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创新实施“周末磁场”计划 助推人才共享 助力转型发展

人才,是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依靠人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于邛崃来说,因地域条件、资源禀赋、工作基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明显,高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明显,如何破解“引才少、用才慢、留才难”的难题?如何才能引来“凤凰”栖息?

“用人是否一定要留人?答案并非那么肯定。”对此,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邛崃树立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探索高端人才“引进柔性、使用弹性、服务个性”的引才引智模式,以此打破时间、空间、身份等“硬约束”,错峰式营造邛崃对高端人才智力的磁场吸附效应,以此攻坚破难。

秉承这样的理念,邛崃积极探索出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人才效能的新路径——在成都率先创新“周末磁场”柔性引才引智计划,即,在不改变人才户(国)籍、身份、社保、劳动人事关系的基础上柔性引入一批海内外专家人才(团队),从精准定位才智需求、多元拓展才智来源、弹性发挥才智能效、个性定制才智服务、扶持激励才智发展5项机制入手,致力建立一套能够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低成本、高效能激发人才效能的模式,为邛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实施“周末磁场”计划 助推人才共享 助力转型发展


【实践背景】探索“刚柔并济”的引才之道

目前,我市正通过构建“精新智造、精细农业、精品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和“精致城乡、精彩生活”宜人民生体系,全力融入天府新区。随着一大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引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强,迫切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资源。

“实施‘周末磁场’计划,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是需求提升与支撑乏力的现实冲突。邛崃属于成都近郊区县,经济社会处在转型升级中,在发展平台、公共服务和薪酬待遇上对人才的吸附力不足,高端人才刚性落地较为困难。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高精尖缺”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急需独辟蹊径塑造城市发展人才支撑新动能。

另一方面是区域联动背景下的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成都市高端人才资源丰富,自去年实施人才新政以来,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8人、省“千人计划”专家146人,吸引22万余名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虽然绝大多数人才落户在中心城区,但因人才资源的“高使用性”“非均衡性”和“可共享性”,邛崃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作为郊区新城,利用好大成都范围内人才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第三方面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邛崃实践。国家出台了破除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与企业双向兼职等体现柔性引才的政策意见,加之邛崃在前期发展中,柔性引进的高端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将此工作继续做实做深,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人才发展之道。

【主要举措】5项机制入手 错峰式营造磁场吸附效应

“周末磁场”计划主要是从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多元拓展人才来源、弹性发挥人才能效、个性定制人才服务、扶持激励人才发展5项机制入手,致力健全一套能精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低成本、高效能激发人才作用模式,努力为人才搭建高位高效的事业发展平台,优化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错峰式营造对高端人才的磁场吸附效应。

▲以人才需求精准定位为基础,增强靶向引力

为解决人才需求信息的孤岛化、碎块化、单向化等弊端,围绕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群众对教育医疗的需求,主动梳理、整合、掌握我市对高端人才资源的需求。

动态完善人才需求目录。聚焦新能源、智能制造、食品饮料(优质白酒)等六大重点领域和群众对教育医疗等高端人才的需求,根据急需紧缺程度制定人才需求对象目录和岗位清单,依托成都人才网、“周末磁场”人才交互信息网等平台按批次动态更新、实时发布。

升级人才寻访导航地图。运用大数据技术,以人才需求目录和岗位清单为基础,以主导产业链全景图为蓝本,委托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精准绘制高端人才分布地图、本地人才需求结构图和人才流动动态示意图,实现高端人才基本信息查询、专家匹配、人才对比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实时为人才寻访和引进提供信息支撑服务,精准聚焦“磁场”吸引对象。

创建人才交互对接平台。实施“互联网+人才”行动,打造涵盖需求发布、人才寻访、交流对接三大功能的“周末磁场人才交互信息网”,为人才个体和用人单位开展对接和落地工作,提供全程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以人才来源多元拓展为关键,增强支撑动力

为解决引智引才的渠道较窄、方式较单一的问题,通过突出弹性汇智导向,把引智引才深度嵌入产业功能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场景,围绕产业链打造柔性人才链,多元拓宽人才来源渠道和方式。

深挖重大项目关联的人才资源。依托融捷新能源、超硅半导体、威高医疗装备等重大项目,深度挖掘项目关联智力资源,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推动人才聚集与项目实施相融互补。目前,全市围绕重大项目搭建工程技术假日工作站和流动研究室等载体28个,柔性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柔性引入乌克兰国家科学院专家筹建“邛崃中乌科技园”。

实行“人才双聘+项目发包”制度。在“双聘制”聘用现已供职于其他单位的专家人才基础上,通过发放“项目包”定购其技术创新、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企业咨询等智力服务,目前累计发放项目包115个,合作成都市名师名校长10名,省级及以上名医41名。

组建“人才经纪人”团队。面向邛崃籍在外发展人才、行业协会骨干力量和猎头公司职业经理人等群体,招募“人才经纪人”团队12人,提供人才来源信息渠道,实现以情引才,以才引才。

▲以人才能效弹性发挥为导向,增强转化潜力

突出结果导向,坚持以用为本,力求最大效能释放人才的作用,把人才的创造性劳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人才智力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

灵活设置人才使用岗位。人社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建立特设岗位制度,吸引高端人才带领团队通过远端项目规划和科研攻关指导、短期驻留技术推广和工艺改造等方式发挥智力优势,引才单位以股权奖励、期权、分红等方式对人才激励,同时为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形成“特聘专家——学术骨干——技术能手”的团队层次。

活化区域人才协作使用。高效开发与天府新区和武侯区建立的圈层融合项目,创建天邛、武邛人才无障碍流通大走廊,灵活开展人才定向指导、挂职锻炼、委托培养等项目。目前我市已与天府新区合作定向培养、互派干部人才36名。

举办“周末磁场”创智汇才论坛。通过“凤兮归崃”“蓉漂·崃创荟”等创新创业论坛和产业峰会,汇聚专业资源把脉邛崃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在吸纳智力成果的同时建立健全双向联系对接机制。

▲以人才服务个性定制为保障,增强留才合力

突出服务导向,充分挖掘我市比较优势,高效整合政府资源和市场资源,为来邛在邛高端人才提供灵活多样、个性贴心的综合服务。

打造专业旅居基地。依托天台山、平乐古镇等建设人才旅居驿站5个,依托邛窑遗址公园打造集民宿、展览、交流功能为一体的大师旅居综合保障基地,免费提供入住。依托产业新城在泉水湖核心区规划建设“旅智专家楼”,配套生活服务设施。

提供专人贴心服务。在柔性人才集中的产业园区和单位设立代办机构,为人才在邛驻留期间提供工作对接、交通出行、居留申请等服务。目前,通过网格化管理,在重点企业和单位已实现“一对一”专人服务。

发放专属人才绿卡。计划将柔性引进专家人才纳入“蓉城人才绿卡”C卡发放范围,在领导联系、旅居住宿、交通出行、疗养保健、景区游览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便利服务。

▲以人才专项扶持激励为支撑,增强吸引活力

按“全主体动员引导、多层次激励支撑”思路,重点研究制定保障引才主体的经费体系和荣誉制度。

人才薪酬全额保障制度。对党政机关、国有平台公司等通过灵活聘期和协议工资方式柔性引进的人才,按照协议约定提供全额薪酬保障。同时对业绩突出的人才,额外提供每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企业支出薪酬补贴制度。对民营企业引才主要树立良好导向,根据企业支付人才年度累计薪酬提供15%、20%、25%不同等次,每人每年最高30万元薪酬补贴。

人才举荐奖励制度。鼓励第三方市场化机构引荐我市引智引才对象目录所列人才,对引进人才成功与我市用人单位签订服务协议并实际履约后,按用人单位支付人才年度薪酬的5%给予其举荐奖励。

柔性引才荣誉制度。对为邛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柔性引进人才,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授予《邛崃市经济社会发展特聘专家人才》荣誉证书;对柔性引才工作推动有力的用人单位授予《邛崃市“周末磁场”专家人才基地》称号。

【初步成效】高端人才顶尖团队纷至沓来

通过“周末磁场”计划,我市成功招引文创领域韩国圆光大学郑东熏教授,医疗领域心内科、神经内科一级专家周晓芳、郭富强等高端人才150余人;引进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陈代文团队、台湾文创联盟理事长李永萍团队等行业尖端团队20余个;建立弛阳农业博士工作站、同济大学·川力股份技术研发中心等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等高智载体10余家,合作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企业50余家。

其中川力智能通过招引同济大学李伟英教授团队、西南交通大学高宏力教授团队、重庆大学仲元昌教授团队研发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的循环直饮水深度净化系统、供排水阀门和燃气输配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远程物联网水质监控等。高品质饮用水设备已在四川、云南、江西、西藏等区域落户;2018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5%;利税同比增长20.5%;新增客户100余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医疗中心医院通过招引省医院的专家,今年上半年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手术台次、三级手术、四级手术、业务收入、医疗收入分别增长了117.34%、152.36%、971.43%、64.27%、64.89%,并顺利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现场评审。邛窑遗址公园招引的郑东熏、希尔达梅龙等文创大师,“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珍等极大助力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

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和改变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聚焦人才结构调整和人才层次提升,依托“周末磁场”柔性引智引才计划,进一步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注入强大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