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1662年,鄭成功麾下的軍隊終於逼迫熱蘭遮城的荷蘭守軍投降,從而拿下了臺灣的控制權。此後,鄭成功還計劃再次出兵,向南攻打西班牙人控制的呂宋島。如果計劃成功,他將是第二位兵臨菲律賓的明朝人。

然而,在這個計劃成功實施之前,鄭成功本人就在當年病死。鄭氏集團的呂宋攻略因此被無限期拖延。那麼,如果這次遠征成行。鄭成功有機會攻克呂宋嗎?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今人都以為鄭成功在1662年達到了人生巔峰 實則不然

歷史上,鄭成功攻打菲律賓的計劃,其實是在他佔領臺灣不久後就已經開始制定。但因為他很快病死,所以沒有機會去準備和實施這個計劃。如果他晚死1-2年,鄭家軍可能真的會出兵菲律賓的呂宋。但結果也多半是不容樂觀。

回顧鄭成功的一生,他早年一直將目光侷限在大陸沿海地區。野心大一點的時候,希望通過阻斷運河漕運的偷襲方式,來獲得劃江而治的結局。野心小一點的時候,也就只能希望在福建沿海留住一片立足之地。至於揮師臺灣,主要是希望為自己開闢一片新的根據地。而且完全是建立在反攻大陸無望的基礎上。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鄭氏集團在控制檯灣後發現當地資源並不足以供養自己

結果,拿下臺灣的鄭氏發現,當地的實際情況與很多人向他描繪的不符。原本期望獲得一個資源豐富且唾手可及的基地,最後卻發現整個島嶼都處於欠開發狀態。雖然有很大的潛力,卻也需要時間去慢慢雕琢。在完成開發之前,這裡就是非常荒涼的地方。根本不足以讓鄭氏在失去廈門和金門的情況下,安身立命。

當時的臺灣,雖然早已有人在西部和北部沿岸定居,但開發的地方非常有限。唯一有過大規模經營的地區,就是荷蘭人控制的臺灣南部一帶。再差一些,就是曾經被西班牙短暫殖民過的雞籠地區。但殖民者本身人力稀少,所以開發的耕地面積非常有限。而臺灣也一直被古人認為性價比不足,難以支撐大規模的墾殖。

鄭氏集團甚至發現,島上的大部分木材都質量欠佳,不能用於建造合格的海船。這也意味著他們在失去外島控制權後,連過去賴以安身立命的船隊都不能繼續維持。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1662年的臺灣 開發地區非常有限

這就是鄭成功非常急迫的想要進攻呂宋的原因。因為他發現臺灣只能成為一個跳板,各方面條件都不如當時的菲律賓要好。他帶到臺灣的數萬軍隊,都需要吃飯。他頹敗的家族貿易網絡,也需要新的基地在南洋重開商路。

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基本上都符合他的需求。一方面有遠遠大於臺灣的面積,另一方面也有開發了數個世紀的馬尼拉城。早在歐洲人抵達南洋之前,文萊帝國的商人就開發了去到呂宋的航線,並在馬尼拉登陸。所以當地本身就是南洋貿易的一個節點。在西班牙征服後,這裡又是走太平洋航線聯通美洲的口岸。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馬尼拉曾是文萊人的東部殖民地

至於鄭成功到底能拿出多少部隊去進攻菲律賓,仔細估算應該是不足1萬。當初從金門和廈門出兵,越過臺灣海峽到澎湖,也只能出動2萬人馬。除去戰死、留下防禦、必要屯田的部隊外,能出動多少剩餘戰力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何況金廈守軍此時也無法再抽調兵力支援,否則就有被清軍端了老家的危險。巴士海峽的寬度與航行難度,更是在臺灣海峽之上。鄭成功想要獲得自己在臺南時候的巨大兵力優勢,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鄭氏最精銳的鐵人軍 還停留在中世紀的水準

以馬尼拉為中心的西班牙殖民勢力,經過一個世紀的經營,遠比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要穩固。16世紀中期,就有大海盜林鳳率領數千人攻入馬尼拉城區。結果被人數僅有400的守軍擊潰。他在撤退到島嶼北部後,還遭到了西班牙人和當地土著的聯手攻擊。17世紀中期,兵力不會更多的鄭成功,如何應對數目上千的西班牙部隊?如何去面對已經大量改宗天主教的菲律賓土著?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菲律賓當地的土著並不會站在鄭氏一邊

何況從臺灣的戰局來看,鄭成功的軍隊其實非常缺乏攻打歐洲稜堡防禦體系的能力。儘管熱蘭遮城的選址和建造都有紕漏,守軍人數也勉強上千,但都不妨礙他們在補給耗盡前守住城池。西班牙殖民軍的戰鬥力,也一直都在荷蘭東印度保安之上。鄭成功的部隊僅僅想用幾門大炮掩護下的弓箭手,卻拿下馬尼拉,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幸好鄭成功沒去打菲律賓 否則可能全軍覆沒 晚節不保!

西班牙殖民地部隊一貫強於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保安

所以,幸好鄭成功在1682年就去世了。否則真的鋌而走險去菲律賓打仗,只怕是要晚節不保。(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