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解決自卑問題?

馮忠澤


人生的最大悲劇,莫過於把日子過成一道證明題,戰戰兢兢地活在比較之中,又堅信自己必輸無疑。應對自卑之痛,可以從這三個方向入手:

1.找到自卑的啟動機制

自卑的起源,在於過度關注別人的眼光。畢竟每個人都有那麼一兩個軟肋,不願意被戳中。 比如,你覺得自己皮膚不夠白,眼睛不夠大;比如十年寒窗,收入卻不及小學輟學同學的五分之一;又比如閨蜜嫁給了高富帥,你卻在情場屢屢受挫……這些,都是你自卑的啟動機制。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一想,這些負面感受為什麼會讓你不舒服,導致你害怕或糾結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瞭解自卑是如何被觸動的,可以幫助你擁有寶貴的覺知,不要把所有能量耗費在自我譴責和對外攻擊上。


2.糾正創傷性的體驗

自卑之痛再次顯現時,嘗試挑戰你內心那個嚴厲的評判聲音,找到更多可能性,給你內在的小孩提供更多支持和正面反饋。 對容貌的自卑,可能來自於小時候親戚一句玩笑話:“女孩子這麼胖,長大了當心嫁不出去。”當時你很生氣,剛頂了一句嘴,就被父母警告說,小孩要有禮貌,不然就沒人喜歡你了。

人人都認為那是一句玩笑話,風過無痕。但這些話卻在你心上紮了根,反覆重播,成為自卑最強有力的支撐。當這種情況出現時,你可以使用這些語句進行自我對話: 理解她的感受:“發生了什麼事?” 找到原因所在:“你覺得難過,是為什麼呢?”“這句話/這件事情讓你想起了什麼?” 表達共情:“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他不應該這樣對待你。” 溫和地提出更客觀的想法:“我知道你很難受,但不必因為害怕就放棄自己的真實想法。”

你要知道你長大了,更有力量了。當別人再毫無尊重地對你評頭論足,嫌棄你的容貌、工作、感情和財務狀況時,你完全有能力打破“要有禮貌”的不合理規則,像你理想中的父母那樣,捍衛受傷的內在小孩。



3.訴說與聯結

把最真切的感受說出來,本身就是一種療愈。 對處在情緒風暴的來訪者,我建議他們通過自由書寫的方式輔助。用紙筆表達,不用考慮合理性,也不必糾結邏輯。可以訴說感受,訴說想法,也可以追溯記憶。 在訴說中,一個人可以重新與自己,與他人建立聯結,不再認為內心那些最真切的感受是可恥的、見不得人的。除了自由書寫,找個你信得過、並且願意接納你的人傾訴,也能起到重建聯結,打破排序遊戲規則的作用。


希望你永遠記得,你有資格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以你喜歡的方式。

相遇是緣,你的點贊是我堅持的動力。

心之助盧悅


就我自己的個人經歷,自卑是一種傷痛。當我內心自我貶低時,我掙扎著想找到自卑的原因。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年少經歷,原因其實都是很容易明白了,自己害怕的什麼是因什麼而起,少年懵懂未知,多是人的疏離和物質條件不好。在找尋答案中,因自卑而來的痛苦感失敗感並沒有因為我找到原因而消逝。但是,有一些東西在讓我可以離開自卑,就是對生命的感性認識。

我們想擺脫自卑,是因為我們身體和內在的自己想要為自己謀求幸福happiness。就是單純的我想對自己好,我認為我此刻是好的。生命演繹了上萬億年有了今天的我,我應該珍惜這一次的存在。如果我的內心追求的是自我統一,那我應該尊重自己的內心。從每天積極的看待生活去讓內心更好的迎納自己。我相信人越到成年後,越想尋求內心的安定感peace and contenment,這也是在精神層面變的越加成熟和自信。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每個人都是有精神需求的,自尊和自卑就是精神需求的表現。我們不去忽略自我有精神需求,自卑是一段人生經歷,它給予我們看待自我的視角和啟迪,成功都是努力來的,自卑並不代表我們不去努力的改變現狀過。回過頭來看,因為沒有完全認識自卑才會覺得自卑很可怕。當然,回憶自卑的經歷也會帶來恥辱感,羞恥感,簡單的說,就是極其不舒服的感覺,我相信在我們慢慢取得進步的過程中,這種感覺會逐漸消失。這是我對自卑的一些感性認識,希望會有所認同。


Ella的碎碎想


真正的自信,其實沒有具體的形態,它不是人們為了掩飾內心的不安全感而故作自信,而是發自內心的自我肯定和相信。健全的個人自信需要不間斷的警惕和維持,它需要自我理解,接受和諒解,加上大量的自我認同。以下6個心理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增加自信,逐漸接近內心的自由。

  一、向自己展示不完美的一面

  即使沒有需要,也可以遊戲似地尋求幫助,比如,問路、請人講解某種產品等,而不是費勁地一個人獨自尋找答案。

  在討論事情的時候,允許自己說“我不知道”“我沒弄明白”“我對這方面不太瞭解”。此時,我們可以因為了解自己不是什麼都知道、學習到了新東西而高興,而不是因此感到擔心和懊惱。

  每個人都不是萬能的,我們應該儘可能做到最好,而不是想要掌控一切;要盡力做誠實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要讓自己具有魅力,但不要令人有壓迫感。

  二、面對逆境時保持頭腦清醒

  面對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延誤、意外等)——

  1、不要將它們當作是不公正的事情或是自己所犯錯誤的證明,生活就是這樣有起有伏,它們只是正常現象而已。

  2、提醒自己,它們是要解決的“問題”,而不是要忍受或要為之懊悔的“不幸”。

  3、尋求解決方法(怎麼處理?),而不是懲罰的對象(錯在誰?)

  4、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它會持續多長,1年還是5年?”(通常情況下都不是大問題,超出必要程度的恐慌沒有任何作用。)

  看清楚問題,而不是誇大問題;試著去解決問題,而不是感到懊喪或憤慨。

  三、對自己以外的事物有信心

  當你不知所措時,不能控制狀況時,提醒自己要有信心。機會、好遠或者你想要的東西,出現的幾率其實比想象中更多:怕誤了飛機時卻正好飛機晚點,偶然中抓住一個業務的機會,憂鬱的日子裡巧遇摯愛,獲得本已不再期待得到的幫助……回想一下生活中的這些時刻吧。當這些時刻出現時,把它們記錄下來以免忘了,並在感到不安的日子裡重溫這些時刻。如果一切都已遺忘,那就鬆手吧。

  讓自己有所行動,而不只是有控制的意願。

  不要只對我們自己有信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並不只是依靠我們自身。不要為發生的事感到憂慮,而更應該感到高興:這為平淡生活增添了刺激,多了意外驚喜。

  四、提問並傾聽

  養成在出現疑慮或問題(陳述、嘗試、爭論後)時,詢問他人詳細意見的習慣。比如哪些方面你做得比較好(你會感到享受),哪些方面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去做(你要思考)。強制自己不要立即為自己辯解,真真切切地傾聽人們對你說的東西。

  吸引別人的關注,主要是為了獲得進步。當別人的關注是正面的時候,會令人感到愉悅;當別人的關注是批評的時候,往往對我們的進步是有用的。

  五、給自己的行動以自由

  每天讓自己行動,卻不苛求成功。

  每天多滿足一下自己的真實感受,多給自己創造一些選擇。我們之所以感到悲觀絕望,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沒有再無其他選擇的錯覺。飯店的這張桌子比服務員推薦給你的那張更讓你喜歡?那麼就要求坐你喜歡的這張桌子就好了。你想在一家商店裡獲得折扣?那麼就提出來並堅持下去。如果能奏效就太好了;如果行不通也無妨,重要的是要嘗試。

  失敗不會使我們蒙羞,它只是在告訴我們,某些方面要達到我們滿意的程度所受的限制——它是有教育意義的。不嘗試的結果,只是向我們表明我們自己的極限——這是我們已知的內容。

  六、允許自己有迷失方面的時候

  每當出錯的時候,每當重陷疑慮和負面狀況時,每當不再有信心時,不要對自己感到失望和生氣。首先要從內心裡對自己微笑,然後對自己說:“我知道我要達到的地方,不會那麼容易就做到。我就像一個學生——還不具備信心,還不能達到完美,但我還是會努力去改進的,總有一天會做得更好。”對於一個正在學習並遇到困難的人,有什麼需要去責怪的呢?

  在人生的道路上,偶爾我們也會迷失方向,也會質疑自己是否就為此而生,但這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要我們繼續前進,就會不斷接近目標。

  廣州心理諮詢結語:自信不是平空產生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歷練。樹立信心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要使自己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新的領域、勇於迎接挑戰的自信、樂觀的人,還需要勇氣和持久的恆心!這雖然很難立馬達到,但它值得我們去努力。


聽說吧心理諮詢


怎麼擺脫自卑?

我是農村小孩,讀大學選擇了繁華的上海,剛開始去我也很自卑。別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城市,鋼琴、舞蹈過級,英語口語說得麻溜溜,計算機操作熟練有加,去過很多風景區旅遊,而我的特點就是“我是來自農村的小孩,除了讀書,啥都不會”。分享自身經驗:

1.把自己的優勢發揮極致。只會唸書,就把書念好。我經常泡圖書館學習,因學校有很多藏書,經常借閱各種書籍閱讀,增長見識。當然我的刻苦努力也是有回報的,拿了幾次獎學金,雖然讀書不是全部,但起碼證明我還是有優秀的一面。



2.真心對待自己的朋友。交朋友是擺脫自卑的最好方式。我有一個大學室友,性格和我完全相反,聰明外向人緣好,很受大家歡迎,很幸運的是她很喜歡我的性格,覺得我勤奮好學,勤勞務實,我們倆經常一起聊天、上課、逛街,被人需要也會有幸福感。在她的影響下我性格稍微外向了些,也是因為她的緣故和班級其他同學有了接觸。



3.不要太斤斤計較。讀大學的4年,我們寢室幾乎都是我一個人打掃衛生,每星期掃一次。也許咋一看會覺得不公平,會想到憑什麼?!但我也是寢室的一份子,主要是我自己受不了寢室髒兮兮的樣子,打掃乾淨些自己住得也舒服,並且一星期一次也不累,我的這一舉動讓寢室的人都頗有好感,別人的好評會讓自己心情好,也是自信的來源。



4.多給自己心理暗示。在自己獨處時,經常在心裡默唸,”加油,我是最棒的!”我考試時常常會用這一招,在試卷發下來前多幾次深呼吸,然後握緊拳頭默唸“##,你能行,你是最棒的,加油”,這樣可以緩解緊張,保證正常發揮,屢試不爽。個人經驗,希望對你有幫助。



最後,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的一面吧,不要一直沉浸在“我就是自卑,怎麼辦怎麼辦”這樣的問題中,要清楚的自我定位,我有什麼長處,有哪些短處。你值得為自己的優點而驕傲!


難得湖塗先生


自卑是一種情結。情結來自人的潛意識,支配著我們的意識系統。

一個沒有自卑情結的人,遇到問題如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往往能取得好的結果。而有自卑情結的人,面對問題總會做出負面的預期,這種預期導致自我否定,低估自己的能力而做出無效的行動。由於無力的行為,又會形成惡性循環,強化這種自卑的心態。在精神上則體現不安、內疚、憂鬱等負面情緒。

這種自卑情結往往來自於童年的經歷,生活中遇到重大的挫折的原因。

要克服這種自卑情結,可以從兩方面努力,一是從意識方面,用意志力激勵自己超越自我的雄心,將自卑轉化為自信。如很對殘疾人都能夠通過勤學苦練培養成驚人的技能,從而超越身體的缺陷。

另一種方法就是從支配意識系統的意根入手,即通過佛家禪定的方法,在顯意識處於安靜的狀態下,觀照無意識和潛意識,當自卑的念頭出現時,只是觀照它,它們不過是一些隨緣而起,隨緣而滅的虛妄念頭,從而瓦解自卑的情結。


無塵結解


自卑是一種低標準甚至負面的自我評估及認知,它本質上是對失敗的恐懼~~當多次出現不成功的事實運作,會對自我形成嚴重的暗示心理,把失敗情緒擴大到生活所有方面……這種情緒暗示首先對個人的最大影響,就是自我能力的評估負面化和不自信,進而在後面生活工作中不斷強化這種自我貶低的心態。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首先就是理性面對,從客觀角度進行人格自我分析,發現優點,承認弱項,多把握自己的強項,對每一次成功都做理性的心理強化,即自我肯定。

舉例:你是個小男生,和女生交流總是感覺很膽怯甚至恐懼,那你首先就要分析自己這種情緒的源頭是啥,是家庭原因?還是以前交往失敗留下的恐懼症?亦或對自己身份地位能力的不自信?~~有針對性的訓練自己,由簡單步驟開始:如果不自信,就從網絡論壇交流開始,培養自己的應變和邏輯。如果是因為恐懼,可以先從熟人開始,慢慢的過渡到接觸陌生人。如果是家庭原因,有點困難,因為有些強勢家長(或者高智商或者專橫)不知不覺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心態壓制,這就需要避開他們的影響,或者和他們敞開交流……

同時,更需要警惕的是,很多自卑者往往會在生活中表現成自大狂,這源於他們在調整自我性格時,沒有理性客觀的分析自我,調整自我邏輯,而是強行壓制自卑心結,對自己進行自我放縱催眠式的情緒鼓動,當這種自我暗示達到一定程度,性格中自卑和自大兩個心態會同時極端存在,稍遇挫折就灰心喪氣,稍一順利就覺得天下無敵……

總之,自卑或者自大,都是個人不能理性面對自己的結果。如何擺脫這種心態,只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通過生活磨練,在挫折和成功中取得自信。一個是通過學習,做自我性格分析,針對性的加強行為鍛鍊,提高自我人格的段位,如此,未來將會給你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


午夜隨風lost


自卑的人,最害怕別人說自己的毛病,但這個毛病一旦自己主動說出來,主動接受自己,他就會慢慢走出自卑

解決自卑首先要從自卑的原因找起,很多人自卑的原因都是由於童年時候的陰影所造成的

“人們大部分怪異的行為,歸根結底都是因為缺乏愛”

解決自卑從自身做起

1、努力付諸行動

自卑的你當面臨挑戰時,腦中會自動產生消極思維與負面預期

“我不行、我不會、我做不好”的想法會讓你僅僅只是停留在想法上,遲遲不肯付出行動

試著做完某些之前拖延的事,能夠極大提高你的自信與動機。完成它們,可以提高你的成就感

2、真誠接納自我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人:

當他們表現得很好的時候他們會認為只是自己的運氣好,而當他們表現得不好的時候,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

我們不能總是依賴他人對你的看法而活下去:只有在得到別人認可時,才能感到自己的好

我們並不是為了取悅他人而活著的,真誠地接納自身的不完美,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3、接受他人的稱讚

為了建立自信,你不僅僅要學會自我表揚,也要學會接受他人的表揚

人們很容易忽略只是由於出於禮貌和善意的讚賞,但大部分情況下,你得到讚賞確實是因為你做得不錯

勇敢地接受他人的稱讚

自卑這條黑狗,只有勇敢地面對它,才能馴服它!


深度讀書了嗎


聖經故事中,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由於偷吃了伊甸園的蘋果,被神趕出伊甸園,並且要受到勞作、生育、死亡等懲罰。從此,人類從出生開始,就帶著原罪。

亞當和夏娃的故事雖然是宗教神話故事,但卻反映出真實的人類世界,那就是:人類世界是不完美的,人類從出生開始,就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並且這些困難和挑戰會伴隨我們一生。在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無力感。這種無力感,就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中所說的“自卑情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是和著名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齊名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他創立了“個體心理學”,並且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論的精神分析觀,是後來西方心理學發展的重要影響者。

《自卑與超越》共十二章。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書中稱,每個人身上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自卑感”讓人緊張,並且沒有人能長期忍受這種感覺,因而會產生一些行為來消除它;有的人努力改善處境、解決問題,有的人選擇逃避、自我麻痺,追求“優越感”,不同的選擇決定了不同的人生走向;只有通過積極與他人合作,做出對他人、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一個人才能超越自己的自卑感,獲得成功的人生。

01 自卑感:無法避免,只能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人的一生總是會源源不斷地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從而或多或少地會產生自卑感。每個人天生的自卑感來源於人類自身的三大侷限。

職業。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星球,都需要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因而需要做一份工作賺錢活下去。

社會。每個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人產生聯繫。

性。每個人都只能是男性或者是女性,必須和另外一個性別的人結合從而繁衍後代。

人類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這職業、社會和性這三類問題。一個人如果工作順心、賺錢多,朋友關係和諧,家庭關係美滿,自然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一個人工作失敗,沒有朋友,親密關係一塌糊塗,面臨的人生挑戰將會非同一般。但大多數情況下,人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完美,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一方面不順利的情況,從而產生“自卑感”。

每個人都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否一直都在遭遇讓自己感到棘手的問題呢?遭遇問題時,是否會產生挫敗感呢?

02 自卑感:你的一切行動的根源

自卑感使人緊張、不舒服,為了消除這種感覺,人會做出一些行動。一部分人付出實質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處境,從而真正地解決問題。還有一部分人則會選擇逃避和自我欺騙,轉而追求“優越感”。

例如,同樣面對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問題,有的孩子會選擇分析問題,對症下藥,更加努力,正確下次考得更好,而有的小孩則會避開自己的問題,轉而尋求其他原因,像自己生病啦、老師教的不好啦、考試環境不好啦等。可想而知,第一個小孩,他有很大的機會能改善自己的成績,他的思考方式也會讓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受益。而第二個小孩,他的成績大概率是好不了了,以後在面對各類問題時也會傾向於逃避,而不是付出努力去真正解決問題。誰的人生會更好,一目瞭然。

不去真正解決問題,只追求心理上暫時的滿足,會產生可怕的後果。短期看,面臨的問題不能被解決,人生止步不前;長期看,一旦逃避的方式不再有效,一個人的整個人生都會崩塌,做出傷害自己的他人的事情。

現在,你可以思考,你在面對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時,選擇的是什麼應對方法呢?是真正地努力解決問題,還是選擇逃避來尋求心理上的滿足?

03 自卑感:如何超越

不斷地超越自卑感,而不是選擇逃避和追求廉價的“優越感”,我們的人生才會越過越好。

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當你採取辦法解決人生中的困難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是否既符合你的利益,也對他人、對社會有益。如果只是對你有益,讓你自己感到滿足,但卻會傷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和準則,那說明解決的辦法是有問題的,不可採用。利己又利人的應對辦法,才是好的方法。例如,一個小女孩因為母親的忽視而去偷盜,一個孩子想要引起老師同學的關注而故意擾亂紀律,一個員工因為工作辛苦而去報復社會,都是隻滿足了自己優越感而忽視了別人和社會整體的利益,並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從“自卑感”出發進行思考。無論是你自己還是身邊的人出現了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試著用“自卑感”和“優越感”出發,去思考問題的根源,幫助自己和他人矯正問題行為,勇敢地面對問題,採取能真正解決問題的行動,讓自己越來越成熟,真正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人生的“至暗時刻”,遭遇孤獨、迷茫、憤怒、無助等壞情緒,碰到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問題。在這種時候,請記住,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只有勇敢面對問題,採取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們才能不斷超越自己,收穫理想的人生。


嗨玩英語


從自卑到自信,是一個自我成長,提升EQ情商的過程。如果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從今天開始,有目的和方向的改變自己:

1.堅持每天寫成功筆記,記錄每天自己做的三件好的事情,從中逐步發現自己的優點,信心也就逐漸養成;

2.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如果在某個領域成為專業人士,就能被很多人或者企業需要,自然自信心就有了;

3.經常能旅遊,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胸懷;

4.結交一堆正能量的朋友,讓積極快樂圍繞改變你;

5.參加軍訓或者一些外面機構的培訓課程,好的課程,有導師可以從心理身體上強化你的信心;

堅持這幾點,相信你就能戰勝自己!






WEDO商學院


你的問題不是自卑,而是太浮躁了,你需要的是耐心。筆者總結幾點給你建議。

1、首先你有良好的學習功底,要不你的985的學校怎麼來的。買的嗎?很明顯不是這樣的。

2、讀書可以買房?買不起房讀書就沒用?別逗了小夥子,讀書只是讓我們有更多選擇,比如一個企業面試需要本科畢業,那大專畢業有些HR連看都不看就丟進垃圾桶了。學歷是敲門磚。

3、這個社會太浮躁了,年輕人想短時間內成功無可厚非,但你說一個月給你2W 也要10年才能買房吧。不要把學習當做是為了什麼事,只是興趣想去學的思想。

4、小編最想表達的是,這個填鴨式教育體系,給了你們華麗的外表,心裡建設缺失,你才24歲你怕什麼?怕沒有明天,身體最棒的時候,頭腦最好用的時候,壓力最小的時候。你這樣我們這些成家的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