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一提起甲午中日戰爭,在大家腦海裡首先跳出來的肯定是“裝備遠遜日本”“慈禧大壽挪用軍費,誤軍誤國”這兩個觀點。李鴻章也上書稱:“日本船堅炮利,不可敵也”那麼事實的真相真如他所說的嗎?,恰恰相反,洋務運動後清朝的陸軍和海軍裝備水平遠高於日本。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淮軍興起於太平天國造反時期,當時的滿八旗和綠營官兵腐朽不堪,與太平軍一觸即潰。後期清政府不得不依仗漢族官僚曾國藩創建團練起家的湘軍。深知功高震主利害關係的曾國藩為分化自己的軍權,支持自己的幕僚李鴻章回老家安徽創建淮軍,有當時太平軍進攻上海,李鴻章的淮軍開始活躍在中國的舞臺。

當時外國列強為保障在上海利益,在自己遠在大洋彼岸的援軍未到的情況下,一致出錢出槍支持剛剛興起的淮軍抵抗太平軍。淮軍也因此憑藉先進的洋槍洋炮在後面鎮壓太平軍,剿滅捻軍的戰爭中屢立戰功。逐漸超越了自己的老師,在清朝的後期儼然成為了清朝最為倚靠的國防軍。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淮軍的裝備遠不止於太平天國時期洋人的資助。要知道後期的李鴻章成為了晚清重臣,身兼直隸總督和北洋大臣,作為洋務領袖的李中堂好處當然少不了自己親手創立的淮軍了,李鴻章一直十分關注軍工事業的發展。

十九世紀下半葉世界軍事技術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火炮的材質由青銅過渡到了鋼鐵時期,這意味著同樣的炮管可以裝更多的火藥,射程更遠。李鴻章瞅準時機,通過淮軍中的外國軍官與駐英公使李鳳苞,購得了當時最為先進的馬克沁重機槍和克虜伯後膛鋼炮,全部裝備到淮軍。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得到新裝備的淮軍,按照李鴻章的設想改練洋操,聘請大量德國教官,改用德國軍隊編制,單獨成立炮兵營,是的軍容為之大振。因此列強評比軍力時,大清朝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八遠高於日本七個名次。

到了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前期入朝作戰的主力是淮軍精銳,人手一把後堂連發步槍,而不是影視中全是大刀長矛。葉志超率領的23個營也就一萬多人就配備了708座克虜伯後膛大鋼炮。而日本呢?使用的全是國產青銅炮,步兵使用的都是村田式單發步槍(整個日本當時只有近衛師團和第四師團裝備有連發步槍,但戰爭時壓根就沒離開過日本)。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在平壤戰役清軍潰逃時,日本繳獲連發槍600餘杆,克虜伯後膛鋼炮28門那是歡喜不已,急忙送回國內以此邀功。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看著海岸要塞的那些先進的德國重型大炮不會用也帶不走,索性全部炸燬。

李鴻章的淮軍裝備之精良遠高於日本,慈禧:甲午戰敗這鍋我不背

淮軍有這樣的裝備優勢卻一敗再敗,李鴻章的:“日本船艦利炮,不可敵也”這樣的說辭也只不過是逃避戰敗的責任而已。慈禧肯定不知道後世人會把甲午戰敗的責任怪罪到她辦壽宴上,其實北洋海軍的空包彈只是當時北洋海軍以為是護送運兵,沒想到日本會發動戰爭,準備不充分而已。帶的都是平時訓練的空包彈,其實和慈禧還真沒太大關係。

淮軍經歷了1884年中法戰爭中廣西戰敗,淮軍支柱張樹聲,潘鼎新革職,1894年甲午戰爭中丁汝昌自殺,葉志超棄城後從此一蹶不振,後面陸續被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所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