家聲率部發動兵變脫離緬共,成立民族民主同盟軍,也就是果敢同盟軍,並且同時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黨,當時他們的總力兵力有3500人,到了3月31日,果敢同盟軍和政府達成和解,成為軍政府上臺以後,第一次和政府簽署和平協議的少數民族武裝,其轄區也被稱為撣邦第一經濟特區,彭家聲兼任特區政府主席,但其實彭家聲兄弟和楊氏兄弟之間,在權力分配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他們彼此為了壯大自己,爭取得到緬甸政府的支持,都相互向緬甸告狀,彭家聲說楊氏兄弟有野心,楊氏兄弟說,彭家聲將軍火售給克欽獨立軍,1992年11月29日,楊氏兄弟率先向彭家聲發動進攻,戰鬥的初期,楊氏兄弟損失很大,後來佤邦聯軍出動1200人來助攻,彭家聲的手下也有部分人發生譁變,彭家聲全線失守,被迫到政府給它規劃的地方生存。

楊氏兄弟打敗彭家聲之後兵力有一定減少,再加上佤聯軍曾經幫助過他們,所以說在形式上依附佤聯軍,但是他對佤邦聯軍的一些命令,又陽奉陰違,所以也引起了佤邦聯軍的不滿,同時楊氏兄弟也大量販賣毒品,與我國的關係也搞得很僵,而且他任人唯親,所以手下很多人對他不滿,都希望彭家聲能夠回去,所以在95年8月的時候,楊氏兄弟手下親佤邦的一些人發動了兵變,但是後來沒有成功,11月17日,彭家聲和自己的女婿,果敢東部同盟軍司令林明賢手下以及佤聯軍兩個營,進駐果敢,楊氏兄弟趁著大雨逃脫,12月20日,彭家聲出任新一屆果敢政府主席,失敗以後的楊氏兄弟棄武經商,離開了果敢。


緬甸政府之所以一直沒能統一果敢,主要是有很多人,首先說他自己的實力就不是很強,其次,在它國內差不多擁有20來自地方武裝,各地方武裝之間,還有地方武裝和緬甸政府之間連年征戰,所以他也沒有太大的實力來剿滅各地的武裝,再加上緬甸山區也比較多,地形複雜,所以短時間內不容易實現對這些地方的統一和佔領。後續彭家聲上臺之後,也制定了一些和平措施,保持著和緬甸政府的協作,在當地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發展經濟,禁毒等等。

2009年88事件之後。彭家聲只剩下兩個警衛和幾十個手下,輾轉流亡多地,並且因為生病差點死去…2015年彭家聲發佈,告全球華人書,希望得到全球華人的援助,2015年2月緬甸政府軍和地方武裝發生交火,同年3月26日,緬甸政府軍宣佈接管果敢,但是到了2017年,緬甸政府軍和民族地方武裝仍然在果敢地區發生交火,照這樣的態勢看,長期穩定和短暫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穩定是大勢,而且緬政府現在也加強了對果敢的一些文化的滲透,比如大力發展緬語,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多少時間,果敢人就會被同化,整個緬甸據說有200萬果敢人,再過幾十年,還有多少人記得祖先是誰?還有多少人還會說漢語?



唐僧他不懂愛


有時候我在反思我們漢家王朝歷史上都曾多次被異族顛覆,可是果敢進入緬甸版圖百餘年間幾乎就沒有被緬甸完全控制。從早期的果敢土司自治,到後來的羅星漢和彭家聲等果敢自治政府都是由漢人自治,所以果敢入緬百餘年並沒有被緬甸同化,雖然脫離祖國百餘年但是他們還是頑強的延續著漢族的一切傳統,文字語言更是一直保留至今,連風俗習慣也沒有變化。

這確實很不容易,因為果敢作為一個民族區域,他人口僅有十五到二十萬人,這點人口別說放在整個緬甸,就放在民族武裝林立的緬北區域,他都算一個弱小民族。但是我們的漢人同胞百餘年來一直頑強的屹立在紛繁複雜的緬北,而沒有被別的武裝徹底消滅,這說明了什麼?

果敢八八事件後以彭家聲為首的果敢政府及軍隊被緬軍趕出了果敢,說實話我並不喜歡彭家聲領導的果敢政府,但是畢竟彭家聲代表的是果敢漢人的自治政府,他畢竟為漢人在緬北的生存創造了一個空間。所以彭家聲雖然敗退果敢,但是果敢千千萬萬渴望民族獨立的果敢人並不是願意接受緬甸的統治,所以彭家聲在敗退果敢幾年後,重新舉起大旗,又能籠絡到大批果敢青年來參軍。如今的果敢同盟軍有穩定的根據地,傭兵近萬人,其實力令緬甸政府軍不敢小覷


高宗1986


強與弱,有時候並非那麼容易說得清的,就像是果敢和緬甸,明明吧,果敢不過是一個擁有著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整體的面積比起來中國的一個縣都差不多大,然而果敢呢?果敢的總面積卻是足足有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兩者之間的差距又二十多快三十倍,然而緬甸就是遲遲打不下果敢。

果敢除了地皮小,人口還少,果敢的總人口不過二十幾萬,而緬甸卻足足有著五千萬人口的龐大基數,不得不說,從數字上看,果敢是萬萬無法抵擋住緬甸的進攻的。

果敢為什麼能夠抵擋緬甸進攻這麼多年呢?讓我們來看一下果敢的歷史。

果敢人最初的起源,還要從明朝時期說起,當年大明王朝迅速敗落,緬甸曾經是大明王朝的附屬,明朝的末代皇帝去世以後,就有一支帶著皇室血脈的號稱明朝後代的軍隊曾經前往緬甸求援。

鑑於當時的大清帝國太過強大,緬甸人最終自然是將這支大名軍隊賣了出去。

皇帝最終是被送給了大清軍隊,而跟隨前往的大明軍隊,就在這裡紮了根,他們拖家帶口的,形成了果敢人。

除開這一支大明遺孤,還有一支國民黨軍隊,當初國民黨軍隊頹勢突現,蔣介石立刻帶人逃往了臺灣,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逃往臺灣的,果敢地區就留下了一支國民黨軍,他們在這裡等待時機,伺機而動,跟當地的果敢人漸漸融合。

其實果敢人就是地地道道的華人,他們說漢語,用漢字,跟中國人本是同根同源,只是因為某些歷史原因才留在了這裡。

果敢的人口自然就是華人,而果敢地區的重要經濟產業正是毒品,果敢地區對緬甸來說就像是一個炸彈,緬甸人做夢都想把果敢聯軍連根拔起。

但是他們做不到,果敢聯軍雖然勢單力孤,但緬甸軍隊連續多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要知道,印度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他們攻佔的是弱小的錫金,錫金同樣是一個人口少,地皮小的國家,印度用了幾個小時就打下來了,而果敢卻始終沒有被緬甸拿下。

之所以果敢堅持了這麼久,主要有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緬甸軍隊戰鬥力不足,緬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不算強大的國家,緬甸內部更是混亂異常,想組織起來有效的戰鬥力本身就是一件麻煩事。而果敢軍隊又是國民黨遺留下來的,他們在裝備上本就不弱於緬甸,緬甸內部局勢混亂,正是助長了果敢聯軍的氣焰。

其次就是緬甸勢力太過複雜,果敢同盟軍有著克欽獨立軍,德昂解放軍,佤聯軍等有力的支援者,緬甸政府軍想要擊敗果敢盟軍,就需要面對這麼一大股勢力。

最後就是果敢地區地勢複雜,雖然緬甸軍隊在正面戰場上能輕易擊敗他們,但是果敢盟軍卻靠著複雜的地勢,茂密的山林一次次的隱藏身軀,跟緬甸政府軍打游擊戰,這讓緬甸政府軍拿他們完全沒轍,一次次的交鋒之中,果敢軍自然都能硬挺下來。

緬甸花費了七十多年的時間,如今,終於基本是將果敢拿下了,但是這樣一個彈丸之地,堅挺了那麼久,已實屬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