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互聯網的現世報

互聯網的現世報

不到三個月,滴滴順風車上發生兩起命案。這家中國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之一,再次成為人們討伐的對象。

當然為滴滴喊冤的也大有人在。這些人無非兩種觀點:一、滴滴只是運營平臺,不能揹負主要責任;二、滴滴只是背鍋俠,換任何公司都一樣。

第一種觀點不值得一駁。很多人經常引用的一個觀點是,有人拿刀殺了人,不能因此認定生產刀具的工廠或者售賣刀具的超市就是共犯。但如果是工廠或者超市把刀長期租給殺手並從中賺取佣金呢?接二連三的命案表明,如果順風車只是拉人,它就是車;如果順分車利用拉人謀財害命,它就是刀。魏澤西事件才過去兩年,這個話題真沒必要再次展開。

第二種觀點,說對了一半:確實換誰都一樣,但滴滴不是背鍋俠。

先說為什麼換誰都一樣。從2008到2018這十年,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創業大潮最瘋狂的十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本前所未有的充裕。很多創業者的初心,不再是為一個好的點子雞凍,而是如何討得資本的歡心。所以,結果就是to VC、to AT模式大行其道。

而資本驅動的結果,就是流量思維。流量和用戶是兩個概念,前者是冰冷的理性思維,只是把用戶看成打包的數據;後者則是活生生的人。伺候一堆數據方便,還是伺候一個人方便?答案不言自明。

你覺得是你在打車,其實是一個流量、一個數據在打車。甚至你在哪裡上車、哪裡下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又完成一個流量的傳送。根本不存在什麼用戶思維,只有人死了,她才會成為用戶。

靠產品獲取用戶,就變成了靠資本買來流量。再加上中國社會成王敗寇的歷史傳統,跑到最後的創業者都成了英雄,張口月活用戶多少、閉口日活用戶多少,其實他們說的只是數字,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投資人是用錢生錢,但創業者不是。

不把用戶當人,而僅僅當流量,最終導致流量為王。流量為王在中國互聯網圈,已經變成一種“道德哲學”:誰有錢誰就能買來流量,誰能買來流量誰就是贏家。至於流量是人血饅頭還是帶割韭菜,一點也不重要。當北京房租大漲變成了一場資本遊戲,你還有臉說自己是某個APP的用戶?人家從來沒把你當用戶好不好。

你也配姓zhao?這是互聯網思維的階層固化。過去這些年,常常聽到一些投資人對創業者極致評價:有狼性、戰鬥精神一流。人文精神的缺失、功利主義的盛行、叢林法則的普及,讓中國互聯網狼性遍地,但人性稀缺。以前,我們以“小白用戶”為榮,現在,我們都成了小白鼠。Sexy的小白鼠。

中國這些年跑出來的互聯網公司,基本都是有道德瑕疵的公司,先發展、後治理,也可以理解成摸著石頭過河。但現在容易出問題的,也是這些公司。滴滴一路狂飆,現在只是到了補課的時候。

但不能把補課當飯吃。如果天天補課,到底是課程本身的問題,還是態度和價值觀的問題?

很多年前中國商業圈流行“原罪”一說,指八、九十年代靠灰色甚至不法手段發家的企業家。大多數互聯網創業者沒有“前置原罪”,但有不少“原罪後綴”。無論哪個原罪,結果都一樣:不斷稀釋自己的道德股份。起碼當年還有“客戶就是上帝”的口號,現在都變成了流量就是上帝。王道王道,只有王,沒有道。

滴滴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縮影,中國互聯網是中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大家都在趕路,表情僵硬,看不見別人,更看不見自己,沒有順風車,只有刀尖舔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