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做人,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

小偉三農


如何理解農村俗語“做人,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

這句農村俗語簡短的表述,也正是總結了農村人對現實生活的寫照,在農村居住的人都知道,同居一個村,鄉里鄉親的大家要處理好關係,這種關係既純樸又微妙。每個人也要做到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與現實的認識,做人要本分踏實。

一、話有三不說:第一就是別人的家的閒話不要說,不要說謊話與瞎話,不要背後說人家的壞話。第二是不要說大話、狂話,做人要低調、謙卑。第三是不要說怨氣的話,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不要怨天尤人,要自我檢討。

二、忙有三不幫:第一是逞能的忙不要幫,做事要量力而行,不要逞強,別沒有幫上人家的忙,最後還適得其反讓人煩。第二是感情瓜葛的忙不要幫,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感情糾紛方面的事情扯不清,幫不好到落得自己的不是。第三是救窮的忙不要輕易幫,在農村講究救急不救窮,對於那些不求上進的懶人,你幫他也是沒有用的,反倒會讓他更加懶惰了。

三、事有三不想:第一是不要想不切合實際的事,不要空想著不靠譜的事,要腳踏實地的做事情。第二是不要想相當年的事,不要想過去的人或事情,也就是說不要活在回憶裡。第三是不要想太遙遠的事情,事情還沒到,自己就想象著多困難,自己被自己先嚇住了。

你對這句話還有其他的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


農大知事


農村俗語沉澱了千百年,是老一輩人經驗的結晶,無論是對事、對物、對人都有諸多講究,尤其是在做人這門學問方面,更是有著這樣那樣的俗語。“做人,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在小的時候就聽爺爺講過,怎麼去理解這句農村俗語?今天一起聊一聊。


話有三不說

1,怨話不說。人的一輩子不如意的事有很多,在遇到挫折後,一定先要從自身找找問題,不要整天唉聲嘆氣放牢騷,長時間說一些埋怨的話,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再親近的朋友也會遠離,這就是所謂的怨話不說。

2,閒話不說。禍從口出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一些閒話說多了容易招惹是非,說話前要三思,不要在背後議論別人。

3,狂話不說。朋友們不知道聽沒聽過這句話,越炫耀什麼,這個人就越自卑什麼,狂話大話恰好反應了心裡軟弱的那一面,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遲早會被人揭穿,因此,做人要謙遜低調,不可狂妄自大。


忙有三不幫

1,涉情的忙不幫。有一句俗語叫“不做媒人三世好”,涉及別人感情、婚姻的大事,儘量不要幫,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外人不可過多的參與人家的家事。

2,逞強的忙不幫。幫忙必須要量力而行,不能逞能,否則非但事情容易辦砸,還會被對方所埋怨,正所謂費力不討好。

3, 救窮的忙不幫。俗話說得好“救急不救窮”,親朋好友有難處,幫一把可以理解,但對於不正幹、不感恩的人,即便他們再窮也不要幫,否則會使他們產生一種依賴。


事有三不想

1,早已過去的事不想。古人有云“逝者不可追,來者猶可待”以詮釋的非常清楚,不要沉迷在過去的陰影中,一切要向前看。

2,力所不能及的事不想。無論做什麼,都要根據自己的能力,異想天開只是空想。

3,太遙遠的事不想。不要過多去想遙遠的未來,因為永遠不知道過程會有什麼變化,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腳踏實地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最主要的。


生活巷


生活在大千世界,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碰到錯綜複雜的事。人心是隔著肚皮的,別人咋想的搞不懂也想不明,只能察言觀色,謹慎言行,善待自己,把握自己,切勿有話就想對別人說,人家遇到幫了也想去幫一下,凡事不都是能常去想的。看農村老話“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都說的是啥?

“話有三不說”:【1】不說閒話,所謂的閒話,是無關於主題的,都是一些人把謠言、謊言,別人的“秘密”等等當作話題,躲在陰暗的角落裡說。這些話本身“含金量”不足,經不起檢驗,聽的人或許即興認為新鮮,能洗耳恭叫,甚至傳播,但當事人知道真偽,一般人不會理睬,以為是齷齪之人行徑。如果論理,說閒話的人多沒面子,在鄉里會成“長舌之婦”,也是沒有素質,沒有教養的直接表現。說不準會鬧發家庭矛盾,影響鄰里關係。【2】大話不說。說大話的,沒底氣的也說,還美其名曰:人臭了架子不倒。本來懶惰成性,家貧如洗,還嘴角抹油說他頓頓吃肉,人扎堆的地方嗓門還挺大。就更不用說那些“暴發戶”了,說話的氣勢和力度了。其實大話狂言之人恰恰是他虛偽的一面,有時候會迷失自己,少了一定的人脈,活著孤單不自在。【3】後悔的話不說。人生豈能平平坦坦,一路順風,總會遇到些事做得不徹底,沒結果。畢竟經歷過、努力過,埋怨沒有用,後悔也來不及,不如暗下決心,從做了後悔事開始絕不做後悔的事。老給人說,有點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了,你說煩不煩?

“忙有三不幫”。【1】偷竊的忙不幫。偷竊之人往往是下做之人,被人看不起,重則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被人盅惑其參與,偷雞不成蝕把米,你就是幫兇,想想是啥結果了嗎?【2】感情的忙不能幫。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是聚是散別人的意見未必人家會聽,再說只能說合不說散,你說的多人討人厭煩,特別是時下婚外情的事,更不能去做這個“月老”的。【3】力不從心的忙不幫。自己經濟能力有限,朋友或至親倘若有求於你,礙於面子,你向別人借錢去幫忙,如果還不上錢了,倒黴的可是你。

“事有三不想”。【1】不想已成往事的事。經歷的事已是過往雲煙,成功了是資本,失敗了是教訓。不要總躺在“功勞薄”上沾沾自喜,也不要沉淪於失敗的事不能自拔,畢竟以後的路還會更長,遇上的事忒多,揚鞭奮蹄才對【2】不想好高鶩遠的事。多大的肚子吃多少飯,多大的能耐就幹多大的事。能做到的事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做了也是白做,還費時費時,又何必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3】不想損人利己的事。不能不說,人都有自私的心理,但這個自私是有度的,必須是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當你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自己最大的利益會受到別人的追捧,甚至擁戴,但是你不惜危害別人,而為自己,別人會看不起你,弄不好人財兩空,說不準還會追究你法律責任,這才叫得不償失。

做人是難,但難的是如何把握好自己。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經驗,它是經過時間沉澱的,所以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做人是一門學問,一知半解的人做事懵懵懂懂,會做人的人做事卻得心應手,融會貫通。

做人難嗎?的確難,但是農村有句俗語說的很好,“做人,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要想真正會做人,就要先學會:不說三話、不幫三忙、不想三事。

今天有書君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做人,話有三不說,忙有三不幫,事有三不想”這個俗語的意思。

一、話有三不說,就是要不說三話

1、 不說閒話

閒話是什麼?閒話就是閒談。在這裡我們所說的不要說閒話,是指不要背後議論他人是非的話。

其實閒話,不僅是農村好東家長李家短的,就是現在城市裡的同事、朋友之間也會有背後說別人閒話的現象。人或多或少都有說閒話的毛病,這也就是人們喜歡坐一起八卦別人的原因。把別人的秘密當作談資,或者嘲笑別人的不足。

要知道禍從口出,沒用的話說多了早晚有一天會招惹上是非的。

所以要記住,沒事的時候不要老是亂說別人的閒話。在說話之前先想一想別人的感受,如果有問題可以當面提出,在背後議論別人無疑是一種缺乏教養的表現。

當然有說閒話的精力不如多充實自己,這才是人生的正經事。

2、不要說大話

大話,我們都知道,它就是指虛誇不實的話。

而做人做事呢,老實本分是基礎,不要沒事就總是胡吹海吹地說大話。因為說大話太容易失去信譽,同時也確實讓人看不起,覺得沒什麼本事,就會個吹。

身邊就有一個人總是愛顯擺自己,總愛說自己怎麼怎麼能,認識多少人。長期這樣,別人都覺得他挺厲害。於是慢慢地,就陸續有人開始找他幫忙。他是牛皮吹的挺響,事是一件也沒幫人辦成。

慢慢地,人們也都知到他有幾斤幾兩了,也就不再願意聽他吹牛皮了,同時也漸漸地疏遠了他。

其實說大話就恰恰地反映出一個人內心軟弱的一面,也就是一個人越自卑什麼就越愛誇耀什麼。

做人要謙遜一點,因為大話早晚有一天會被別人揭穿。而且一直狂妄自大,會迷失自我找不到做人的方向。

3、不要說抱怨的話

抱怨其實就是埋怨,是抒發自己心中的不滿。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在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儘量少說抱怨的話。

因為抱怨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它還會是一個毒瘤,不僅影響到自己,還會影響到別人。

抱怨會讓自己的心態變得越來越急躁,而且也沒有人喜歡聽抱怨的話。偶爾抱怨一下,別人還能接受,要是總是愛抱怨什麼事都要抱怨,就是再親近的人也會受不了的,而且會漸漸地疏遠你。

所以不要總說抱怨的話,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在怨天尤人之前,先看一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最好。

如果沒有,那就要繼續努力,抱怨是沒有用的。如果是外界的因素,那就想辦法解決,不要讓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這也就是解決抱怨的最好的方法。

二、不幫三忙

要說別人需要幫忙,那肯定得去幫啊,還有不應該幫的嗎?對有些事啊,還真是不能幫的。

1、 逞強的忙肯定不能幫

逞強的忙不能幫,給別人幫忙都是要根據自身情況的,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能因為逞強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去幫別人。

就像郭冬臨演過的小品,他的口頭禪就是有事您說話,不管能不能幫上總是要應下來。明明買不上火車票,非說自己有人可以幫忙。

結果自己還的大半夜拿著馬紮去排隊幫人買車票。你說這又是何苦呢?

這種逞強的忙不是讓自己受罪嗎?逞強幫忙,如果事情沒辦好,肯定會遭對方埋怨。

就算費了好大的勁幫成了,在對方看來,也不過是你的舉手之勞,並不會因此而感激涕零。

所以逞強的忙不管幫沒幫上,都是出力不討好的事。只不過是自己打腫臉充胖子罷了。

2、涉及感情的忙不能幫

涉及感情就是涉及到別人的感情和婚姻的事情。

就像牽線做媒,只是負責介紹就好。過多的就不要再去摻合,讓兩個人自己去相處來考慮合適不合適。

如果過多地摻合到裡面,把對方的缺點也誇成了優點,兩個人相處下來,發現對方根本就不是牽線人所說的那樣。

那兩個人鬧出矛盾,肯定是要怪到牽線人的頭上的。

婚姻內感情的事,外人也是儘量少摻合。我們在不瞭解別人感情的時候,往往會片面地發表看法,而且有時會一味地偏袒著一方。

這樣的忙結果是越幫越亂,反而好心會做成了壞事。

感情的事,本就說不清道不明,也就不是理性能解決的,還的靠當事人自己解決。所以外人不宜深度地參與其中,否則就會越幫越忙。

3、救窮的忙不能幫

有句老話叫,救急不救窮。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一個人急需投資啊,或者有急事用錢,這個忙得幫。

而救窮就不行了,因為有些人好吃懶惰,不肯上進。沒有錢還想多花個。如果幫了這樣的人,那就是救窮了。

因為你的幫忙,會讓這些人加強了對你的依賴性。

就像曾經很紅的大衣哥朱之文,因為自己生活富裕了就開始幫助村民,可是有些人卻把他的幫助看成是天經地義,你有錢就應該幫助我們沒錢的,而且這些人借了錢還不還。

對於這種人品有問題,不知道靠自己上進的人,是絕不能幫的。因為幫了他也不會說你好,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這也就是救窮的忙不能幫。

三、不想三事

1、不想力所不能及的事

能力以外的事不是不可以想,而是要做好當下的事才可以想。對於暫時做不到的,達不到的,就不必一直去想。

莊子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就是說對於現實中達不到的,要用平和的心態去接受,在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就不要一直去糾結。

不要總是想著,這個我做不了怎麼辦,那個我達不到怎麼辦?

這世間總有些事情,不是人能夠掌控得了的。

所以面對未知的人生,做好自己該做的,然後再去努力,達到更好的自己。本末倒置,只會讓人越來越憂鬱,越來越煩躁。

2、不想曾經過往的事

不想曾經過往的事,是讓自己不要沉浸在過去而看不到未來。

有的人因為情感、工作的失敗就一直走不出來,每天憂鬱不堪,做什麼都沒有動力。而有的人是因為過去獲得了成就,一直沉浸在過去的成就中走不出來。

就像有的人在工作中接了一個大單,為此受到了表揚,而且也加里獎金。但是他後來就一直把這個掛在嘴邊,而停止了向前。

這樣的兩種人都是忘了當下,他們不知道當下才是最值得珍惜的,當下應該更好地去努力才對

曾經的不管是成就還是陰影,我們必須要走出來,因為那只是代表了過去。任何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是要向前發展的。

這些都已經是過去時了,我們還惦想著幹什麼,我們需要走出來去看未來的路。

如果一直沉浸在過往,成就早晚會消失,它代表不了現在。而陰影走不出來,會一直是陰影,它更會影響到現在。所以,不要想曾經過往的事,一切向前看。

3、 不想損人利已的事

損人利己就是為了得到好處而損害別人的利益。像這樣的事,我們在平時就不要想。

比如在辦公室裡給別人“穿小鞋”,或是在生意中賣假貨,更有為了利益去做坑蒙拐騙,偷雞摸狗的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要為了自己的一點私慾,就置別人於不顧。

像坑蒙拐騙這類事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用不正當的手法去從別人那裡獲取利益。可是自己得利了高興了,那別人呢?別人得受到多大的損失和痛苦呢?

所以不要想著損人利己這些歪門邪道的事,要想自己有成就,就要通過自己的辛苦努力去獲得。否則,早晚有一天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做人不容易,要謹記住三不說,三不幫,這樣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要記住三不想,這樣才能把自己擺正,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眼下的事,努力地去成就自己。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