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大語文學習:動物的先天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動物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先天的(即生來就會的行為)和後天學習的(即根據後天經驗而生成的行為)。前者是遺傳決定的,後者是環境決定的,當然也是有遺傳基礎的。黑頭海鷗的銜蛋殼行為就是遺傳決定的先天行為。花園蜘蛛雌蛛每晨吃掉舊網,重織新網。織網過程井井有條,先織輻絲支架,後織螺旋線。蜘蛛的這一行為,也是經過了長期自然選擇而達到如此精巧程度的先天行為。

大語文學習:動物的先天行為和後天學習行為

螞蟻巢中有一種“不速之客”——一種甲蟲,它們在螞蟻窩中產卵。其幼蟲腹部末端有腺,能分泌外激素促使工蟻發出育幼的行為,來照料這些幼蟲,而這些幼蟲卻以螞蟻的卵及幼蟻為食。它們甚至還模仿螞蟻幼蟲的求食行為:先用觸角拍打工蟻頭部,再用前肢摸工蟻口器,騙使工蟻吐出食物,供甲蟲幼蟲享受。工蟻對甲蟲發出的這些信號,一概按先天編好的程序發出反應。

先天的行為又稱為本能,它也是脫離不了環境的,只有在一定的環境中,先天的行為才能表現出來。後天的經驗對先天的行為也可能發生影響,如澳大利亞枝樹林中有2種鸚鵡,一為卡拉鸚鵡,一為紫鸚鵡。兩者都住在樹洞中,有時在同一樹洞中住著兩種鸚鵡。平時它們相安無事,但在孵卵時就要爭奪地盤發生衝突,紫鸚鵡比卡拉大,爭奪的結果總是卡拉棄卵而逃,於是紫鸚鵡就把自己所產的卵和卡拉所產的卵一同孵育。經紫鸚鵡孵育出來的幼卡拉有些行為仍是卡拉的行為,有些行為卻變成紫鸚鵡的行為了。小卡拉發出的求食聲仍是卡拉式的,但紫鸚鵡母親居然樂於給它哺食。卡拉長大離巢後,在受驚時發出的聲音仍是卡拉式的驚叫聲,但在呼喊同伴時,卻完全是紫鸚鵡的呼叫聲。它飛翔的姿式也完全成了紫鸚鵡式的(扇翅緩慢而幅度大,不像卡拉那樣扇動快而幅度小)。它的食性也變得和紫鸚鵡的食性一樣。沒有改變的行為是先天的行為,改變了的行為則是後天經驗,即後天學到的新的行為。

但是後天的學習也離不開先天的基因基礎,R.Tryon曾於1940年用大鼠做迷宮實驗,他用的迷宮只有一個入口和一個出口,出口處有食物。大鼠從入口進入迷宮後,經過多次“走錯路”(嘗試錯誤學習),終於找到出口,而一到出口,就受到食物獎勵。Tryon讓大鼠連續進出迷宮,多次之後,有些大鼠能很快找到出口,很少再“走彎路”,有些大鼠卻總是要走些死衚衕,然後才能摸索到出口。Tryon從這些大鼠中選出最快走到出口和最慢走到出口的大鼠,前者稱為“迷宮敏”大鼠,後者稱為“迷宮鈍”大鼠。他讓迷宮敏互相交配,也讓迷宮鈍互相交配,然後再用迷宮訓練兩者的後代,經過多代選擇後,他獲得了在走迷宮的本領上迥然不同的兩群大鼠,這一結果說明,學習能力的高低是有基因基礎的,是遺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