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石達開是凌遲處死的嗎?

RUUS


說到太平天國,除去洪秀全這個名字以外,大家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石達開了,儘管他在天國的權力與地位並不是排在第二位。然而他卻憑藉著自己的戰功以及後來的諸多爭議,使得他在歷史上有著較高的名氣,當然也有著很高的爭議度。從史書記載來看,他從一開始就跟著洪秀全,特別是在洪秀全發起的金田起義之所以能夠成功,他絕對是功不可沒的。在起兵舉事以後,他也是憑藉著汗馬功勞,成為了義軍中的一面旗幟。

這位每次打仗總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的戰將,也受到了洪秀全的重視,並把他封為了冀王。然而在到達人生的巔峰以後,他卻不幸被捲入了權力爭鬥的漩渦併成為其中的犧牲品,一怒之下他率領部下出走。此事不管孰是孰非,但他的出走本身就是一個錯誤,被後人看作是陣營出現瓦解的一個徵兆。在起義初期,由於南方各省的清軍勢力較為薄弱,使得他打下了不少勝仗,然而被清廷重視以後,隨著越來越多的清軍調集過來,以及曾國藩等人訓練的湘軍、淮軍日益壯大,石達開在輾轉作戰中,也吃到了不少敗仗。

此後的歷程我們也看到了,他帶領大軍來到大渡河南岸,看著對岸並沒有清兵的勢力,就想要渡過北岸為自己爭取發展空間。然而由於河流湍急,他們並沒有及時地想辦法渡過河去,想要等待河水退去的時候再過河。然而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在他們的消極等待過程中,清兵迅速集結完畢,從大渡河的南北兩個方向展開攻擊,使得石達開的大軍完全地被包了餃子。

萬沒有想到清軍行動如此神速的石達開,只得率領部隊倉促應戰,然而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所能倚仗的天險,竟然已經成為了自己的絕境。在多次突圍不利的情況下,後勤失去保障,又沒有援軍可以接應,他們只好把戰馬殺了吃肉。後來馬匹也殺完了,只好摘樹葉充飢,義軍的士氣十分低沉。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石達開與清軍將領駱秉章展開了談判,決意犧牲一己之命,來換取將士們的一條生路。然而清兵先是假意答應了他的要求,在他被捕下獄以後,卻把原本應該遣返回鄉的義軍全部殺害了。

石達開知道這一消息後十分氣憤,就向著清朝派來審訊他的劉蓉、楊重雅說:"你們的將軍不是說過,大清朝從來不殺降兵嗎?按你們這樣的做法,天下還會有人來推翻你們的。並不一定非得是我石達開!"然而他這樣的話,除了表達自己的憤慨,並無其它的實際效果。很快他就被施以凌遲處死的極刑。對於他的兒子石定忠如何處置之時,駱秉章認為,應該按照清朝的律法,把這個只有五歲的孩子關押起來,等他長到十一歲的時候,發配到關外為奴。

然而他的這一命令也沒有得到執行,那個五歲的孩子卻被人用石灰給害死了。究竟是誰不執行命令,想出了這一殺人辦法的呢?當時的情況是,石達開被處死以後,他的兒子石定忠年幼無知,見不到父親就終日啼哭。時任四川按察使的楊重雅,此前參與了石達開案件的審判,他就提出了一個建議,命令獄卒找來一包石灰,用棉布包好,堵在這個年僅五歲孩子的口鼻處,最後使得這個孩子慘遭殺害。

這件事後來被清朝官員孫古春知道了,他認為楊重雅的做法實在是太過分,於是當即就修書一封,質問他為何要用如此殘忍的辦法,對待一個無辜的幼童。他的措辭嚴厲,認為楊重雅根本不配是一個讀過聖賢書的官員,完全與屠夫無異。楊重雅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做法激起了公憤,慌忙辯解這不是自己做的事情,並把所犯的罪行栽贓給了唐友耕,這個人當時任著重慶鎮的總兵之職。他說是這個總兵建議駱秉章這麼做的。

沒想到倆人在信中爭論的事情,最後竟然傳到了唐友耕的耳朵裡,他無故被人栽贓,自然是不樂意了,當即就找到楊重雅,兩個人就在官衙裡吵了起來,甚至還廝打成了一團。其實當時的人們對於這件事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認為楊重雅不光害死了無辜小孩,居然還要讓同僚背鍋,真的是既殘忍暴戾,又陰險奸詐。後來在廣西擔任巡撫的楊重雅,也因治理不力,而被免去了職務。


苗苗大俠


太平天國中的翼王石達開,確實是被凌遲處死!

在其被處死前後,歷史是這樣進行的:


天京事變後,為防止再生內訌,石達開率部出走。

1857年,天京事變後,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相繼被殺,石達開提理政務,非常受軍民擁戴。於是收到了洪秀全的猜忌,欲加害石達開。於是,為防止被害,導致再次上演天京事變,石達開率領部下出走。據說,率領的部下有十萬人,但真實人數應該沒有這麼多。

在外轉戰7年,最終兵敗大渡河被俘!

石達開率部一共在外轉戰7年,行經十五個省,行程達五萬裡,直至兵敗大渡河結束。在這期間,洪秀全有下令叫他迴天京,但他拒絕了,表示想在外圍出站清兵以解天京之圍。後來,有勝有敗,他下面也有將領率部東返天京。

1867年,石達開想在四川建立根據地,率部來到大渡河,渡河前,河水大漲,而且他的老婆又給他生了兒子,於是拖延了三天。三天後,清兵感到,太平軍搶渡大渡河失敗,軍內糧草用盡,陷入絕境。石達開為保存部下,被清軍勸降。石達開遣散四千部下,留兩千不繳械。但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變卦,這兩千人除了老幼之外幾乎都被清軍殺害!

被處凌遲,在成都慷慨就義!

1863年,石達開在成都受審,他慷慨陳詞,令主審官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滿清時期,造反罪一般都是背叛凌遲處死。石達開和他的部下將領以及家人親屬,都被判以凌遲。據說,他的兒子一個五歲一個是嬰兒,清軍先將其關押,等他們成年後在凌遲處死。

在慷慨就義前,臨刑之際,石達開面無懼色,被割幾千刀,血流如注,但他至始至終默然無聲,觀看的人都感到震驚,稱他為“奇男子”。當時的四川布政使劉蓉,十分敬佩的讚歎石達開“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

一代豪傑,頗受後世讚揚!

石達開16歲受洪秀全請訪出山,19歲領兵作戰,20歲獲封翼王,23歲時打敗46歲的曾國藩,32歲英勇就義於成都。他內修外王,文武雙全,是當時傑出的軍事家、武術家、政治家、詩人。他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為太平天國立下赫赫戰功,是清代時期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後世對他評價極高,認為他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


我是小陽,喜歡這篇內容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


歐陽子說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的名將,在太平軍中的威望相當之高,僅此於洪秀全。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能征善戰、義薄雲天的名將,他的下場卻令人唏噓。當他向清軍投降後,清軍違背之前的諾言,將其處以凌遲之刑。

太平天國晚期,高層內部爭權奪利嚴重,王與王之間互相殘殺。石達開非常不滿,於1857年負氣帶走大隊人馬。孤軍作戰的石達開部隊時常遭到清軍的圍剿,1863年在從雲南入川的路上,因不熟悉大渡河一帶的地理環境,被困在安順場附近的紫打地。由於石達開的軍隊斷了糧草給養,不得已只能殺馬而食,甚至連草皮樹根都吃。

正當石達開陷於絕境的時候,入川湘軍首領駱秉章指揮的4萬軍隊向石達開發起了進攻。石達開部損失慘重,最終只剩下7000多人。這時清軍向石達開進行誘降,承諾只要石達開投降,可免眾將士一死。石達開輕信了清軍的許諾,率部投降。

很快,清軍違背了他們的諾言,不僅斬殺了石達開殘部,而且將石達開判處極刑——凌遲。據說,石達開臨刑時慷慨豪邁,毫無懼色,使得劊子手和清軍頭目很受觸動。


與書居


石達開是被凌遲處死的。

太平天國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率大軍出走,他一路西行,在四川境內的大渡河畔陷入絕境。他原本有機會跳出清軍的包圍圈,但因其小妾為他生了個兒子,他令大軍就地休整三天。豈料三天之後,大渡河水暴漲,他再也無法渡河。

為了挽救部下生命,他主動向清軍投降,企圖以犧牲自我來保全部下。但是,在石達開投降後,他的部下仍然沒能避免被大量屠殺的命運。

石達開被押往成都,當時,對是否將其送往北京獻俘,曾有過不同意見。最終,清廷下令,將其在成都處以凌遲之刑。

凌遲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其過程十分殘忍血腥,主要用於處罰那些犯有所謂十惡不赦大罪的人。

與石一同被凌遲的,還有他的幾個部下。受刑時,石達開一聲不吭,而一個部下卻因受不了而大聲慘叫,石達開嘆息說,你就不能忍一下嗎?你想想要是我們抓住了他們,還不是一樣的處理。說完,閉上眼睛,至死再死一語。

石達開受刑之地,就在成都最繁華的春熙路附近,那地方名叫科甲巷。昔年的行刑地,今天已是人聲鼎沸的鬧市。


聶作平


是的!當時石達開出走天京,為何選擇四川?原因很多,而且當時四川人民起義不斷,在嘉慶年間有白蓮教起義,太平天國的起義後,在其影響下又爆發了李永和、蘭朝鼎的農民起義,義軍曾打到離成都僅七十餘里。這些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的地方軍事勢力。 然而,四川又是清政府的重要之區是天府之國,清軍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同太平軍作戰戰,在北方廣大地區同捻軍作戰,海防和邊防上也有外國勢力的侵擾。

在這種“西北故寒膺,東南兵興”,的形勢下,一旦“四川不支,則楚與秦均不安矣”,“滇黔粵西無可盼之晌,荊湖無可抽之釐,陝豫且有防不勝防之慮。”所以四川被清朝看做天下安危的重要地方,清政府在四川的兵力相對薄弱,就同四川在經濟上、軍事的方面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矛盾,這一矛盾帶來了際遇也自然成為了石達開圖川的重要原因。

石達開1859年春,石達開率領20萬大軍,自南京出發,輾轉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再從湖南郴州、衡陽等地進入寶慶,攻取寶慶,由湘入川,不料在此卻遭到寶慶守軍的頑強抵抗,兩軍對壘竟達三個多月,從而為清廷調遣援兵提供了時間。清廷急命布政使劉長佑、湖北巡撫胡林翼馳援。面對湘軍的重兵馳援,石達開未能組織有效的打援,或者調動其他各部配合作戰。卻一味地選擇孤軍作戰,最終未能攻克寶慶,照成了重大損失,被迫退入廣西休整,後在大渡河被俘而凌遲處死。


李三萬的三萬裡


,


通訊員侯


太平軍名將石達開的確是被清廷凌遲處死的,那麼他是如何被清朝俘獲的?他在受刑時的表現如何?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洪秀全領導下的太平軍以驍勇精悍聞名,軍中能征善戰的名將很多,這也是太平天國得以存續13年時間、遲遲不倒的重要原因。太平軍將士多是窮苦人出身,忍耐力、意志力驚人,即使在被俘受刑的情況下,也鮮有變節求生之人。在這些鐵骨錚錚的硬漢當中,最令人敬佩的還是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客家人,雖然出生於富裕之家,但對百姓的疾苦卻頗為同情,在洪秀全、馮雲山的勸說下,毅然毀家紓難,加入拜上帝會,並迅速躋身高層行列。洪秀全在金田起事後,大封楊秀清等五人為王,其中石達開被封為翼王、左軍主將,在西王蕭朝貴陣亡後,率主力與湘軍作戰,為太平軍定鼎金陵立下奇功。



洪秀全、楊秀清進駐南京後,石達開奉命主持西征事宜,屢次重創湘軍,不僅在廬州迫使名將江忠源自盡,還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曾國藩,令後者窘迫之際投水自盡,所幸被部將救起,不然中國的歷史極可能被改寫。西征戰役的一系列大勝利,讓石達開的威名遠震,成為太平軍最可倚賴的“擎天柱”。然而就在石達開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太平軍內部醞釀已久的變亂逐漸“萌芽而出”。


1856年8月,就在太平軍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解除天京三年被圍之苦後不久,太平軍內部便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內訌,結果導致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相繼被殺,史稱“天京事變”。事變後不久,平亂有功的翼王石達開執政,但隨即遭到洪仁發、洪仁達兄弟(兩人皆是洪秀全的兄長)的威逼,最終也負氣出走,導致太平軍元氣大傷。



石達開出走天京後,起初駐軍安慶,以“通軍主將”身份繼續為太平軍作戰。但出於開闢新局面的考慮,石達開在隨後數年時間裡,在江西、浙江、湖南、廣西、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省流動作戰,最終決定進軍成都,佔據“天府之國”。


1863年5月,石達開率部抵達大渡河,在率部渡江時遭遇暴雨襲擊,在數度強渡失敗的情況下,陷入彈盡糧絕的險境。為救助三軍健兒的性命,石達開在得到清廷充分保障的情況下,毅然做出投降的決定。然而令石達開沒想到的是,他前腳降清,後腳便被清廷耍弄,所部三千餘人除少數被遣散、收編外,其餘的將士全部遭到屠殺。



石達開投降後,接受成都將軍完顏崇實、四川總督駱秉章的審訊,完顏、駱二人在審問時疾言厲色,要求石達開坦誠悔過、改過自新,盡情揭露洪秀全及太平軍的罪惡。不過石達開並沒有被對方的氣勢所嚇倒,反而在公堂上慷慨陳詞、一一辯駁,竟然使完顏崇實等人理屈詞窮,無言反擊。然而石達開即使辯論能力再強,依然難以逃脫命中註定的結局,在會審結束後,立刻被判處凌遲極刑。


凌遲又稱剮刑,作為中國史上最慘無人道的刑罰,在明清兩朝最為常見,其實施的對象是被帝王列為“十惡不赦”的罪犯。凌遲在明朝有極為嚴格的執行標準,按照大明律法,凌遲要進行3天時間,受刑人須被剮3357刀後才能嚥氣,這標準在清朝時被照搬過來,如今用在了石達開的身上。


清廷為起到震懾百姓的作用,特地將行刑地點選在鬧市街頭,一時間觀者如堵。行刑開始前,監刑官照例要求石達開懺悔,但遭到後者的拒絕。行刑開始後,與石達開一同受刑的部下曾仕和痛楚難忍,不斷哀嚎扭動,石達開見狀,便責備他沒有骨氣,要他忍一忍便會解脫。曾仕和聽後大感慚愧,此後受刑過程中,儘管緊咬牙關、緊皺眉頭,但再沒有發出一聲哀嚎。



曾仕和的表現足夠堅強,反觀石達開的表現,卻更令觀刑者欽佩。在受刑全過程中,石達開始終默然無聲,無論如何痛楚,都沒有做出咬牙、皺眉的表情,神色怡然令觀者動容。石達開直到嚥氣,都沒有一毫一分的畏縮,不求情、不哀嚎、不怨嘆,實在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


石達開的表現讓清朝官僚震驚,連四川布政使劉蓉都不禁感慨,說他在受審時正氣凜然,受刑時意志堅強,實在是太平軍中骨頭最硬的好漢(“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見劉蓉所著《養晦堂文集》)。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就義,遇難時年僅32歲。不論石達開從事的事業是否具有正義性,單就他舍一身而保全部眾(雖然沒有成功)、勇對清廷審訊及坦然接受凌遲極刑的表現來看,完全稱得上“大丈夫”的稱號,值得後人欽佩。據晚清文人陳澹然所著的《江表忠略》記載,石達開就義近40年後,江淮之間的百姓仍然懷念他,看見其人格魅力。


文史磚家


確實被凌遲處死的。這其中有另一件事可能會被人忽略,那就是在石達開決定以個人生命換取殘部生還時,有三個屬下不離不棄,堅決跟隨他來到清軍大營,最後在將要行刑時,這三人毫無懼色,毅然說道:主帥先行。腦休成怒的清軍想從精神上壓垮石達開,決定先以他的這三個隨從下手,殘忍的凌遲開始後,面對著哀嚎不止的場景,視死如歸的石達開已是淚流滿面……這三位勇士不惜以生命維護主帥最後尊嚴的壯舉,著實令人敬佩。記住他們的姓名:韋普成、黃再忠、曾仕和。


愛石頭的專業戶


應邀。石達開確實是被凌遲處死的,而且是被活著千刀萬剮,割下乳房,割下生殖器,剖下內臟,最後被割下人頭。




石達開領兵10萬從南京出走,戰事不順,內部分裂,有部分返回。石達開領殘部到大渡河後,其妻生了兒子,便停軍慶賀,結果耽誤了行軍幾天。


四川巡撫領清兵圍來,石達開面對大渡河天險,未能突破,結果戰敗。當時身邊留有殘兵4000人,為保護部下,他前去投降談判。誰知石達開被千刀萬剮、凌遲處死。

有傳說石達開被部下長得很象的馬望頂死,苦無證據,不足為信!石達開兵折大渡河,為後來的紅軍長征順利突破大渡河,敲響了警鐘,引起了高度重視,提供了寶貴經驗!


苗萬平談情感



1857年石達開為了避免再次發生叛亂,避禍離京,前往安慶。1861年9月,石達開自桂南北上,於1862年初經湖北入川,自此,為北渡長江,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地,石達開轉戰川黔滇三省,先後四進四川,終於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過金沙江,突破長江防線。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此時太平軍據駱秉章奏稿有三四萬人。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在大渡河東線防禦的清兵來到對岸,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南字營都司王松林到太平軍營談判,石達開決心捨命以全三軍。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編,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駐紮大樹堡。後來,兩千人中有七百人過河,遣散或被殺。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剩餘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殺。 1863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而後從容就義,臨刑之際,神色怡然,身受凌遲酷刑,至死默然無聲,觀者無不動容石達開受刑時,被割幾千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