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內江生活|西南最大“收荒場” 內江“牛棚子”被取締

從垃圾圍城到繽紛小鎮

西南最大“收荒場” 內江“牛棚子”被取締

內江生活|西南最大“收荒場” 內江“牛棚子”被取締


在內江市東興區,“牛棚子”區域主幹道兩端及“中再生”園區門外,執法檢查點正在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

內江生活|西南最大“收荒場” 內江“牛棚子”被取締


之前的“牛棚子”區域內廢品亂堆亂放

內江生活|西南最大“收荒場” 內江“牛棚子”被取締


現在的該區域乾淨整潔

在處置32862噸廢舊物資、清運8170噸廢舊物資垃圾後,位於內江市東興區的“牛棚子”廢舊物資回收交易市場,終於露出了原本的鄉村小景。

9月7日,記者跟隨四川省環保廳的工作人員一起,走進這個曾經的西南地區最大“收荒場”。如今,在東興區椑南鎮,已能看到“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321國道椑木高速路入口至椑南鎮區段兩側,一條長8公里、寬20米的綠化景觀正在打造中;椑南鎮紅廟村5組的一位村民站在河邊,忙著把鴨子趕上岸。

“以前,這裡就是一條臭水溝,別說魚了,鴨子、鵝都不願意下去。”據內江市環保局局長謝媛麗介紹,正是借力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最終取締了“牛棚子”這一當地的環境“沉痾”。目前,東興區還在對該片區強化監管,杜絕非法經營死灰復燃。

阻擊

取締非法經營戶308戶

執法檢查點仍設在入口處

9月7日,內江市東興區,記者在“牛棚子”區域主幹道兩端及“中再生”園區門外看到,執法檢查點正在對過往車輛進行檢查。東興區環保局局長馮成金告訴記者,從去年11月初開始,當地就組織該區工商、交警、路政等5個部門執法人員組成交通管制聯合執法小組,每天24小時對超限(超重)及無照無證廢舊物資經營戶提供運輸的車輛開展聯合執法,以徹底阻斷非法購進廢舊物資進入渠道,倒逼非法經營戶“自行銷戶”。

“現在執法檢查點還在。”馮成金說,主要是從進入源頭上,徹底杜絕非法經營的死灰復燃。

強化監察的背後,是“牛棚子”的沉痾已久。這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形成的“收荒場”,曾經營著400多個品種的廢舊物資回收,沒有治汙設施,物資亂堆亂放,當地稱之為“晴天揚塵滿天,雨天汙水橫流”。

“光靠一兩個部門,根本無法撼動。”內江市東興區椑南鎮黨委副書記林鑫坦言,早些年,對於“牛棚子”,只能以治理整改為主,工作人員一家家上門進行宣傳動員。

直到2017年,在以往工作基礎上,東興區借力環保督察,決定舉全區之力取締“牛棚子”。這是一場並不輕鬆的行動,聯合了42個區級部門,抽調261名精兵強將組成工作小組。在強力推進下,到2018年2月,已取締“牛棚子”片區廢舊物資非法經營戶308戶,銷售、消化、處置廢舊物資32862噸,清運廢舊物資垃圾8170噸。

修復

啟動土壤修復工程

打造沿線8公里綠化景觀帶

曾經的“牛棚子”有多大?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坐在從內江到隆昌的綠皮火車上,過鐵架橋時,能看見層層疊疊的“垃圾山”綿延一片。不知情的外地人,會篤定那是個垃圾填埋場。

而對於曾經的“牛棚子”廢舊物資回收交易市場,大多數本地居民記憶猶新。

“以前我們都去那裡打工,一個月掙一千多塊錢。”椑南鎮紅廟村5組村民鍾廠宜還記得,早年在灰塵漫天、臭氣熏天的環境中,他們沒有任何防護措施。

鍾廠宜說,得知“牛棚子”被取締後,當地居民拍手稱快:全天不停歇運送廢舊物資的大卡車沒了,曾經爛泥堆積的臭水溝又變清了,整個村裡的道路都敞亮了,“我們都不稀罕掙那個錢,環境好了日子才好。”

事實上,對於東興區而言,取締只是第一步,漫長的修復工作隨即展開。

記者瞭解到,東興區落實資金400餘萬元,在廢舊物資搬離後的空地及公路周邊通過栽植紫薇、三角梅、櫻紅李等景觀植物開展生態綠化。同時,全面啟動椑南鎮三灣片區土壤修復工程,著手在321國道椑木高速路入口至椑南鎮區段兩側打造長8公里、寬20米的綠化景觀。

“我們還是想加快重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站在清澈的小溪邊,林鑫覺得,從“垃圾圍城”向“清新小鎮”“繽紛小鎮”華麗轉身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實現中。(華西都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