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全國科普日」為什麼一下雨就想睡覺?

「全國科普日」為什麼一下雨就想睡覺?

「全國科普日」為什麼一下雨就想睡覺?

心情就像天氣,下雨了

有人說

一到陰雨天就灰暗暗的陰沉

就容易心情不好

好像幹啥都提不起精神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可其實

有一件事情特別適合陰雨天

對!就是睡覺!

是不是深有同感?

枕著雨聲

睡得酣甜

想想都是極為愜意的事情

可是為何總在雨天犯困?

是你的自制力太差

還是這其中另有緣由?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奇妙的白噪音

回聲學上,有這樣一個術語叫白噪音(white noise),指的是一段聲音中的頻率分量的功率在整個可聽範圍(0~20KHZ)內都是均勻的。現實中,絕對理想的白噪音是不存在的,但雨聲、流水聲、鳥鳴聲等來自大自然的聲音是最接近白噪音的聲音。

我們的聽覺系統像是一個隨時待機的警報系統,人在特別嘈雜的環境下會睡不著。是在相對舒緩、有規律的聲音環境下會很容易入睡。不同於噪音,白噪音會製造一個遮蔽效應,使人忽略嘈雜的環境,安穩好睡眠。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相關研究也指出,當雨聲進入大腦時,大腦會無意識地放鬆下來,產生α波,這樣的狀態很接近人體睡眠時大腦的狀態。

雨天氣壓低,交感神經不給力

交感神經與興奮有關。天氣晴朗時,空氣含氧量高,能夠為人體充分補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經興奮,活動意向積極;而陰雨天,空氣中水汽多,氣壓降低,空氣的含氧量減少,交感神經處於低落狀態,更容易感到睏倦。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雨天褪黑色素分泌增加

人體在光線昏暗的情景下會增加褪黑素(melatonin)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讓人產生倦意。陰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時間不足,會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睏倦感增加,睡覺更香也就不足為奇了。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可能與人類的進化有關

人類的許多行為都與早期進化有關。比如,人類對草叢“沙沙”的聲音特別警覺,這是源自對蛇類的天生恐懼。

同樣,雨天好眠也可能與進化有關。遠古時代,人類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裡面,晚上睡覺時會非常擔心野獸來襲。而在雨天,野獸一般不會出現,人們也會放鬆警惕,獲得短暫的安全感。經過幾千萬年的進化,人類沿襲了這種習慣,雨天在潛意識裡意味著“安全”,人們可以在這樣的天氣裡放下戒備,讓緊張的神經舒緩下來,做一個甜美的夢。

「全国科普日」为什么一下雨就想睡觉?

所以看來雨天似乎有“沉睡魔咒”般的力量,讓人睡得格外香甜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其實不僅是雨聲,多聽自然界的其他聲音,如蟬鳴、鳥叫、風吟,流水,都能起到助睡眠的效果哦~在這種柔和之美的大自然裡,放空大腦,讓身心有個放鬆吧~

來源|中國氣象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