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帶你認識真正的宋溪頭村

有外地的朋友問我說,海豐境內是不是有個叫宋溪的地方?我糾正他說應該叫宋溪頭村。朋友接著說這個地方很漂亮,不光有湖光山色,還有美麗的廊橋。朋友的這番話把我弄得莫名其妙,我們海豐何時有過這樣的風景呀?後來我在朋友的指引下在網絡上搜索了一下,上面果實出現了一幅如朋友說述的湖光山色,又有廊橋的圖片,下方的地址卻是這樣介紹的: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宋溪地處拓林湖西北岸····。這簡直是亂套了呀!這裡面的所謂宋溪是江西省永修縣宋溪鎮,卻被人張冠李戴的挪移到了我們海豐縣的宋溪頭村來,純屬的誤導人。

海豐縣宋溪頭村,地處可塘鎮西南,分別與淘河、城東兩鎮交界。它的得名與一段歷史有關。《海豐縣志續編》裡關於海豐古蹟部分的有關宋溪的記載是這樣的:東南十里為和豐嚳,一望沃野,水道不通,宋舟到此,鑿而通之。這描述的是南宋末年,一路西逃的宋王朝水師從甲子港沿東溪(赤岸河支流)行進至此受阻。為了繼續前進,不得不動用巨大的人力,開挖出一條寬8米,深4米,長約兩公里的連接西溪(赤岸河支流)的水道,最後通過西溪、麗江浦、長沙灣出海一路走向終點崖山,沿途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段當年宋師挖鑿的人工運河,被當地人稱之為直渠溪,也即是大家所熟知的宋溪了。而後來在此溪北畔建居的小村莊因此得名為宋溪頭村。

帶你認識真正的宋溪頭村

沿可塘鎮境內s241省道一路向北,上了坡道再向前行進大約1公里左右向右拐,按照路標指示行進,路經隴東村,拐了一個彎,硬化路盡頭的最後一個村莊便是宋溪頭村了。村子座北朝南,靠山面水,四周被田野包圍著,端的是一片田園風光。單單以觀賞的角度看,這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村莊,假如你路過那裡,也許它不會給你留下多少的印象。但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正因為有了那一段歷史,便註定了這座村莊的不平凡。

我們的到來驚動了正在村口樹蔭下納涼的王大爺。問及來意,大爺非常熱情的向我們介紹了村子周邊當年宋師經過此地時留下的部分遺蹟。村中有一口古井,混凝土結構的井臺與井口呈同心圓,半徑約為2·5米,旁邊供有一座本地常見的小小的“井頭公”廟(水仙爺),很顯然這井臺是後來修築上去的。王大爺說這便是“宋王井”,古井幽深,井水清澈,相傳為當年宋端宗等君臣飲用過遺留下來的。村子北邊不遠處的後山名為“宋師嶺”,相傳當年南宋軍隊為了便於從陸上運輸給養,所以在此山修築兵道,因此得名。王大爺指村東的那片山坡說,現在周圍這些山坡上仍然遺留著當年因傷病而客死他鄉的南宋軍士的墳墓,當地人將之統稱為“宋師墓”,因沒有立碑而且墳墓制式與本地有異,加上百姓誤以為宋兵都是文天祥所率的江西籍為主的勤王之師,所以又被稱為“江西墳”。王大爺說以前這些“江西墳”有很多,大概有五十多座,只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有部分墳墓遭到了破環,現在只剩下二十多座。他感嘆這些無主之墳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難逃厄運。

帶你認識真正的宋溪頭村

村子西面大約200米處,有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坡,當地人稱之為“宋王山”。相傳當年南宋的小皇帝端宗和一幫王室成員以及大臣貴族等便在這座山上紮營,等候東、西溪水道開通。對於這段歷史,當地還流傳著一段頗為有趣的故事:傳說端宗皇帝和君臣等剛駐紮在此時,宮人採用山上的松柏枝葉為皇帝鋪床,端宗就寢時感覺扎身不舒服,於是當地百姓便採來一種我們當地叫做“草頭香”,學名叫香附的水草給皇帝當床鋪,端宗感覺非常舒服,對此草大為稱讚。此時又恰逢是東溪“白仔魚”盛產的季節,當地的百姓有感宋帝一路舟車勞頓、胃口不佳,當即以本剛捕撈上來的新鮮“白仔魚”洗淨,再以本地傳統的烹飪方式熬了魚湯進獻給端宗皇帝佐餐。

一路擔驚受怕、寢食不安的小皇帝見到太監敬獻上來的一碗熱氣騰騰、碗麵漂浮著一層黃澄澄油花的魚湯,頓時胃口大開,以湯佐飯。一頓飽飯之後,甚感滿意的端宗皇帝有感而發:“這當真是玉飯佐金湯呀!”對於當地百姓進獻魚湯的舉動,端宗皇帝十分的讚賞。一段美麗的傳說為這座寧靜的村莊渲染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臨走,王大爺偷偷對我透露了一個讓人神往的消息,說這宋王山上還隱藏著一把當年端宗皇帝留下來的寶劍留待有緣人,誰得到它將為他帶來一輩子的好運。我在猜想,這宋王山上的那位果園經營者當時挖掘樹坑時是不是特別有意的深挖加特別留意呢?或許因為這把寶劍的靈氣的蘊養下,山上的荔枝、龍眼特別香甜也說不定呀!

帶你認識真正的宋溪頭村

宋溪流水悠悠,不復見當年宋師軍民開挖河道時熱鬧的場景,也不復見當年南宋水師浩蕩經過時的情景。宋王山依然如忠心的衛士般靜靜的矗立在一旁守衛著宋溪頭村,正如村中的那一口古井,至今仍然在為這裡的村民源源不斷的提供著甘甜的井水。簡單的瞭解了這段歷史,此刻,誰還敢說宋溪頭村是一座不起眼的村子呢?有興趣的人,可以到那裡感懷一下,宋溪頭村呈現給你的絕對是你意想不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