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生物發酵養豬弊端凸顯,如何實現環保養豬兼顧收益呢?

發酵床養豬是在建成的發酵槽中添加微生物,以此來掩蓋豬的排洩物,在整個發酵的過程中,豬糞尿被微生物充分的分解和轉化,實現豬場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是一種公認的環保養豬的新模式,也稱之為“生物環保養豬法”!

但是,理論很豐滿,實踐卻很骨感,“發酵床養豬”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突出表現為,豬場建設成本太高,如果人為管理不善,還將造成大面積的死床,在者,豬場面積與生豬數量不成正比,單隻土地利用率較低,佔用土地資源更多,據悉每頭生豬將佔1.5平方米。

生物發酵養豬弊端凸顯,如何實現環保養豬兼顧收益呢?

其次,對於採用傳統養豬模式的養殖場來說,將面臨豬舍改造的難題,這不僅進一步增加的生豬的養殖成本,在如今豬價偏低的現狀來看,也是不小的投資。最後,採用發酵床養豬還需謹慎,由於人工翻堆的不及時,造成豬場墊料的黴變,這對生豬的健康有嚴重的影響,並且在發酵過程中,溫度,溼度的增加,對生豬的皮膚也有傷害,極易出現局部皮膚的潰爛,並將引起種群的健康!

在生豬投餵飼料上,發酵床養豬的弊端也很顯現,由於生豬轉群的不便,也將導致投餵飼料的困難。那麼,發酵床養豬的弊端這麼多,為何還稱為“生物環保養豬法”呢?有何改進的空間嗎?

發酵床養豬之所以被稱為“生物環保養豬法”,原因在於它的理論是完全適合生豬養殖場對糞汙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以及資源化利用的方針,雖然在實踐中有很多的弊端需要考慮,但是既然理論上可行,那麼有何進一步的改進與升級呢?

生物發酵養豬弊端凸顯,如何實現環保養豬兼顧收益呢?

的確,面對發酵床養豬的弊端,以及它可實現豬場“零排放”的理論,很多廠家與某些科研院所協作,需要探索出一條,既能保留其優勢,又能解決其弊端的“二代”發酵床養豬模式,而這也是“異位發酵床”開始運行的原因。

異位發酵床與傳統的生物發酵床的本質區別是,通過“隔離”將豬場糞尿墊料發酵,與生豬生長區分進行,在原有的養豬場,在源頭上減少糞汙的產出,就轉變清糞的模式,改水衝圈變為漏糞板機械刮糞,在距離豬舍不遠處,設置發酵槽與汙水槽,生豬糞便排入到汙水槽中,在發酵槽中鋪入墊料以及微生物菌種,隨著糞汙不斷的噴淋在墊料中,開動翻耙機,增加墊料與氧氣的接觸,加快發酵的進行,據悉採用異位發酵模式,豬場糞汙,可實現三天除臭,7~15天成肥,而在整個發酵過程中,減少了人工的付出,一切都是靠機械完成,這也降低了所用人工的成本,而且成肥更加的可控!

生物發酵養豬弊端凸顯,如何實現環保養豬兼顧收益呢?

然而,在很多的農村豬場,由於很多人之前採用發酵床養豬的模式,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缺陷明顯,造成很大的損失。因此當面臨新模式的“異位發酵床”養豬時,很多豬農不明其原理,採用謹慎的態度來對待,這也需要我們技術人員,耐心的講解,被以實際的效果和案例,打消他們心中的顧慮,其實,異位發酵床養豬模式,已經通過溫氏集團的實際運用,已經作為國家資源化處理豬場廢棄物的一種模式了!

【豬友巴巴】服務三農,專注農村,對於豬場發酵床養豬,你有何不清楚的請在留言區,評論,我們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