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在南京市档案馆至今仍保存有新中国历次南京市国庆大庆典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包括当年的庆典路线图、各式证章、花车牌坊样式及照片,翻开这些尘封数十年的历史资料,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南京那些感人至深、热情洋溢的幸福画面。

南京市档案局档案史料开发利用处副处长王伟告诉记者,从1949年至1966年,南京每逢国庆都会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其中最重大的一次游行莫过于1959年的国庆庆祝大游行。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1959年南京国庆老照片)

30万各界代表参加,路口扎起牌楼

在南京市档案馆内,珍贵的档案资料见证了南京有史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国庆游行——1959年国庆庆祝游行。

据当时的档案记载,1959年的国庆节当天,当时的新街口布满了数不清的红旗,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新街口广场正中间搭起了临时检阅台,检阅台四周站满了人,而周边的大楼内,只要有窗户的地方都露出黑压压的人头,就连楼房的房顶也站满了观众。

新街口百货商店、人民商场以及新街口附近的高楼都悬挂着巨大而鲜艳的字标,那天的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红旗飘扬,各主要路口都扎了用松柏装点的高大牌楼,全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王伟表示,根据档案记录,1959年10月1日当天刚破晓,参加庆典游行的30万各界代表就开始向集合地点聚集,当时可以说是举城欢庆、万人空巷。人们穿起节日的盛装,汇集到事先指定的地点。清晨7点半,12门礼炮齐鸣28响,乐队奏起庄严的国歌,国庆10周年庆典正式开始。8点,庆祝游行的队伍从鼓楼、太平南路、北京东路等多个聚集地列队出发,一起涌向新街口广场。参加庆祝游行的队伍挥舞各式各样的纸质小红旗,跟随口号员的口令大声欢呼。8点整,盛大的游行开始了。广场上空,随着红色的大宫灯冉冉上升,出现一条矫捷的巨龙和一只绚丽的彩凤,在广场的高空中飞舞。数以万计的人群欢声雷动。游行队伍由1600个工人、学生组成的仪仗队为先导,他们高举着国旗,抬着国徽,手持鲜花,分南北两路向广场检阅台前进。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1957年10月1日南京国庆游行旧照)

“我们也十岁了”人气最高

根据档案,参加庆祝游行的有由各军种、兵种组成的军人队伍,有由5000多男女组成的民兵大队,排成了32个方正的分列式,全副武装,还有5000个少先队员的队伍,少先队员们组成了“我们也十岁了”的方阵,所到之处大受欢迎。

王伟告诉记者,当年,方阵前两排都是十岁的孩子,可以称是“十岁方阵”;有八个男生举着的“我们也十岁了”的这个牌子在游行队伍中格外醒目,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当时方阵的第一排是10名女生,第二排是10名男生。女生穿着白衬衫,淡绿色的背带裙,脚上穿白袜子,黑布鞋;男生则是穿着当时流行的白衬衫、蓝裤子。“十岁方阵”所在的队伍从学校附近走上中山东路又回头。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1960年10月1日南京国庆游行旧照)

2600人组成22部彩车

档案显示,当年参加庆典游行的队伍分为南北两路,在北路体育大队由8000多名男女运动员组成,表演了各式运动的人体造型以及优美动人的体操,南路最引人注目的是文艺大队,共分为仪仗、群众文艺、电影美术、专业戏曲、尾旗队五部分,共有27个节目,22部彩车,由2600人组成。

文艺大队队伍的队标每个字由四个男同志抬,八个女同志手执鲜花围绕在每个字的周围,共计四十人,男子穿着白衣白裤,女子穿着旗袍。文艺大队中有省、市专业剧团演员们演出的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以及由“红色的种子”“送瘟神”“救风尘”“无名岛”“蔡文姬”等名剧组成的彩车,在彩车之前,还有“伞上行车”“艺术造型”等杂技表演。群众文艺队伍是各个工厂、学校等业余团体表演的龙舞、狮子舞、伞扇舞、荷花舞、水稻舞、四人花鼓舞等。还有电影、美术工作者组成的三辆彩车、16幅画也融入到了这个游行队伍。

“1958年南京全市电影、剧院的观众达到1450万人次,这个数字即使是放到现在也是惊人的。”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工人电影院旧照)

各大影院上映国产电影

王伟告诉记者,工人大队是当时最庞大的一支队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们抬着琳琅满目的生产图表、实物、模型和画牌,驾驶着各种模型彩车参加了庆典游行。南京钢铁厂的工人当时是第一次出现在工人游行队伍中。

“上世纪50年代,南京工业取得许多重大成就:十年来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高压合成容器、1500瓦汽轮发电机、电影摄影机、载重汽车、高精度纵切自动机床、特级收音机电视机、高级水泥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南京1957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架电影摄影机;南京制成我国第一架无线电天文望远镜,1958年,中国第一台轻型卡车在南京诞生。”


半个多世纪前,南京最盛大的国庆节是这样的!


(胜利电影院旧照)

此外,来自各郊县的农民组成的农民大队也参加了大游行。他们“划”着旱船、挑着花担、舞着龙灯、吹着唢呐。许多彩车装有棉、大豆、瓜果、水产模型。还有由4万多人组成的学校游行队伍。档案显示,到1958年年底,南京全市有各类学校2580所,学生49万人,比解放初期增加2.7倍,其中高等学校35所、学生33000人;中等学校11万人;小学2264所,学生353000多人,基本解决了学龄儿童入学和升学问题。“当时,学校师生把自己试研制成功的人工降雨模型,在下放农村期间收获的农作物和自编的教材等,拿出来参加游行。”

当天的庆祝游行在上午11:30结束,这时新街口广场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彩色礼花炮齐鸣,人群成为欢乐的海洋。

在庆典游行结束后,整个国庆期间南京都有许多欢庆的活动,南京的各大影剧院都上映一系列的国产电影,工人文化宫、文化馆、纪念馆向市民开放,南京城到处张灯结彩、红旗飘扬,各主要路口都扎了用松柏装点的高大牌楼,全城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