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為什麼我們買不起?制度是最昂貴的藥

大熱電影《我不是藥神》裡面有一句很戳心的臺詞: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叫做窮病。這句話對了一半。說對是因為貧窮確實不僅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還會實實在在限制我們生命的長短;不對呢,是因為它並不是決定生死的唯一、甚至是重要因素。

為什麼我們買不起?制度是最昂貴的藥

毋庸置疑,這在中國爛片遍地的環境中,絕對是鶴立雞群的漏網之作。它所展現出來的畸形的法理之下,普通的小人物的利益的掙扎和人性的覺醒,恰是當下感受得到,卻又無法說出的普遍疼痛。但是因為很早看過同類型的好萊塢神作《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所以看《藥神》的時候,難免會進行對比。比如立意還可以提高——藥企的妖魔化就不符事實。因為從臺灣的例子就已經足夠說明,中國人吃不起格列衛更多的是醫療體系,藥品體系的失敗。真正賺大頭的,誤人性命的,還真不是藥企。

我歷來不喜歡那些對商人講道德的指斥,因為在商言商,奉公守法就是最大的道德,再苛求藥企自我犧牲,那樣其實是洗白政府責任和混淆市場選擇。當然,可以理解,《藥王》不能簡單和好萊塢電影對比——畢竟人家是沒有過審這一說的。能在關注殘酷現實的同時,講好一個故事,擺正價值觀,這就已經非常難得。

為什麼我們買不起?制度是最昂貴的藥

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如果一個社會需要普通人成為藥神,那本身已經悲劇。

因為,制度才是最昂貴、也是最見效的藥品——它救得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國人。一款救命藥能不能真正的救命,不在於它在哪個地區生產銷售,而在於它面對的是什麼制度。在某些國家,比如澳大利亞,它不過百元;在某些國家,它才會高達4萬。

看不到這樣的制度,比吃不起救命藥更為可悲。如果在延伸說一下,我們需要的已經不僅是一個可以戰勝生理疾病的醫療制度。更需要一個可以戰勝社會層面頑疾的制度。因為等待拯救的不僅僅是病人,而是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