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有些地方,留著溫度;

有些人情味,溫暖著我;

有些人文關懷,值得記錄。

我要去認識真的潮汕,瞭解潮汕文化。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州古城廣濟門夜景

潮汕是一個地理空間套疊的地區,它的行政區域套疊於廣東,文化地理套疊於閩南,海外交通與移民套疊在環南中國海區域。

以南中國海為中心的海洋土著文化、北方大陸的中原文化、大航海時代隨潮流而來的西方文化,這些不同來源的多種文化融合成為了潮汕區域文化。

潮汕人民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他們勇敢、團結、敢於創新。

這次的潮汕行匆匆認識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希望我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行攝潮汕。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澄海樟林古港的新興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南澳島後花園村的海闊天空觀景臺的日落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南澳島上收紫菜的當地居民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汕地區處處都有寺廟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汕地區特色的建築風格——嵌瓷,拍攝於南澳島的西畔村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澄海陳茲簧古居的木雕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好友的畫室——素心草堂

這是我第一次在國內租車自駕旅行,但習慣了國外的租車公司要不24小時營業、要不起碼是營業到10點後,第一次在國內租車,租車公司竟然只營業到晚上的7點。

到達潮汕的當晚沒有辦法提車,只能在到達汕頭的第二天早上10點提車。

我這個被倒車雷達寵壞的孩子,拿到了一輛沒有倒車雷達的車後,在潮汕這個還沒有禁摩的地區駕駛,每當作需要倒車的時候,小夥伴們都主動下車幫我看位,謝謝可愛的你們!

在汕頭市區提車後,直奔汕頭最大的海島——南澳島。

南澳大橋修好後,上島就變得簡單的多了,省去了40分鐘的船程,但每臺小車要收96元的路橋費,不管車上坐著幾個人。

來到南澳島,因為有三個小夥伴都是第一次來,所以對島上的一切都倍感興趣。

一路往後宅走,看到免費停車的景觀臺就停車下拍拍照,看看海。

嗯,是的,來南澳島就是為了看海的。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上島看到的第一個紅色燈塔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南澳島的水質不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島上的公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環島公路上有的一個三層樓高的亭,爬上亭的三樓,眼前一片開闊。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站在這裡,把延伸到後宅的海岸線盡收眼底。

經過後宅沒有停留,就往青澳、雲澳方向走,一直來到計劃吃午飯的西畔村。

西畔村村口的幾個字是汕頭好朋友老墨(渠伯)所書,這次來又看到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西畔村的海邊有一家海鮮餐廳,我抱著相機跑到後面的漁排上拍照。

南澳島上還有很多這種小漁船,停在避風港裡面。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西畔村的海邊有兩座寺廟,趁還沒上菜我跑進寺廟拍攝裡面潮汕特色建築風格之一的嵌資。

這些嵌資太精美了!

同樣是廣東地區,廣府建築裡就沒有這樣子的嵌資建築風格。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州嵌瓷俗稱貼饒或扣饒,利用廢瓷片嵌貼在建築物屋脊,牆體,達到裝飾目的一種,是廣東潮汕地區的三大傳統建築裝飾藝術之一,也是傳統文化中稀有的特藝品種。

以繪畫為基礎,運用各種彩色瓷片剪裁鑲嵌表現形象的建築裝飾藝術,建築物的裝飾品或供欣賞的擺設。

傳統民間美術。

嵌瓷有圓雕,浮雕,平面裝飾等幾種形式。

在明末才出現,有三點成因:

一是潮汕地區經唐、宋、元、明的歷史變革,歷史悠久,物產富庶,人文薈萃,文化昌盛,民俗風情日益豐富,為嵌瓷裝飾藝術的產生提供必要條件。

二是潮汕平原多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海洋性氣候明顯。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同時,地方特色濃郁的潮州木雕在技法上嫻熟細膩,主要用於民間建築室內裝飾,可是木雕不宜暴冷暴熱和乾溼不勻,因此,它只宜作為室內雕刻,不適合室外裝飾,這樣使嵌瓷具有木雕不能代替的功能。

三是在明代以前,陶瓷的色彩是比較單調的,只有發展到明代,特別是嘉靖,萬曆時期,出現了“五彩瓷”。為陶瓷裝飾開拓了新天地。嵌瓷需要豐富的色彩,彩瓷工藝的發展為嵌瓷產生提供必備條件。

看到潮汕地區的嵌瓷的介紹,不禁讓我想起了馬賽克。

在中東地區建築中常見的馬賽克,也是畫好圖案後再燒製,然後再把馬賽克裁剪成所需要的圖案大少,再拼接裝鑲在一起,於是有了精彩的馬賽克嵌鑲壁畫。

而我們的潮汕地區的嵌瓷技術不遜色於馬賽克嵌鑲壁畫,潮汕嵌瓷的產生、流傳和發展,是與潮汕的歷史人文背景和地理因素有密切的關聯。

潮汕平原多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潮州建築另一特色工藝:木雕,用於建築室內裝飾為主,但不適合室外裝飾,而嵌瓷具有木雕不能代替的功能。

嵌瓷的藝術特點是:構圖雄偉,色彩絢麗,形象生動,質地堅實,久經風雨或烈日曝曬而不褪色,被譽為“永遠亮麗的造型藝術”。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不管是正面還是則面,這些嵌瓷都精美絕倫。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嵌瓷的表現題材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吉祥、長壽、如意、富貴的內容為主,芳花麗草、飛禽瑞獸、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等等。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松鹿延年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麒麟獻壽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各種的鮮花造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各種歷史人物故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屋脊上立體生動的龍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大門香爐上的插花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大門上威武的門神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吃完午飯從海邊的餐廳走來的時候,看到南澳島上種植紫菜的人們收紫菜回來的船泊岸,我加快腳步衝去碼頭。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紫菜是南澳島的最著名的特產之一,最早在南澳島嶼與潮間帶岩石上生長豐富的洗澡類植物,因南澳島周邊的海水氮含量高,令到南澳島所產的紫菜鮮甜可口,在宋代已經被列為貢品。

十九世紀中汕頭開埠前,南澳島為華工過番的主要口岸,因此南澳島的紫菜跟著這些過番華工飄洋過海去到世界各地,南澳紫菜又被稱“澳菜”。

現在來南澳旅行的人們也都會帶上一些紫菜回去。

這些紫菜都是養殖在南澳島附近的近海,他們開船出去把海上養殖的紫菜收回到岸邊,在岸邊把紫菜從養殖的竹架子上收下來,然後裝進籮筐送去切割、清洗、制餅、曬乾,完成這些工序後再包裝才成火紫菜商品。

當時忘記問這一船才收多少的紫菜。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第一次見到收紫菜,在徵得他們同意後,我就開始了拍攝。

看到他們收集的過程,才知道原來紫菜的產量還挺高的。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因為長年在海邊工作,她們都把自己包得嚴嚴實實的,防止哂傷。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她們的動作嫻熟,一大堆的紫菜很快就裝進裡籮筐。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好吧,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新鮮紫菜,的確把我給震撼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已經裝筐的紫菜,可能再過十天,它們就被加工紫菜餅,送進商店出售。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告別西畔村收紫菜的南澳島居民,我繼續開車往雲澳鎮走,路上看到白色的風車迎著海風努力轉動著扇葉,忍不住停下車又拍了一張相片。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雲澳鎮有一個景點叫宋井,是宋代遺址。

南宋景炎元年,9歲帝趙昰(xia)和弟趙昺(bing),同太后楊淑妃,在陸秀夫、張世傑護送下避難至南澳,最後在崖山戰敗,陸秀夫揹著衛王赴海而死。

而南澳島上的這口宋井,曾見證過南宋這段國破家亡的悲壯歷史。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今天南澳島上的宋井早已不是島上居民取生活用水的地方,是一個需要買門票的旅行景點。

好吧,還算是風景秀麗,門票也只是20元,當是支持島上建設吧。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雖然宋井離海邊只有幾米,但井水清澈甘甜,不受海水的任何影響。

宋井有一個很神奇的現象,不管海水是漲潮還是退潮,不管天旱還是暴雨,井裡的水位始終保持著一樣的高度。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宋井周邊海岸的岩石上留有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題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南澳島上有30多座寺廟,這天因為時間的關於,只匆忙進了兩家。

島的寺廟都佔地不大,但香火都很旺盛,這點可能與海島的航海文化有關。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藍天之下,陽光之中的菩提樹。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寺廟裡安放的小佛像,好萌!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潮汕地區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功夫茶具。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從一座寺廟上拍到的海邊養殖的紫菜,看到太陽快要下山,我要趕往後花園村。

好朋友老墨推薦我上後花園村的海闊天空觀景臺上看日落,他說那裡看日落很美很美!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路經雄鎮關,下車拍了兩張相片......

南澳島上有很多歷史建築,包括總兵府、金銀島、雄鎮關等等,因為時間的關係這次都沒有認真看,下次再去吧,我相信我還會再去南澳島的,相信我與南澳島還有很多次的再相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來到後花園村把車停在停車場後,沿著村裡的路標往上走,經過一段茂密的林間小道幾分鐘後,眼前闊然開朗。

這些年我在旅途中看過不少日落,但後花園的海闊天空觀景臺還能讓我感覺到驚喜。

海闊天空這個詞語用在這裡一點也不會言過其實,坐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深澳鎮和深澳灣,把獵嶼塔嶼盡收眼底,如果天色早的話海對面的饒平縣拓林鎮都能看到。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觀景臺左邊的山上立著一排風車,落日把天空染成了有氣氛的黃色,坐在這裡看日落感覺真的太棒了,我拿出手機給老墨髮微信:“在後花園的海闊天空觀景臺看日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只有坐在這裡才會明白你為什麼推薦我來這裡看日落,此時的我是幸福的!”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太陽下山後,海面換上我喜歡的藍色影調,真的不捨得離開啊!

但不捨得也要離開啊,明天我還要去樟林古港、還要去陳慈黌故居、還要去潮州呢。。。。。。

再見!海闊天空;

再見!南澳島......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雖然之前已經到過2次潮汕,卻沒有去過有嶺南第一僑宅美譽、汕頭八景之一“黌院惠風”的陳慈黌故居。

Grace這次把這個點列入了行程之內,同樣是一個讓我驚喜的地方。

跟著導航到來位於澄海前美村的陳慈黌故居附近,把車停好後,經過一座座古老的建築後,來到了陳慈黌故居其中一主要組成部分的郎中第前。

因為大門緊閉,我在門口拍了一張紀念照就往陳慈黌故居正門走去。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鳥兒停在窗戶上梳理著羽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黌利家族是由陳慈黌父親陳煥榮開創的一個華僑豪商巨賈家族,因陳慈黌在泰國曼谷創辦的黌利行而得名。

同治四年(1865年)陳煥榮發跡回鄉後,陳黌利家族三代人相繼在故鄉前美舊村和新村建造宅第10餘座。

現在通常從1910年開始在新村建造的最後四座宅第院落(善居堂、郎中第、壽康裡和三廬書齋)被合稱為陳慈黌故居。

在這四座宅第中,1922年開始建造,1930年建成的壽康裡是陳慈黌長子陳立勳的宅第;

1910年開始建造,1920年建成的郎中第是陳慈黌次子陳立梅的宅第;

始建於1922年的善居堂為陳慈黌幼子陳立桐的宅第,是陳慈黌故居最大型、最宏偉、最具特色的宅第,但直至1939年汕頭淪陷時仍未完工。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是一座佈局講究、精美絕倫的中西合壁建築,佔地面積2.5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8萬平方米,包括善居堂、郎中第、壽康裡、三廬書齋四大宅第院落,共有廳室506間。

如果要把這506個房間的窗戶都打開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呢?

陳慈黌故居的建築風格以潮汕民居的典型:駟馬拖車為主體,建築的基本結構、屋內的木雕及石雕多數均採用傳統中國形式。

主體建築為中國式的“硬山頂”平房,外圍房屋則是兩層高的洋樓,形成一個內低外高、類似城寨的方形大庭院。

傳葉堂是陳家接待賓客的廳堂,裡面的精美泊金的木雕,彰顯著陳家的顯赫家世。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建築的細節與材質則糅合了西洋建築特點,如陽臺、通廊天橋部分均採用西方建築形式。

在裝飾部分,中西結合的痕跡就更加明顯。

採用了大量的顏色跳躍的磁磚和玻璃來裝飾,門窗既有中國式的方形,也有西洋式的圓形和拱形。

門廊和窗套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的石膏泥塑,其花紋既有中國傳統的書卷花鳥圖案,又有抽象的幾何紋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沒有請專業的設計支持修建,而是由房子的幾代主人按自己的喜好與品味指揮匠人建築而成,興建這樣大規模的建築群沒有聘請專業設計師,是建築界也算比較少見。

陳黌利家族三年代人不但做到了,還做得如此的精緻大氣,的確是潮汕之光,這座建築被評為汕頭八景實至名歸。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陳慈黌故居一度被人民政府沒收,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曾被造反派用作關押潮汕地區黨政官員的要地,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這座嶺南第一僑宅才得以完整保存了下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內的各種裝飾看得我眼花繚亂,這個窗戶把中西建築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幾何圖形的石膏窗欞嵌著彩色玻璃。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硬山牆上的金錢造型窗戶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窗框上用瓷片拼湊成的幾何圖案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窗框上的嵌鑲的玻璃細節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瓷片鋪設的窗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瓷片、石膏、玻璃拼湊出來的和諧畫面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瓦當下好看的窗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各種幾何圖案的大融合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木雕也是陳慈黌故居的其中一個看點,我在這裡第一次見識了潮汕木雕細緻精美、栩栩如生。

這幅木雕上雕著生動的喜鵲與在枝頭綻放的梅花,譽意“喜上眉梢”。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的木雕之精美,保留之完好,實在讓人驚歎。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不同房間的門楣上的木雕都各有特色,不會相同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室內陳列的一些椅子,雖然有一些破損,但獨具匠心的做工讓我驚訝於潮汕木雕的做工之細膩。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內的瓦當與滴水上燒製的花紋都各有不同,都精美絕倫。

我在陳慈黌故居內拍了一組瓦當與滴水,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陳慈黌故居內很多門楣是用石膏加玻璃來裝修,每一個的造型各異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陳慈黌故居里走了一圈,裡面的每個細節都融入了主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

每一個裝飾都是主人對這所房子熱愛的表現,在一百多年前的潮汕人就已經跑在時代的前沿,知道生活品質的重要懂,知道在好好享受生活。

陳慈黌故居內的地磚也專門訂製的,圖案別緻,質量上乘,這麼多年後這些地磚的顏色還是這麼鮮亮誘人。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澄海除了有陳慈黌故居,還有另一個很有分量的景點:樟林古港,這裡是清代潮州最重要的外貿港口。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樟林寨創建;1623年(天啟三年)樟林始建商埠。

樟林古港位於古代的澄海縣東北部(現在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古時因“遍地樟木,樅灌成林”而得名。

北與饒平、潮安接壤;與閩西南、贛東南為咫尺之鄰;東北逕通南海,暢達五洲重洋,海闊江寬,宋代就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中心。

清開海禁,1743年(乾隆八年),清政府鼓勵商人從暹邏(現在的泰國)一帶運大米回廣東,中暹大米貿易給樟林港帶來了迅速發展的機遇,很快這裡變成一個有六社八街、常住人口七至八萬的大市鎮,樟林港是當時潮州最發達的商貿港口。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樟林古港,是當年紅頭船的啟航聖地,第一艘紅頭船出海就從樟林古港駛出。(PS:1723年(雍正元年,為了方便管理,朝廷規定廣東洋船船頭和大桅上截要用紅油漆飾。因此,廣東洋商船俗稱紅頭船))

據史料記載,當時在澄海縣註冊的紅頭船至少有三位數,而樟林港的商人就擁有幾十艘紅頭船。

從樟林駛出的紅頭船揚帆遠征至國內各大港口及東南亞諸國,樟林港貨船日夜穿梭、往來頻繁,港口旁的新興街相應建起大型貨棧,因此又名“貨棧街”。

樟林古港除了是海上商貿的起點,更是千千萬萬華僑先輩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的出發地,清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代皇帝這100年間,從樟林古港乘坐紅頭船飄泊到暹羅的潮人就有150萬人之多。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樟林古港內的永定樓,不知道是否與鄰近的福建永定有關呢?

這裡是否當年永定商人聚集之地呢?

希望樟林人文景觀打造成完後,會有更多觀於這些建築的介紹。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樟林古港的新興街建於嘉慶7年(1802年),這條古老商業街見證了樟林古港200年來的興衰成敗。

當年是潮汕人祖輩飄洋過海出國謀生的必經地,時過境遷,曾經商賈雲集貨棧成行的商街,在歷史的進程早已洗去惜日繁華耀眼的鉛華,遺留滄桑。

漫步在保存完整、獨具清代建築特色的新興街上,恍若時光倒流,今日寂靜老街上的一些商鋪仍依稀可辨,它們似乎在向遊人述說這裡100年前車水馬龍的繁華景象。

當年的毗鄰韓江出海口的樟林古港正處最鼎盛階段,有清代粵東“通洋總彙”、潮汕“絲綢之路”之稱。

鴉片戰爭之後,汕頭港逐漸取代樟林港,樟林遂轉為內地埠市,而港口上貨船日夜穿梭的景象也慢慢凋零。

今天來到樟林古港,還會想起紅頭船,仍會聯想到當年樟林古港碼頭上,千千萬萬華僑先輩漂洋過海,到世界各地謀生的情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住在曾經繁華的新興街裡的一隻貓,淡定地看著往來的遊人。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古韻猶存的新興街是美術系學子寫生採風的好地方,短短的新興街內遇到為數不少的學生。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有港口的地方就一定有寺廟,在佔地不算太大的樟林古港,有幾座寺廟,每座寺廟的香火都很旺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還是潮汕地區特色的嵌瓷裝飾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走過新興街對面的洋樓街,這裡面有幾座特色的建築。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座藍氏通祖祠,剛剛修葺一新。

一位本地的大爺告訴我們,這座祠堂以前也是這樣的泊金的,後來族人因為貧窮想過番謀生,但苦於沒有路費,於是在一天夜裡偷偷把祠堂上的金泊刮下來變賣後籌到了過番謀生路費。

事過多年,當年過番謀生的族人在海外發跡,回來重新修葺祖祠,重新泊金,以表欠意。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重新修葺的祠堂上的石雕非常細緻精美,潮汕地區的雕刻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味。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房簷上特色的瓦當與滴水。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宅飾上精美的嵌瓷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榫頭上精美的木雕刻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次的潮汕行把我對潮汕建築認識推到一個新高度。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走進這座年久失修的大夫弟,裡面精美的木雕亮瞎了我的眼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富貴榮華”是每個人的美好願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些飽經滄桑的木雕,時光消磨不掉它的曾經的大氣精緻。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華麗的瓦當與滴水下的封簷板雖已褪色,但無損它上面的美好喻意。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屋簷下的獨具潮汕特色的木雕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不得不說,我在廣東其它地方,還沒見過屋簷下的木雕上的螃蟹、魚和貝殼。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邊的螃蟹下還有蝦。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學習國畫的我,還畫不出如此生動的竹葉,潮汕地區的手藝工匠可以把雕刻得如果栩栩如生,不得不佩服啊!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屋簷前的下水口是生動活潑的鯉魚造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拍攝完往回走的時候,以後大夫第門口橫樑上刻著“啟迪後人”。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隨手拍來的灰塑,梅花和松樹都枝繁葉茂,充滿生氣。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離開樟林古港,我再次來到潮州古城。

2017年看了一本關於潮州最早影像的書—《舊影潮州》,這本書從第一張記錄潮州的相片開始講述一百年前的潮州,讓我對曾經風光無限的潮州古城有了更多的認識。

潮州古城,是廣東省第一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美譽的古城,十相留聲之地(中國歷史上唐、宋兩朝,先後曾有十位宰相到過潮州:唐宰相常袞、李宗閔、李德裕、楊嗣復;宋宰相陳堯佐、趙鼎、吳潛、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

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因提出停止迎接法門寺佛骨到長安供奉的建議,觸怒皇帝,被令處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講情,改貶為潮州刺史。

韓愈在潮州的八個月是潮州歷史上具有重大文化意義的事件,韓愈在潮州辦教育、驅鱷魚、關心民瘼、釋放奴隸,為民眾做了許多好事,被潮人奉為神。

潮人後來將筆架山改稱韓山,筆架山下的鱷溪改稱韓江,以紀念韓愈的功德。

這次是我第三次到訪潮州,但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從來沒有好好在這座古城裡好好呆呆。

嗯,下次再去潮州一定要在潮州住一兩個晚上好好領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州古城一共有7座城門,沿韓江一則還保留著2000多米長的古城牆,這2000多米長的古城牆上分佈著廣濟門、竹木門、上水門、下水門4座古城樓。

這座是下水門,在階級等級制度嚴格的年代,這個城門是平民百姓出入的城門。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下水門幾十米外的廣濟門是潮州古城七座城門之首,在古代這座城門是達官貴人們出入的城門,是老城的標誌。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廣濟門對面就是湘子橋,也叫廣濟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湘子橋建於宋代,已有800多年的歷史。

湘子橋集梁橋、拱橋、浮橋等形式於一體,奇特別緻的結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

它是中國第一座,也是世界第一座啟閉式橋樑,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

在《舊影潮州》一書裡,有幾張湘子橋的老相片,清末時期的湘子橋是潮州城一河兩岸上的居民主要的交通要道。

那時的湘子橋除了是交通工具還是商貿集散地,兩岸居民在湘江子橋上買賣日常用品、農貿商品,每天從清晨開始一直到太陽下山,湘子橋上都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隨著公路建設的高速發展,現在的湘子橋已經失去了它做為交通要道的功能,變成一個要買門票的著名景點。

曾經人聲人聲沸騰的湘子橋,現在常常空無一人。

不知道這座立在韓江之上曾經喧鬧的老橋,是否習慣現在這冷落的場景呢。

現在來到湘子橋的遊客只能遠遠的看它一眼,然後拍一張相片以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座中國古代名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從廣濟門走進潮州這座千年古城,這裡在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州、路、府治的所在地。

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古時統治者提倡倫理道德,把城鄉間於節義、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將其‘嘉德懿行’,書貼坊上旌表,稱為‘表閭’,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

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為集中的路段。

根據史籍記載,太平路共有明、清石牌坊39座,建於明代的有34座,建於清代的5座,最早的建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是為御史許洪宥建的“柱史”坊,最遲的建於乾隆五十年(1785年),是為直隸總督鄭大進建的“聖朝使相”坊。

1950年,因為安全、交通等原因潮州古城內的所有牌坊全部被清拆,現在潮州古城內的牌坊都是在2004年開始重新修復,於2007年重現於世人眼前。

“狀元坊”是潮州最著名的一座牌坊,為明嘉靖壬辰狀元林大欽建。

說起林大欽,在潮州可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林大欽是潮州唯一的一名狀元,他的聰明才智使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關於他的故事講一天一夜也講不完。

林大欽,字敬夫,海陽東莆都(今潮安金石)人,自號東莆子,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狀元及第,依例聽選為翰林院修撰,從六品官。

在新科進士中,只有狀元才能獲此殊榮。

負責起草制誥,修史著作圖書等,尤以修史為重,故林大欽也被稱為東莆太史。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州老城內還有很多古建築上保存著非常精美的石雕與木雕,這些雕刻再次向我展現潮汕雕刻工藝的精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些木雕的每一個構件都精美絕倫,讓我看得目瞪口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些石雕演繹著一個個古典文學裡的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些3D的石雕,怎一個美字了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黃昏時分,走進了潮州古城內的著名寺廟—開元古剎。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州古城內的開元寺,前身為荔峰寺。

唐代佛教在中國達到了最盛期,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開元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為“開元鎮國禪寺”,清代以後“開元鎮國禪寺”與“開元寺”並稱,加額“萬壽宮”,民間則一直俗稱開元寺。

開元寺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佈局,又凝結了宋、元、明、清各個不同朝代的建築藝術,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一直以來都香火鼎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開元寺經文革十年劫難,寺廟內唐宋元明清民國曆代文物大量被毀,倖存下來的文物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前四座石經幢,分別為5米8層、7米25層,由石雕構件迭砌而成,是開元寺始建時所造。

這幾座石經幢屹立在這裡已一千二百餘年,見證了潮州古城歷朝歷代的繁榮、戰亂、衰落,再次騰飛。

石經幢的石表已嚴重剝蝕、圖象斑駁,但其明快的線條、手法凝鍊的雕刻如力士、覆蓮、雙龍奪寶等圖案以及《準提咒》、《尊勝咒》及梵文雕刻尚隱約可見。

大雄寶殿前的欄楯和殿前月臺圍欄78塊,分別雕刻“釋迦牟尼出家”、“白馬窬城”、“青山斷髮”等佛教故事。

正中“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皇風永扇,帝道遐昌”的石刻大欄板,也是唐代佛教藝術文物。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來到的時候天色已經開始暗下來,在寺廟裡匆匆逛了一圈後,天已經暗下來,我只好離開開元寺。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再次來到牌坊街,太陽下山後的牌坊街上還是人頭湧動,走在這些略欠老氣的牌坊之下,努力尋找潮州古城的舊時的音容笑貌。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古城內走走逛逛,離開牌坊街,走進潮州居民住宅的街區。

一處倒坍的房子,現在是一家有情調的露天咖啡館。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古城內還能找到文革的種種印記。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老城內一隻淡定的貓咪,好萌、好可愛。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2017年7月來潮州的時候,好朋友老墨一直叫我要在潮州住一個晚上,他說夜裡的潮州更美。

那次因為時間的原因,沒有領略到潮州夜景之美,這次怎樣都不能再錯過了。

在潮州古城裡走走拍拍,不經意間天色已全暗下來,離開牌坊街,走進潮州居民的生活區域,此時種種接地氣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嗯,我喜歡這樣子的潮州,有生活氣息、有人情味、接地氣的潮州。

賣不鏽鋼用品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賣春節用品的小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賣結婚用品的小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時裝店,曾經是幾代採購日常衣服的首選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另一家賣結婚用品的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老街看見一家傳統的藥材鋪(中藥店),用到包漿的銅秤,充滿歷史感的百子箱,店員嫻熟地在按藥方抓取中藥。

每一個鏡頭都是滿滿的童年記憶,可惜少了在空中滑滑去的竹籃子。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汕的牛肉丸肉味濃郁,爽口彈牙,非常好吃。

古城內的這家牛肉丸店在門口擺著製作牛肉丸的工具,吸引來了大批的食客。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汕人喜歡喝茶,潮州老城內有很多賣各種茶具的店鋪。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還有賣傳統竹編的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再次回到牌坊街,夜裡的牌坊街少了白天的喧鬧,在燈光的襯托下,比白天好看太多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沿著牌坊街,走出廣濟門,些時亮燈後的廣濟樓美得讓每個經過的人都願意為它停留。。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夜裡的湘子橋在燈光的烘托下,靜靜在立在韓江之上。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次我見識了夜幕之下潮州之美,它的美是溫婉的,它的美是有人情味的,它的美是有溫度的,它的美讓我願意去接近、去融入。

再見夜幕下的潮州,下次再來,我要住下來好好品味你所有的美好!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我最早熟知汕頭小公園的紅亭是來自《新週刊》創始人孫冕老爺子的個人集結作品《江湖人稱老爺子》,老爺子小時候住在紅亭腳,對座汕頭老地標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多次在書裡提到這裡。

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也就是紅亭。

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等,現在統稱為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2017年7月來到小公園的時候,周圍的建築物正在做翻新加固工程,小公園的紅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1921年汕頭設市後,特別是1929年至1939年日本侵略佔領前,是近代汕頭建設高峰期,當時市政當局提出了市政改造計劃,並利用僑資加以實施,廣大愛國華僑及有識之士在“實業救國”之倡導帶動下,紛紛投資建設家鄉。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佈;

這裡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

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

小公園是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的,澄海陳黌利家族在汕頭購買大量地皮,立即著手興建新樓房,在“四永—昇平”,海平路、福合埕等地,興建新樓房400多座。

祖籍潮安榮發源家族,是近代新加坡頗有資財的華僑家族,他們也積極投資汕頭房地產業,擁有幾條街道的新樓房,其中,整條榮隆街和潮安街、通津街的不少新樓房,都是榮發源家族興建的。

吳潮川華僑家族也在永和、永興兩條街道興建樓房多座。

這三個華僑家族和其他華僑於近代在汕頭市興建的大批樓房,對當時的汕頭城市建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小公園能夠在20年代末到抗戰前夕全面建成,汕頭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經濟迅速發展是背景因素,而僑資在建設中起了主導作用,約佔總投資的2/3,建僑房2000多幢。

小公園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是老汕頭的標誌性建築及小公園的象徵之一。

小公園當年並沒有中山紀念亭,只有一個水池,豎有一塊刻“萬寶朝宗”的大石,大石旁種有幾棵樹,就是做生意的地方。

後來,大小商戶在此倡建偉人紀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實,內裡出自商業競爭的動機。這裡面還隱藏著一段有關商業競爭的精彩故事。

原來,自從南生公司新樓開業後,此處商機日漸興旺,遂傳來香港大新公司派員來測地規劃、擬在小公園興樓營業的消息,這就驚動了鄰近大小商戶。

當時的南生公司的老闆李柏恆預感到這樣不好,因為大新公司是財勢力足的,在香港、廣州、上海都有分號,所以必須阻止它選擇這個地方來開展競爭。

李柏恆想出一個用“死人”壓活人的辦法,這個主意,其實是當時綏靖公署秘書楊幼敏為他設計的。

建亭“報告”一呈上,當然裡應外合、立刻批准。

於是,南生公司帶頭,中小商戶也紛紛解囊,建亭之舉便緊鑼密鼓展開了。

當大新公司叫人來看,看到小公園興建中山紀念亭,也就打消了來汕頭設商業點這個念頭。

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園周圍商號鬆了一口氣,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廢。

建亭工程擱置,輿論譁然,始作俑者欲罷不能,李老闆等只好想方設法,用認捐廣告石椅、攤送募款戲票等手法繼續籌資興建。

小公園亭後來終於1933年開始建設,直到1935年才建成,名為“中山紀念亭”,俗稱小公園。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毀。

1985年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

1997年重建“中山紀念亭”。

隨著經濟中心的轉移,現在小公園內的很多當年風光無限的建築已是人去樓空,這些高大的、精美的建築彰顯著這裡曾經的輝煌。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小公園周邊的居民區內住著的一般都是不願離開居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的老人家和租住在這裡的外鄉人。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走在小公園內,看著這些原始的廣告牌,感受著這裡的生活氣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居住的人少了,野草就瘋長了起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一些轉角的位置新裝的路燈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2018年1月1日,我再次來到小公園,本來計劃去汕頭開埠博物館的,但到達後被告知,這天是星期一,閒館了

好吧,我有了下次再去汕頭的藉口了。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天在小公園有眾多當地傳統工藝的演示,潮繡就是其中一樣。

不得不讚嘆潮繡精湛工藝,繡出來的畫卷逼真如相片。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小公園這個汕頭的歷史地標結束這次為期三天的潮汕旅行。

這是一次我與潮汕美好的遇見,期待我們還有更多的再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中國最知名的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在節目《圓桌派》上說:“如果一個人自詡是美食家,而他沒去潮汕地區吃過,那他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美食家。”

潮汕美食一直是我為之深愛的美食,一直不知道潮汕人是怎樣可以做到,把最普通的食材變成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食。

記得Grace在她家附近的一個路邊小店買了一盒炒蘿蔔糕,她眉飛色舞地形容這盒炒蘿蔔糕是如何的美味,一直在懷疑的我當吃下第一口炒蘿蔔糕後,驚為天人!

原來潮汕人可以把普普通通炒蘿蔔糕的味道做得如此的層次豐富,本來只打算吃半塊試一下味道的我,吃了半盒撐著不行才捨得放下筷子。

Grace帶我到鷗汀一家沒有店名的小店喝朥粕粥。

朥粕粥是在糯米粥裡面加上惹味的豬油渣,“朥”是豬油的意思,而“朥粕”就是豬油渣,然後加在糯米熬成的粥裡面,香滑濃稠,吃後難忘。

還有我最愛的潮汕牛肉火鍋,離開潮汕地區吃的牛肉火鍋真的沒有在這裡吃到的好

每次來潮汕都讓我吃到懷疑人生,是的,唯潮汕美食不可辜負!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另一種讓我印象深刻的美食是糖蔥薄餅,用包北京烤鴨的麵皮裹著兩塊通心的麥牙糖片,再撒上炒香的花生和芝麻,然後加上兩根香菜。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包好後,一口咬下去,糖片、花生、芝麻、香菜的香味一層一層地刺激著我的味蕾,甜而不膩,香脆可口,好好吃!

不知道潮汕人們是怎樣想到把香菜加入到甜品裡的呢?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一碗麵猴,讓我回味至今。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海鮮粿條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綠色的腸粉,店家說做腸粉的粉里加進了蔬菜汁,健康好吃。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以前也吃過魚飯,但不知道是不是選的魚不對,沒有這次吃到的好吃。

試了兩種魚飯,口感都很好不錯。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跟著Grace到菜市場去逛了一圈,看到各式各樣做工精美的點心與粿,如果不是那幾天一直吃得太飽,我一定會每樣都試一下

不過就算不飽,每樣試一件,我也會吃撐吧。

好,看圖吧!

蔬菜餃子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Grace說這個叫xiao米,因為她不知道xiao是哪個字。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韭菜粿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燒賣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糯米蓮藕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魚餃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豬肉丸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潮汕人很喜歡吃鵝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牛筋丸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牛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甜雞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鷗汀吃的豆花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海蝦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涼拌海蜇絲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鮮甜的扇貝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肥美的青口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在南澳島,一定要吃紫菜炒飯,不是一般的好吃。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我最愛的蠔仔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海鮮粿條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Grace的最愛澄海的日日鵝肉店

這裡的獅頭鵝太好吃了,下次再去我一定再來吃,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獅頭鵝。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不管是鵝肉還是內臟,都做得非常的好,夠入味,但不會過濃,洽到好處。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這裡的鵝肝肥美香滑,入口即化,一定要吃!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四天的潮汕旅遊,我只為了解潮汕文化而來,卻帶著人文和美味離開

就這樣,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潮汕。

但是,潮汕,我一定再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