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工智能成中國創新新標籤

日前,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本次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吸引了谷歌、微軟、百度、阿里、騰訊、華為、科大訊飛等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出席。外媒報道稱,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是人工智能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盛會。

人工智能正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新標籤。近日,多家外媒爭相報道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動態。

應用廣泛 引發關注

中國某物流公司的“小橙人”機器人在倉庫工作的畫面,曾被轉發到外國社交網絡迅速爆紅,兩天點擊量超千萬,並且引起了包括英國《每日郵報》在內的海外數十家媒體報道。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工智能成中國創新新標籤


報道稱,形象“可愛”的330個小機器人,竟能每小時完成1.8萬件的分揀任務。而且“小橙人”分揀錯誤率低,效率高,可減少70%的人工作業。

為什麼中國的“小橙人”能刷爆國外朋友圈呢?《經濟學人》就感慨道,國際社會一直低估了中國各行業人工智能化的程度。

據《日本經濟新聞》刊文稱,中國的便利店數量已經突破10萬家,這一數字是日本的兩倍,運用人工智能和人臉識別技術的無人店鋪競爭激烈。“無人”和“人工智能”,為新興連鎖行業贏得了眾多投資基金的支持。憑藉資金實力,無人便利店在中國迅速崛起。

《紐約時報》報道稱,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中美7家企業——谷歌、臉書、微軟、亞馬遜、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都已在其現有的產品和服務中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並正快速使其運營版圖擴展到全球範圍,儘可能佔據更大份額的人工智能市場。從目前態勢看,美國似乎佔據了發達國家市場及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而中國無疑贏得了多數發展中國家市場。

美國未來學家艾米·韋伯撰文表示,AI不僅僅是另一種技術趨勢。10年之內,從日常業務到基因組編碼的所有技術都將以某種方式和AI深度融合。中國有望成為其無可爭議的全球領導者,併為未來的科技生態系統注入活力,這將影響到每一個企業。

根據埃森哲諮詢公司發佈的名為《人工智能:助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報告,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將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從6.3%提升至7.9%,其中製造業、農林漁業、批發和零售業將成為從人工智能應用中獲益最多的三個行業。

轉型升級 恰逢其時

“美國發動貿易戰的一個意外結果:助中國提高競爭力”,美國《華爾街日報》以此為題,講述了中國深圳一家燈具公司利用機器人節省成本,並向製造高端產品升級的例子,認為貿易摩擦倒逼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據美國有線雜誌報道,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急於支持人工智能的創新,但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發佈系統規劃,並有能力完成任務。中國人不僅有戰略,而且還有大規模、雄心勃勃的項目。“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正在重塑世界大部分地區,其“大規模創業和創新”政策已撥出3200億美元用於支持中國企業,用技術和創新為推動從工業經濟到服務型經濟的結構性轉變提供支撐。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報道稱,想要理解中國何以在人工智能領域表現如此突出,就需要考慮人工智能的輸入端。從計算能力和資本兩個最基本的要素來看,中國都擁有充裕資源。從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科技巨頭,到興業數字金融和Ucloud等創業公司,中國企業都在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建設各類數據中心。

“德國之聲”援引華盛頓特區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高級研究員保羅·沙爾的話稱,商業企業是推動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國有許多頂級人工智能公司,如阿里巴巴、百度和騰訊,他們擁有不斷增長的創業文化,並積極通過STEM教育增加人力資本。”

據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發佈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工智能創業公司 2017年的融資額達到了創紀錄的152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佔總數的48%,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經濟新聞》網站報道稱,中國科研領域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熱情高漲,研究成果豐碩。2018年美國人工智能協會年會的提交論文超過3800篇,起拉動作用的是來自中國的論文,比上年增加了57%。同時,在允許展示海報的研究項目中,約60%有中國研究者參與。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麥肯錫董事長兼全球總裁鮑達民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蘊藏著巨大潛力,一個最根本原因是這裡擁有海量活生生的數據。他表示,如今隨著計算技術的提升,加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更多數據得以採集,人工智能正在從構想變為可應用的現實。

日本《讀賣新聞》刊文稱,憑藉豐厚的科研預算、優秀的相關領域人才和大數據這三大優勢,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迅速崛起。

應時而變 搶抓機遇

“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也給國際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這是一些參加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的參會者的共鳴。

據普華永道最近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使得全球GDP增加15.7萬億美元,其中中國的總收入為7萬億美元。2017年,中國佔全球人工智能啟動資金總額的48%。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刊文稱,中國正經歷一場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中國國家領導人曾明確表示,人工智能是國家戰略重點。依照今年7月中國政府發佈的有關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國的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將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週刊預測,由於擁有人才和數據優勢,加之創業公司和BAT的大舉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可能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逐步趕超美國。

報道稱,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網絡支付市場,正在向全世界出口設備,中國擁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正在建設全世界最大的量子計算研究中心,正在開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2020年將向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發起挑戰,這些都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據福布斯網站刊文稱,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之一騰訊提出“人工智能無所不在”的口號。作為中國科技部確定開發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四大公司之一,騰訊正在推進新的技術投資和研發。騰訊是中國成為人工智能世界領導者的推動者。由於人工智能有望改變各種行業,騰訊對人工智能的投資也會隨之增加。

路透社援引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蔣鋒的話表示,下一步上證所將支持已經上市的人工智能公司通過併購、重組、參股等多種方式做強做大,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