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廣東人為什麼這麼愛吃蛇肉?

江湖上的採花大道


兩廣都喜歡吃蛇,有 龍虎鬥 龍鳳湯 龍鳳虎 三種高湯 不一樣的湯 用不同的佐料 注意的是孕婦忽嘗,上次去雲浮一朋友的野味農莊吃過這道蛇燜雞這道菜,還帶蛇皮的,哎呀看著挺嚇人,不過味道真的挺不錯,生平第一次吃蛇,東莞有些酒店貌似有蛇這道菜,但是一般店都沒有,唯一一次吃蛇好像是小時候的事了。



吃蛇更多的像是一些店的特色菜吧,算是小眾菜吧,不是一般人吃的普通菜家常菜,一般人也不太敢吃。狗肉同樣是這樣,一般人都不吃不敢吃,偶爾能看到到有狗肉的店,貌似雷州那邊比較喜歡吃狗,貓的話反正我沒見過能吃貓的店。生活水平提高,年輕一輩很多都是喜歡貓狗當主子來養,誰沒事去吃貓狗。而且東莞外來人口比本地人多那麼多。


哪裡人開的店哪裡人在吃都不好說。沒到過廣東的人對廣東人什麼都吃的印象就像那些老司機對東莞過往的印象一樣,以為東莞哪裡都是失足婦女,但是那都是幾年前的事了,現在的東莞可能全國最乾淨了…連那種按摩的找不到,別說大保健了,哪位老司機知道的麻煩私信我,好人一身平安。


商丘身邊事兒


地理位置氣候原因

廣東地理位置決定了廣東人生活特性,地處亞熱帶氣候溼潤,生物多樣性,尤以兩棲爬蟲動物多,繁殖快。不好的一面溼熱病易發,華夏祖先發明的中醫理論就是藥食同源,講究冬進補防春病,蛇就是冬補的食材之一,取驅風防骨關節風溼病的功效。


廣東人自古就有吃蛇肉的習慣,吃蛇作用大

在廣東,蛇肉經常被做成蛇羹、或煮、烤後食用。蛇肉作用大大的啊,預防疾病其蛋白質中含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膽固醇含量很低,對防治血管硬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時有滋膚養顏、調節人體新陳代謝的功能。蛇肉中所含有的鈣、鎂等元素,是以蛋白質融合形式存在的,因而更便於人體吸收利用所以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炎症或結核是十分必要的。防治血管硬化蛇肉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脂肪中含有亞油酸等成分,而膽固醇含量則低於豬肝、雞蛋等,對防治血管硬化等有一定作用。



美食小秘方


廣州人愛吃出了名。大家老說天上飛的和地下跑的,就沒有廣東人不吃的。

比如水蛇,有人聽了聞風喪膽,有人聽了兩眼放光腎上腺素飆升。順德的庖廚,整套拆骨技術早已練得爐火純青,做桌一蛇N吃的蛇宴更是不在話下。

據說從歷史上分析是因為古中國嶺南地區物資匱乏,沒有那麼多豬牛羊肉提供高級蛋白質,所以能見到的食材都要嘗試著去吃一吃,慢慢到現在雖然豬牛羊豐富了但是吃其他動物的習慣也傳了下來,而且有些東西也的確好吃啊。

和環境也有關,南方中的溼瘴地區,蛇蟲鼠蟻比其他地方都多,見多之後,總有人嘗試將它們列入食材當中。例如雲南有吃蚱蜢、蜜蜂、沙蛹、花蜘蛛、酸螞蟻、螞蟻蛋、竹蛹等等的,泰國越南柬埔寨有油炸蜘蛛、蠶蛹、小青蛙、麵包蟲、蟋蟀、甲蟲、蠍子、蟑螂等等,這跟歷史和自然環境都是有密切關係的,所以廣州人愛吃蛇也沒什麼奇怪的,地方風俗而已。


市井覓食記


關注好奇心食堂,發現更多奇葩美食~

蛇,你害怕嗎?

很多人聞蛇色變,但在廣東,蛇肉可是難得的山珍。雖然蛇是站在食物鏈比較頂端位置的天生冷血殺手,讓人聞風喪膽,但在廣東吃貨的眼中蛇肉質細嫩,可是上好的食材呢~廣東人講究養生,所以高蛋白、低膽固醇的蛇肉,也成了廣東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俗話說,“秋風起,三蛇肥”。其實廣東人愛吃蛇,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本草綱目中也有相關記載,還提了很多蛇肉的滋補功效。而時至今日,廣東很多地方的餐館都推出了特色的蛇味,如鹽局蛇,涼拌蛇皮,川貝燉蛇膽等等,吸引了大量的“食蛇勇士”前來探味。

在眾多蛇做的美食中,卻有一種很奇葩的美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那就是蛇咬雞,什麼是蛇咬雞呢?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古怪,陰森,顧名思義,這道菜的做法是用一條毒蛇誘導它咬死一隻活雞,趁著雞的身體還有餘溫的時候,放掉雞血,去掉雞毛,最後將蛇與死雞一起烹製。

這道菜不但沒有毒,而且蛇毒會經過高溫烹飪,轉化成高營養的蛋白質,會比普通做法做出來的雞肉更鮮美一些。雖然很好吃,但這個做法也太奇葩了吧~大家吃過嗎?


好奇心食堂


一是因為廣東溼熱,蛇多,以前農村可以說是隨處可見,見慣不怪,據說阿嬸們打掃舊屋時,看到個頭不大的蛇,可以面不改色當垃圾掃出去。二是因為蛇肉在我們廣東人看來,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吃了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不僅吃蛇肉,還要飲蛇血吞蛇膽。三是以前窮,難得吃到豬肉,用蛇肉充飢成了一種習慣。

我們湛江蛇很多,徐聞等地還出現過巨蟒。我也吃過幾次蛇,蛇的品種當時沒留意,應該是烏蛇吧。一般是一蛇多吃,蛇肉煲雞,椒鹽蛇骨,清炒蛇皮,蛇血飯,印象深刻的是將生蛇血溶入白酒中喝,白酒送蛇膽。我吃過一次蛇膽,直接吞的,沒感覺到特別的效果,現在不敢吃了,據說不衛生。


湛江縱橫哥


廣東處於陰雨多溼的南方地區。蠻荒年代,瘴癘橫行,在遠古南方溼熱地區流行的惡性瘧疾等傳染病。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的廣東古代先民逐步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表現之一。隨後演變成為一種飲食文化,一種風俗習慣。常常反映著人們的生產水平,以至思想意識。勇敢人往往敢於和傳統習慣決裂,擴大食物的範圍。而從嘗試各種食物當中,我們往往又可以獲得一些新穎的、有趣的知識。廣東人吃東西的範圍比較廣,如吃蛇,吃青蛙,吃貓,吃猴子等。其實,在廣東,吃蛇,吃貓,並不算是特別的事,蛇肉和貓肉熬在一起,菜譜上的名字叫做“龍虎鬥”,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廣東的蛇肉菜館裡,不僅有蛇肉湯、炒蛇片、炸蛇絲,而且還有炒蛇皮這麼一味菜式,把蛇皮和除去骨頭的鴨掌一起炒,菜名叫做“鴨掌龍衣”,修辭是很講究的了,但是看到金腳帶(金環蛇)、銀腳帶(銀環蛇)一類的蛇皮花紋宛在,在初吃的時候,是有點忐忑之感的。不過,平心而論,蛇皮的味道也並不差。




蛇肉如烏梢蛇味甘性平無毒。祛風、通絡、定驚之功效。適用於諸風溼痺皮膚不仁,風搔瘕疹,疥癬,皮膚生癩,眉發脫落;白花蛇味甘鹹,有毒。有祛風溼,舒筋通絡,搜風。定驚。白花蛇是祛風除溼的要藥。


dai春華



點解愛吃,因為好吃,蛇肉筋道,口感好,蛇皮蛇肉剔骨打邊爐,蛇骨椒鹽或者煲粥,蛇肝燉川貝明目,蛇血炒飯,毒蛇的蛇膽泡高度白酒,正啊。。。。蛇膽泡酒的顏色都這麼正點。


饕餮小妖精



掌櫃來碗清補的涼


因為蛇身上寄生蟲多,吃著帶勁。


躺著床上玩手機


廣東人愛食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海里遊的乃遵循了華夏甚至人類祖先遺傳吧了!人類生存法則無非就是取之於自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廣東地理位置決定了廣東人生活特性,地處亞熱帶氣候溼潤,生物多樣性,尤以兩棲爬蟲動物多,繁殖快。不好的一面溼熱病易發,華夏祖先發明的中醫理論就是藥食同源,講究冬進補防春病,蛇就是冬補的食材之一,取驅風防骨關節風溼病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