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2019國家公務員申論作文題如何立意?

2019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打響了戰鬥的槍聲,很多考生也投入到備考當中。可能考生在剛開始接觸申論時比較難以下手,特別是又需要好好去寫申論作文時,大家犯難了,就算寫了之後也發現自己所寫的好像與答案不知道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我們的立意弄錯了,什麼叫立意呢?其實對於一篇申論作文來說它的文種就是議論文,而立意就是找文章的總分論點,可是這裡的總分論點不是你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需要去材料中找的,即立意的客觀性需要我們結合材料找尋,一定程度上還要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提升相應的高度。考德上教育專家在本文中帶大家去看看申論作文的立意到底如何立。

2019國家公務員申論作文題如何立意?

一、立意的認知

這裡我們記住一個等式:立意=論點=題幹限定+材料主旨=主題加觀點

分別解釋:立意就是我們找尋總分論點的過程

題幹限定+材料主旨就是我們立意的來源

主題(這裡題幹經常以……為主題給定)+觀點就是我們立意的表達,這裡主要有兩種表達:第一種主題加觀點用來表達對策的寫法;第二種主題加觀點用來分析意義、影響、作用、價值的寫法。

二、評分標準

(1)正確:最基本要求,從材料中提取關鍵論點

(2)明確:論點作為作文的“主心骨”必須所提觀點有一個明確的態度,例如對還是錯;

(3)深刻:文章的總分論點需要涵蓋所有材料,所以觀點的見解需要有高度不能是很淺表的意思表達。

三、方法

主要是三步驟:

(1)題乾點睛法--破解題幹限定:①全面抓取關鍵詞:這裡的關鍵詞可以是出現的高頻詞,還有就是中心詞,對於修飾性地詞就不需要過多關注。②對關鍵詞進行邏輯關係分析,比如2016年副省“不學禮,無以立”還有2016年市地“好政策不僅僅是滿足公民的意願,更是滋養公民的理性乃至德性”這裡就告訴我們“立”靠的是“學禮”;而對於好政策的描述通過遞進關係的分析更側重於去寫“理性和德性的滋養”。

(2)材料分析法--文章關鍵段的找取

排位賽:①題幹話題的出處段②(領導、文件)觀點段 ③全文首尾段④非作文未用段

(3)優化總分論點

四、試題解析

下面來一道試題進行鞏固:

“給定資料6”中劃線句子寫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徵。科技將具備人性。”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聯繫社會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選角度,見解明確、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4)總字數1000~1200字。

首先按照段落重要性去看一下材料6:

日前,世界知名未來學家,《連線》雜誌創始主編,被看作是“網絡文化”的發言人和觀察者的凱文·凱利接受了採訪,其間,凱利圍繞著自己的《科技想要什麼》等在技術思想領域的重要著作,回答了“新技術”與“人性”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現撮要整理如下:

a.在《科技想要什麼》中我想表達的是,我對技術本質的疑慮以及人與技術的矛盾關係。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技術誕生,但我們還沒有理論和框架,讓我們來理解科技面對的是什麼。我們一直在發展科技,但我們是否要考慮:我們會不會有一天被科技征服?科技是宇宙的一部分嗎?它是好的那部分嗎?我們是該限制它還是要發展它?

總結:第一二自然段為材料6的第一層,它著重想要通過這個人來引出,我們的科技與人性到底有著什麼樣的關係?矛盾?還是一致。

b.正如哲學家海德格爾對於技術的批判理論所描述的那樣:這種貌似宿命的技術現實,本質上是人所無法控制的,但獲得拯救的機會也恰在於此:“救贖即植根併發育於技術的本質之中。”技術元素向共生性發展,這種發展也推動我們去追逐一個古老的夢想:在最大限度發揮個人自主性的同時,使集體的能力最大化。

總結:哲學家海德格爾的辯證性思維告訴我們技術與人性辯證統一,它既讓人無法控制,但又解放著人性。(①科學技術的意義:個人解放,自覺性就會放大。)

c.技術是進化的延伸,就像進化是宇宙的延伸那樣,我們會認為技術對生命是種挑戰,但事實上科技也是一種生命。技術也有像進化一樣的歷程,畢竟技術對宇宙、對生命都有積極的好處。技術具有生命的普遍特徵,理解了技術的理論也就能理解進化論。

總結:這一自然段主要談到科技的生命性在於科技是進化的延伸。

d.技術元素的確準備操縱物質,包括人類,重組各種內部結構,但是技術將為其注入感知能力和情感,注入更多“非工具性”的東西。我認為我們應該培養科技的感情。目前科技還不具備感情,但我認為今後我們會賦予科技感情。“科技的生命化”,已成為現實世界無法根除的特徵。科技將具備人性。

總結:這是我們題目出現的句子的出處段,也是對前一部分的總結,科技的的特性就是生命化與人性化。

e.科技是一種“新文化”,或者說,“科技是第三種文化”,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可以直接和大眾進行對話,而不是通過人文知識分子。傳統知識分子所佔領的媒體一直控制著輿論方向——他們說:“人文是精彩的,科學是呆板的。”今天,倡導“科技是第三種文化”的思想家們卻更傾向於繞過中間人,致力於用關注知識的讀者們能夠理解的形式,向公眾傳達他們最深邃的思想。

總結:②科技的創新為我們減少了屏障,讓我們可以直接與大師對話,這樣對於衝破社會結構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f.在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給人類的生活和知識的認知帶來極大變革,而現在,是另一個起點。今天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礎。我想激勵年輕人現在就是創造新事物最好的時代,不僅是互聯網,對所有的領域來說,現在都是創造新事物的最好時代。創造新事物,離不開技術創新。我在《科技想要什麼》一書中,特別強調一句話:科技想要的,就是人類想要的。

總結:創新對於科技,對於人類都是至關重要的,推動時代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還要去看看還沒有被利用的材料5:

塑料的發明曾經給人的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塑料在垃圾中佔相當一部分比例,而且大大增加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和費用。由於廢塑料幾百年都難以降解,若丟棄在自然環境中,會給蚊子、蒼蠅和細菌提供生存繁育的溫床;若埋在地下,則容易汙染地下水,妨礙植物根系生長,破壞土壤品質;若焚燒處理,將產生多種有毒氣體。“白色汙染”已成為危害環境的一大公害。

汽車的尾氣、空調和電冰箱中的氟利昂都在破壞大氣層。埃博拉病毒的爆發和流行也使全世界更加關注生物安全問題,並將其作為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全球數以萬計的原子彈更是高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20世紀的信息技術將人類活動的效率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另一方面,就像著名學者劉易斯·芒福德指出的那樣,為了獲得更多、更豐富的物質,人們犧牲了時間和當前的快樂,只是將幸福簡單地與擁有汽車、浴缸和其他機械產品的數量劃上等號,芒福德將之稱為“無目的的物質至上主義”。在計算速度越來越快、人工智能程度越來越高的潮流之下,人類的個性開始被故意忽略和遮蔽,陷入的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單向度技術目標的誤區,有評論家因此指出:“當發展著的物質科技生產力忽略、脫離開民眾精神力的時候,就會喪失它應受人控制併為人服務的真正本質,而變成與人對立的人的異化力量。”

總結:這三個自然段為材料5的第一層,其實都說到了科技在不斷髮展過程中,雖提供了相應的便利,但帶來了很多問題:環境,安全以及到影響到人的觀念,異化了的人。

觀察家認為,未來科技最關鍵的發展方向是走人性化之路,閃爍著“人性”之光的產品將越來越多地出現,高科技產品也將被進一步賦予靈動的生命,在科技和人性之間嫁接橋樑。(與材料6中D的觀點是一致的)人性化的科技反映的是人類以下的思考:科技產品如何為人服務?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怎樣一種新的積極的變化?科技如何人性化?在盲目的物質化導向這一危途中,人性化之路將賦予高科技產品以新的價值觀,那就是用大寫的人性的光芒去逼視高科技這一之前高貴神秘、自視甚高的怪獸,使其形穢,讓普通人也能看到這中間的無知和愚蠢來。

總結:這段話也說明,科技要想扭轉以上的問題,它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人性和生命。

人性化的科技因此是在科技和人文、個性化與大眾化、商業目標和社會使命之間去追求平衡,這種平衡不僅是一種美,也是一種智慧和態度。

總結:看到這一句話,句式整齊的三個分句,同學們明白了,這一段材料是對以上所有材料進行的總結:要平衡三個方面:科技和人文、個性化與大眾化、商業目標和社會使命(社會創業),可以作為我們的分論點去書寫,所以我們這一篇材料也可以是寫對策類的。

再看其他材料

材料1 :科技可以解放人類,人類得以全面自由發展,和材料6①的意義相比這個意義範圍更高層次進行合併。

材料2 :可以在現在一定程度上突破社會結構的屏障,和材料6②的意義意思一致進行合併。

材料3 :科技在工業、裝備上的突破與發展,科技進步就會推動經濟的發展與繁榮。

材料4 :科技注重安全性、創新、個性化服務的發展迎來新的春天,材料3合併。

梳理材料結束;接下來是我們從文中找到的倆種分論點:

第一:(從對策方面去談)科技+生命(人性化)

要平衡科技與人文

要平衡個性化與大眾化

要平衡商業目標和社會使命

第二:(從意義發麵去談)科技+生命(人性化)

有利於人類得以自由的發展

有利於突破社會結構

有利於實現社會的發展

以上就是申論作文題如何立意的內容,大家學會了麼?

結語:歡迎大家關注考德上教育,不定期更新的日常,這裡有你想要的!

有什麼好的建議,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