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為什麼球迷對球星的個人崇拜越來越多,而球隊的死忠卻越來越少?

梅西和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在亞洲都擁有極高的人氣,他們的粉絲數量遠遠超過了任何一名其他西方運動員(也許只有邁克爾-喬丹除外),以及任何一家西方俱樂部。在中國,你幾乎能夠在任何一款產品上看到他倆的面孔。

中國是一個個人體育運動蓬勃發展的國家(在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經常在個人比賽項目中奪得獎牌,最成功的項目之一是跳水),幾年前才取消獨生子女政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邁爾斯對梅西的個人崇拜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如果一名外國人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那麼他很快就會意識到,在中國,許多人都有著個人至上的觀念。

對於那些年齡較大的足球愛好者來說,他們恐怕很難理解球迷為何會追捧一名球星,而不是支持一傢俱樂部,會認為這是對傳統的背叛。從歷史角度來看,由於俱樂部紮根於所屬城市的當地社區,在球迷們看來,對俱樂部的支持高於一切。即便喜歡的某名球員離開,他們對俱樂部的熱愛依然堅定,因為“沒有任何一名球員比俱樂部更重要”。

為什麼球迷對球星的個人崇拜越來越多,而球隊的死忠卻越來越少?

C羅的出走讓皇馬瘋狂“掉粉”,尤文的粉絲漲了近600萬

雖然有觀點認為過度商業化讓現代足球運動變了味,商人們讓俱樂部變成了企業實體,但球迷們仍然堅持這一基本原則。有人會說,這已經成了一種陳詞濫調,在絕大多數俱樂部變得更像是公關使用的宣傳標語,但許多球迷始終堅信:俱樂部的利益高於一切。

不過,95後球迷似乎不太認同這種粉絲模板。這一點在今夏最重磅球員轉會事件後表現得尤為明顯:C羅加入尤文圖斯。

在簽約全球最具市場號召力的球員兩週後,尤文圖斯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粉絲人數增加了470萬,僅俱樂部Instagram官方賬號的粉絲人數就上升了大約25%。一個月後,尤文圖斯社交媒體新增粉絲數上升至超過600萬。作為對比,皇家馬德里官推在C羅轉會官宣後的24小時內失去了100萬名粉絲。

為什麼球迷對球星的個人崇拜越來越多,而球隊的死忠卻越來越少?

許多球迷在推特上發佈視頻或文字,公開宣佈自己將會改換陣營——就像打開某個開關那樣——追隨C羅支持尤文圖斯,而不再支持皇馬。其中有一段視頻尤其讓人難忘:一名皇馬球迷脫掉皇馬球衣,露出了他穿在裡面的尤文圖斯球衣……

某種意義上講,從C羅轉會事件掀起的社交媒體效應來看,許多球迷更像“追星族”,對偶像的崇拜極其狂熱。通過社交媒體,球迷們(尤其是那些易受影響的年輕球迷)得以一窺球員們的個人生活,覺得自己與偶像之間有了情感聯繫。

在以尤文圖斯球員身份在意大利都靈亮相短短几天后,C羅乘機飛行8000公里到達北京,拉開了“CR7中國行”的序幕。數千名充滿熱情的中國球迷排隊等待C羅在一個專門搭建的舞臺上露面。在互聯網上,你還能找到C羅在故宮門前顛球的照片,以及他與中國球迷的許多合影。

為什麼球迷對球星的個人崇拜越來越多,而球隊的死忠卻越來越少?

如果時間回到十年前,像這樣的球星全球行讓人難以想象,但隨著足球運動變得越來越全球化,你只需要幾次點擊,就能夠在互聯網上觀看超級球星們的視頻。許多球迷也許會花一整天時間在YouTube網站搜索視頻……世界各地的球迷也許會先成為C羅或梅西的粉絲,然後才決定支持尤文圖斯或巴薩。要知道在推特,C羅粉絲數超過了尤文圖斯和皇馬兩傢俱樂部的粉絲數之和。

年輕球迷崇拜球星,而作為他們的“愛豆”,某些球員亦極度追求個人榮譽,例如將金球獎視為與歐冠聯賽或世界盃冠軍同樣重要的目標。相關合同也許會被寫進合同:如果球員贏得金球獎,將會得到額外獎金。據稱內馬爾之所以決定從巴薩轉投巴黎聖日耳曼,是因為他相信與繼續在梅西身邊踢球相比,他在巴黎拿到金球獎的機會更大。

為什麼球迷對球星的個人崇拜越來越多,而球隊的死忠卻越來越少?

前不久,COPA90發佈了一份研究95後足球迷習慣的問卷調查結果報告。報告顯示在年齡介於16-14週歲的英國球迷中,46%支持至少兩支球隊,27%支持三支或更多球隊;在年齡介於16-19週歲的英國球迷中,41%支持至少一家西甲俱樂部。這表明許多年輕球迷不但不願只忠於某一支球隊,還會挑選一支外國球隊作為自己的“主隊”。

球迷支持俱樂部不受地理限制,這本身不算新鮮現象,但近年來一個有趣的趨勢是:與對俱樂部的熱愛相比,越來越多的球迷更愛球星。我很想知道,如果偶像退役,這些忠誠的球迷又將追隨誰?他們會不會立即愛上另一名球員?

當梅西結束職業生涯後,邁爾斯又會喜歡誰呢?他是否最終會選擇支持某一傢俱樂部,又或者將對梅西的崇拜轉移到另一名球員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