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在南京市檔案館至今仍保存有新中國曆次南京市國慶大慶典的珍貴的歷史資料,包括當年的慶典路線圖、各式證章、花車牌坊樣式及照片,翻開這些塵封數十年的歷史資料,依然能夠感受到當年南京那些感人至深、熱情洋溢的幸福畫面。

南京市檔案局檔案史料開發利用處副處長王偉告訴記者,從1949年至1966年,南京每逢國慶都會舉行盛大的遊行集會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其中最重大的一次遊行莫過於1959年的國慶慶祝大遊行。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1959年南京國慶老照片)

30萬各界代表參加,路口紮起牌樓

在南京市檔案館內,珍貴的檔案資料見證了南京有史以來最盛大的一次國慶遊行——1959年國慶慶祝遊行。

據當時的檔案記載,1959年的國慶節當天,當時的新街口布滿了數不清的紅旗,宛如一片紅色的海洋。新街口廣場正中間搭起了臨時檢閱臺,檢閱臺四周站滿了人,而周邊的大樓內,只要有窗戶的地方都露出黑壓壓的人頭,就連樓房的房頂也站滿了觀眾。

新街口百貨商店、人民商場以及新街口附近的高樓都懸掛著巨大而鮮豔的字標,那天的南京城到處張燈結綵、紅旗飄揚,各主要路口都紮了用松柏裝點的高大牌樓,全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王偉表示,根據檔案記錄,1959年10月1日當天剛破曉,參加慶典遊行的30萬各界代表就開始向集合地點聚集,當時可以說是舉城歡慶、萬人空巷。人們穿起節日的盛裝,彙集到事先指定的地點。清晨7點半,12門禮炮齊鳴28響,樂隊奏起莊嚴的國歌,國慶10週年慶典正式開始。8點,慶祝遊行的隊伍從鼓樓、太平南路、北京東路等多個聚集地列隊出發,一起湧向新街口廣場。參加慶祝遊行的隊伍揮舞各式各樣的紙質小紅旗,跟隨口號員的口令大聲歡呼。8點整,盛大的遊行開始了。廣場上空,隨著紅色的大宮燈冉冉上升,出現一條矯捷的巨龍和一隻絢麗的綵鳳,在廣場的高空中飛舞。數以萬計的人群歡聲雷動。遊行隊伍由1600個工人、學生組成的儀仗隊為先導,他們高舉著國旗,抬著國徽,手持鮮花,分南北兩路向廣場檢閱臺前進。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1957年10月1日南京國慶遊行舊照)

“我們也十歲了”人氣最高

根據檔案,參加慶祝遊行的有由各軍種、兵種組成的軍人隊伍,有由5000多男女組成的民兵大隊,排成了32個方正的分列式,全副武裝,還有5000個少先隊員的隊伍,少先隊員們組成了“我們也十歲了”的方陣,所到之處大受歡迎。

王偉告訴記者,當年,方陣前兩排都是十歲的孩子,可以稱是“十歲方陣”;有八個男生舉著的“我們也十歲了”的這個牌子在遊行隊伍中格外醒目,樸實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當時方陣的第一排是10名女生,第二排是10名男生。女生穿著白襯衫,淡綠色的揹帶裙,腳上穿白襪子,黑布鞋;男生則是穿著當時流行的白襯衫、藍褲子。“十歲方陣”所在的隊伍從學校附近走上中山東路又回頭。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1960年10月1日南京國慶遊行舊照)

2600人組成22部彩車

檔案顯示,當年參加慶典遊行的隊伍分為南北兩路,在北路體育大隊由8000多名男女運動員組成,表演了各式運動的人體造型以及優美動人的體操,南路最引人注目的是文藝大隊,共分為儀仗、群眾文藝、電影美術、專業戲曲、尾旗隊五部分,共有27個節目,22部彩車,由2600人組成。

文藝大隊隊伍的隊標每個字由四個男同志抬,八個女同志手執鮮花圍繞在每個字的周圍,共計四十人,男子穿著白衣白褲,女子穿著旗袍。文藝大隊中有省、市專業劇團演員們演出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將,以及由“紅色的種子”“送瘟神”“救風塵”“無名島”“蔡文姬”等名劇組成的彩車,在彩車之前,還有“傘上行車”“藝術造型”等雜技表演。群眾文藝隊伍是各個工廠、學校等業餘團體表演的龍舞、獅子舞、傘扇舞、荷花舞、水稻舞、四人花鼓舞等。還有電影、美術工作者組成的三輛彩車、16幅畫也融入到了這個遊行隊伍。

“1958年南京全市電影、劇院的觀眾達到1450萬人次,這個數字即使是放到現在也是驚人的。”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工人電影院舊照)

各大影院上映國產電影

王偉告訴記者,工人大隊是當時最龐大的一支隊伍,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人們抬著琳琅滿目的生產圖表、實物、模型和畫牌,駕駛著各種模型彩車參加了慶典遊行。南京鋼鐵廠的工人當時是第一次出現在工人遊行隊伍中。

“上世紀50年代,南京工業取得許多重大成就:十年來試製成功的新產品有高壓合成容器、1500瓦汽輪發電機、電影攝影機、載重汽車、高精度縱切自動機床、特級收音機電視機、高級水泥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南京1957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架電影攝影機;南京製成我國第一架無線電天文望遠鏡,1958年,中國第一臺輕型卡車在南京誕生。”


半個多世紀前,南京最盛大的國慶節是這樣的!


(勝利電影院舊照)

此外,來自各郊縣的農民組成的農民大隊也參加了大遊行。他們“劃”著旱船、挑著花擔、舞著龍燈、吹著嗩吶。許多彩車裝有棉、大豆、瓜果、水產模型。還有由4萬多人組成的學校遊行隊伍。檔案顯示,到1958年年底,南京全市有各類學校2580所,學生49萬人,比解放初期增加2.7倍,其中高等學校35所、學生33000人;中等學校11萬人;小學2264所,學生353000多人,基本解決了學齡兒童入學和升學問題。“當時,學校師生把自己試研製成功的人工降雨模型,在下放農村期間收穫的農作物和自編的教材等,拿出來參加遊行。”

當天的慶祝遊行在上午11:30結束,這時新街口廣場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彩色禮花炮齊鳴,人群成為歡樂的海洋。

在慶典遊行結束後,整個國慶期間南京都有許多歡慶的活動,南京的各大影劇院都上映一系列的國產電影,工人文化宮、文化館、紀念館向市民開放,南京城到處張燈結綵、紅旗飄揚,各主要路口都紮了用松柏裝點的高大牌樓,全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