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感恩老師:特崗教師李振佳

感恩老師:特崗教師李振佳

“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但我只想待在草原小學,踏踏實實做一輩子老師。我覺得我理所當然就是要當老師的,算是理想吧……”作為第一批特崗教師,他在偏僻的豐寧壩上草原小學一待就是九年,九年來“文武全才”的他被學校老師們親切地稱為“大攬筐”,學生們則喊他“乾爸”,他就是——

180公里走了整整4個小時

八月是豐寧壩上最美的季節。

碧草藍天,莜麥金黃,秋高氣爽。8月25日,記者在豐寧草原鄉中心小學新建的教學樓裡見到了李振佳老師,他留著小平頭,白淨臉上戴著一副黑框眼鏡,一看就不是本地人,臉上沒有“高原紅”。

巧的是,9年前的8月25日正是李振佳第一次從玉田老家來草原小學報到的日子,那一年他22歲。

“印象特別深,我報的是寬城縣的特崗教師,後來被調劑到了豐寧。之前都沒聽說過豐寧,更別說草原小學了。那時候從縣城到草原小學的路不好走,班車那叫一個慢呀,走一會兒我就問司機到了嗎,司機都煩了,說我啥時候停下不走了就到了。一直到太陽落山了我才到了學校,180公里走了整整4個小時。”李振佳回憶道。

因為師資匱乏,沒等李振佳適應一下學校的生活,僅有一個月教學實習經驗的他,第二天就登上了五年級的講臺,不僅教授數學和科學,還兼任班主任。

李振佳的老家在唐山玉田縣玉田鎮東關村,父母都是農民,有個哥哥,在當地也是教師。2006年高中畢業後他考入了邢臺學院初等教育專業。2009年畢業時正趕上國家首次招聘特崗教師,他所在的班28人有6人報考了特崗教師。

“我當時就想當老師,因為就學的這個呀,只是沒想到被分配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再走30公里就到內蒙古了,”李振佳說,“我來了就沒想過走,因為這兒人好,草原小學就像個和睦的大家庭,雖然生活艱苦點,但是心裡舒坦。”

感恩老师:特岗教师李振佳

從不會生爐子到學校的“大攬筐”

“小李子是名副其實的‘特崗教師’,除了正常的教學任務外,他還是學校的勤雜工,無論是學校的事還是老師們的事,他都主動上前幫忙,更是愛生如子。”草原中心校武志軍校長說起李振佳來讚不絕口,“師資緊張是草原小學的常態,每年學校都有特崗教師分來,但是能來的、來了不走的屈指可數,像小李這樣紮下根的太少了。所以我們每位教職員工都得兼職兼課,小李子更是身兼數職,除了他本職的德育課、英語課、信息技術課,還兼著學校的安辦主任、負責學籍管理,此外他還是學校免費的鍋爐工、管道維修工、電工、網絡維修工、搬運工,總之學校裡的活沒有他幹不到的,所以我們都叫他‘大攬筐’,壩上土話,過去農村家裡用的大筐,啥都能裝。”

誰成想,如今全能的“大攬筐”當年卻連爐子都不會生。

因為地處高寒的壩上,學校每年十月就得取暖了,但是李振佳在家從來沒生過爐子,第一次在教室生爐子,他對著一堆劈柴、煤塊不知從何下手,學校的王文博老師就手把手教他,“來了就當五年級班主任,又沒有經驗,學生們都不怕我,有的學生都快趕上我高了。課間的時候學生們都跑到爐子跟前取暖,經常把煙囪給擠得掉下來,哎呀,我那會兒又不太會生爐子,火滅了又怕凍著學生們,特狼狽,再加上想家,晚上有時候就自己躲被窩裡掉眼淚。”回憶當年的情形李振佳自己都覺得好笑。

“那會兒就我一個家是外地的老師,吃在學校食堂,住就在學校的值班室,學校每大周(草原小學學生十天為一大周)放假偌大的校園就剩我一個人了。開始吃住都不習慣,想家,學校的老師們誰家做好吃的就都把我叫去,教學上有啥問題,老教師們都耐心地指導我,待我就像自家人,感覺特別溫暖。我這電工、管道工、鍋爐工呀這些手藝,都是這幾年跟王老師學的,他今年都六十了,他退休了得有個接班人呀。”

因為學校沒有英語教師,從2010年開始李振佳負責幾個年級的英語課,最多的時候教四個年級四個班的英語,再加上早晚自習課,他每個大周要上五十多節課,“那會兒年輕,精力充沛,不覺得累。”

2013年縣教育局為學校配備了教學觸控一體機和多功能黑板,為了保證一體機儘快投入使用,李振佳和武校長一直幫助技術人員安裝到凌晨一點。然後李振佳又利用業餘時間手把手、挨個教老教師們使用,直到所有老師全部學會為止。

2017年壩上的冬季格外寒冷,因為學校沒有專門的鍋爐工,李振佳就主動承擔了教師週轉房燒鍋爐的任務。壩上的冬夜基本都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鍋爐要在半夜隨時手動加水、填煤,否則管道就凍了。加水時人需要站在梯子上,水要一水舀子一水舀子地加進鍋爐中,所以只能用水桶裝水,水桶放在凳子上,凳子放在桌子上……六七個月的取暖期,李振佳每天都是過了凌晨才休息。

2018年3月,學校新建教學樓宿舍樓食堂投入使用了。辦公桌、辦公櫥櫃、教學設備的搬運和安裝,讓李振佳忙得不亦樂乎:“學生們冬天再也不用生爐子、不怕挨凍嘍,我這個大攬筐再累點也願意!”

感恩老师:特岗教师李振佳

兒子叫他叔叔 學生叫他“乾爸”

“兒子兩歲的時候,我暑假回家,一進門他問我:你是誰家的叔叔呀?當時心裡真不是滋味,”李振佳2011年初結婚,10月28日兒子出生後,他在家待了三天就趕回了學校,“我不在學校沒人代我的英語課呀。這些年感覺最對不住的就是家人,2015年我父親住院,家裡都沒告訴我,直到我放假回家才知道,媳婦也跟我生氣鬧過,讓我回家,但我是真捨不得草原小學。現在媳婦也理解我了,我回家就加倍地對媳婦好。”

“草原土地貧瘠,青壯年大多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留守兒童、單親家庭的孩子幾乎佔了一多半,”武校長介紹說,“小李作為德育老師,時時刻刻關注著孩子們心理變化,關心孩子們的生活,根據學生們的思想動態制定每月的德育教育的主題。儘管他自己兒子管他叫叔叔,但有的學生可管他叫‘乾爸’,有的學生說他比親爸還親。”

一到夏季,由於孩子運動量大,很容易腳臭,每天中午午休時間又有限,為了改善宿舍裡的空氣質量,李振佳想了很多方法,最後與孩子們達成一致意見,將鞋都放在宿舍外面的窗臺上放味。但壩上的風大,往往一陣狂風吹過,孩子們的鞋也飛得到處都是。“怎麼也不能讓孩子光腳找鞋、光腳上課啊。”於是經常看到別人都午休呢,李振佳卻在宿舍外到處給孩子們找鞋。

2016年,三年級剛來住宿的劉浩,因為從沒離開過家,天天哭,晚上經常是哭睡了為止。李振佳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他一下課就把劉浩帶在身邊,一日三餐陪他一塊吃,晚上將他接到自己的宿舍給他講故事、聽音樂、看英語小視頻,劉浩逐漸適應了學校的生活,也直接叫李振佳“乾爸”了。

4年級的叢小玉和五歲的妹妹叢寶玉是單親家庭,父親有病,都住校,李振佳瞭解情況後,不僅幫著姐妹倆輔導功課,平時還經常幫著小玉照顧妹妹,給她們打洗腳水、梳頭、買衣服,小玉說:李老師比我爸都好。

“剛來的時候我是啥也不懂,這些年都是老教師們言傳身教,從校長、老教師們身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最重要的是學會了怎麼做人、怎麼當好老師。現在草原小學的條件比原來好太多了,我更捨不得走了,我就想踏踏實實地在草原小學當一輩子‘特崗教師’。”李振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