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建设生态水利 解决水资源困境

建设生态水利 解决水资源困境

9月15日,在华南植物园科普信息中心,香港大学前副校长、土木工程系讲座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前院长李焯芬为200多名市民做了一场《中国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科普讲座,讲解了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等四大难题,提出了建设生态水利的根治之道。

问题:水资源短缺

对策:建设节水型社会

李焯芬引用数据指出,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有世界人均水平30%,同时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降雨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不仅是农村,城市缺水同样严重。另一方面,我国用水效率和效益不高,浪费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李焯芬以黄河为例,介绍了我国的节水型社会实践。通过科学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后,将黄河水分配给各省区,各省区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将实际用水量控制在国家分配的初始水权指标以内。通过这种方式,黄河流域取得了很好效果——保障经济发展之余,也保障了黄河不断流。

节水型建设的另一个例子是张掖。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随着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下泄水量锐减。这样的后果是,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生态退化严重,东西居延海先后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荒漠化迅速蔓延,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发源地之一。而从2001年起, 黑河分水成功,实现了张掖经济发展和下游生态修复的“双赢”。

问题:水土流失严重

对策:退耕还林还草

我国水环境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水土流失问题。由于自然、历史等原因,黄河及长江上中游山区,植被长期被破坏,大量木材被运走以供市场需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李焯芬解释,保护好大自然,实行封山禁牧(禁柴),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等措施,大自然就能实现自我修复。

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上,我国有“沙漠绿化”的成功案例。内蒙古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以北, 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七大沙漠。通过机械化耕种等科技手段,沙漠已绿化约1/3,成为治理范本。

问题:洪涝灾害频繁

对策:建立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历来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200年至1949年,共有1194次大水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有7年发生大水,年均洪涝灾害损失约1100亿元;局部洪涝灾害每年发生;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山洪灾害严重。

李焯芬表示,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洪涝灾害仍然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具体表现为,大江大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仍不完善,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低,大量病险水库尚未除险加固,沿海地区风暴潮频发,泥石流、滑坡等山洪灾害危害严重。

李焯芬说,要根治水患,除了修堤筑坝外,还要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大湖的蓄洪能力。

问题: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对策:发展绿色经济,严格管理排污

李焯芬介绍,我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解决水污染问题:一方面是发展绿色经济,提倡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将上一个生产环节产生的废物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的原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严格管理排污,关停了数以万计污染较严重的工厂。

“生态改善工程已有个良好的开始, 但要改善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重建植被、控制污染,尚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参与绿色长征。”李焯芬总结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