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又一不公平現象正在發生,優劣生分班,優劣教師分教,開學季的扭曲現象?

用戶8338478678009


一直以來就有的按學習成績分班,我覺得是正常的,我讀書時,在重點班裡,氛圍確實不一樣,大家基本都是以讀書為主,我那時候普通班裡其實早戀的,逃課的不少,學習氛圍差,而且我們上課進度也和普通班不一樣,畢竟那時候學習目標目的都是不同的,把重點班的同學放到普通班裡,然後拖慢教學進度去遷就基礎知識不紮實的學生並不是好事。現在我兒子也已經初中了,學校是我們這裡最好的私立中學,進入學校就是篩選考試過的,初一就先考試分了拓展班,前兩百名分四個拓展班,在課外活動時上拓展內容,初二就是拓展班也分A班和B班,以成績再次劃分了更好和較好,現在要初三了,拓展A班前一百名就是單獨拎出了兩個實驗班,上課就再不和普通行政班一起了,雖然壓力很大,但是因為一直有競爭,孩子們也更有動力。而進入實驗班的,才有資格參加我們那裡最好的高中的提前招生考試資格,真的是環環相扣的。我兒子現在馬上初三了,進了實驗班。我也是希望他可以和成績更好的同學去接觸和比較,只有這樣他才能更進步。畢竟在沒分班時他考班級第一第二,總覺得自己已經很不錯了,現在把成績好的都放一起了,更有了和自己比較的對象和超越的目標,對於他來說,會更有努力的動力。而且成績好的孩子,肯定有更好的學習習慣,這樣他也可以學習他們更好的習慣。我支持按成績分班。


夢絮6241762


我來說一下自己的經歷吧!

我高中高一二所在的班級被稱為實驗班,同樣的班級同年級共有三個,而普通班有二十多個,起初我也懷著說應該不分實驗班和普通班的,直到後來高三那年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轉到普通班去,我才開始覺得分班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拿同一個老師教的實驗班和普通班來看,實驗班的同學普遍接受能力比較強,自覺性比較高,整個班級看起來無論是精神還是整體的學風都比普通班強太多。因為我去的時候,是已經在實驗班上了所有課程的,甚至在物理,化學等選修課中,實驗班上的內容比普通班多,我細問過原因,為什麼普通班這些課不上?同學們給我的答案是學不懂,而且速度慢。

說一下英語,原先我在實驗班,早晚自習是自己安排,比如早上,你自己可以看單詞,背古詩,基本不用發聲,三個實驗班中有兩個班從來不用聽寫單詞(這是真的,不用懷疑),全班不必統一。而來了普通班,每天早上最難熬的就是早自習,老師會要求讀這讀那,而且聽寫頻次特別高,有時候一節英語課一半時間都浪費在聽寫上面。

好了,說了上課的狀態,聊一聊成績,無論每次考試,實驗班平均分能高普通班180分以上。

很可能你會說,老師不一樣啊?那麼我說一下,我們學校的老師情況,屬於插縫搭班,也就是三個實驗班的老師也會教其他班,但是效果遠沒有實驗班好。

上面的說明了什麼問題呢?其實很簡單,每個人接受事物的能力都不一樣,把接受事物快的,好的集中起來,一是有利於這部分同學的整體發展,二是起到帶頭作用,老師根據每個班的情況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南城冷巷


世道總是輪迴

20幾年前,我們幹上初中,因為要提倡公平,五個班平行班,不分好差!

二年級忽然又開始分好差班,兩個好班,一箇中等班,兩個下等班,毫無疑問,我去了下等班!

二十幾年過去了

他們哪群好班的也沒幾個高考比我和另外兩個都是差班發小考的大學好!

這不是說明分好差班對我們沒影響

而是我們幾個的高中三年是拼命的努力…

有些孩子玩心重,學習上開悟就晚,如果早早就給人家釘在差班,也許是誤了孩子一輩子


夢迴唐三


同一的學校,同一的教師,統一的教學,如何就不公平?怎麼樣就區分出了優劣的呢?同步的正視現狀,正視自我,同步的反省自我,改變自我,跟上步伐,改變扭曲的觀念,加強自身的建設,才能夠有所作為,有所發展,有所前進!這是當年的一個自認聰明的,不求上進的差生反思。

馬雲、給現在的孩子們給家長們做出了最好的榜樣,從一無所有到頂天立地,是如何蛻變,如何的成長,自身又是如何的努力!機遇,機會總會留給有所準備的人,有堅持夢想的人,有決心改變人生的人。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每一名優秀的學生背後都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教育和自我的勤奮努力!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們更有方向感!更為需要和迫切!

一個差生的自我反思:有自我的反思與檢討,人才會不斷的進步,才能夠得到更好的成長,才能夠苦盡甘來。在四十年前上中學時就開始有了快、中、慢的分班,每個學生都具有了因材施教,展示各自的機會。然而一部分學生,因為父母的忙於工作或者其它原因,而疏於對孩子的正確教育,使孩子們沒有樹立起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日後的發展方向。又因為學生的自身惰性與幼稚態度(因為玩、總會比學習顯得輕鬆快樂。搗亂和淘氣總會比枯燥的學習顯得更加有趣)而沒有一名學生家長或者是學生,承認自己是弱智,誠心的承認是家庭缺乏了教育,只會把責任推向學校教育。還自認為是很聰明的孩子,直到走向社會,邁向工作崗位,才會真正理解什麼叫做書到用時方恨少!社會上的磕磕絆絆真不少!與其日後後悔不如提前加強教育!做優秀的自己,端正自我的態度。態度很重要,態度很關鍵,態度是做一切事物的根本條件!!!

教師,只要現在還擁有合格的教師資格,那麼她們就應該是一名合格的教師。當然人與人不同教師也一樣,經驗與認真嚴謹負責任的態度,也決定了每名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其實與其劃分出優劣的教師,並且深陷其中,還不如檢討自己如何就成為了差生和家長。

因材施教更加有所作為:打一個比喻,會玩象棋的人都會知道,優秀的象棋棋手和高於自己或者是相當於自己的棋手下棋,才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而和比自己低的棋手長期下棋,只會脫累自己並且很難在繼續提高,這就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教練和棋手相陪伴。其實每一名正常的成年人都會經歷過學生時代,也都會知道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領會的能力與勤奮和堅持,會決定學業成績的高低。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人生之哲理。守得十年寒窗苦,一朝能把志向展。如果是自己不爭氣,那麼如何才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呢?――指責他人,不如檢討自己!!歷經磨礪,奮發圖強優秀的人都會因此而起!!!

指責他人防腸斷,檢討自己更有為。做更好的更優秀的自己,發奮圖強,才能前途無量!

再好的家庭經濟條件,也無法經歷榜樣的缺失和家庭的縱容,尚如此,可謂是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劈波斬浪,勇敢前行,更顯光明前途!

一個上學時的差生,反思與淺見,僅供參考。



手機用戶雲曌


2015年4月份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與非重點班。原因很簡單,為了教育公平。

九年義務教育是普惠性質的全民福利,理論上應在全國範圍內平均分配教育資源,不過 這在現實條件下不可能做得到。但在同一所學校之內,還是可以實現的。如果學校開辦重點班,就是將公共教育資源向一部分學生傾斜,對另一部分學生來說,顯然極不公平。

實際上,說歸說,做歸做。很多學校一直都在採用各種較為隱蔽的方式開辦重點班。名稱五花八門:現教班、實驗班、智慧班等等。辦班模式大同小異,但都具有這三個共同特徵:擇優錄取、資源傾斜、高收費。

即,將成績最好的學生集中在一起,配置最完善、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配備最優秀的師資,將所有力量凝聚於一點,朝一個方向用力,重點突破。

另外,一般情況下,這些重點班的收費標準也遠高於普通班。



學校為什麼願意冒著違規的風險變相開辦重點班呢?一是評比的壓力,二是名利的誘惑。

高中校長的政績考核主要看考上重點大學人數。初中校長的政結考核主要看考上重點高中人數。小學略有不同,主要看同級同類同科目成績排名。追根溯源,是高考這根指揮棒向下傳導的結果。排名的高低,會影響校長提拔晉升。

通過辦重點班高收費,可以彌補學校公用經費不足,可以給老師額外發點補助,甚至還可以私設小金庫,用於報銷一些不符合財務規定的賬目。

對學校來說,辦重點班好處很多。但對那些普通班的學生來說,卻是個災難。

好學生被抽走了,好老師被調整出去了,普通班與重點班,很顯然不再在同一賽道,自然也無法相互比較。一般來說,辦了重點班的學校,只對重點班有明確的升學要求,普通班只要求維持穩定就可以了。這樣,那些普通班的任課老師沒了教學質量方面的壓力,工作態度就會越來越敷衍。很多學校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於重點班,普通班幾乎處於被放棄狀態。

義務教育學校這種變相開辦重點班的違規行為,既侵害了大部分學生利益、有悖教育公平原則,也不利於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不利於教師專業發展,應堅決叫停,並依法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毫米


敘述下我校辦學歷程,大家評說吧。

農村一縣屬初中,每年初一生源跑有一半 。學校堅持均衡發展,不分快慢班。基本上風平浪靜,每年中招,考上縣一中差的四個,最好的九人。其餘不是去普通高中,就是被老師忽悠進職教中心學技術了。

換了一個年輕校長,果斷選拔出一個五十人的快班,其餘學生都是平行班,平行班按部就班走,快班週六日基本沒歇過,補課費是偷偷給家長要的。家長那個熱情,一要就給,老師那個激情呀,恨不得睡覺,吃飯時間都不讓學生浪費。結果,考上縣一中40個,教育局長全縣大會點名表揚學校。校領導,快班老師,家長那個興奮呀,許多人都流行激動的淚水,什麼榮譽呀,獎金呀,職評呀,補課費呀,撲面而來。

慢班老師不願意了,我們每天耗費多少精力處理學生打架?耗費多少精力維持課堂秩序?耗費多少精力與家長鬥智鬥勇?我們容易嗎?快班每天心情愉快上課,我們每天進教室跟上刑場一樣,沒有我們穩定後方,學校能安心?能出成績?軍功章有快班一半,也有我們一半。

慢班家長不願意了,啊,我孩剛進校時,前幾名,三年下去,連個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啊 ,這三年,我被叫家長多少次了,我都快成學校老師了,就把我孩教成這樣?啊,為啥不給我孩補課,誰讓分快慢班的,去告你們!

很戲劇吧,真不是演義,真實的事情。我就是那個老校長。

不分快慢班,每年走幾個縣一中,分了,幾十個。不分快慢班,學校風平浪靜,學生秩序井然,對老師考核公平公正;分了,慢班雞飛狗跳,打架破壞公物習以為常,家長到校真的跟去學上班似的,快班老師那個激情,學生那個鬥志真的感人,那個廢寢忘食的場面絕不誇張。大家評說,是對是錯。


老韓155116185


這一開學了各種跟開學有關係的話題就多了。

我這昨天才回答了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問題。那個問題扣的帽子叫“歧視差生”,題主這個問題叫“扭曲現象”。


我這人有什麼說什麼啊,以下言論如果引起諸位不適那麼也無所謂,我是不會當真的(偷笑)。

我想問問題主第一天上學嗎?

說真的一個學校裡尤其是普通初中、普通高中(這裡的“普通”指的是教學質量一般甚至比較差的)裡學生在成績是“優劣”區分是很明顯的,但是在老師上的“優劣”應該不會太過明顯。如果你說一所學校裡有幾個大牛的存在或者說有幾個水平不好的存在我是相信的,但是我絕對不信這兩個極端在“普通”學校裡都會很多!

我就不再重複我昨天說的內容了,我就講講我過去的經歷:

二十多年前我上高中的時候高一結束有個分班考試,高二開始1、3、5、7……單數班為所謂的“重點班”,2、4、6、8……偶數班為“普通班”。老師配備方面1、2班為同樣的老師,3、4班為同樣的老師……而且我們學校還不錯,普通班裡成績突出的孩子是可以升入重點班的,不過重點班的到是沒有降到普通班的情況。

我大概說說情況吧:

1、同一位老師,重點班老師準備的內容不夠講的,還得補充一下;普通班同樣的內容講不完,按老師的話說就是你看著那一雙雙眼睛你就知道你得再講一遍才行。

2、普通班升入重點班的學生幾乎個個都是排名靠後的,所以那時候我們還討論過“雞頭VS鳳尾”的問題。

3、最後的高考我們班全本科而且很多重點本科,與我們配對的普通班也有考上本科的,但是絕大多數還是沒考上。

4、課間重點班的學生大都在那裡學習,雖不如上課時候安靜,但是絕對不亂;而普通班的老師一離開教室大部分學生就開始嗷嗷的。

5、晚自習重點班的學生早早就進入教室安靜學習,普通班已經打鈴了還是鬧哄哄知道老師進去維持秩序才安靜下來。

6、重點班的學生回宿舍能夠熬夜到後半夜,普通班的學生……算了不說了。


當然,我這裡只是再說更學習有關係的,實際上在很多其他方面,普通班搞得比重點班搞的也一點都不差,比如運動會、各種競技比賽、文藝演出等等,而且同學們之間的感情什麼的普通班的甚至比重點班的更加穩固,在集體榮譽感上,普通班往往也更強一些……

作為家長我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重點班,哪怕自己孩子水平不夠我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在重點班裡“吸吸仙氣”受受薰陶。但是事實真的會如此嗎?孩子的心理壓力會多大?孩子如果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會不會導致全線崩潰?要知道在重點班裡是沒人照顧你的,不像是普通班,老師更多時候是要找過大多數人的接受能力。

“競爭”的壓力時刻都蔓延在重點班!這一點做家長的考慮過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再說一點,我的母校現在只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班型是中考結束後錄取的,分數超高,然後還有幾個自主招生辦,剩下的都是平行班,不再分重點、普通了(實際上是等於高一就分了)。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因為她現在是全市重點,是可以全市掐尖的存在,“生源”已經不像我們當初那樣參差不齊了!

“公平”不是誰的專屬

首先補充一個前提:小學初中我反對分班,我支持的是高中分班。

“公平”這東西從來都是自己去爭取的,而不是別人施捨的!

機會都是公平的,從一開始上學的那天儘管孩子不知道,難道當父母的也不知道嗎?

你成績差你想獲得更好的資源,你極度別人有那些資源,可是你要知道,當初你是有的選的啊!

難道高考你沒考上好大學,你也會說這不公平?同樣都是三年高中憑什麼別人上好大學我就沒得上?

“分層教育”在高中階段是非常有效的,你要知道,你再也不是在班級、在學校跟同學們競爭一下了,而是跟全省甚至是全國的學生們去競爭!你沒有資格那你就一邊涼快去吧,不要試圖去阻止別人!

你想要公平?

別人也想要不是嗎?

為什麼只有成績差的可以要“公平”,

成績好的為什麼就不能要?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一直以為今年的中小學新生入學是不會存在分重點班和差班這個問題的。

因為在就在今年教育部下達了關於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通知,通知對普通中小學招生要求做到十項個嚴禁,其中就有一項是嚴禁義務教育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和快慢班。

所以我就拭目以待在想開學能看到另一番景象。可以我目前在網上看到的是分快慢班情況依然盛行。如此嚴禁還是有分班情況,說明這分班對於學校領導跟家長們來說是有存在的必要性。

我也承認這重點班的學生全班都是尖子生,接受能力強,有利於老師教學進度的把握,教學中可以對課程內容拔高要求,不會受中等生、差生的影響而造成課堂教學進度放慢,重難點放低。還有沒有那種紀律差生,課堂不受紀律問題影響而阻礙進度。

這樣就可以把這重點班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在中高考中,這重點班學生會以優異的成績為學校爭光,學校就會更好地樹立名牌效應。 所以很多學校領導為了學校的聲譽必須這麼做,同時對於地方政府部門也是暗中支持學校的這種做法,畢竟這教育也關係到地方政府的業績。


但是對全體學生來說這是存在教育不公平的。對差生不公平,對差班老師也不公平。

差生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成績落後就造成這樣學習機會的不平等,優質的教育資源都給了優生,這樣全班差生聚一起課堂吵鬧,學習氣氛差,沒有優秀的榜樣帶動自己上進,從心理上說,學校、家長、同學包括自己對自己都有偏見,造成差生會心灰意冷,沒有翻身的機會。要問憑什麼這是義務教育,國家免費提供的條件,因為成績的不同,讓成績差的學生讓出優質資源?


對差班的老師更是不公,差班老師工作量很大,大家都知道處理班級紀律問題是最難的,對老師的各種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要說各種師生之間的矛盾,家長與老師的矛盾都是因為老師教育學生惹的禍,所以差班老師風險也大。還有對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加艱辛,要說大家都有補過差,這補差跟提優的成就感都不一樣。教這種班級的老師是付出多回報少,領導對差班不重視,也不容易看出你差班老師的成績。

所以說這按優劣生分優劣班,應該是扭曲的現象。

下面引用下國家對分重點班和差班禁止的法律法規。


採山時光碎片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至今仍然被很多同行攻擊,而且語言極其尖酸刻薄,根本就不是討論問題,而是上來就“扣帽子”、“打棍子”。開始時,我還去解釋一下,後來見得多了,也就懶得再去理他們。

這裡我並不想標榜什麼,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教育理念。只是用我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說一說,除了“優劣班”之外,其實還有其他的教育教學模式。

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學校,在當地的口碑還算不錯,從我進入學校之後,就沒有分過“快慢班”,而是完全“平行分班”,老師也是根據年齡和經驗平均搭配的。新高一馬上就要開學了,我們班主任很快就要“抓鬮”來選擇班級,在這種分班模式下,每個班的生源都是平等的,這就在班主任之中形成了“良性競爭”,沒有哪個班主任因為帶了“渣滓班”而自我放棄。年輕班主任勢頭很足,年齡大的班主任也會要面子,其實每次考完試,不用領導去給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做成績分析,每個班的班主任都會帶領任課教師進行認真的分析和反思,如果考的不理想,最難受的應該就是班主任了,而這種壓力,並不別人施加的,沒有人是麻木的。

當然,我承認我們學校生源很不錯。但是,今年高考的情況,也證明了這種模式並不一定都適合生源好的學校。

2015級我們這裡有6個文科班,但是除此之外還有100多個藝體生,按照往年情況,藝體生是單獨組班的,但是單獨組班後的藝體生,就成了學校最難管理的班級,沒有人願意,也沒有人能夠真正帶好這些學生,各類問題頻出,藝術生高考升學率不高。後來我們在分班後,把藝術生平分到這六個文科班級,結果造成了普文生30人、藝體生20人的局面。

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班級沒法教了,好學生被“帶壞”了!實際上,這種模式,對班主任的管理確實會形成一定的衝擊,但是也僅限前期,而這種衝擊無非也就是班裡多了幾個上課睡覺的學生,並沒有出現課堂紀律亂、老師管不了的情況,反而給一些想學習的藝術生提供了機會,比如今年一個考上山東大學的美術生,歷史學科有一次考到了90多分,這給了她很大的動力,最後成績提高幅度很大。而普文生也表現的非常不錯,在今年的高考中,30個普文生,有22人過自主招生線,3人取得了630以上的成績,這6個文科班情況基本上都差不多。

也有人說,這種分班,尖子生是吃不飽的。其實,真正的尖子生,是不會跟著老師後面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而這種學生,畢竟是少數,多數學生,只要跟著老師的進度嚴格落實好,也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績。

在高中階段,分“快慢班”,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畢竟教育部並沒有對高中的這種行為進行禁止,各高中也有自己的苦衷。分層級教學本身並沒有錯,是非常好的教育理念,很多學校操作的也非常好。但是,分層次教學並不是簡單的、人為的分成“好辦”、“孬班”這麼簡單就能解決好的,而且在實際操作中,這種美其名曰“分層次教學”的分班模式,卻假如了太多的“銅臭味”和“功利性”。

其實,任何一種模式都不會是絕對完美的,每一個地方的情況也不一樣,我們無需只憑自己的認知,就去否定別人,甚至是攻擊別人。歡迎大家進行理性探討,不喜勿噴!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高中教學和高考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看提問者的態度是肯定反對學校根據成績分班分層教學的,因為用了“扭曲象這個詞”。但我作為老師以親身經歷告訴你,分班分層教學是科學的,因材施教更有利於學生成才,也許這樣說會讓部分家長反感。

一、根據成績分班教學在很多學校都在實施。雖然說教育部門不允許學校根據成績把學生分成快慢班,但在現實中,很多學校都有分班現象。學生入學時進行入學考試,然後根據考試成績把好的學生分的班叫實驗班,一般學生分為平行班。也有學校把最好的班級叫什麼火箭班、清北班,反正就是尖子班。學校這樣分無疑是為了提高學校的升學率。

二、分班分層教學是科學的。也許很多家長質疑學校這樣安排純粹是為了學校的升學率,不管差生的死活。但我說這樣做是科學的,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更有利於學生出成績。我自已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種情況,一個問題講一遍後,有的學生馬上就明白了,但還有些學生需要講好幾遍才能懂。你把課程講快了,基礎差的根本跟不上,講得慢了,那些成績好的就得等,會提意見。但老師只能照顧大多數人,既不能只顧成績最好的,也不能將就成績最差的。最終結果是成績好的吃不飽,成績差的消化不了。如果一個班的學生層次差不多,是不是更有利於老師組織教學。

三、家長懷疑學校安排最好的師資進重點班,對平行班級不管不顧。其實老師的好壞還真不好評價,合適的才是最好的。曾經有報道說把重點中學的王牌老師派到一所普通中學去任教,結果這個老師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全校是最差的。也許這個王牌老師就對智力超常學生的胃口,對普通學生卻無能為力。而有些老師就能夠對學生有耐心,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反而能把成績一般的學生帶好。學校肯定會安排最適合的老師帶班,而不是隻管重點班。

四、學生及家長要注意調整心態,只要努力就有機會。學校把學生按成績進行分班後,感覺對分在平行班的學生及家長是一種傷害。這裡我覺得學生及家長要調整心態,難道考高中不是一樣要按成績錄取學校的嗎?你成績差進不了重點中學還不一樣要認命。其實有不少學校對班級進行動態管理,一學期後成績好了可以進入實驗班,而實驗班裡成績落後的就可能淘汰回平行班。這樣一來反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鬥志,有一種危機感,從而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大家覺得學校按成績把學生分成重點班與平行班是否合理?歡迎大家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