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3 阿冷閱讀,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曾經繁華的秦淮河

阿冷閱讀,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曾經繁華的秦淮河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阿冷閱讀,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曾經繁華的秦淮河

本詩寫作的具體年份不詳

本詩大致判斷寫於杜牧入仕之後,大致時間是833到835年左右,當時杜牧30多歲,在揚州居住,因職務清閒,喜歡遊玩,在一個秋天的夜晚,作者泛舟秦淮河,在歌舞昇平之中,表現出了作者的擔憂,關心國家,想有一番作為的作者書寫了自己的無限感慨。遺憾的是,晚唐的衰微不是個人能左右的。

阿冷閱讀,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曾經繁華的秦淮河

杜牧交錯的人生經歷

杜牧,公元803年出生,京兆(今陝西)人,25歲進士及第。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當時30歲的杜牧被牛僧孺賞識,來到節度使幕府工作。因此被視為牛黨成員,公元842年,被李德裕排擠外放,先後做過兩年多的黃州(今湖北)、池州任上一年左右(今安徽)、睦州(今杭州)刺史(正四品)。雖然官品比比部員外郎(稽核簿籍,正六品)高,但畢竟是調離京城,並且離京城越來越遠。

公元848年,當時45歲的杜牧回京,任職吏部員外郎(文職官員,從六品)。不久,主動請求外放,任湖州(今浙江)刺史。原因是複雜的,有人分析是不滿朝政,自己沒有了政治前途主動外調,或者為了照顧家人主動外調。

阿冷閱讀,並非商女不知亡國恨,曾經繁華的秦淮河

曾經燦爛的秦淮河文化

秦淮河的風光,以登船著名。自古就是名門望族聚集之地。這裡經濟繁華,商業集聚,自然娛樂消遣也是少不了的。文人才子的故事不斷流傳。這裡就不過多的去贅述了。

如今,商女雖已不再,秦淮風光依舊繁華,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了朝代的更迭。此刻,我們也正要見證著曾經燦爛的秦淮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