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 「聚焦進口博覽會」透視“大虹橋”:從市郊農田到開放地標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 題:透視“大虹橋”:從市郊農田到開放地標

新華社記者 周蕊、鄭鈞天

對即將來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全球客商而言,映入他們眼簾的“第一眼上海”,就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所在地的虹橋商務區。從禾苗青青的農田、四區交界的普通小鎮,到上海西翼的新興商務區,這裡正在變身為世界級的開放地標。

(小標題)有實力有“顏值” 讓客商驚豔於“第一眼上海”

坐落在虹橋商務區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被暱稱為“四葉草”。這座全球最大規模會展綜合體周邊,配套建設工程正在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全球客商面前的“第一眼上海”將這樣優雅展開。

從萬商雲集的虹橋商務區到進口博覽會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走路要多長時間?答案是:10分鐘。

今年9月30日,連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與國家會展中心的二層步廊東延伸工程正式竣工。作為首屆進口博覽會的重要配套項目之一,二層步廊跨越了鐵路、河流、高架。這意味著,遊客從虹橋火車站或機場出發,可以不用繞行,直接一路步行至國家會展中心。

二層步廊是進口博覽會配套工程的縮影。目前,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外圍的15條配套道路已全部具備通車條件,這個交通網絡將實現長三角地區的“快進快出”。

硬實力提升,軟實力更迷人。國家會展中心周邊燈光配套提升工程近日首次試燈,站在二層步廊上,遠處的“四葉草”燈光變幻,夜色中的北橫涇兩岸,55000盞LED燈同時亮起,將虹橋商務區的夜空渲染得美輪美奐。

虹橋商務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商務區範圍內300多項整治提升任務已全面完成,將展現給八方來客全新城市形象。

(小標題)“溢出效應”驅動長三角一體化再發力

會展經濟能產生強大的互動共贏效應,被稱為“城市面包”。在進口博覽會的帶動下,擁有“地利”的虹橋商務區正在與長三角的城市一起,加快承載博覽會的“溢出效應”。

位於虹橋商務區的“長三角電商中心”物業面積約8萬平方米,集聚了阿里巴巴、谷歌、京東、唯品會等全球知名電商企業,也是上海首批“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之一。中心副總經理金益說,進口博覽會上的很多展商帶來的展品,在6天的展會結束後如果還沒有找到買家,可望直接就近轉移到交易展示平臺,繼續實現倉儲、展示和後續交易的功能,幫助他們以較低的成本實現“展品變商品”。

依託進口博覽會,虹橋商務區設立了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同時設立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致力建設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企業“買全球”和“賣全球”的“窗口”。目前,南京、杭州、寧波、無錫、蘇州、嘉興、蕪湖等12個城市已和商務區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即將入駐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以虹橋為平臺,向全球客商展示當地的商務優勢和美好形象。

(小標題)變身“開放地標” “大虹橋”完成多次“蛻變”

從禾苗青青的農田、四區交界的普通小鎮,到上海西翼的新興商務區,再到舉世矚目的進口博覽會舉辦地。過去的十多年裡,“大虹橋”完成了多次“蛻變”。

上海東翼、面向海洋的名片是浦東,上海西翼、面向長三角的橋頭堡是什麼?2009年7月,上海宣佈成立虹橋商務區管理委員會,將閔行、長寧、嘉定、青浦四個區面積86平方公里的區域整合成一個全新的商務區,面向長三角、服務全國,也成為這座城市構築“上海購物”品牌和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抓手。

龍湖集團是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最早一批動工建設的開發商,龍湖虹橋天街工程總監苗勇這樣回憶:“2012年項目開工前,周圍區域還能看到農田,大部分的土地也還沒有動工,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建設商業綜合體說不冒險是假的,但我們已經能想象出這一世界級商務區的未來畫卷,這些年眼見周圍的樓宇如雨後春筍長高,很感慨。”

商務區成立九年後的今天,核心區重點區域4.7平方公里地塊總體建成,其中1平方公里為國家會展中心,3.7平方公里範圍內的352棟樓宇中,已有346棟已結構封頂。核心區累計入駐企業已達2600家,其中跨國公司總部機構、區域總部、上市企業和知名企業百餘家,成為上海“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匯聚的又一個集中區域。

與電信合作建設5G應用示範區,推進綠色商務區建設,加快推動人才公寓工作,積極探索在國際人才引進方面的創新政策……虹橋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閔師林說, 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經濟帶、服務全國,打造世界一流的產城融合的商務區是虹橋商務區長期堅持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同時,以進口博覽會為契機,商務區將吸引長三角乃至全世界的企業來到虹橋商務區實現“大會展”“大商務”“大交通”的三大功能,助力上海的全球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