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新時代 潮音澎湃“兩先區”

新時代 潮音澎湃“兩先區”

長海縣環島路

新时代 潮音澎湃“两先区”

莊河城市新貌

金普新區:

用“馬上辦”打造最佳投資區

本報記者鄭鴻

8月22日,利優比壓鑄(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守修將一面上寫“心繫企業,排憂解難”的錦旗,送到金普新區管委會,表達了對金普一號“馬上辦”快速解決企業問題的欣喜與感謝之情。

金普一號“馬上辦”專線今年7月25日上線試運行,截至22日,金普一號“馬上辦”企業專線接到企業反映問題144件,已經辦結83件,其他事項正在積極推進,做到了“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利優比公司的一面錦旗,折射出來金普新區不斷提升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也更加堅定了投資者來區投資興業的信心與決心。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原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馬上辦”辦公室,以接軌國際的辦事效率,書寫了“神州第一開發區”的發展奇蹟。如今金普一號“馬上辦”,既是昔日“神州第一開發區”的精神傳承,也是順應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發展新的時代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新起點上開創發展新局面之舉。8月17日,金普新區召開黨工委(擴大)暨金州區委七屆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吹響“‘兩先’建設、金普先行”的嘹亮號角。會議提出,要辦好金普一號“馬上辦”專線,深化“放管服”改革,以“馬上辦”為抓手,全力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普新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重點推進黨政群機構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辦好金普一號“馬上辦”專線;要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經濟發展,重點做好自貿區制度創新、強化全員招商、加快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建設人才高地;要進一步標本兼顧,統籌城鄉建設,重點做好高起點科學規劃、高效能建設管理、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堅決完成環保督察整改任務;要進一步補齊短板,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做好制定鄉村振興規劃、升級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同時推進改善民生,繁榮先進文化,加強民主法治建設等各項工作。

瓦房店市:

“工業強市”提升發展質量

呂媛媛 本報記者劉福國

結合“兩先區”建設,瓦房店市將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動力,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不斷提升中國“軸承之都”品牌影響力,重點發展以軸承產業為核心,以瓦軸、大冶軸、瑞谷科技為龍頭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強化軸承產業集群自我創新、自我提升能力,加快完善軸承生產專業化分工,有效拉長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鏈條,穩步推進高端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以高端化、集群化為發展方向,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拓展服務業市場空間,實現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生活性服務業穩步發展,加快推進紅星美凱龍、萬達廣場、香洲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重點服務業項目建設步伐。深入實施“互聯網+”計劃,推動互聯網與裝備製造業、農業、旅遊業、醫療衛生、政府服務等領域和行業深度融合,以軸承電商交易平臺和電商孵化基地為基礎,推動電子商務集聚發展。

以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為載體,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設施農業、綠色農業、旅遊農業發展,通過“接二連三”進一步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傳統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繼續做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系列工作,力爭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將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

到2020年,瓦房店市要在不斷提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水平的基礎上,全面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秉承“五大發展理念”,按照“四個著力”要求,緊緊抓住國家新一輪東北振興重要機遇,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富裕程度,進一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力爭成為東北縣域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引領東北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在東北縣域的領先優勢,確保高質量完成大連市“兩先區”賦予瓦房店市的基礎任務,助力大連市 “兩先區”早日建成。

長海縣:

讓海島百姓獲得滿滿幸福感

張倩文 本報記者李小華

長海縣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海島城市功能逐年攀升;促進藍色經濟轉型升級,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得到不斷改善;發展社會事業、強化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兩先區”建設的殷切希望已然轉化為振興發展的長海實踐。如今,長海更是以“四大發展戰略”為指引,大力實施“十大提升工程”, 加快推進國際生態島建設,積極為大連“兩先區” 建設貢獻海島力量。

過去的5年,長海縣搶抓歷史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實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4個,完成投資28.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長山大橋的建成通車讓大、小長山天塹變通途;連接七座島嶼的跨海飲水續建工程實現全縣通水,海島居民喝上了甘甜大陸水;環島公路通車,雙迴路安全電網連通大長山和廣鹿;西部通道開通,北小圈、財神島等港口碼頭建成;縣市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成為百姓休閒運動的絕佳場所;海島群眾期盼已久的縣醫院新建工程開工。這些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海島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深入推進現代海洋牧場和國際旅遊避暑勝地建設,大力實施漁業生產提升工程和旅遊品質提升工程,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運行質量、效益以及產業產品的競爭力、影響力和美譽度持續提升。長海被省政府確定為現代海洋牧場建設示範縣、省級旅遊度假區和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與2012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6.6%,年均增長4.8%;地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45%;養殖產值增長46.9%,年均增長8%,繼續領跑全國14個海島縣;上島遊客人數、旅遊綜合收入分別增長1.1倍和1.5倍。長海縣將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海島百姓,直接用於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保障的資金高達36.3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68%。醫療幫扶讓海島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市內專家的診療服務。1180戶居民通過舊區改造改善了居住條件。

普蘭店區:

以“三區”發展助推“兩先區”

周永斌 崔嚴 本報記者石家家

撤市設區後的普蘭店區提出建設大連市的產業轉移承載區、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示範區和現代化大連新市區的“三區”發展目標,決心以“三區”建設的生動實踐,助推“兩先區”建設步伐。

到規劃期末,基本建成7個主導產業突出的產業園區、4個集聚發展的現代服務業區、7個專業化都市型現代農業生產基地、5個功能健全的產業服務平臺,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把普蘭店建設成產業體系完備、產業特色鮮明、產業佈局合理的大連市新型產業發展區。主城區、副城區、新城區基礎服務功能基本健全,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公共設施同步推進,農民生產生活方式逐步改變,城鎮常住總人口46.8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形成普蘭店區 “一主一副兩城多點”的全域新型城鎮化體系。

為此,普蘭店區大力實施國家品牌創建計劃,以此作為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走出一條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以大楊集團、大森服裝等為重點,加速推進服裝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積極推進“互感器之都”建設,互感器產業園獲批為“第八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普蘭店區還全力打造“中國遼參產業之都”城市新品牌,皮口“遼參小鎮”入選我省第一批產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普蘭店區今年以櫥櫃企業為龍頭帶動木業企業組團發展,全產業鏈體系已經形成,櫥櫃出口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今年6月份被中國傢俱協會評為“中國櫥櫃名城”。到目前為止,全區“兩城兩都”的產業品牌體系初步確立,品牌建設帶動技術創新支撐作用進一步顯現。為了提高產業的豐厚度,今年,普蘭店區改變招商引資模式,變招商引資為招商引智,有序承接大連市及環渤海地區產業和資本轉移。上半年49個總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的開復工率59.2%,到位內資17.5億元,利用外資2009萬美元。

莊河市:

持續提升開發開放水平

趙金花 本報記者徐舉

莊河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生態立市、港口興市、產業強市、惠民富市”四大戰略,將今年確定為“項目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以“項目為王”,一切圍著項目轉,開發開放水平持續提升。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實際利用省外內資38.8億元,佔年計劃69%,比去年同期增長2.3倍。莊河港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6.6%,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0%,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增長28.4%和13.9%,新增投產企業4家。

中船重工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晨達廢舊汽車拆解、九洲醫養綜合體、遼寧師範大學海華學院、上海港灣集團東北總部等重點項目取得紮實進展,72個5000萬元以上實施項目已開復工56個,開復工率77.8%,完成投資50億元,佔固投總額的83%,其中新開工項目13個。三峽新能源莊河III(300MW)海上風電場是其中一大亮點,該項目總面積為47.7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300MW,計劃總投資51.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8億元,項目將於2019年10月完成建設。投產後預計年上網電量7億千瓦時,年稅收可達8000萬元。

搶抓“蘇遼”“滬連”對口合作機遇,莊河先後開展招商活動137次。上半年新簽約項目15個。儲備在談項目33個,意向投資176億元。開展“走進莊河、品味莊河”全境旅遊推介活動,在2018東北三省及內蒙古·環渤海灣城市圈“莊河旅遊產品系列推介活動”中籤訂合作協議100餘項。充實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30家,申報高企3家,引進專利成果7項。大力推進審批標準化建設,對建設項目規劃選址許可等9項審批實施告知承諾審批。全面實施商事制度改革,整合銀行開戶許可等26項涉企證照事項,實現“辦照零跑腿”。涉稅業務實現“一站辦理”,供電用戶平均辦電時限壓縮了30%。大力開展幹部作風、簡政放權等9個專項整治行動。

長興島:

高質量推進“產業立區”新格局

劉俊年 本報記者劉福國

在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連“兩先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中,長興島經濟區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根本要求,緊緊扭住產業發展這條主線,通過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努力構建地區開發建設新格局。

堅定“產業立區”理念,推進發展動能變革。2018年是長興島經濟區“項目開工年”,也是“產業收穫年”,全年重點實施項目22個,總投資994.1億元。去年開工建設項目今年將全部投產,簽約項目將全部開工,今年新建產業項目將實現20個以上。全區上下全力以赴,確保遼寧省“一號工程”——總投資630億元的恆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10月將實現投料試生產。全力保障投資270億元的150萬噸/年乙烯項目、投資29億元的第四條240萬噸/年PTA項目下半年開工建設,2019年年底建成投產,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將取得重大突破。

抓大促小多頭並進,高科技新興產業引領帶動。在怡豐物流裝備製造、龍緣化學和長興恆泰等項目正式生產後,保證博恩坦、飛翔精工、奧晟隆、福萊森等高新技術項目9月份投料生產,積極推動眾智催化劑、大陽日酸二期等一批新項目開工,全力建設長興島經濟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全面建設創新支撐體系,保持轉型升級活力。依託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探索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目前,遼寧省精細化工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一期12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項目已完成中試,今年又增加3個新項目入駐,激光打印彩粉等中試項目產業化取得重大進展。在加快已有創新平臺項目產業產業化的同時,積極引進清潔能源國家實驗室,推動吉林大學化工產業孵化基地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新能源產業創新平臺落地建設。大力培育創新領軍企業,啟動建立中國北方現代化、智能化船舶製造中心,依託大船搬遷、航天科技無人機電池項目等,實現軍民融合發展。

花園口:

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

本報記者徐舉

花園口經濟區在兩先區建設中,強化“產業立區、項目至上”的發展理念,今年大力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以建設中英(大連)先進製造產業示範園為核心,打造中英智慧生態城、綠色發展先行區、金融改革試驗區和國際合作示範區,不斷開創花園口發展新局面。

圍繞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集群,緊盯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行業,著力在引進龍頭、集聚關聯、完善鏈條、打造集群上下功夫,精心謀劃儲備一批影響力大、帶動力強,打基礎、管長遠、惠民生的大項目、好項目。中英(大連)先進製造產業示範園建設是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一次有益嘗試,為中英兩國地方經貿合作搭建了國際化示範平臺。園區核心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汽車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中英(大連)先進製造產業示範園建設目前已取得重大進展,園區孵化基地已投入使用,產業承載力進一步加強。孵化基地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包含綜合樓、研發樓、實驗樓、廠房等28棟單體建築,為入駐企業提供科研、辦公、生產、生活一站式孵化服務,是科研機構成果轉化和中小企業投資興業的絕佳選擇。花園口經濟區將緊緊圍繞“打造北黃海地區對英開放合作新高地,建設國際一流園區”的目標,充分發揮自身區位、產業、環境優勢, 為入園企業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

花園口項目建設年預期目標是,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增速超10%。完成實際利用內資1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9000萬美元。新引進晟雅工業、亞太環保、沼氣能源等項目20個。推進汽車運動特色小鎮、花園海岸、紅順設備等15個項目開工。推動金瑪硼業、比克電池、創元材料等12個項目投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