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新鄭:舒展鄭州南部生態綠城優美畫卷

天朗氣清,秋風習習——抬頭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藍”。

蒼樹蓊鬱,碧水泛波——放眼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

打開門、推開窗,滿眼都是好風光。

9月的新鄭秋色宜人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四十年來,無論是當初的新鄭縣,還是如今的新鄭市,黨委政府都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四十年間,新鄭積極調整能源產業結構,加快綠色轉型,綠色GDP的政績考核深入人心。

四十年間,新鄭持續打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綠地工程”“土壤汙染防治”等組合拳,越來越多的“碧水藍天”迴歸人們的視野。

四十年間,新鄭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在黃帝故里這片廣袤土地播下美的種子,各具特色的美麗風景線悄然興起。

“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好願景,正在黃帝故里動人演繹。

改革開放四十年,是綠色發展理念在新鄭不斷深入的四十年。1994年以前,新鄭的園林綠化發展受到了城市框架小、城區人口少、人文歷史資源開發不夠等諸多因素的制約,造成綠化技術含量低,綠化規劃設計水平低,城市綠化意識低,公共綠地面積小,單位附屬綠地少,生產綠地面積小,總體綠化水平低,檔次品昧上不去等現象。如今,新鄭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圍繞“大生態、大環保、大格局、大統籌”總體要求,協調推進森林、溼地、流域、農田、城市生態系統建設,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鄭州南部生態綠城。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綠色生態滿目生機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有“綠”,城市才有生機。

人們鍾愛一座城的綠色,是因為綠色是欣欣向榮的象徵,它給萬物帶來生命,讓大地充滿生機。

曾幾何時,陶淵明筆下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成為一種高品位城市生活的象徵 — —坐擁城市的繁華與便捷,卻不受嘈雜和喧鬧的侵擾,何其幸哉。

如今,隨著新鄭市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這樣的願景成為現實。特別是開車行駛在新鄭市各條主幹道上,道路整潔寬闊,路旁的生態廊道內旺盛的喬木、花灌木一路相伴,讓人始終感覺穿行於花園之中。

讓道路充滿綠意,讓生態更加美好,這是新鄭市民的共同願望。為了群眾的期待,近年來,新鄭市瞄準建設鄭州南部生態綠城目標,大力實施生態廊道、特色經濟林等六大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全市森林覆蓋率、鄉村道路綠化率分別達30.4%、35%,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6%。

有“水”,城市才有活力。

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絕非一日速成。

軒轅湖公園裡,市民漫步休閒步道,聽鳥鳴啁啾,聞花香陶醉,觀水系美景。曾經,這裡荒草叢生,杳無人煙。

曾經,南關晚渡、飛虹流雲、鄭韓古韻、鳳台夕照……這些充滿古風古韻的景點在雙洎河畔讓人流連忘返。然而,二十多年前由於粗放的發展方式,雙洎河飽經滄桑。今天,雙洎河綜合治理工程如火如荼。新鄭將讓市民早日在水清河美的“溱洧秋波”中實現“穿越”,或垂釣泛舟,或臨水閒遊,共享“美麗新鄭”的發展建設成果。

有“藍天”,城市才有朝氣。

有一種天空藍叫“新鄭藍”,藍天是白雲最好的背景,陽光是鮮花最美的映襯!無論你心情多麼糟糕,只要抬頭看看新鄭的天空,心情頓時好起來。新鄭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強力推進企業、工地、散煤、渣土車、餐飲油煙等綜合治理,堅決防止“散亂汙”企業反彈,確保空氣優良天數和PM2.5、PM10年均濃度下降幅度達到省定目標。

綠色產業換來金山銀山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千百年來留存於詩卷中的鄉村,山清水秀,綠草連天,民風淳樸。位於新鄭市龍湖鎮西南的泰山村,便是這樣一座美麗的村莊。它兼具現代新型城鎮化社區的設施與規模,更保留著原始村落的綠水青山,猶如一片世外桃源。讓人想象不到10年前的泰山村環境惡劣,閉塞落後,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曾經的新鄭市泰山村,由於土地貧瘠,冬春光禿禿,夏秋長荊棘,颳風滿臉土,下雨滿身泥。村支部書記喬宗旺先後投入200多萬元恢復山體200多畝,並且進行了4000畝荒山、荒溝綠化工程,栽種各種樹木40多萬株。昔日光禿禿的山頭如今綠樹成蔭,種植的櫻桃、核桃、蘋果、杏、桃等經濟林不但改善了生態條件,也為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投入上百萬元為村民打井,並配套蓄水罐;投入300多萬元,把無法回填的大石坑建成了集灌溉、供水、養殖、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日潭、月潭、天池,成了泰山村的山頂水上樂園,也改變了泰山村缺水的局面。

美麗山水與美麗經濟相融合,風景風情更是轉為人氣財氣,給老百姓帶來了好日子和好盼頭。2011年,喬宗旺利用泰山村黃帝文化資源豐厚的優勢,開發特色旅遊,協調資金3000萬元用於生態景區建設和旅遊景點重建項目,建成黃帝會盟景區、山頂遊樂園、水上樂園、培訓基地以及馬武寨景點、東嶽廟景點等黃帝文化系列景區。走生態旅遊路,建生態旅遊園,彰顯了泰山村的發展個性,打響了泰山村特色品牌,帶動了飲食、娛樂、服務全方位發展,極大地幫助了農民增收,提升了農民生活水平。

如今的泰山村環境優美,山靈秀、水清澈,大自然與鄉村人家相映成趣,既有都市餘韻,更不失鄉村質樸遺風,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現、房在林中建、水在村中流、人在綠中行”的宜居環境。

而這種經濟與生態互促共贏的發展模式,是新鄭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

進與退,取與舍,這正是綠色發展的辯證法。

如果說過去相對粗放的發展方式,讓資源環境付出很大代價,那麼今天追求綠色發展,更需要統籌協調,做好節能減排、關停並轉的“減法”,學會生態經濟、綠色產業的“加法”。綠色,不僅是新鄭的發展指揮棒,也是經濟新引擎。

新鄭堅持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推動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著力引進高端商貿物流、文化產業、電子信息等產業項目,大力建設現代臨空產業新城。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工作,以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措施,倒逼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持續推進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高效低耗綠色環保的生態產業。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綠色生活深入人心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生態文明建設絕不是單純就環境來解決環境問題,而是在新文明觀指導下的經濟方式、生活方式、社會發展方式、文化與科技範式等的系統性革命。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新鄭人成為踐行者、推動者。

大河小溪邊,既有身負職責使命的各級河長,也有來自各地熱心的“民間河長”;

大街小巷上,年輕人越來越喜歡騎著公共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還有四通八達的公交網絡、越來越多的健康步道,綠色出行不再只是少數人的個別選擇,而成為大眾中的潮流和時尚;

無論黨員幹部還是市民群眾,從孩子到老人,一起動手為家園營造衛生整潔、美麗生態的城市環境……

面向未來,每滴微小的水珠,都匯聚成綠色生活的大潮。

新鄭廣大幹群以“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造福一方”的為民情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用辛勞與汗水,追夢美麗家園。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路更暢、城更靚、設施更齊全、居住更舒適……邁著堅實的步伐,新鄭正努力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次中心的大畫卷中,一筆一劃描繪出幸福和諧的新鄭之美。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凝聚起的精氣神、彙集起的正能量,正為這座城市繼往開來、闊步前行,注入最大的底氣和動力。

新郑:舒展郑州南部生态绿城优美画卷

主編:李明 | 副主編:劉麗敏

新聞中心出品

新聞中心融媒體記者 孫瑞

編 輯:趙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