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沒人去銀行存錢都是誰害的?馬雲的話已成真!

近年來,銀行吸儲越來越困難,究其原因,關鍵在於存款的利率太低了。目前的存款利率正處在歷史最低位,央行公佈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僅1.5%,最高的三年期存款利率也不過2.75%。

單從收益來看,銀行存款可以算是現下投資收益最低的理財產品,以致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去銀行存錢了。


沒人去銀行存錢都是誰害的?馬雲的話已成真!


一、沒人去銀行存錢都是誰害的?

在以前,我國的金融業還不怎麼發達,市面上沒有那麼多收益高、安全性好的理財產品,大家的錢如果沒有用來買房子,那就只能選擇存銀行了,所以銀行不差錢,傲嬌的很。

但現在時代不同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已經對銀行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其中馬雲創立的餘額寶就是最大的典型,截至17年末,餘額寶的規模已經超過了1.5萬億,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招商銀行可以說是國內吸儲能力最強的股份制銀行,去年底招商銀行的個人活期和定期存款總額約1.3萬億,餘額寶規模已經超過招行的存款餘額。

所以,很多人認為大家不去銀行存錢都是餘額寶害的,小小金融認為,這麼說沒啥毛病,餘額寶的橫空出世,在逼迫著銀行作出改變,這也印證馬雲曾經放出來的豪言:銀行不改變,就改變銀行。


沒人去銀行存錢都是誰害的?馬雲的話已成真!


二、銀行力求改變

首先,裁員、降薪、網點“瘦身”傳統銀行正在向互聯網銀行轉變。

再個,為了吸引儲戶存錢。各家銀行分別推出各種策略,而“加息”仍是主要手段之一。通過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來吸儲,目前四大行一年期的大額存單均較基準利率上浮45%,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上浮50%,城商行上浮幅度達到55%。

還有就是結構性存款,簡單的來理解就是:結構性存款 = 基礎存款 + 金融衍生品。本質上來說仍然是存款,所以不受資管新規限制,因此成為保本理財的最佳替代品,銀行的最新攬儲利器。

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可以達到4%左右,最高甚至接近5%,一點也不比現下流行的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遜色,甚至比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還高。

所以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任何行業的變革都需要先驅者,而馬雲對中國金融行業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