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鐵了心要從伊朗買石油,印度為何要和美國對著幹?

劉世好


在今年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實施最高級別的經濟制裁後,印度的態度左右搖擺:先是表示只會遵循聯合國授權的制裁措施,但後來又動搖並逐步減少從伊朗的石油進口,甚至在9月26日還表示將在11月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可到了十月份,卻又不顧美國的警告而簽署了購買俄羅斯S-400系統的大單,接著又表示將繼續進口伊朗原油。印度的做法意欲何為呢?


印度算了下經濟賬:印度所需的石油有80%需要進口,而目前的國內石油儲備不足10天。它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和第二大伊朗原油買家。2017年,印度從伊朗進口原油47.1萬桶/天,佔到了印度國內石油用量的14%,而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70萬桶/天。受美國製裁伊朗的威脅,國際油價已經飆升至近80美元,不從伊朗進口原油,就意味著要去國際市場買價格更高的石油,而且這個缺口也在短期內是補不上的。野村證券測算,油價每上漲10美元,印度經常賬戶赤字就會上升0.4 %,莫迪政府之所以能夠維持印度經濟的高增長,得益於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後的那一輪油價下跌,這一輪的油價上漲有可能拖累今年四季度印度經濟增長1個百分點,而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可能是雪上加霜。由此而帶來的通脹壓力和經濟放緩壓力是印度經濟難以承受的,


印度算了下政治賬:印度議員和國大黨成員薩希·塔魯爾就公開呼籲,儘管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印度應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不應屈服於美國的要求,迫使自己為了進口石油支付更高的價格。面對著國內上漲的油價,莫迪政府已經下調了燃油消費稅,如果停止對伊朗的石油進口不僅將推動國內油價的上漲而引起民眾的不滿,而且將給反對黨攻擊的口實。對於正全力準備大選的莫迪來說,特朗普的共和黨需要中期選舉的選票,難道印度的人民黨就不需要明年大選的選票嗎?


印度算了下外交賬:對於美國,印度近年上半年從美國進口的石油是去年的兩倍,年底前還要繼續擴大從美國石油進口的規模,這也很夠意思了。而且美國已經意識到不可能完全隔絕伊朗的石油出口,正考慮給部分國家給予豁免,現在正需要爭取一下。從戰略地位上來說,印度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關鍵節點,美國的主要對手是中俄,現在還不能把印度逼得太急。對於伊朗,除了石油,還有恰爾巴哈港,這是印度發揮在南亞影響力對抗中巴的重要節點,伊朗已經明確表態過如果印度停止進口石油,它在恰爾巴哈港的投資就將打水漂。從其他國家來看,中俄已經明確地給予伊朗實質性支持,中俄歐三方已經將就伊朗石油出口開闢專門的結算渠道。連美國的重要盟友英國、法國、德國都在伊朗問題上對美國說不,印度作為一個大國也要顯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在印度表態後,幾乎所有的世界大國都對美國的“伊朗石油出口禁令”說不,中期選舉前特朗普想從伊朗問題上撈分的願望落了空,特朗普政府肯定要在中期選舉後換個打法。


雲霄飛翼


在這件事上,印度挺有骨氣的。美國在十月份即將對伊朗發起新一輪的制裁。這一輪制裁,主要是打擊伊朗的原油出口。但是就在這時,印度方面卻要和伊朗進行大規模的原油交易。印度此舉毫無疑問直接頂撞了美國,印度為何有這種膽子呢。

印度之所以敢這麼做,主要原因是因為印度人摸透了美國人的心思。現在這個階段,美國對印度絕對不可能進行實質性的制裁。相反,特朗普需要極力拉攏印度。此時美國戰略遏制的重點並不是印度,而在於俄羅斯和東亞大國以及伊朗。

印度有能力購買更多的俄製武器,為俄羅斯經濟輸血。也有能力進口更多的伊朗原油,從而讓美國的制裁進一步喪失威力。同時印度也是南亞美國不得不依靠的一枚旗子,如果和印度關係弄僵,會把印度推向和中國俄羅斯合作的道路。那樣一來,美國的遏制戰略會受到極大的打擊。

既然明白美國不會對印度進行實質性制裁,那麼印度就著眼於實際,趁著美國打擊伊朗之際,多買一些伊朗的廉價油。這個時候伊朗為了打破美國的制裁,自然要把價格壓低,印度此時購買能夠獲取很大的現實利益。


科羅廖夫


別用槍頂著印度,印度不是嚇大的!印度個子小小的外長的公開發言,就是向美國攤牌:對著幹還是順著幹,隨便你了。

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表示:“我們的外交政策不是被逼出來的。我們只承認聯合國制裁令,我們以前沒有聽從美國的制裁法律,現在也不會。”

印度版絲綢之路,出門第一站就是伊朗

印度-伊朗-阿富汗,是印度版絲綢之路通向中亞的通道。因此,伊朗對於印度而言不是簡單的貿易伙伴,更重要的是通向世界的門戶。

此外,2018年,印度的GDP增長達到7%,經濟發展亟需大量原油。購買伊朗原油和購買俄羅斯S400導彈一樣,都是關係到印度國家安全的大事。而伊朗為了保證有足夠的出口來維持國家經濟的運轉,已經給予印度太大的價格和條件優惠,包括免費運輸。這些條件讓印度很難不接受。

另外,伊朗和印度的交易已經採用歐元結算來避開美國的制裁,未來將會進一步擴大到採用印度盧比完成交易。這對印度也是相當誘惑的條件。

美國對印度的要求不單是伊朗的原油,還有俄羅斯的S400。這些印度一樣都不捨得放棄。違反一項的美國“禁令”和違反兩項其實差別不大。因此,既然鐵了心要買俄羅斯的導彈,索性就把伊朗的石油一起進口了吧。

對印度而言,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利益上,都應該和俄中站在一起頂著美國幹

印度的選擇可以說是打破美國封鎖伊朗、俄羅斯和東亞的關鍵一環。美國已經和加拿大、墨西哥簽訂了“攻守同盟”的條約,如果能和歐盟和日本再達成類似條約,那麼再拉攏印度,就能達到徹底孤立東亞國家的目的。但是印度在關鍵時刻頂住美國的壓力,有可能徹底顛覆特朗普的如意算盤,顛覆世界的局面。

特朗普已經放出狠話:“走著瞧!印度會看到的,大家會看到的,美國該做的馬上就會做的。”美國今年通過了霸道的《使用制裁手段打擊美國的對手法案》,規定美國可以制裁任何和美國列為“對手”的國家,以及和這些國家來往的國家。印度和俄羅斯、伊朗發生大筆交易,對美國而言已經“違法”了。如果特朗普不採取行動,那麼全球各國有樣學樣,美國的指揮棒就會失效;但是如果美國決定製裁印度,那麼美國全球貿易戰、制裁戰的佈局就破了一個大洞。再補就難了。


梅絲露



印度終於想通了,國家利益高於抱美國的大腿,終於不再做令人小瞧的騎牆派,堅定了立場,宣佈繼續從伊朗購買石油,鐵了心與美國對著幹。

自從美國宣佈對伊朗實施石油出口禁令,發誓讓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並威脅制裁所有違反禁令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的國家後,幾個月來,印度對於是否遵從美國的禁令拒絕繼續伊朗石油,左右搖擺,成為一個十足的騎牆派,一會兒說只遵守聯合國的制裁決議,一會兒下令國內的油企減少購買量,讓伊朗十分憤怒,也成為國際社會的笑料,這讓自尊心很重的印度人深感挫敗與憋屈,這不是世界吃瓜群眾所熟悉的三哥。

1、印度究竟是聽從美國的指令,還是與美國對著幹,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決策的主要依據是印度對於自身定位的抉擇——印度是甘心在美國的羽翼下,與日本、澳大利亞一樣,心滿意足地做一個地區大國,稱霸南亞,還是擺脫美國的束縛、控制,立志做一個世界大國,追求世界超級大國夢。

經過幾個月的左右搖擺與博弈,印度終於整明白了,不懼美國的制裁威脅,繼續走自己的路,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這主要是源於印度對於自身的定位的堅守與追求:如果遵從美國的指令,斷絕從伊朗購買石油,印度的角色也就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節點,跟日本、澳大利亞一個檔次,都只是地區大國,往後的日子只能與日本、澳大利亞在美國面前爭寵,只能在美國施捨的一個碗裡與日本、澳大利亞爭食;如果頂住美國的制裁壓力,迴歸遵循了幾十年的獨立自主的原則,捍衛國家利益,不懼美國的制裁威脅,與美國對著幹,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將彰顯印度的世界大國的地位(印度人是這麼自我定位的),並朝著世界超級大國的夢想邁進,而不是被美國窒息。

2、印度的石油資源匱乏,基本上得靠進口,是世界上第三大石油進口國,而伊朗在印度的能源供給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應國,同時,印度也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出口國,今年上半年印度從伊朗進口的石油高達70萬桶/天。在美國的高壓下,伊朗為了保住出口市場與大客戶,對印度特別優惠,不僅給予很低的出口價格,免費將石油運輸到印度本土的港口,還使用歐元結算,並同意改用印度盧比結算。伊朗對印度的種種優惠可謂是向印度跳樓價出口石油,印度得到了大便宜,除了在伊朗這裡外,在別處根本得不到這樣的天大好處。

印度如果屈從於美國的制裁威脅,遵從美國的指令,不再向伊朗購買石油,改為向其他產油國進口石油,存在兩大問題,首先,印度從伊朗進口的石油兩大,幾乎找到替代者,無論是俄羅斯,還是沙特,都無法完全滿足印度的進口需求;其次,印度改為從其他產油國進口石油,不僅無法獲得像伊朗那樣給及的種種優惠,還得以更高的價格進口石油,每年得付出上百億美元。因此,印度不再進口伊朗的石油,改從其他產油國進口,不利因素太多,不僅影響了印度的能源安全,還會拖累印度的經濟增長,代價太大。

再說,印度堅持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美國威脅制裁印度。既然如此,印度拒絕遵從美國的指令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從而被美國製裁,反正都被美國製裁,制裁二次跟制裁一次也沒太大差別,索性端正態度,堅定立場,捍衛國家利益,與美國對著幹,繼續向伊朗進口石油。印度女外長斯瓦拉傑強硬地說:“我們的外交政策不是被逼出來的。我們只承認聯合國制裁令,我們以前沒有聽從美國的制裁法律,現在也不會。”

印度石油部長普拉丹近日在新德里的一場能源論壇活動上透露,印度將在11月4日的美國禁令產生後繼續購買伊朗原油,印度兩家石油公司已經下了訂單。

3、無論向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是在美國的石油出口禁令生效後繼續購買伊朗的石油,印度敢於跟美國對著幹,還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印度握有對美關係的一張王炸——印度是美國的“印太戰略”的關鍵節點,若美國跟印度鬧翻了,印度不再跟美國玩了,退出“印太戰略”,“印太戰略”立刻名存實亡,美國圍堵龍國的戰略就破產了,也就是說,美國更需要印度,而不是相反。

為了保住印度這根“印太戰略”的臺柱,特朗普沒有膽子向印度下死手,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印度,頂多就是象徵性地不痛不癢地制裁一下印度也就了事了——美國保住了面子,印度得到了裡子。所以,印度人想明白了這一層的利害關係後,三哥開始在特朗普面前挺直了腰桿,說話也有了底氣。


飛狼


首先,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對印度經濟影響非常大。印度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國家,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2017年,印度每天約進口70萬桶伊朗石油,是伊朗石油第二大進口國,進口量僅次於中國。在短時間內,印度很難找到替代的石油進口來源。沒有了石油,就意味著印度經濟受到負面影響。近年來,印度經濟快速增長,2017年的增長速度超過了7%。從經濟的角度,印度當然不願意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印度總理莫迪與伊朗總統魯哈尼

第二,印度一直搖擺於美俄之間,有底氣偶爾與美國對著幹。在冷戰早期,美國支持巴基斯坦,蘇聯支持印度。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注意到了印度巨大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對於遏制其北方鄰國的重要作用,轉而也支持印度。由此,印度可以在美國與蘇聯之間左右逢源。蘇聯解體以後,印度繼續保持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印度軍隊大多數裝備都是俄製裝備,如米格-23BN/UM型、米格-17型、米格-21MF/PFMA型等。10月4日-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達成了出售5套採購S-400導彈防禦系統的協議。所以,印度偶爾向美國發點“小脾氣”,與美國對著幹,美國也無可奈何,生恐印度倒向俄羅斯。再者,特朗普的亞太戰略,印度是十分重要的一環。對於印度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美國即使是制裁,也不會下狠手。

印度總理莫迪與俄羅斯總統普京

第三,印度一直有成為超級大國的野心,不願意成為美國的附庸。2017年,印度的人口已經突破了13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未來不久就有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GDP總量為2.49萬億美元,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七大經濟體。近年來,印度一直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政治野心不小。2018年3月,特朗普對進口印度的鋼鋁產品加徵了25%與10的關稅;印度曾經宣稱在貿易上報復美國,對美國同等價值的商品加徵關稅。不過,印度隨後暫停了加徵關稅的計劃。但是,美國並沒有因為印度暫停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而對印度“高抬貴手”。作為極具政治野心的印度,對美國心生不滿,也在情理之中。

印度總理莫迪與美國總統特朗普

結論:印度選擇不配合美國封殺伊朗石油的計劃,土耳其也有類似的表態,再加上伊朗石油第一齣口大國的我國肯定也不會向美國屈服,特朗普又一次“竹籃打水一場空”!


美國觀察室


無利不起早,印度這次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那是有利可圖,不僅可購買伊朗的廉價石油,還可以和美國進行討價還價,從中獲利。


這兩天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最高的86.76美元/桶,跌到了84.77美元/桶,下跌了2美元,跌幅差不多2.5%。雖然下跌不多但對原油進口國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更是為印度敢同美國叫板點個贊。

伊朗是繼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之後,印度第三大石油供應國。美國智庫歐亞集團在報告中表示,印度現階段每天從伊朗購買70萬桶石油。據路透社(10月8日)信息,印度以同伊朗簽訂了下月的石油供貨協議。雖說簽訂月供應量為1000萬桶,估計最多也不會超過2000萬桶。

而目前印度的每天石油消耗量接近400萬桶,國內石油供應量不到100萬桶/天,印度每天石油的進口量應不少於300萬桶,每月接近9000萬桶。而伊朗的石油供應也只是印度進口總量的1/4左右。另外的石油還需要從阿拉伯國家、俄羅斯等石油輸出國提供。

印度真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可印度一年也只有進口伊朗在100億美元左右,跟整個石油出口總量比起來那也不過是冰山一角。

美國對伊朗石油部門的制裁將於11月4日開始,時間是越來越近了。好戲還在後頭,在美國的高壓下,印度也遲早會退卻的。

美國已經從石油進口國變成了石油輸出國,高起的石油價格對美國有利,看來以後很難見到低油價的時候。


鞅論財經


印度經濟依賴原油和天然氣。幾乎70%的能源來自石油。印度是僅次於歐盟,中國和美國的第四大原油進口國。大多數石油儲備由石油輸出國組織主導,石油輸出國組織是一個由15個國家組成的政府間組織(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厄瓜多爾,赤道幾內亞,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尼日利亞,卡塔爾,剛果共和國,沙特阿拉伯) 。

國際原油價格由市場力量決定。經濟制裁通過增加需求和供應短缺對原油施加壓力。這刺激了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

需要原油的印度通過從伊朗進口原油具有許多優勢,儘管這違背了西方國家的利益:

  1. 印度可以實現其能源短缺及其影響
  2. 印度成功開發戰略石油儲備,以應對短缺。
  3. 印度可以用盧比而不是美元支付石油。此外,印度希望出口其他商品作為交換。(印度從11月開始支付伊朗石油使用盧比)
  4. 印度目前面臨貨幣危機 - 盧比兌美元匯率下跌(1美元= 73.69盧比)。從伊朗購買將有助於印度將貨幣風險降至最低。

印度和伊朗之間的協議以多種方式幫助伊朗。

  1. 伊朗希望拯救其經濟,因此希望將石油從其儲備中出口到儘可能多的國家。
  2. 自2011年以來,伊朗也面臨貨幣危機
  3. 伊朗依賴印度出口的小麥等基本產品的進口

所以它對印度和伊朗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走進伊拉克


今年5月份,美國政府撕毀伊朗核協議,併發起對伊朗的全球的石油禁運政策,誰都不準進口伊朗石油,誰違反美國製裁誰,美國給出的大限已經沒有多長時間,不足一個月(11月4日是最後期限),到期後再有國家違反美國的禁令,美國經濟制裁的大棒就要招呼過來了。



不過美國為了確保禁令的萬無一失,也給了一些石油進口國家提供豁免權,但延長期限有限,而且還要和美國發誓保證,之後再也不進口伊朗的石油。儘管美國放出“豁免權”的風聲,但有一個國家就是不為之所動,這個國家就是南亞村霸印度,不僅如此,印度還打算放大招對抗美國的伊朗石油出口禁令。

之所以印度敢這樣和美國對著幹,是還是因為利益,印度經濟發展太需要伊朗石油了,印度離伊朗很近,石油相對運輸成本非常低,石油自然很廉價,而且更重要的是印度打算用本國貨幣盧比與伊朗進行石油結算。最新報道稱,印度已經和伊朗開始討論在11月4日之後,恢復用盧比進行石油貿易,而且伊朗已經初步同意。



在美國禁令沒有出來之前,伊朗就已經接受印度用盧比支付一部分貨款,也有一部分通過歐洲銀行渠道用歐元支付石油貨款,幾乎近期印度和伊朗的石油交易中,印度一直避免直接用美元支付伊朗的石油貨款,就是為了繞開美國將採取的連帶經濟制裁措施。

10月8日,印度能源部長普拉丹表示,兩家印度的石油公司已經簽署了下個月從伊朗進口石油訂單,高達900萬桶左右,實際上印度煉油在本月就已經進口伊朗1000萬桶石油了。看著印度對於美國禁令的態度,是打算和美國剛正面了?

不過印度規避用美元支付伊朗石油貨款的小伎倆,就是在美國人面前耍小聰明,因為美國人看不出來嗎?但印度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巨大,在冒如此巨大風險來進口石油,肯定獲得一個非常低廉的價格,不然一向只想著多吃多佔的印度怎麼可能那麼傻,等著美國抽嗎?



不過印度的對抗美國勇氣可能是因為近期歐盟、俄羅斯和我國為伊朗石油出口建立特別支付渠道有關,印度一直認為自己和歐盟、俄羅斯是一個級別的國家,既然這些國家可以這樣和美國對抗,那印度為什麼不可以?而且還有那麼大便宜可佔,印度可以冒險一試,不過印度總把自己看的太高,不知道自己到底幾斤幾兩,印度真的可以和歐盟、俄羅斯相提並論嗎?

更主要是目前美國禁令大限快到了,伊朗石油的產量明顯降低了,由禁令前的270萬桶/天,到9月份已經下降倒160萬桶/天,根據伊朗的官方網站數據可知,10月份前7天的石油產量為110萬桶/天,產量整整下降了一半多,主要原因是石油進口國大幅度削減進口量,而且10月份開始到現在沒有一艘駛往歐洲的油輪,而伊朗自有油輪運載量只有100萬桶/天,所以在美國石油禁令方面可不敢小視其威力的。



印度這時候鬧得這麼歡不知道底氣從何而來?作為一個經濟脆弱、債務超過外匯儲備的國家,真的能夠抗的住美國的經濟制裁的一擊嗎?真的不敢確定,不過三哥勇氣可嘉,加油吧!與美國對著幹有肉吃!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


大正看世界


印度買了S-400的墨跡還未乾,這邊馬上又買伊朗石油

最近美國剛剛出臺了一個《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說白了就是我要制裁俄羅斯、伊朗,你們要是敢同俄羅斯、伊朗做生意,我就制裁你們。因此印度此次購買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和伊朗石油,對剛剛出臺法律的美國來講,無疑是遭到了當頭一棒,對此美國十分惱火,多次警告印度,不給印度豁免權。美國總統簽署《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

而且令美國更加惱火的是,印度這次買石油連美元都不想用了,而是計劃用印度貨幣盧布來支付,這不是在去美元化嗎(畢竟現在全球都在去美元化)。

印度這是瘋了嗎,為什麼要和美國對著幹?

這次印度敢公開違背美國,其實背後還是有野心的,據媒體報道,俄羅斯普京10月4日對印度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訪問期間兩國不僅簽署了軍售大單,普京還公開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可見印度的野心有多大,三哥已經不滿足於偏安一隅,而是要稱王稱霸啊,作為有帝王之相的國家怎能甘心當一個美國的小弟,所以美國你太低估三哥了。另外,印度也摸透了美國的脾氣,美國離不開印度,要想制約東方大國的發展,離不開印度的牽制,所以印度相信,不管他怎麼鬧騰,美國都不會對其制裁,印度這些舉動也是在不斷刺探美國的底線。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懇請大家點個關注!!非常感謝!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追著雲跑


這個不是對不對著幹的問題,而是要牽涉到印度核心利益的問題,印度如果不去找伊朗買便宜石油,那讓印度去那裡買便宜石油?

所以道義講了一萬遍都沒有用,關鍵還得有叮噹作響的好處才行,更何況美國人做事一向都是管殺不管埋,印度人又不傻,如果不涉及重大利益的時候聽聽還行,要是牽扯到國家發展的話,誰來了都沒用。

現在的伊朗石油足夠便宜,財貨動人心,印度人沒有理由不去撿這個好處。

自從今年5月份美國退出《伊核協定》之後,由於受到美國製裁的威脅,伊朗市場一片哀鴻,大量的西方國家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不得不被迫屈服,減少或終止與伊朗的石油採購合同。

而伊朗方面在美國的制裁下,可以說是損失慘重,其石油出口已經從從6月的230萬桶/日降至9月的約150萬桶/日。為了應對美國的政治擠壓和經濟制裁,也做出了相應的應對方案,一方面是通過俄羅斯做中轉,向其他國家出售石油;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石油降價,搞優惠大酬賓來吸引買家的注意力。

在這個時候,伊朗出口石油已經不再出純粹的經濟舉動了,而帶有了比較濃重的政治色彩,只要石油能夠賣出去就是勝利,所以伊朗對外出口的石油不僅降價,而且還推出了免運費的優惠。

面對這樣大的讓價力度,印度人很顯然沒辦法坐住了,因為對於包括印度在內的石油需求國來說,石油進口一直都是大宗商品進口,這樣的商品哪怕是在單價上便宜一個美元,那麼印度都會在其中獲得數以億美元計的好處。面對這樣的重大利益,印度哪怕面對美國的壓力,也不可能會輕易鬆手的。

最近美、印因為戰鬥機生產線進口問題齷齪不斷,美國對印度提出大量附加條件,結果導致印度最終不得不重新轉向進口俄羅斯戰鬥機。

由於印度在今年與俄羅斯合作研發的蘇-57,最後因為印度方面要求太多等種種原因,讓俄羅斯將其踢出局,再加上印度自己研發的“光輝”戰鬥機,經過三十多年之後仍然沒有研製成功。

出於為印度尋找下一代戰鬥機的需要,印度沒辦法被迫轉向美國尋求幫助,希望能夠向美國購買F-16戰鬥機以及相關生產線。

美國對此在一開始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F-16戰鬥機在美國已經屬於淘汰機型,正在漸漸被F-35替代,所以在這個時候美國出口F-16戰鬥機以及相應生產線給印度,實際上等於是廢物利用。

但是美國在向印度出口戰鬥機生產線的時候卻提出了很多要求,不僅要求印度在阿富汗、敘利亞、伊朗等問題上支持美國,而且美國只同意出口給印度戰鬥機生產線,卻拒絕向其轉讓相關的技術。

美國的這一做法,大大違背了印度總理莫迪追求的軍事裝備“印度製造”想法,美國只賣生產線而不賣相關技術,這等於是卡主了自主研發戰鬥機的脖子,這當然是印度無法接受的。

所以很快美印關於F-16戰鬥機生產線的轉讓計劃失敗,而印度對於美國的決定也做出了相應的報復行動,不僅在阿富汗、敘利亞等問題上不再支持美國,而且在關於以色列的相應問題上也投了反對票。

從現階段美印之間的關係上看,印度購買石油不僅僅是因為本身經濟的需要,而且也是對於現階段美印關係交惡的一種反擊。

有利則聚、無利反目,美國與印度之前的合作關係,大多數時候都是建立在美國的武力威脅和利誘之上的,兩者之間並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戰略同盟關係,而且美印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的緊迫程度,也不如中俄。

因此他們之間今天好得穿一條褲子,明天又會拔刀相向,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印之間所謂的大國關係其實就是這這個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