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

孔子說:“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麼困難呢?”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出則事公卿”,是為國盡忠;“入則事父兄”,是為長輩盡孝。忠與孝是孔子特別強調的兩個道德規範。它是對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這方面的身體力行者。在這裡,孔子說自己已經基本上做到了這幾點。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裡非常落後閉塞,不開化,怎麼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後了。”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人把居住在東面的人們稱為夷人,認為此地閉塞落後,當地人也愚昧不開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問題時說,只要有君子去這些地方住,傳播文化知識,開化人們的愚蒙,那麼這些地方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孔子說:“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來. 那是我自己停下來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進,那是我自己要前進的。”

“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只差一筐土而沒 有成功,前功盡棄·這是誰造成的?孔子回答說:是自己。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填平一塊土地,雖然現在才倒一筐上下 去,但如果我們鍥而不捨地堅持下去,最終大功告成,這是誰造成的?孔子回答:還是自己。 所以,進退成敗都在自己。 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要把進退成敗的原因推之於外在的因素。不要怨天尤人,而要著力於把握自己,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