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上帝的祕密》連載之十六:縱橫百家,正名三觀

凱撒的物當歸給凱撒,神的物當歸給神。

——《馬太福音22:21》

《上帝的秘密》連載之十六:縱橫百家,正名三觀


因為受意識形態的限制,多數人已被洗腦或禁錮,導致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刻板封閉,缺乏開放包容,防礙思想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因此,在尼采死了,上帝永生,肉身的上帝橫行的今天,在系統研究完諸子百家、天文地理生物,乃至嘔心瀝血研究了十年《聖經》後的今天,為三觀正名,是時候了。

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正向推演,不正之名之所言,都是胡說,胡說便會自欺欺人,害己害人。因此,迴歸本源,大如三觀,名正則言順。

那麼,應該怎樣為三觀正名,才能條分縷析,合乎名號邏輯呢?俗語有說,什麼樣的世界觀決定什麼樣的價值觀,什麼樣的價值觀決定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有大小排序,包容與被包容,初生與次生,前後因果關係的,依前述俗語論說,釐清世界觀才是正名的關鍵。

什麼是世界觀?你們不要去翻辭海或欽定的教科書,它們要麼說了等於沒說,要麼肯定自己的觀點忽略否定了其他聲音,以致陷於含糊不清的抽象,或先入為主武斷地掐斷了你們接收宇宙信息的天線,進而只能聽它一家之言。所謂世界觀,便是世界宇宙萬物如何起源,秩序結構如何拓展,萬物之間是什麼關係,宇宙世界萬物最終的歸宿是什麼。

當然,世界觀都是人的世界觀,不同的人可能有也理應有不同的世界觀。因為人的世界觀的形成,只有神啟、前人觀點、組織和旁人觀點,以及自我觀察思考幾種之一或組合確定。在此基礎上,因為確信(記住,只是信,而無法科學求證),所以尊奉為自己的世界觀。《希伯萊書》裡說,信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大體也含有這層意思。

因為這個緣故,統一人們的胃容易,統一人們的世界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任何企圖統一人們世界觀的企圖都屬狂妄,任何企圖統一人們世界觀的行為都確定是專制。人世間有三個悖論:又想創新引領全球,又要人們必須按你想的說的去做;一種意識形態統治世界,又想及要繁榮思想文化;所有國家機器及最後的武力工具掌握在自己手裡,卻說,來,我和你講民主。

更是因為這個緣故,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也僅僅是其中一個觀點一種信仰。法國老虎總理克里孟梭就曾說過:一個人三十歲前不是社會主義者,那是他的良心有問題;一個人三十歲後還是社會主義者,那是他的理智有問題。當然,這也僅僅是克里孟梭的個人觀點。

其實,若人真有智慧且功利,尤其在組織政治層面,工具與目的,形式與實質之間,目的和實質才是根本,工具與形式只服務於它們。記住我說過,工具的宿命只有遺棄。

只要能兼容幷包,數三教九流,論百家長短,以他山之石為玉,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也未嘗不可。

但是,倘若說的和信的做的不一,明知自己和世人都不信還天天說,就有點皇帝新衣的滑稽,甚至自欺欺人。

不自欺,我們便要回歸本源,迴歸我們的赤子之心,坦白承認我們都是歷史的遺物,同時也是未來的中繼。儘管狂人尼采說過,你不是父母的續集,也不是兒女的前傳。

迄今為止,關於宇宙萬物的起源,最早的是世界諸民族的神話傳說,隨著文明的進步,科學在諸多領域侵佔了神學的地盤,原始巫教淪為封建迷信,能與時俱進繁盛至今的,也就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和道教及其他影響甚微的小宗教。至於道家,儒家,墨家和法家,乃致古希臘哲學,那只是站在自然社會哲學的角度,探索宇宙世界的起源,秩序及延展。

要從自然唯物主義的所謂科學角度來探索宇宙萬物的起源及秩序,至今最權威的也就霍金的《時間簡史》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霍金基於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觀察和宇宙微波輻射的證據,依物理理論反推宇宙的原始是一個無限緻密高溫高壓的奇點,奇點憋不住了發生宇宙大爆炸,擴張,收縮,凝聚,和光同塵,形成星河星系星球,然後出現生物。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宇宙爆炸擴張到極限必然收縮,除非還有一個宇宙系統外的宇宙給它提供外源性能量。現在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脹,並未進入收縮狀態,霍金把它歸結於暗物質和暗能量,並聲稱尚未發現它的作用機理。好了,按照這個世界觀,我們可得結論:世界是物質的;宇宙萬物的生聚基於質量能量,它們的秩序結構位置基於力的均衡和不均衡;世界或將終歸毀滅,太陽地球均於數十億年後毀滅便是理論證據。由此演生出所羅門的信條:均衡維持秩序,不均衡創造秩序;質量決定位置,能量確定份量,力量決定存亡。這便是科學的世界觀決定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他嗎?當然。宇宙世界人生終極虛無,便是毀掉一切價值的根源唯物主義的世界觀。除此之外,以科學的態度再問唯物主義的有限科學猜想,是誰,於何時何處創造了宇宙奇點?啞了吧!

如果說霍金和牛頓為我們架設了宏觀宇宙框架,那麼達爾文則描繪了框架內各種生物的生滅悲喜。對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我有過系統解讀演繹,這裡限於篇幅擇要而論。達爾文基於地質化石證據和養殖實驗認為:有機物的生物從無機物析出;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競爭;基於偶然或必然,那些根據環境自然適應進化,累積優勢基因的物種得以繁衍,反之滅亡斷代……生物界是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世界。

沒有疑問,達爾文揭示了成王敗寇和贏家通吃的生物界競爭真相,但他沒有涉指唯一的道德物種——人類。雖然沒有涉指,反而告誡不能演繹到人類社會,但既然人類也是生物,那麼這些競爭方略必然適用人類社會,進而延伸出社會達爾文主義。奧匈帝國首相俾斯麥和德國元首希特勒都是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典型代表,俾斯麥宣稱我們時代的問題不是靠投票解決而是用鐵血征服,希特勒的人種優劣論和發動的二次世界大戰確實視人如豬狗。近至中國,嚴復翻譯《物種起源》部分章節為《天演論》,也力圖以此挽大廈之將傾。

達爾文的世界觀雖然教導我們適應環境,改造自我,自強不息才能生存繁衍,功莫大焉,但是他的兩個極致結論及世人的推演,則可能以科學的武斷和人心的石化毀滅人類。他宣稱無生命的無機物能自然析出有生命的有機物生物,他認為人類由猿猴進化而成,儘管他也承認沒有絕對證據,但這兩個結論卻毀掉了生物的活性靈性,摧毀了人類的德性之源。世人憑此演繹,道德和憐憫便只是偽善適應的手段,而不是人之為人的證據和本份。得了全世界,卻丟掉了靈和魂,這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便是石頭觀和猿猴觀,人,從此生而為蟲獸,死而為灰泥,又有何觀瞻?

以上,便是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及演生出的價值觀人生觀,我把它稱之為機械唯物主義。機械唯物主義或許多了幾分冷靜和理性,有利於提高人們在俗世的生存效率和攻城掠地,但恰恰是它機械式的冷靜理性,使人們丟棄了天真,進而麻痺了世人的良心,人由人由此變成了機械人。

在機械人終極變成可取代人的智能機器之前,讓我們回到東土的父母之邦,看看我們偉大的祖宗對於宇宙萬物抱著什麼樣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又如何影響著數千來我們祖宗及至今我們的生活。鑑於中國古代文明諸子百家多是實用主義的方法論,能窮極宇宙之原始的少之又少,細數也就道家和繼承了周易宇宙觀的儒家,而實際上它們均繼承了周易的宇宙觀,只不過儒家奉陽道家尊陰,恰恰在太極生陰陽後各自發揮到了極致。

《易經》無疑是中國古代典籍的文明母典,因為它追溯到了宇宙的起源太極,並由太極生出了陰陽兩股生化萬物的真氣,從而有了宇宙萬物,包括我們在內。想了解它們是如何生化萬物的,可以參閱宋代周敦頤的《太極圖說》。通俗而言:無極(沒有了極限的極限)則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在金木水火土五種含有序時和空間位置的基本元素作用下,生化出了萬物,並由此確定萬物在宇宙世界中的位置秩序歸屬。

那麼,它是如何描繪或確定世界秩序位置及運轉的呢?窮經究典,不如複雜問題簡單化。下面要用心形象思維後認真推演了。太極生陰陽,陰陽中最大的是乾坤,乾坤便是天地,天在上地在下,天叫父(雄,男),地稱母(雌,女),父在上母在下(雄上雌下,男上女下)。皇帝稱天子,皇后稱地母,天下便是他們的家天下……綜合便是雄性主導的父權男權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有上下尊卑之分的。

在確定了基本權力尊卑架構之後,再推演金木水火土,東南西北中,青紅白黑黃,春夏秋冬,仁義禮智信的序時方位。東(木,春,青,仁),南(火,夏,紅,禮),西(金,秋,白,義),北(水,冬,黑,信),中(土,?,黃,智)。以上,東南西北對應春夏秋冬,中無所對應,無人講求為什麼,若要填,則只有天。

單單看上面的序時方位,一般人還看不出它的玄妙,下面簡單說說,大約包括下面幾層意思。一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授時令,定方位,仁愛生養萬物;二是人事物都有它們既定的位置職份,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應做能做什麼,都由它們的位置職份確定,而時令方位又是由上天確定的(天子是上天的代表);三是確定時令方位職份後,其運轉如五行相生相剋,如四季輪迴,需五常(仁義禮智信)保其常,系統在相互依存牽制中循環無窮;四是中央為天,位擁土(地),東南西北莫非土,智亦居中央可繩四方行者,也則天地萬物均歸中央,智亦歸中央(愚民政策之源)……可說的還有很多,如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如東(木,春,青,仁)萬物生,但回到社會體制則是中央集權的科層制社會,再多說也無謂。

儒家世界觀所決定的價值觀人生觀,便是太極生陰陽後的陽文化,也則父權文化下的家天下體制秩序。其積極的一面便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作為,是孟子浩然正氣的擔當,是仁義禮智信的倫理規範秩序。其消極的一面便是到了漢時董仲舒以此提出三綱五常,中央集權科層父權架構,桎息了民權民智活力。到了唐時韓愈古文復古也則亂後思治,迴歸仁道,加強中央集權。到了文強武弱的宋時程朱理學,企圖系統理論化儒學,卻在一個重點格物致知,實無太多創見。到了明時王陽明,知格物不能盡格天下之物故不能明天下之理,所以提出心學,認為天下無心外之物,無心外之理,天理則此心,此心則良心,天理便是良心,有良心識天理,還要知行合一,才能於己於世有用,是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養心明理篤行,曰養浩然正氣,曰仁義禮智信。

基於猶太傳統的基督文明重七這個數字,我們現在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天又叫禮拜天,便正源於此。儒家文明源於周易的宇宙世界觀,陰陽是二元論的兩個基本元素。占卜時的奇數為陽稱陽爻,偶數為陰稱陰爻;奇數之極為九,故九九謂之重陽;因乾卦由六根陽爻構成,第五根叫飛龍在天,故有九五至尊之說;又因陽極生陰,故乾卦第六根陽爻叫亢龍有悔……總之,易經和儒家強調陰陽互作生出變化,造出萬物,易便是變和不變,變的是萬事萬物,不變的是陰陽作用的變化之理,其最高境界便是陰陽調和,因太陽則太陰,太陰則太陽,所以儒家的人際事物觀為一個和字,可譯為中庸,調和,中正(蔣介石字中正,便源於此,一生守儒道,尊中國最後一個儒家老鄉王陽明為訓師,奉知行合一和基督信心行為合一信仰,對民主派反對派人士極盡忠恕仁愛之道,遷臺後改仕林官邸所在山為陽明山。)。但是,儒家畢竟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基於這樣的世界觀,其價值觀人生觀在中庸調和中正修身的目的,便是追求在科層制的架構秩序中九五至尊地位。

儒家以太極為原點生出陰陽,陰陽生萬物,萬物的金木水火土、仁義禮智信和春夏秋冬天,在東西南北中的序時方位中,形成了以中央為中樞,其他元素圍繞它轉動的一個閉環。在這個父權主導的家天下的閉環裡,個人只是系統中的一顆釘丁,沒有自我,只有家國集體主義,這與人性與生俱來的自由天性是相悖的。正是因為此,儒家才有陽奉陰違、表面仁義道德暗地男盜女娼的偽善矯飾,老莊因此提出絕聖智仁義存及逍遙遊齊物論,來反對儒家絕對化的仁義君子小人標準,韓非子更是罵儒家為天下五大毒蟲之首,稱他們重形式輕實質買櫝還珠,斥他們自欺欺人掩耳盜鈴。

順便一提,按照科學唯物主義的能量守恆定律和什麼東西都每況愈下的墨菲定律,封閉的拒絕了外源能量補充的系統,境遇只能是每況愈下。儒家的封閉始於它密密實實的系統,以及對人性的本能自欺不坦誠。其人性本善的論斷之源,無法對抗人慾無限生出的種種惡行。在此,便不再展開了。

前面談了儒家陽性父權文化的一面,下面說說道家陰性母系文化的另一面。它們陰陽一體,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基石。儒家重倫理秩序,故又稱儒教;道家重道術,實則觀天下作長短謀。慎重提醒,道家非道教,道教非道家,那個憑收五斗米發家致富的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只是未經老莊同意,擅自把他們的著作奉為元典,把他們尊為天尊。道教的最有價值的部分,也就是道家的道與德,滋養了中國歷史上如張良、徐懋公和劉伯溫等一代代的大戰略家,讓草民百姓也能從中窺見順勢自存之道。至於道教最糟粕的地方,便是它驅魔捉鬼等原始巫教儀文。然而恰恰是最糟粕的東東,在民間最有市場,從而使張天師家族從收米到收雞鴨牛馬金條珠寶玉石,累至封侯建國,也使至今的道士們成仙前尚能酒足飯飽。沒有道家給道教裝門面打底氣,道教與眼下尚存的土著巫教無二,不值一提。

道家強調恍恍惚惚的道為天地萬物之母,母性便是陰性,所以它的主張是謙卑柔順居下慈儉讓及不為天下先,儼然一副謹小慎微的小女人模樣。果真如此嗎?是,也不是。說是指的是修身養德應如此,說不是則在於道家主張的柔順陰性之道是致勝常生法門。老子通過觀察水滴穿石等自然現象,得出柔弱勝剛強的自然辯證法,上升到社會的思維辯證法,便是謙受益滿招損。道家修身之最為固本培源抱朴守拙復歸於嬰兒(莊子的真人),道家適應環境之道為順其自然而不逆勢而為,道家的大謀略在於均值迴歸否極泰來物壯則老,道家的功利法門在於處賤地為卑下才能謀高位求高升,道家最難把握且最重要的謀斷在於事物發展的度(也則什麼最適宜,大勢的臨界轉折點在哪),道家最準確也最模糊的人性觀是罪莫大於可欲(所以提出去欲去奢去泰,慾望少了,便易於滿足,減少杜絕紛爭折騰作惡,所以喜歡詩酒田園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隱者生活)……初期的道家便是隱者遺民,自魏晉以來至今,道家的隱者文化都是中國知識分子遺世獨立的重要依託,歷來中國的文人藝術,幾乎都是江湖斗笠翁或絕塞不老松。

我必須強調,在顯性的道家著作邏輯裡,並沒有把太極生出的陰陽之陰性作為道的屬性,只不過道家的所有關於道與德的本體論和方法論裡,均貫注了陰性的本質,散發著母性文化的光輝,所以我也勉強名之曰母系陰性文化。道家柔弱勝剛強的謙卑母性特質,與儒家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父權氣派,恰如太極生出的陰陽,生化了燦爛的中華文明。中國的時令節氣成語詞字民諺俚語,細溯其源頭,大致都可追溯到陰陽太極,這便是中國人人都是哲學家的緣由。

若要用一個詞來概括儒家與道家的處世本真方法,那麼儒家便是控制,道家便是順應,後世的胡亂應景之解,都是媚俗而脫離了它們的源頭世界觀。

說了儒道,略提一下墨家法家和佛家。墨家的十大主張是天志、明鬼、兼愛、非攻、非命、尚賢、尚同、節葬、節用和節樂,雖然墨子並未明確他的世界源頭之說,但卻在天志觀裡明確了秩序說。上天有意志,生養仁愛萬物,賞賢罰暴,聖王奉天旨為王,替天行道,也當仁愛布天下,賞賢罰暴,最後交相利兼相愛天下泰平,上天便不斷賞,否則便持續罰,不賢則革其命更換,改朝換代……十大主張,天志觀為邏輯原點,其餘從此均可推導出來。與其說墨家有博愛之說,毋寧說其有功利愛之論。畢竟,墨家只是個有道行的黑社會組織學說,漢初令文景武帝都忌憚的豪俠土霸,便多是墨家的遺物。因此,漢武中央集權經儒家強化後,墨家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只能從地面轉入地下變成了真正的黑社會或走江湖的了。只不過,墨家的文靈丟了,只剩下武伎一體。至於後世的黑社會和走江湖的,則更不知始祖老墨是誰,其所謂義利之道,真義者寡,實利者眾。

法家是實用主義中的實用主義,他們沒空去扯世界從何而來,他們僅僅忙於收拾混亂的世界而得勢致治。關於世界觀,商鞅、慎到和申不害都沒空說,他們的集大成者韓非,也只是在《解老》一文中只說了一句話:(道)於天地之剖判也俱生。什麼意思?則不同意老子的道先天地生而為萬物之母,認為道與天地萬物同時生。極致的現實主義,不扯那些虛幻的,只問現實如此,你想幹甚,怎麼幹。因此,法家的主張看似紛繁複雜,實則僅是在確定人性本惡的前提下,運用法、術和勢,權謀圖霸,征服天下。其核心便是利用人性的貪婪和恐懼,利用條件反射,施予利誘(獎賞)威脅(懲罰),以此,引導規範人們的行為,一民以軌,天下大治。我說過,《二柄》中獎賞和懲罰兩種權柄,便是《韓非子》法家的中樞神經,因為我又說過,一切動物的行為服從於威脅利誘。依此世界觀,從物質功利拓展到精神功利,除了赤子君子如水之情誼,世界人類,都是巴浦洛夫條件反射實驗室的那條狗,或意大利馬基雅維利《君主論》裡的牽線木偶……唉!

至於佛家,我必須坦誠,它的卷秩浩繁到讓我無心去一一解讀,儘管如此,我也至少細研過近三十本經和論。我未曾去追溯它的世界源頭說,卻把它作為一門哲學作過邏輯解構。因此,此處也不完全是胡說,也不敢胡說。畢競,影響中華的三次文化進口,一是東漢時進口佛學予民安身立命,二是上世紀初進口西方文化的新文化運動覺醒,三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至今的開放政策全面進口圖強。

墨子曾經提出過本、原、用三級聯環遞進的學用之道,我自己則秉持兩種方法。一是先考慮有什麼用,熟悉後再尋求其中之理;一是先探究其中之理,再演繹出有用的法門。我想或認為,這便是貫通之法,如選股的從趨勢到價值或從價值到趨勢。瞭解佛學,也屬如此。

佛家的奧秘,盡在一語,則生死事大。換言之,佛學是一門教人如何生在好地方好種類,如何死後去向好地方的法門。經典佛學的緣起說,四聖諦說(苦集滅道),八正道說,六道說,六種修行法門說……等等,大體是說:人的一切苦厄起於貪慾(記住,是貪慾,不是正常的合情合宜的慾望),由貪而及嗔、痴、慢、疑,實在生如地獄般煎熬,唯有佈施、忍辱、慈悲、精進、持誡、禪定,直到覺悟到般若智慧,得了正見並有正行,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才能解脫現世的煩惱困擾,死後便能掙脫時間怪獸設置的無窮盡的六道輪迴(天堂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蓄生道,地獄道)的束縛,往生永恆喜樂的西天淨土。無常是它邏輯的中心,什麼不著相,不執著,四大皆空,知足惜福,平常心是道……等等,都可由此推及,都是教人順應放下。拂塵除垢便是修行,自性本澄明,生為塵世染,除垢後初心乍現,了悟光明淨佛。登彼岸便要戒定慧等作渡船,臨岸一抬腿,離開渡船你才能登彼岸,否則仍在船上,執著於工具,卻無以達光明彼岸。西方淨土和六道輪迴中的好道好位階,由你前世今生的功業惡業確定你死後能夠往生於哪,這便是因果報應,故五誡八誡十重誡等倫理向善標準得以廣佈踐行……這大約便是經典佛學的要旨。

撇開佛家宇宙觀的幾大洲和幾千萬千世界,修佛的本質在於自度或自度度他。在這裡,普度眾生的前提則必須有能力自度,不能自度,以什麼度人?還度眾生?小乘佛教重在自私自度,大乘佛教志向高遠自度度他也得先能自度。由此,後世佛教門派林立,也就目的與修行法門為分界線。至於佛學佛教門派及僧尼佈施佛法時的世俗心靈雞湯化,一為廣大門庭,二曰佛教改革與時俱進。但若因此忘了以自我及眾生的生死大事為目的,便不再是佛教。記住,凡事物均有根源,改革離了根,不是改革,而是革命。改革有限度,這是鐵律。由此及他,有些事,別再做夢,如政制。

關於做夢,佛祖在修行路上也做過夢,而且是苦夢。佛祖起初是從王子到苦行僧,折騰到骨瘦如柴生不如死,巧在某天在河裡洗了個冷水澡,坐在菩提樹下吃了牧養女供養的臘八粥(八寶粥),精氣上湧,天靈灌注,突然頓悟成佛,才成佛祖及今日之佛教佛學。慣於投機取巧的中國人,在文盲六祖慧能真正確定禪宗根基之前,多數僧尼多是教條主義,典型如強調一撣提也能成佛的晉時竺道生,被僧團逐出京城,只能四海流浪,對著頑石申辯說法以致於頑石都不耐煩為之點頭。唐宋自六祖慧能拾得佛祖大法頓悟成佛確定禪宗根基以來,教外別傳的禪宗才成為中國引進後改良的漢佛,一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的結合產生了我國的革命及治國理論。禪宗的佛學佛教漢化,其符合中國國情及文化傳統的可取之材,便是政治需要,門庭廣大之方便法門,儒家和道家道統。重實質輕形式,重智慧輕誡律,重目的輕工具,狗肉穿暢過佛祖心中留,吃飯睡覺拉屎屙尿便是佛,念念無住,自然任運,自性澄明則佛,自性汙濁則魔,好色的蘇東坡攬佛印則成蘇大居士,順治帝李自成均未亡而成遁世僧侶……一統漢佛江湖者,道者居主為智,儒者居輔為倫理誡命社會秩序,基於智居中央,所以漢佛則道佛,其語其著其論,一如莊子《南華經》,逍遙而無拘,唯真人真如本心頓悟以求也!不知印蒙藏之佛教與佛者,是羨慕還是不屑?

世人讀書明理斷事判人,也需學佛之《金剛經》,毋忘大根源大邏輯,毋忘制度學問及人之本性,便拾得了如最硬利的金剛石般若智慧,其鋒所致,如皰丁解牛,再繁再繞再亂之物,莫不析然萎地!切切!我的金剛錐,便是從霍金《時間簡史》中拾得嚴密溯源尋脈絡推演的邏輯思維研磨而成,自那之後,事半功倍!

先不管印蒙藏佛教對漢佛的態度,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駝鈴搖醒中東沙漠的千年之夢,看看在那千年如一日的夢裡,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藏著什麼樣壯闊的世界觀。因為伊斯蘭教興起於我國隋唐時期,是最晚近的世界性大宗教,而它卻以摩西五經為經典,也則承認了首經《創世記》裡的上帝起源說世界觀。因為這個緣故,我們主要明白它具有一般宗教的倫理規範之外,還要明白它的特色在於興起之際及發展過程中的歷史爭戰需要,因而帶有武士支配控制型的特質便已足夠。至於探詢它的世界觀,尋找基督教的世界觀,便同時探詢到了伊斯蘭教最原始的世界源起理論。

《聖經》是什麼?根據聖經自身的記載,它是上帝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悔改,成聖,於人有益的經典。也則來源上它是上帝的至聖經典,於作用上它是救人的使人成聖的經典。《聖經》看似龐大複雜,其實它只寫了宇宙萬物的起源,過程和最終歸宿;《聖經》看似卷秩紛繁,其實它只是上帝與人簽訂的兩份新舊合同,也則舊約和新約。伽利略說過,上帝的作品只有兩部,一部是大自然,一部便是《聖經》。可見《聖經》的重要性,以及它簡單背後的複雜精深。

根據聖經的描述,上帝是至高無上的,在品格能力上都是絕對完美萬能的造物主,救贖者和審判者,天地萬物包括人類都是由祂所造,因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違背上帝的命令,偷吃了禁果,被上帝責罰逐出伊甸園,生存繁衍而有了至今的人類,人類帶有始祖亞當夏娃犯罪時的原罪,不能自我救贖,為此上帝與人類立了舊約,定了十誡,以引導人類成聖,但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卻屢屢違約,違背上帝的誡命,造物主天父很生氣,僕人式的兒女命運很顛沛,上帝與人的關係充斥著舊約江湖的緊張,上帝基於對被造物人類的愛和憐憫,讓自己的獨生子耶穌降世,受難,揹著十字架死去,復活,昇天,再臨,擔當了世人的罪惡,使凡信靠耶穌基督,悔改歸主的罪人,由舊約的僕人變成了新約的耶穌的兄弟姊妹,進而成為了上帝的兒女,消彌了與上帝的緊張關係,並藉著耶穌的中保,得已繼承上帝天國的產業,得享天堂的永恆喜樂,人在新約時代因信悔改得救,這便是新約福音,但證明人們是否真信真悔改的,卻是信與行合一的兩條新誡命,那便是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並愛人如己……這一切,從《創世記》開始,經歷新舊約的過程,到《啟示錄》的末日大審判,有形質的東西都要毀滅,死不悔改的罪人下地獄受永死,因信悔改歸主的蒙恩典得救上天堂享永生。

人們常常以有限的唯物主義知識和經驗,質疑這樣的上帝是否存在,儘管人們賴以質疑的東西也是有限且缺乏絕對證據,也則人們因偏信了有限的知識經驗而選擇否認了無限的上帝的存在。要解決此一問題,我得依照自己的心路歷程,換位思考,從邏輯上解構人們的偏執。

完美的人和完美的上帝,哪一個邏輯上更能存在?答案顯然是後者,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卻可能有完美的上帝。至少,人造不出天地萬物,人都自私自利而沒有絕對的聖人,一旦某人神化自己或被神化,這種造神運動的結果最終是造孽,而上帝恰恰命令禁止搞人間的威權偶像崇拜。

以上各門各派的宇宙起源世界觀,哪一派哪一家哪一教可以窮盡或邏輯上可自圓?霍金的奇點不知誰造,達爾文的無機物生有機物沒有直接證據,儒家的太極不知誰造且沒有人格化的感性理性,道家的道恍惚飄緲不知誰設……唯有至高無上的萬能完美的上帝,可造可設其餘各派各家的原始之物,假設它們真存在的話。

誰是宇宙世界的起源於人類有益且更公平?或許人們能找出同樣的理由反對我關於上帝存在的理由,但這個問題卻切中人類的良心。機械唯物主義丟掉了人之為人的靈魂,儒家的太極而致君權神授的集權專制,道家的道則陰私而善柔,墨子的天志觀還是君權神授,佛家陰私自度卻說大話普度眾生……世間一切有為教派,均重功利而與世與民爭利,或自私自利,或自利利他。只有作為萬能完美造物主的上帝,全宇宙都是它的造物(當然祂還可以造任何想造的東西),不存在和所造之物爭利,只有對被造物的愛和憐憫。

為什麼一切威權專制主義均反對上帝和上帝之教?因為只要確立上帝能力萬能道德完美的造物主、救贖者和審判者身份,作為有限的被造物人類,任何人在上帝的標杆面前,都是某種程度的笨蛋和壞蛋,都是品格能力雙缺失的人,這樣,他們便失去了威權專制的基本理由。根源就一句話:你是人,不是神。

實不相瞞,也無任何不實的浮誇,2013年3--4月某天早晨,當我在寫《上帝的秘密》寫到上帝的標杆及以上推理時,我確信我找到了《聖經》及基督文明的邏輯原點,那便是上帝是誰(人是什麼)。很湊巧,那天早晨,我站在窗前,一群喜鵲歡叫著從樹林飛向窗臺,翻飛歡鬧後才離去。儘管至今我還是個無神論者,但我確實為人生關鍵時刻的奇幻現象百思不解。

我曾經說過,任何理論都有它的假設前提,離開了前提條件,理論便一文不值,甚至無立錐之地,近於荒謬的胡說。同理,任何信仰體系,離開了信仰的核心原點,一切便分崩離析。因為信,所以信;我信仰,因為沒有比它更合邏輯的其他信仰。

要讀懂聖經和了解基督教,除了明確上帝是誰(人是什麼)的前提外(這便是倒空成見才能裝滿新知,便是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還需要仰仗聖經體系的大邏輯思維,同時對聖經平白語言背後的眾多隱喻,依照聖經邏輯給予解讀揭示。

譬如對聖經《創世記》中的人性本惡的原罪說,便需要對隱喻推理分析才能準確理解。上帝造了亞當夏娃讓他們看守伊甸園,並對他們說,園中各樣的果子你們都可以吃,唯獨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們不能吃,你們若吃了必死。蛇對亞當夏娃說,上帝已把你們造成祂的樣子,你們若吃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但不會死,眼晴便明亮,還會和上帝一樣有智慧。於是他們便吃了,眼晴便明亮了,知道赤身裸體是羞恥的了,上帝因此責罰他們,逐他們出伊甸園,還加強生命樹果子的守衛不讓他們吃了(之前不能分別善惡前可吃,可得長生;偷吃禁果可以分別善惡後不能吃生命樹果,則人壽有限,終要塵歸塵,土歸土),並責罰詛咒他們要辛苦勞碌才得飽食,生兒育女苦痛,顛沛流離……這便是原罪說。那麼,原罪是什麼?違反上帝的誡命。具體什麼誡命?吃了不能吃的分別善惡樹上的禁果。那禁果有什麼效用?吃了能分別善惡。如何才能分別善惡?有智慧自定是非標準才能分別善惡。那麼,原罪的本質便是: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分別善惡,以為自己與上帝一樣有智慧,卻忘了自己只是上帝所造的有限之物。這便是一個蘋果引發的一場曠世顛沛和大救贖,是人性本惡的原罪之根源。細思其與各門各家各派的深淺差別,其觸動人性之深,有誰能及?

《聖經》包羅萬象,完整地回答了什麼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正確的三觀,下面擇要而論。

上帝與人的關係。從產權角度而言,上帝是造物主,人是被造物,上帝對一切被造物享有所有權。從人格化的角度而言,上帝在舊約裡是嚴父,在新約裡是慈父,人是上帝的浪蕩之子,鑑於上帝造物主的大能和身份,無所缺而對兒女也無所求,因此上帝對兒女的舊約新約是贈與合同,所希冀於兒女的便是兒女對聖父的純心之愛,謹守聖父的教訓和誡命,聖潔自強,自愛愛人,增添聖父的榮光,而不是令聖父蒙羞。

人在萬物中的地位。上帝先造物後造人,使人一被造便有可供生存繁衍的環境條件。神造人後對他們說:要生養多多,遍滿了地,治理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我將動植物賜作你們的食物。由此可見,人是上帝授權的宇宙萬物的管理者。

人與人的關係。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兒女,無論智愚強弱富貴貧賤,都是平等的關係。

人的自由與選擇權及擔當。人有選擇向善的自由,也有選擇作惡的自由,只是誰做了,誰便要承當。

政教分離原則。凱撒的物當歸凱撒,上帝的物當歸上帝。

為政者是人民公僕。為首的,必要為僕。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按才授責的天職觀。適合管理5000,2000,1000銀子的,各管理相應的銀子,並且要勤勉盡責讓它們增值,否則,那已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那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要搶去給那已有的。這也是循環強化的馬太效應。

倫理誡命。摩西十誡和新約命令。總歸便是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並且愛人如己。視守誡情況獎善懲惡。

信心與行為印證。信心沒有行為便是死的。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相近。

重實質輕形式。外表的割禮不是真割禮,唯有內心的割禮才是真割禮。因信與行稱義,反對一切偶像崇拜,反對一切威權主義。

修養品格。愛心,聖潔,信心,喜樂,正直,饒恕,知足,謙卑,誠實,忍耐,感恩,忠心,溫柔,殷勤,剛強。

……短短的篇幅和自我有限的能力,無法全部揭示《聖經》和大自然中上帝的意旨,只要所說所引所論的沒有錯誤,便是上帝的恩賜。有心的人們,自已可以主動靠近上帝,以獲得祂對你們的啟示和恩賜。

上帝自有永有,自在永在,作為有限的人,無法證明無限的上帝存在。上帝不是俗人的經驗之物,只有限制或揚棄理性,我們才能蒙恩感知衪的無處不在。大自然,聖經及我們自己,便是上帝的神蹟和可見的證明。除此之外,只有因信稱義。

我唯一的疑惑之處在於,根據上帝造物的順序,耶穌家譜,聖經年譜,設若耶穌(歷史有載)出生之年為公元元年,倒推到上帝造亞當的年份,距今只有5937年{根據《創世記》記載,從上帝造亞當,亞當子子孫孫繁衍到亞伯蘭(後改名亞伯拉罕)75歲到迦南地(巴勒斯坦)前後跨越2021年。據《聖經年譜》,亞伯拉罕到巴勒斯坦約公元前1900年。也則上帝造亞當的年份約公元前3921年,距今約5938年(3921+2017)。}。我遍查聖經包括千年如一日,也無法解釋;我問詢諸多資深信仰人士,也都語焉不詳。或許,上帝以此考驗我們的信心;或許,我們對時間的定義只是一維直線;終歸放下,重實質輕形式,只要上帝之道是真理,我便喜樂悅納,而不探求上帝何時及如何創造了真理。

行文至此,也該作簡結了:

不管人們是否追尋到,萬物均有起源。什麼樣的起源觀,決定了什麼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萬物的本性在它的源頭,而不是在它的終局。追尋到或選擇相信什麼樣的起源觀,將決定人們的行為心理及禍福。相較而論,我選擇相信上帝起源說,這是最好或最不壞的選擇。有投機主義者說:如果上帝不存在,選擇相信,你什麼也沒有失去;如果上帝確實存在,選擇不相信,你終將失去一切。這是博弈論的最高二重境界,而不是信仰。上帝不甩骰子,選擇不信或假信,都遠離了上帝和他的愛,如子離了父。

無論什麼樣的起源觀世界觀,只要是導人向善的宗教,哲學和觀念信仰,它們所倡導的價值觀人生觀,都必然有共通之處,那便是勸善去惡,利己利他,獎善懲惡。如耶穌的象小孩一樣的人最能上天堂,和儒家的赤子之心,道家的復歸於嬰兒真人,佛家的拂塵除垢復見初心,都是相近相通的。如聖經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與中國古先賢所說的天令其亡先令其狂,也是一樣的。相較而言,基督教是由入世到出世的信仰,它既有儒家積極作為的一面,也有道家謙卑柔順的精神氣質。因此我認為,除了功利性的純方法論之外,一部《聖經》至少是諸子百家的集大成。或許,這樣的比較本身,便是拿無限比有限。

衡量一種宗教,哲學和觀念信仰的對錯好壞,根源標準在於它的三觀是否貼近現實人性,是否公平自由,是否以人為人,是否與民爭利。只要這種三觀的倡導者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那麼,作為正常人,人們便應當警剔他們的深刻用心和德行。因為,世上導人向善的組織和信仰及著作,遠多於導人從惡的,說明人性本惡,向善難,作惡易。

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三觀,只有以自由平等開放包容謙卑的心態,修持前述基督教倡導的修養品格,你才是人生的贏家。

一旦你作出了選擇,下列定律便會發揮作用:

A,文明的基因是制度的基礎,制度一旦設定便會促進或阻礙文明的基因進化。

B,無論對錯好壞強弱貧富智愚,一旦啟動成勢,事物本身的加速度便會循環強化。因此,起點和轉折點決定未來,大事不糊塗的人才是舉重若輕的勝者。

C,選擇基於相信,做你該做能做的,盡人事知天命,自己努力了盡力了,其餘交給上帝。

……最後重申: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行善比獻祭更蒙耶和華悅納。願上帝賜福你們,一生喜樂平安!阿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