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用微距拍攝昆蟲有什麼技巧?

蘇州三憶影像


(微距攝影拍攝昆蟲常常會使用f/10~f/14這樣的小光圈拍攝。這幅作品採用f/14的光圈使肢體適度地保持清晰)
福大人為你解答。在郊外,在野外,或者在公園裡,只要我們行走在路上,目光首先就會被那些肉眼能看到的大的物體所吸引,其實旅途上的遍地花海中、在婆娑的樹林裡,還有另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當然,這也是需要我們放大好幾倍才能看到的微觀世界。在所有的攝影分類中,微距攝影其實是一種特殊而又神秘的分支,為眾多人所迷戀,縱然辛苦、繁瑣,也樂此不疲。以下,就簡單說說個人心得——

首先,拍攝昆蟲就必須先“尋蟲”。第一個問題就是蟲在哪?什麼樣的時間和季節拍攝成功率更高?野外拍攝昆蟲需要極其細緻的觀察力。拍攝昆蟲最好在清晨的小溪、小河等水源附近尋找,潮溼的環境容易在昆蟲翅膀上凝結露珠,在露水蒸發之前,它們的行動緩慢、舉步為艱,這無疑是給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會,只要找到它們,就可以從容地進行構圖和拍攝。

(這張圖使用180mm的微距鏡頭拍攝,它更適合配合三腳架拍攝機敏、不易靠近的昆蟲)

一般在盛夏季節,雨後是昆蟲的活動高峰,由於翅膀沾有雨水的緣故,它們的活動能力明顯降低,也是很好的拍攝時機。很多昆蟲都喜歡訪花。各種蜂類、蝶類、金龜、天牛等都常常在花叢中出現。如果你對找尋昆蟲無從下手,不妨多留意一下花朵,昆蟲在花朵上取食的時候,警覺性也會降低,可以更容易地接近它們。

(小昆蟲的警覺性很高,為了捕捉到生動的姿態,先把鏡頭調到最近對焦距離,然後緩慢移動身體,找到清晰的焦平面後拍攝)

其次,精準對焦才是“硬道理”。微距拍昆蟲最大的挑戰在於精準地對焦。在微距攝影中,可以清晰對焦的範圍非常有限,只要昆蟲稍微移動一點位置,很容易就脫焦了,即使昆蟲不動,也需要保證相機穩定。很多人認為需要使用三腳架。實際上,只有在一些開闊的環境中,拍攝行動遲緩的昆蟲時,三腳架才能發揮作用。多數情況下,蹲守昆蟲時,它可能突然從一個角落跳出來,三腳架擺放和調整完成後,昆蟲可能早已不見蹤影了。更糟糕的情況是,擺放三腳架時容易觸動周圍的枝葉,昆蟲受驚而逃走。因此,野外拍攝昆蟲通常不使用三角架,你可以蹲下用膝蓋做支撐或趴在地上拍攝。其次,使用微距鏡頭拍攝昆蟲時建議手動對焦。因為昆蟲常常處於活動狀態,景深也非常淺,自動對焦往往容易導致失誤。

(這幅圖使用f/14小光圈拍攝,景深非常淺,蚤蠅焦點位置的頭部清晰, 幾毫米外的身體模糊)

最後,注意運用光線給照片加分。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在微距攝影領域,光線顯得更加重要。很多微距昆蟲攝影師最喜歡明亮的多雲天氣,這時的光線柔和,陰影也不會太生硬。清晨的露珠會使植物和昆蟲看上去更嬌嫩,早上和傍晚的斜陽十分利於刻畫細節。不過,微距攝影由於使用小光圈或近攝接圈等原因,非常容易損失光線,所以,常常需要使用各種手段進行補光。拍攝昆蟲時,最佳的補光方式是使用外接閃光燈、環形閃光燈或者雙頭閃光燈這類外接光源。它們可以單人獨立操控,減弱曝光時的抖動或昆蟲運動帶來的影響,能提升快門速度更好地捕捉到昆蟲的動作。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大的景深。為了獲得立體感更強的光線,拍攝昆蟲還經常使用離機引閃功能。把外接閃光燈安裝在燈架上,使用離機引閃線與相機連接,這樣,閃光燈可以遠離相機進行閃光,能夠嘗試更加豐富的布光效果。


福大人愛旅行


1,微距拍攝昆蟲的對焦。現在微距鏡頭大多的都有自動對焦功能。但因微距拍攝昆蟲有其特殊性(如細小的昆蟲,拍攝環境光照不佳,加配近攝附件等),在微距段拍攝時,鏡頭對焦容易出現“拉風箱”或跑焦現象,因而手動微調對焦(或是身體輕微移動跟焦)時常是會用到的。這需要拍攝者經過的一番歷練來達到。熟能生巧,掌握了拍攝起來就順手了。

2,瞭解和掌握微距鏡頭的微拍特質,把握好微距拍攝的距離。一是把握好與被拍攝主體的距離,二是把握好被攝主體與背景的距離。將被攝主體特徵與環境(背景)儘可能的完美結合展示出來。如下圖(手機微拍)。同一主體同一場景,拍攝距離不同。因拍攝的距離不同,畫面所包含的場景空間也就有所不同。傳導給觀者的觀感也有了很大的不同。上圖,視覺焦點主要是集中在主體身上,片子側重於自然生態攝影,拍攝意圖也較單純。下圖,畫面包含了更多的場景背景,視覺焦點會受主體的肢體引導著向畫面右上方移動後又迴歸主體。背景的烘托作用讓觀者有了聯想與交流。
3,細心與耐心的觀察與選擇,讓拍攝畫面景物為我所有,在有限的空間裡儘可能創造出畫面的空間感。

(1)利用前景的虛化營造畫面空間感。如下圖(手機微拍)。同一主體同一場景。只是拍攝機位略有高低與角度略有差別。
這是隻站在道路護欄上的象鼻蟲。相對於上圖,下圖只是將拍攝機位稍稍下沉角度稍微仰拍,前景的護欄邊沿便產生了虛化增加了畫面縱深感。

在微距拍攝昆蟲中,利用前景的虛化來增強畫面空間感,是很有效果的卻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2)運用“全景接片”拍攝法,增加拍攝畫面涵蓋場景的寬廣空間,更好的烘托主體營造氛圍。如下圖
“全景接片”法拍攝昆蟲,還可以應對一些體型超長的昆蟲的微距攝影,這在後面章節裡將會進一步的說到。

4,微距拍攝昆蟲的構圖。因被攝主體多處在畫面縱深清晰面相對狹窄的“平面”中,因而在構圖上多是以平面佈局(或是對稱或是線條等)來達到的。相對其它的題材攝影,微距攝影畫面大多的時候會少了些縱深感。5,微距拍攝昆蟲的背景選擇。在微距攝影中,背景的選取與處理時常的起到烘托主體與美化畫面的作用。儘可能的選取光照均勻色調相近的場景為背景。這樣背景虛化後容易保持相近的色調,可提升畫面的觀賞性。
利用好拍攝場景的有利條件(如背景中的樹葉間隙,受光小葉子,水滴等),讓焦外光斑完美的進入畫面,這無疑對增加畫面的觀賞性是加分的。


6,微距拍攝昆蟲過程中,細心觀察,擇機拍攝被攝主體的趣味點。這一點很關鍵,是讓觀看者眼睛一亮的出彩點。昆蟲的趣味點很多且各不相同。這就需要拍攝者多角度觀察留意,擇機拍攝。
7,微距攝影創作中,拍攝者時常要擇機介入。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時常受限於拍攝環境如光照不良背景雜亂等限制。這需要拍攝者的適時介入,將被攝主體就近輕移到適合的拍攝光照環境中,儘可能的拍攝出好光影的片子。雖然這會有驚擾了被攝主體的可能,但為了拍攝效果,這個介入還是有必要的。


8,幾種常見昆蟲的分類拍攝。這裡的分類是(個人)以常見昆蟲的體型大小和特徵來區分的。

(1)“毫米”小昆蟲的微距拍攝。“毫米”小昆蟲(個人)指的是體長在3mm以下的昆蟲。如小蜂,小蠅,蚜蟲等。

微距拍攝“毫米”昆蟲,除了百微鏡頭外,還得加配上近攝附件(如:近攝接圈,近攝鏡片等)。我選用的是帶電子接點的近攝接圈,既不影響成像質量又可以保證百微鏡頭與相機的測光對焦等正常連動。但鏡頭的進光量有所減少,鏡頭的自動對焦也變得遲緩些,通常也就改為手動微調對焦了。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近攝接圈的長度不能超過與其配接鏡頭的焦距數值。


大多數的“毫米”
小蟲較為活躍,因而拍攝時快速敏捷的對焦是很重要的。好在“毫米”小蟲多在景深的清晰範圍內,只要對上焦了,拍攝倒也就容易成了。


(2)

常見中型昆蟲的微距拍攝。這類昆蟲最多也最為拍攝者所拍。諸如:瓢蟲,金花蟲(葉甲),椿象,蜜蜂等等。
體長適中的昆蟲是微距拍攝中的常客。拍攝起來也容易。相機與鏡頭的設置可因人而異。光圈以(f5.6-11)數值為宜,以取得必要的景深。


(3)

體型修長,觸鬚細長類昆蟲的微距拍攝。如:竹節蟲,天牛,大螳螂,螽蟴等。

這類昆蟲如果要全部完整拍攝,基本上是超出了微距拍攝範圍了。非微距下拍攝雖然能夠完成,但畫面的背景很多時候是不能如願的。如下圖,利用廣角鏡頭貼近拍攝的竹節蟲。
解決的方法是:在微距拍攝下用“全景接片”進行拍攝。這種方法能很好的達到微距拍攝特有的效果。



這幾張“全景接片”都是手持拍攝的。先按拍攝者自身習慣取得曝光組合值後,相機在手動M檔下設置好對應的曝光組合值,鏡頭對焦後也改為手動M檔。然後以拍攝者自身為中心按“全景接片”法平移拍攝數張。最後經電腦PS合成出片。
(4)

喜歡訪花,善飛行昆蟲的微距拍攝。常見的如:蜜蜂,食蚜蠅,長喙天蛾等。

這一類昆蟲訪花吸食花蜜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徘徊性”。只要不是受到過度驚擾,大多的都會多次返回同一花朵吸食花蜜。這就給了我們“守花待拍”的抓拍機會。

“守花待拍”的抓拍,就是以花朵為中心做好預設抓拍範圍。鏡頭設為手動檔,並預設好抓拍對焦距離。相機設置為TV快優(1/320以上),ISO數值以保持光圈在f8左右。開啟相機“連拍”功能。當被攝主體進入預設抓拍範圍時,手動微調或身體微移追蹤對焦,同時按下快門連續抓拍。還是有一定的成功率的。
有些昆蟲如:甲蟲,天牛,椿象等飛行的抓拍,多是抓拍其由停棲到起飛時的瞬間狀態。
這些昆蟲起飛前大多都會有個或運動腳足或伸展一會翅膀的前期小動作。此時,就可以預判搶先按下(連拍)快門(1/200以上)。

(5)其它大型昆蟲的拍攝。如大型甲蟲,鳳蝶,天蠶蛾等。這些大型昆蟲體長多在50mm以上。大多的拍攝已經超出微距攝影的範圍了。許多的昆蟲需要用中長焦(甚至是廣角)鏡頭來拍攝了。

戶外微距拍攝昆蟲,是個吃苦的活兒。

用心,細心,耐心的觀察與擇機拍攝,並適當瞭解昆蟲的習性,是昆蟲微距攝影的關鍵所在。

如果你對微距攝影感興趣,請前往近期本人所做的悟空問答《喜歡微距攝影,又不知道從哪入手練習,你有什麼好的建議?》的回答,謝謝!


閒人小攝fjsm


城市裡長大,看到農村的樹呀,葉子呀,地裡的各種莊稼及各種小草野花,特衷情。

這個小飛蟲不知名,我第一次看到它,正巧它落在了植物葉上,且未馬上飛走,抓緊時間把它拍攝了下來。

效果還不錯!



寒梅悠春


首先,拍攝昆蟲就必須先“尋蟲”。第一個問題就是蟲在哪?什麼樣的時間和季節拍攝成功率更高?野外拍攝昆蟲需要極其細緻的觀察力。拍攝昆蟲最好在清晨的小溪、小河等水源附近尋找,潮溼的環境容易在昆蟲翅膀上凝結露珠,在露水蒸發之前,它們的行動緩慢、舉步為艱,這無疑是給我們提供了絕佳的拍攝機會,只要找到它們,就可以從容地進行構圖和拍攝。

其次,精準對焦才是“硬道理”。微距拍昆蟲最大的挑戰在於精準地對焦。在微距攝影中,可以清晰對焦的範圍非常有限,只要昆蟲稍微移動一點位置,很容易就脫焦了,即使昆蟲不動,也需要保證相機穩定。很多人認為需要使用三腳架。實際上,只有在一些開闊的環境中,拍攝行動遲緩的昆蟲時,三腳架才能發揮作用。多數情況下,蹲守昆蟲時,它可能突然從一個角落跳出來,三腳架擺放和調整完成後,昆蟲可能早已不見蹤影了。更糟糕的情況是,擺放三腳架時容易觸動周圍的枝葉,昆蟲受驚而逃走。因此,野外拍攝昆蟲通常不使用三角架,你可以蹲下用膝蓋做支撐或趴在地上拍攝。其次,使用微距鏡頭拍攝昆蟲時建議手動對焦。因為昆蟲常常處於活動狀態,景深也非常淺,自動對焦往往容易導致失誤


騎驢拍西安


mete8手機課堂教學示範拍攝





183cmcxp


拍攝昆蟲時,當它在畫面中成為一個興趣點時,並且處於恰當的位置上,那麼這張微距照片就會很成功。選擇一個簡單的背景,這樣就不會與被攝體形成競爭關係而分散觀眾的注意力。

拍攝花朵、樹葉及戶外的昆蟲等題材很具挑戰性。一陣微風就可能毀掉一次完美的構圖。必須消除被攝體的抖動和模糊。 在拍攝之前,嘗試在地上插根棍子,然後將要拍攝的植物固定在棍子上來保持靜止。拍攝時應使用最快的快門速度,如果用小光圈拍攝,則還需要使用環閃或閃光燈組

一個穩定的三腳架是必須的。你有兩個選擇:買一個支腳能夠以最大角度張開,並可達到較低位置的三腳架;或買一箇中軸可以倒置,能夠允許相機正面朝下懸掛在底部的三腳架。



攝影師歐陽豔


我用手機拍攝微距的題材多一些,下面就分享幾條手機微距的拍攝經驗。

其實拍攝微距最大的難點就是對焦。因為微距鏡頭景深很淺,昆蟲又比較好動,再加上戶外的風吹草動,甚至我們的呼吸都能影響到對焦的準確性。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拍。你拍攝的越多,從中選出對焦精準的片子也會越多。當然也不能盲目的拍,還是有一些技巧在裡面的。

1、鎖定對焦和測光

這點很重要,不然手機會隨著昆蟲的移動不停的重新對焦和測光,而手機的對焦和測光速度又比較慢,勢必會耽誤拍攝時機。大部分手機通過長按屏幕就可以鎖定。

2、屏住呼吸

有時候呼吸帶來的身體上的律動也會影響到對焦的準確性,所以建議在按快門的期間屏住呼吸。

3、動作要輕

這裡主要說的是按快門的動作,要儘量的輕,否則動作太大也會帶來手機的抖動。

4、拍攝角度

如果要想畫面中多個點同時保持清晰,就要調整好角度,使多點同處於一個焦平面上。比如上面的蜜蜂照片,蜜蜂和花蕊就處在一個焦平面(兩者到手機鏡頭的距離相同)。

另外,角度的選擇也要考慮現場光線的情況。因為微距作品要重點突出的就是細節,所以儘量避免逆光拍攝。

5、微距鏡頭

儘管個別手機具有微距功能,但是拍攝效果並不專業。因為任何一款手機都沒有配備專業的微距鏡頭,所謂的微距效果都是用超廣角鏡頭結合算法模擬出來的。

如果你真的熱愛微距效果,還是得有一款順手的微距鏡頭為好。上圖這款愛派賽最新推出的大師級百微,擁有5片4組的鏡頭結構(普通微距鏡頭只有1-3片),能實現4-7釐米的超長對焦距離(普通鏡頭一般只有2-3釐米)。感興趣的朋友請留言諮詢。


手機攝影手冊


春天到來春暖花開,樹葉變綠,很多的小昆蟲也進入到我們的視線當中,成為我們拍攝的題材,屬於微距攝影中的一種,微距攝影的核心在於把主體的細節表現出來,怎樣才能把昆蟲拍好呢,教您幾個小技巧

淺景深凸顯主體

微距攝影的都是小景深,我們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好相機與昆蟲距離,保證相機和主體的有效對焦。而且這樣還可以得到清晰的畫面,能夠更好的表現昆蟲的細節和紋理,需要注意的是,拍攝時昆蟲的移動有不確定性,可以提高一下快門速度,這樣可以提高拍攝的幾率

運用光線展現昆蟲細節

在拍攝時光線一定要選用柔和的光線,最好能夠選擇有散射的光線,這樣可以使畫面的亮度更均勻,在下午拍攝的光線更柔和,可以使用順光的拍攝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更好的表現昆蟲表面的色彩和紋路 ,比如甲殼蟲等昆蟲,順光的方式更好的表現外殼的質感,同時,測光模式因該選擇評價測光,這樣可以避免曝光過度

簡潔背景襯托昆蟲主體

我們在拍攝昆蟲時,背景也需要注意,為了拍攝出漂亮地昆蟲照片,除了主體要清晰,簡潔的背景也十分重要,景深小是微距攝影的主要特點,所以拍攝出簡潔的背景是非常輕鬆的,需要注意的就是背景的顏色,顏色越簡潔越好,簡潔的背景可以突出昆蟲主體,這樣昆蟲可以更好的呈現在觀者的眼前,發現大自然的奇妙

歡迎點擊我的頭像,來關注我哦,攝影的秘密,每天都有實用教程更新,如果喜歡,請留下您的贊,也請幫我轉發哦,非常感謝


攝影的秘密


準備器材,調整參數,選擇好角度,靜下心,一步、兩步,近點、再近點。




郪城瘋伯虎


眼到。首先,要會觀察。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無處不在,用心去體察。

手到。看到一些有趣精彩場景要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按下快門,拍下精彩瞬間。

心到。對一些目標要了解它們行動軌跡特點,抓拍體現出它們本身特色的活動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