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養生,而是開心

世間學問千萬種,說話做事最基本。這兩門功課是每個人必學,並且需要持之以恆自勉、自省的學問。曾國藩說:“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細思之,這兩句話不無道理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惡語傷人恨不消 說話不可隨口

普濟和尚在《五燈會元》中說:“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消。”語言是門藝術,一個人從牙牙學語到吐字流利只需短短數年,但要真正掌握說話的藝術,卻需要耗費幾十年,甚至畢生的時間。

老話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出去話就是潑出去的水,正所謂“覆水難收”,惡言冷語一旦對人造成傷害,就算隨後付出再多努力也難以挽回。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大家可能聽過“釘子的故事”:有個小男孩說話總是口無遮攔,於是他父親給了他一包釘子,並且要求每當他出口傷人時,都要往牆上釘一根釘子。小男孩很快改掉了隨口亂說的毛病,因為他發現管住自己的嘴,總比往費勁牆上砸釘子容易些。於是他父親又提出了新要求,每當他控制自己不亂說話,就可以拔下一根釘子。後來有一天,小男孩終於親手拔完了那些釘子。但他發現,釘過釘子的牆上全都留下了深深的孔洞。男孩的父親對他說:“傷人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會在別人心裡留下痕跡。言語造成的傷害,不是簡單一句‘對不起’就能彌補的。好比你拿刀刺向別人身體,即使過後把刀拔出來,傷口也依然留在那裡。”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我們身邊總有這麼一類人,總是打著“心直口快”的旗號說些傷人的話。他們總是喜歡用一句“我說話直,你別往心裡去”作為開場白,隨後到處對人冷嘲熱諷、大肆揭人傷疤。一旦對方反唇相譏,又要說“跟你開玩笑呢,咋還當真了?可真不禁逗。”

《禮記》有言:“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意思是自己不說惡毒的話,別人也就不會用忿恨的話來反擊你。說話之前要過腦子,切莫把口無遮攔當成真性情。你的性情該由你自己來買單,而不是給他人造成負擔。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行事不如隨心 做人開心最重要

羅隱在《自遣》中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人生苦短,太過較真難免折損生活的趣味。有些人年輕時拿命換錢,年紀大了又拿錢買命,一輩子蠅營狗苟,到頭來偏又碌碌無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是跟誰在較勁。

香港電視劇裡有句經典臺詞:“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開心。”能夠隨心所欲不受束縛,一輩子快活似神仙,這才是真正的有福。

說話不可隨口,行事不如隨心——你能做到嗎?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他曾經帶領弟子來到麥田邊,對他們說:“你們去地裡找最大的麥穗,只許前進不許後退,我在麥田盡頭等你們。”田裡滿是麥穗,哪個才是最大的?弟子們一邊低著頭尋找,一邊反覆挑挑揀揀。突然,他們聽到蘇格拉底的聲音:“你們已經走到頭了。”弟子們如夢初醒,他們環顧左右,發現身邊同伴大多兩手空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裡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