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籃球和足球都打得不是很好,但只有足球老是被吐槽呢?

惜橙圓


哪些邀請!

兩個字態度,可以說態度決定一切!

中國三大球一直都屬於軟肋,三大球方面,女子三大球確實要比男子三大球強很多,但是矬子裡拔將軍足球,籃球,排球(當然僅限男子)

排球不用說了,因為你牌實在太強大,而且男排一直受關注,不是那麼大就是說很多人都把排球忘記了,再來就是籃球,籃球中有姚明切籃球現在正處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只要繼續走下去,相信籃球越來越好的。

而且在姚明的工作下,越來越多的青年球員得到了鍛鍊,而且在這一次叫運會上更是取得了籃球項目四塊金牌的階段性勝利。

和籃球相比足球是不是有點慘?八強沒有進去當然看到球員痛哭那一幕其實在心中已經原諒他了,最起碼有所謂的羞恥心和要強心。

但是隨之而來就有很多負面新聞,比如輸掉比賽之後,機場的偷笑!

在乒乓球運動員還在擠地鐵跟趕火車的時候,男子足球運動員卻享受著私人飛機的待遇!



什麼被吐槽

  1. 態度不認真。
  2. 成績最糟糕。
  3. 毫無羞恥心。
  4. 賺的最多踢的最次。
還要說一句籃球並不是說打的不好,籃球現在已經非常不錯了,如果拿籃球和足球相比,那是在侮辱籃球。

感謝大家的關注和點贊!

悟空呵呵


中國籃球打的不好,只是在亞洲無敵,世錦賽世界第八,你說氣人不?


油汪汪的大叔


籃球比足球好多了,懂不懂?


完顏胖貓


三大球賽,男籃比女籃強多了!女籃經常輸給日本,韓國(要知道伊朗女籃沒有啊!)。足球和排球男隊不行。


小雞190


首先說說國家隊,建隊於1924年,1931年加入國際足聯,1958年第一次衝擊世界盃,1962-1978年未參加,然後從1982年開始至今,11次衝擊只有2002年出線,當中還有幾次遭遇的“黑色三分鐘”;若然國際賽場上暫且不提,亞洲範圍內的成績也是同樣不值一提,從1976年開始參加亞洲盃,雖說兩次獲得亞軍,但是競技體育永遠讓人記住的只有冠軍,除了後期加入的澳大利亞,整個亞洲有能力進入世界盃的就那麼幾個國家,中國男足還是未能進入,哪怕是亞洲盃拿個第一也好,都未能如願


再來看看中國男籃,國際賽場上,4次獲得第8,21次國際大賽參加了17次,亞洲範圍內22次頂級賽事全部參加(亞運會、東亞會不算在內),冠軍16次,從榮譽角度來看,男籃與男足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說完國家隊層面,再說說球員層面,男足留洋的球員有很多,諸如范志毅、孫繼海、李鐵、李瑋鋒等等,但實際在俱樂部表現和俱樂部實力來說,雖值一提,但總括還是平平無奇(本賽季的武磊除外);至於男籃,其他不說,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一個姚明就足以抹平男足當時所有男足留洋球員關注度和影響力,NBA歷史上第一個外籍狀元,8次NBA全明星,巔峰時期與當時的奧尼爾並列第一中鋒頭銜(2007年後個人覺得姚明才是真正的第一中鋒);總體來說,男足和男籃,就留洋球員的關注度、影響力、乃至實力,毫無疑問男籃要高出不少


再簡單說一下國內聯賽,不舉例太多,就一個觀點,CBA感在亞洲範圍內號稱第一聯賽,中超敢嗎?


所以,無論從成績、實力,還是其他角度來看,歸根究底的是,人是有感情的個體,令人失望的次數和時間太長了,一件事情重複再重複失敗,難免心生吐槽,男籃成績再怎麼不好,好歹也是頂著世界賽8強,亞洲霸主和亞洲第一聯賽的頭銜,至於男足,加油吧,歸化只是一個為培養純種而做的鋪墊,未來還是有的


柴八哥


要是說男籃成績不好,那我們國家三大球的男子成績都算不上好了。那就是都沒有拿世界冠軍的實力。但為什麼單單足球被吐槽?

不知道問這樣問題的人是想替國足說話,還是把國足這個鬧心的事重新提出來。

好吧,回答問題吧。

第一,說成績。

男籃雖說不是國際一線強隊,但是絕對是二線隊伍裡拔尖的,國際頂級賽事至少是八強,十六強的角色;在亞洲是絕對的霸主地位,韓國和伊朗算是挑戰者,但基本上還是我們男籃整體實力更強大,贏的也最多。再看看國足,世界上都不知道該排到第幾線了,就進過一次世界盃,還是在韓國和日本不佔入場券的名額,進入了還是場場輸後回家;亞洲呢,以前算是二流球隊吧,東亞踢不過韓國日本,西亞踢不過伊朗沙特,但其他國家還是能PK一下的;現在倒好,踢敘利亞那樣動盪的國家都不行了,亞洲輸給泰國,踢平新加坡,估計現在能贏的只有那種特別袖珍的國家了,真正快做到“誰都贏不了”的地步了。

第二,說投入。

國家在足球上的投入遠遠大於籃球,不論是聯賽支持的規模,還是運動員的收入。國際上,頂級的足球運動員和頂級的籃球運動員,薪水和收入基本上相當,當然足球最高薪水可能更高一些,但是NBA是有工資帽的限制的。我們國家的男足頂薪基本上是男籃頂薪的三倍。我們請的外籍教練,輔助團隊等,花費絕對可以和一流足球大國相比。總體來計算的話,國家在男足上的花費,估計至少是男籃的五倍。

第三,說明星。

男籃的代表人物肯定是姚明,當年在籃球界絕對算是一線球員;即使王治郅和易建聯也能算準一線。足球呢?確實叫不入流呀!而這些明星的人品相比才是最惹人生氣的。男足現在好多人說鄭智,這貨可是和法國踢了個友誼賽把西塞腿廢了。排前面的明星都這種作風,各種粗暴的行為已經在男足司空見慣了。

第四,說態度。

這點也是讓人吐槽最多的地方。太鬧心,就不一一說了。






歐彼託


中國男籃歷史上22次參加亞洲盃,17次進入決賽,16次奪冠!

也就是說自從1974年參加亞洲盃開始,中國男籃只有1986年、1997年、2007年、2009年、2013年和2017年沒有奪冠,其餘十六屆亞洲盃冠軍全部為中國男籃獲得!

反觀中國男足,歷史上只有兩次進入過亞洲盃決賽,沒有奪冠記錄……

要是足球能有籃球一半的成績,不,甚至只要有籃球四分之一的成績,我相信中國球迷都能把中國足球捧到天上去!

中國男籃自從1974年之後幾乎參加了所有的男籃亞錦賽和奧運會比賽,在奧運會當中1996年,2004年,2008年三次小組出線殺入八強。在世錦賽當中1994年和2002年兩次小組出線,一次八強,一次十六強。

而中國足球只有1988年、2008年兩次出征奧運會的記錄,只有2002年一次出征世界盃的記錄,其餘時間在全部世界大賽上都在預選賽階段就折戟沉沙,而且至今在大賽中沒有取得過一場比賽的勝利。

要是中國足球也能夠在世界盃或奧運會上小組出一次線,哪怕就一次,我相信中國球迷也能把中國足球捧到天上去。

中國球迷也經常會吐槽中國籃球,吐槽的原因都是因為中國隊在亞洲的統治地位有所動搖,或是在世界賽場上始終難以取得前八之上的突破。

換句話說,中國男籃是因為亞洲盃沒有奪冠才被吐槽,

而中國足球經常是因為亞洲盃小組沒有出線才被吐槽。

要按中國籃球迷對籃球的那種高要求,中國男足這些人都該被挫骨揚灰了。


皮耶霍


呵呵,這個問題太有趣了!為啥呢?影響力不一樣。籃球雖然有姚明,但足球迷更多是不爭的事實。說足球是世界第一大運動,籃球迷是有意見的,其實也沒有什麼有意見的,一場足球比賽有多少人可以到現場看,一場籃球有多少人能到現場,這就是問題。

具體到籃球和足球受到的輿論壓力是這樣的。中國男籃儘管現在水平很一般,但有一點他們在亞洲多數時候一直是霸主。其實中國球迷很滿足,只要你在亞洲是老大,只要你要在亞洲稱雄了就可以了。可是男足就不同了,別說亞洲稱雄,一度他們連參加亞洲盃正賽都難了!尤其是世界盃預選賽屢戰屢敗。同時職業化之後,球員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成績一直很穩定在低谷徘徊。這就讓外界更氣不打一處來,中國男足已經成為失敗的代名詞。其實,中國球迷很寬容,只要你成績好,你賺得多才沒有人管呢?

例如,中國乒乓球隊,明顯球員一個個也是豪車,但為什麼就沒有非議。如果中國男足運動員曬一個瑪莎拉蒂得揹人家罵死。其實,就亞洲範圍而言,足球運動在各個國家受到的重視比籃球高很多,這也是中國男籃能在亞洲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中國人口多大個子的人也更多,在身高是第一前提的籃球運動面前,中國有普遍的選材優勢,這是亞洲其他各國除了印度外沒法比的。印度當然是一個特例,體育運動方面,他的水平一直徘徊在貧困線以下。


球哄哄


把籃球成績與足球做比較,這不是有點侮辱籃球嗎?當然了,這裡說的是男籃與男足,無論怎麼比,男籃的成績都羞死男足。



在亞洲,男籃是頂級球隊,男足是否還能入流值得思考。自1974年恢復會員資格以來,從1975年起參加亞錦賽,到2015年,男籃一共17次進決賽,拿下了16個冠軍;在亞運會上,獲得8次冠軍。而男足與男籃幾乎同時參加亞洲比賽,從1976年至今,在亞洲盃上最好成績是2次亞軍,2次亞運會亞軍。單就剛剛過去的亞運會,男籃拿到冠軍,而男足僅僅打入16強,早早的打道回府,男足怎麼和男籃比,不在一個等級。



在世界範圍內,男籃多次進八強,男足有啥呢?由於黃種人在身體對抗上處於劣勢,在籃球項目上,比賽中經常處於下風,即便如此,男籃在依然在1994年打入世錦賽八強,在在奧運會的舞臺上,男籃拿到3次八強;而男足呢?有過一次世界盃經歷,三場比賽一球未進,一分未拿,位列32支隊伍第31名,這也是男足在世界上最好成績。

至於男足被吐槽,至少有幾點原因:

一是技術不行吧、上場又不拼,輸球后總是一副“死豬不怕滾水燙”的感覺。男足技術不行,水平不行,讓人氣憤的是到了場上不是走神,就是散步,萎靡不振的精神面貌想不被人吐槽太難。

二是球踢的不行,但嘴上挺硬,反擊能力挺強。成績二字和男足幾乎沒關係,但當他們看到被球迷吐槽抨擊時,那個發微博、曬照片反擊的速度賊快,動不動還來個“你行你上啊”,就是有點志氣,那是說為了多少年薪去奮鬥,就沒想過為了成績去拼搏。

三是眼裡只有錢,心中毫無榮譽感。男足為啥那麼不爭氣,都是他們掙錢能力太強,一個個都是富豪,養的白白胖胖的,哪有動力去踢球,到了場上,踢個養生足球挺行家。在金錢與榮譽間,多數選擇是金錢,一旦在比賽中受傷,回到俱樂部個人損失太大,於是乎大家聽到一個美妙的詞——白斬雞。



男籃在場上不會散步、不會走神,失利會自責、心中有榮譽,面對這樣的隊伍,就是失利,球迷也會送上鼓勵,因為他們的精神、態度是正能量。其實嘛,也不是一定要吐槽男足,他們若有男籃那個品質,就是輸球,我想球迷也會送上掌聲,關鍵是那種“在國家隊萎靡不振,回到俱樂部就生龍活虎”的樣子,太讓人氣不打一處來。


小言球事


其實中國男籃成績比中國男足成績要好得多,兩者確實不能夠同日而語,中國男籃在亞洲冠軍能夠拿到手軟,世錦賽和奧運會都闖入過八強。至於國足,迄今最好的成績也只是亞洲盃的亞軍,只參加過一屆世界盃,0球0分只排在第31位。

國足在亞洲足壇,從來沒有成為過霸主,近年來更是在二流-三流之間徘徊。國足在1984和2004年曾經2次闖入到亞洲盃的決賽之中,但卻皆折戟沉沙,不敵對手最終同冠軍失之交臂。國足在世預賽層面,只征戰過2002世界盃,這也同日韓作為東道主,直接獲得參賽資格,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相比之下,中國男籃常年來都是亞洲籃壇的霸主,16次獲得亞錦賽冠軍,7次奪得亞運會的金牌,這也令男籃在亞洲的統治地位無人能及。雖然韓國和伊朗都曾作為挑戰者,但卻很難長時間同中國男籃抗衡。

中國男籃在世界舞臺上的表現也並不差,3次打進奧運會的八強,1次打進世錦賽的八強。中國男籃在巔峰時期,可是具有著世界二流的水準,並且有著姚明這樣的全世界知名的球星。

男足和男籃相比較,成績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中國男籃的成績要比男足好的太多。畢竟男籃奪得亞洲冠軍,乃至去世界舞臺上闖蕩,早已成為常態。相比之下,男足則相差甚遠,如今在亞洲已經徹底淪為二流,去世界盃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