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香瓜為什麼那麼甜,真的用了增甜劑嗎?

關心婷


問題:香瓜為什麼那麼甜,真的用了增甜劑嗎?



答案:香瓜成熟,只有肥料跟上,獲得了充足豐富的營養後,轉化成的糖分越積越多,想它不甜都不可能。香瓜能自然成熟,就沒有必要使用增甜劑。增甜劑並不是能使香瓜直接增加甜度,而是通過催促香瓜儘早成熟,促進營養的積累,促進營養快速轉化成甜分。增甜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是起瓜果的催熟作用。增甜劑是促進香瓜體內快速產生乙烯。乙烯才能真正地使香瓜快速完成糖分的積累,快速完成香瓜提前成熟的任務。在種植業中,瓜農為了香瓜早日上市,佔領市場,賣個好價錢,在香瓜膨大期噴霧增甘膦等增熟劑,一般可使香瓜提早10天成熟,達到早日上市的目的。


在社會上誤傳瓜農在香瓜上噴施蜜蜂、糖精之類的物質,都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說法。香瓜葉面噴施這些物質,需要的能利用的物質就會吸收,不能利用的物質是不會也不容易進入香瓜有機體內的。香瓜葉片只能吸收簡單細小的有用的小分子物質,無用處的也不會吸收。大分子物質如有機物,是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噴得再多也是沒有用處的。香瓜的糖分主要是根部吸收肥料中的磷肥和鉀肥,在瓜內發生一系列的生化作用包括葉面的光合作用,轉化成糖類物質積累而成,積累越多香瓜越甜。如果香瓜施肥不當,氮肥過多,磷鉀肥偏少,無論怎樣促熟,香瓜積累的糖分很少,也不會很甜的。


總之,香瓜的糖分與施適量的氮磷鉀比例恰當的肥料,才會更甜,與催熟劑沒有直接關係。香瓜甜度高低決定磷鉀肥吸收利用量。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也不一定,有的瓜的品種就是很甜呀,但是確實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記得之前看過有關央視新聞調查稱,一些瓜農為了增加香瓜的甜度,會給正在生長期的香瓜噴灑增甜劑。

  所以在買的時候挑選很重要。

  挑選香瓜技巧

  香瓜有兩頭:一頭是有個大圓頭的,一小頭是蔓這端。

  看小頭這邊的蔓和瓜的連接處是否有自然斷掉的痕跡。瓜有瓜熟蒂落的說法,如果是熟瓜這個地方會有自然落下後的坑。否則不熟的瓜摘下來上面是帶蔓的。

  但大多數我們見到了的瓜,不管是什麼瓜,大多是帶蒂的,因為瓜農為了賣個好價錢,都是提早採摘,提早上市的,所以,挑選時以蒂自然幹為好。

  看大頭:用手指略用力壓一下,如果感覺略軟些,應該就是熟的了。當然,有些品種的瓜口感比較脆,瓜的大頭會比較硬,就不太適合這種挑法。

  在夏季,香瓜略軟就行,如果過軟,有可能是時間久了,不宜食用的。

  聞大頭:一般熟瓜在大頭這裡可以聞到比較濃郁的自然的香氣,很淡或沒味道可能是水瓜。

  看成色:挑選香瓜時,要首先看成色,蠟黃色最好吃。如果白色的話,乳白色的最好吃。用手彈後,稍有點顫音的很好吃。

  在不同品種的香瓜挑選中,白色的要挑皮毛好的 ,果皮光滑的,色澤越白越好,豐田要挑小的,色澤黃的,聞著有香味的,黃皮香瓜也是挑果皮色澤鮮豔,黃得發紅、發紫的最好,伊麗莎白瓜要聞著有香味的,色澤黃的;有臍的伊莉莎白要挑臍大的買,臍部按起來軟軟的,聞聞香瓜屁股,有香味的就是好吃的伊麗莎白。

  注意事項

  各種瓜的成色不一樣,本方法適合挑選白色香瓜。


皮膚科健康科普醫生


第一,如果要是噴灑在香瓜上的話,香瓜的瓜皮那麼厚,甜蜜素是不能夠進到瓜裡面去的;

第二,如果用針管挨個打的話,一畝地好幾千個瓜,一個瓜農好幾畝地,哪有那麼多功夫去打呀;

第三,如果真的給打眼了的話,沒兩天這刮就爛了,放不住。

甜蜜素類似於糖精一樣的東西,如果放到瓜裡面去,那肯定是違法的。但是,確確實實是放不到瓜裡面去的。

甜瓜、香瓜和大西瓜比的話,除了水分和蛋白質的含量低於西瓜,其他的營養成分都不少於西瓜,但是它裡面的那些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維生素C還比西瓜還多,所以有人就會懷疑這個裡面是不是打了甜蜜素。

那為什麼關於什麼甜瓜、香瓜或者是其他一些瓜果總有那麼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有人說這是業內人土披露出來的?這就是嫉妒心理在作祟了,一到了應季,我家的瓜欠收了,他家的瓜豐收了,賣的那麼好,所以就會去編出一些這樣的故事,所以每年農產品謠言都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尤其這些西瓜有毒、橘子有蟲謠言不絕於耳。

那為什麼這些媒體包括那些朋友圈等等,都會非常熱衷的去傳這些所謂身後的消息?媒體要點擊量,吸引眼球、憤怒、恐慌都是最能夠獲得最大劑量的傳播的,所以的話,有些媒體樂此不疲。

權威的媒體和自媒體上的那些大咖們,我們要對農民保護,而不是去害農民,對農民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死在謠言前,那些不負責任的這些謠言,有可能就毀了他這一季的希望!所以,其實對於我們喜歡吃水果,喜歡吃蔬菜的朋友來講,如果總是被這種謠言糾纏的話,實際上自己的這種幸福體驗和這種美味的感受也會被大影響,不管是為了農民還是為了我們自己,我們都應該對農產品的安全有更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