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河北中南部為什麼這些年會幹旱?

草原上空的祥雲


河北降水量的年變率,本來就大!

河北屬於半溼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一般年均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間。而且,河北的降水一貫具有時空分佈不均的特點,不但全省平均降水量呈現“東南多、西北少”的特點,而且年變化率也很大。

根據《1965-2005年河北省降水量變化的小波分析》這篇論文,這41年時間內,河北省年降水量的枯與豐,主要存在3個尺度的變化週期,而這三個尺度的變化週期並無規律可循!所以,你要問近幾年河北中南部為什麼會幹旱,小的尺度上,當然是由不同的天氣形勢造成的;大的尺度上,只是處在某個波動的週期中,不足為怪!

2018年河北中南部又有旱情發展!

既然大的週期波動規律我們琢磨不透,不如把握眼前吧,以最近一個月的雨情看看河北中南部的乾旱情況!截至9月18日,從氣象乾旱綜合監測來看,河北中南部確實又有氣象乾旱冒頭,好在是輕旱為主,部分地方中旱。

那麼降水情況怎麼樣呢?還以最近一個月為例,河北中南部地區的30天累計降水量幾乎都在25毫米以下,部分地方甚至滴雨未落;

與常年同期相比,普遍偏少了50%以上,本來雨水偏多一些的東南部地區,偏少程度更是在80%以上。

所以河北中南部2018年度又有氣象乾旱在發展,且2018年汛期已過,雖然旱情不重,但要徹底解除,也無法一蹴而就。


不入流的大劉


因為從事過氣象學的入門學習,我首先介紹一下河北省近幾年的旱情,再對旱情加重的原因進行簡單分析。

河北中南部旱情特點

旱情特點1:氣溫顯著升高

通過查閱河北氣象站自建站以來的溫度數據可以發現,近56年河北氣溫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1950年至2006年河北省平均氣溫上升了約1.5℃,平均每年上升約0.03℃,包括河北中南部在內的全省都處於增溫狀態,其中,壩上高原、冀東平原、廊坊、滄州及桑洋盆地的溫升最大,增幅約1℃,避暑勝地承德增幅最小,但也比上世紀50年代增加約0.5攝氏度。

下圖是河北省年平均氣溫變化圖。

旱情特點2:降水量總體減少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河北全省的降水量在近50年處於總體減少的趨勢,按年份分析:1951年至1964年,河北省平均降雨量約600mm,總體雨量較大,在北方地區處於多雨區域,然而,在1965至1979年河北省平均降雨量降至530mm,這一數據在1980年至1996年降至516mm,呈現較為明顯的減少趨勢。在1997年至2018年,河北省的降水量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僅為450mm左右,與早年的600mm相比下降約1/4。

下圖是河北省年平均降雨量變化圖。

旱情特點3:省內河流流量減小,湖泊乾涸,入海流量減小

根據資料顯示,河北省內地表徑流量在近50年呈現總體減小的趨勢,上世紀60年代,徑流量約為21億立方米,而到了2006年左右這一數據降低至4.8億立方米,僅為之前的25%左右。

從河水入海數據來看,河北省的入海流量也日漸減少,上世紀50年代,河北省入海流量豐富,年平均入海流量約為8.6億立方米,而到了2006年左右入海流量降至0.3億立方米,僅為50年代的4%。

此外,河北省近幾年的湖泊近乎乾旱,早年間,河北省內具有白洋淀、七里海、文安窪、大陸澤等著名的湖泊及溼地資源,溼地面積佔陸地總面積的17%,而近幾年大多數湖泊及溼地已經乾涸,僅有的白洋淀也面臨消失的隱患。

河北旱情原因分析

原因1:大氣環流等自然因素影響

首先,上文提到的降水量減少和氣溫升高一方面是河北旱情的外觀表現,一方面也是造成乾旱的主要自然原因,而降水量多少又與大氣環流密切相關。

河北省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於東亞季風區,氣候受到東亞季風的強烈影響。通過查閱氣象局資料可以看出,在20世紀50年代前後東北季風處於強盛期,造成了河北在1951年至1960年期間進入豐水期,而季風在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出現了兩次突變,與當年降水量記錄的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進入21世紀後,東亞夏季風的強度處於衰減狀態,而包括河北,山東在內的華北地區逐漸進入乾旱時期。

此外,河北省內的乾旱除與東亞夏季風相關外,與西風帶冷空氣活動頻率也密切相關,資料顯示,近30年隨著全球變暖的影響,我國內蒙古、新疆及外蒙古等地的500hPa位勢高度明顯上升,導致亞洲中緯度準定長波減弱並東移,進一步造成河北省內冷空氣及夏季風減弱,這也是影響降水的一大因素。

原因2:砍伐森林、城市建設等人為因素的影響

河北省中南部的乾旱除了與氣候等自然因素相關外,也深受近幾十年城市化建設中的砍伐森林、破壞溼地、圍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為因素影響,也與中國人口總量的不斷激增等社會因素息息相關。

有資料顯示,目前河北省的年用水量已遠遠超出了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地表水等資源開採殆盡的情況下,只能通過增加地下水採集的方式補齊用水缺口,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局部水汽減少,造成河北等在內的華北地區持續乾旱。

綜上,河北省中南部地區近年的乾旱一方面受到季風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又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


我是科學驛站,瞭解更多最前沿、最權威、最有趣的科學知識,歡迎點擊關注或留言哦

科學驛站


河北中南部近幾十年來氣候持續乾旱少雨,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除了所處地理位置,海洋季風減少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區域環境惡化,大肆採礦,山戀裸露,森林減少,植被破壞。鋼廠水泥廠林立,大氣汙染。過渡開採地下水源,地表缺水,土地沙化。造成空氣乾燥,溼度減少。一般來說,如果當地空氣溼度達不到70%以上,想下雨沒門。環境以但破壞,想恢復起來是很困難的。多少萬年形成的地貌,沒有了植被且已裸露,到處滿目瘡痍,千瘡百孔。是人們靜下心來深思的時候了。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發展了。而是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山青水清的時侯了。我也相信,隨著南水北調,這裡的逐年乾旱狀況一定會得到改變。


山水1320


主要是高樓樹木增多造成的,樓房和樹阻止了南邊潮溼空氣北上,和北方冷空氣南下,造成河北南部降雨減少。

我50後小時候樹木樓房很少,風多雨大,從54年至63年,3年洪災,只63年降雨量達2000多毫米,現在樹多了樓高了風少了,霧霾多了,降雨量少了。


倒過來82898201


需要將太行山炸開。這樣就風調雨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