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我的根在那裡

我的根在那裡

如若可以,我也想有那麼一座茅草木屋。青石臺階,曲木門窗,屋前幾株垂柳遮陰,院後幾樹雲杉觀影。藏於深山,隱於密林,遠連村舍,近抵河溪。於向陽坡之下,闢出一畝沃地,半分種豆,半分種花。 ​​

每年多次回到童年的故鄉,我的心便陷入了無止境的沉思。只覺思想縹緲、空遠,彷彿已飛到雲端之上!看一眼日月河山的真容。感嘆萬物浩渺壯大,自己只是滄海中的一粟。時光在忙碌中溜走,歲月在奔波中依舊,鄉情,深藏心底,那是一抹難以忘懷的記憶。念起是一份暖,守望無怨無悔,不論世事滄桑,只想靜靜的相依相伴,用似水柔情書寫雲捲雲舒,用淡泊心境握緊掌心溫暖,帶上一份遊子赤心的相通相融,輕輕地說一聲:“故鄉,我回來了!”

我的根在那裡

此刻光陰,平淡如水,我的心亦潛入千百年前的詞中,落地成英。家鄉的夏天雲煙渺渺,淡霧疏雨,有風劃過樹梢的聲音。二零一八年,精準扶貧,整村搬遷。舊院的那棵大榆樹好似醉了,耷拉著枝葉,沉浸在這一場空濛雨色之景中。許久不曾照料過它,只給了它充足的水分,我相信,風會送來花的寄語,雨會給它滋潤,月會待它如初安好。

在這樣的季節裡,人不禁就生出了一種懶意。懶得裁花種草,懶得聽風逐月,懶得望雨寄思,不如就賴在酒裡吧。

人生中自有可以寄託的地方,莫過於是世外桃源、柳暗花明、草木山石。故鄉的山水畫沒有枯藤老樹和遲暮歸鴉之類荒寒寂滅的題材,反而傾注於人間天宇的深邃和小山村的寂寞!故鄉沒有塵世中的人情世故、勾心鬥角,即便是存在,皆是別人的故事。

我的根在那裡

我就站在歷史的邊緣,靜靜地觀看一場又一場的盛事,繁華到落幕,情至深處,一筆勾勒,兩三點描摹,記錄在案。但許多時候,我不願參與其間,哪怕只做一個旁觀者,亦不願旁聽。只想從故鄉的綠色中覓得一方靈魂棲息之地,倚雲賞花,拈花信步,詩茶作樂,不虛此生。

我的根在那裡

不知道那個名人曾經說過:“或許我不願將自己置身於滔滔世浪中,卻對草木山石皆有情感。那種遠避塵囂,退隱桃園的日子,唯有夢裡,方真實感人”。我喜歡這樣的言語,亦是自己的心事,令人讀來更加貼近,亦覺是知音。

許多時候,我們愛著已搬遷的村莊,只是為了填補自己思想的空白,更多是懷念中找到自己。自己亦需找尋嗎?很多時,是學著如何與自己相處,端莊的去對待。在故鄉的小溪旁大榆樹下青石上靜坐,如果能夠感到美,是生命的深厚。偶爾需要外界的光環,是因為心裡孤單。刪繁就簡,不只是一個結果,是放棄一些看似重要實則空虛的東西。一些東西,太容易被忽略、被忘卻,但當心靈疲憊無助時,它又會悄然滑進內心深處,以最柔軟的方式觸動最真實的情感和最脆弱的心絃。

我最喜歡一句話:一窗清風,是我與禪的緣;兩鬢白雪,是我與自己的緣,三世明月,是我與你的緣。瞧呀!多麼貼切。這字字如灼,不偏不倚地觸動了我的心。我喜歡一種感情,如一罈埋在地窖的酒,不動聲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才有清冽和芳香。一個人老了之後,也許,會漸漸的忘記了曾經精心圈養的時光,但是,總會有一些美好不忍遺忘,在陽光滿院時曬了又曬,又於月光瑩潤時疊了又疊,像珍藏著一件深愛的夢的衣裳。轉動的年輪,帶走昔日十七歲調皮的姿影,而舊時的煙塵裡,又埋葬著誰人黯淡的殘夢。

我的根在那裡

人當是要有煙火之心的。過於飄渺,總不真實。我也願意在平淡的日子裡,在寒冷的夜裡,煲一鍋熱湯,煮一爐清茶,等愛人歸,共享燈火下的晚餐,縱使布衣爛衫,粗茶淡飯,亦不覺清苦。浮生得閒時,多是一頭扎進靈魂的世界裡,與故鄉里的發小推杯換盞,吟風弄月。

我的心是細膩敏感的,細膩到一花一草的凋零亦為之心悲,敏感到一春一秋的輪迴亦黯然神傷,或許俗世中的人終是無法理解,可我始終相信,靈魂,需要棲息。

其實,孤獨亦是一種美麗。一個人,沒有同類,又何需同類?

光陰裡,那些曾遇見的人和走過的風景,統統都會消失。發生過的情感,喜歡過的舊物,一樣會淡去,直至經年,再也想不起來。

我的根在那裡

總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想真的不必了吧,逝去的未必就是好的,不屬於你的註定會離去。而未來的,需要以一顆安穩溫暖的心去迎接,去面對。這莫不就是光陰的慈悲?

不必詫異,亦不必可惜,一切的一切,時光會記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