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1、魏武卒

魏武卒,是吳起訓練的精銳步兵。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根據《吳子·勵士》裡的記載,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 創造了步卒五萬人,車百乘,騎三千,而破秦五十萬眾的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時候應該是滿員大概五萬人左右。魏武卒是那個時代的步戰士兵中,最為精銳和彪悍的代表。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2、東漢陷陣營

陷陣營是東漢末期一支獨特的部隊,人數不多,但作戰極為勇猛,它的指揮官是呂布手下的大將高順。人稱高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陣營'"。全軍僅有七百餘人,個個驍勇善戰,裝備配製精良。

呂布逃出長安包括一干將領,才百餘騎兵。加上後勤軍工補給問題,能讓呂布放手高順籌備精練鎧甲,陷陣營組建時間最早應是呂布佔據濮陽時期,陷陣營先後擊敗過劉備和曹操的軍隊,戰鬥力異常剽悍!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3、曹魏虎豹騎

關於曹操最精銳的虎豹騎部隊,《三國演義》裡幾乎沒有提及,倒是《三國志》裡有所記載。首先虎豹騎的統領歷來都是曹氏將領,比如曹純、曹休和曹真。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將領,虎豹騎歷來由曹氏將領統帥,由此可見其重要。《三國志·魏書》說:"純所督虎豹騎,皆天下驍銳,或從百人將補之。"其精銳可見一斑。關於虎豹騎統領,根據《三國志 卷九 諸夏侯曹傳》可知比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稱為八虎騎。即 曹仁、曹洪、曹純、夏侯惇、夏侯淵、曹真、曹休、夏侯尚。

我們再來看看虎豹騎的戰績吧。首先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皮之戰中,在戰場上殺死袁譚;接著又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時,在戰場上斬下烏桓單于蹋頓的首級;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長坂坡之戰中擊破劉備;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大破以馬超為首的關西軍團;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在下辯擊破吳蘭。而且虎豹騎統帥曹純死後,曹操居然親自當了虎豹騎的統領,可見曹操對"虎豹騎"部隊的指揮權是很在意的,因為這是他的精銳之部隊。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4、東晉北府兵

北府軍,又名北府兵,是中國東晉時謝玄主持創立的一支軍隊,一開始權力幾乎只屬於陳郡謝氏家族,後數度易主,併成為南朝軍隊主力。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於前秦已一統北部中國,東晉王朝受到空前的軍事壓力,因此詔求良將鎮御北方。當時的重臣謝安遂任命其侄子謝玄應舉。朝廷任命謝玄為建武將軍、兗州刺史、領廣陵相、監江北諸軍事,鎮廣陵。其時廣陵和京口聚居著大量逃避北方戰亂而來的流民,謝玄到任後,在這些人中選拔驍勇士卒如劉牢之等,建立了一支軍隊,太元四年(379年),謝玄改鎮京口,因為當時京口又名北府,故而其軍得名北府兵。太元八年(383年),北府軍在淝水之戰中一舉擊敗前秦大軍,乘勢追擊,劉牢之一度追到鄴,北府軍從此一戰,史上留名。太元十二年(387年),謝玄被解除了北府軍的領導權,司馬恬、王恭先後代之,北府軍軍閥化。晉安帝隆安元年(397年),王恭率北府軍起兵反晉,次年劉牢之殺之,代之為北府軍領袖。此後北府軍主要致力於鎮壓孫恩、盧循的天師道起義軍。晉安帝元興元年(402年),北府軍奉命征討在荊州割據的桓玄,劉牢之隨即投降桓玄,桓玄稱帝后削減劉牢之兵權,劉牢之意圖起兵對抗桓玄,然由於投降桓玄早已喪失人心,眾叛親離下自殺。元興三年(404年),原北府軍參軍劉裕率餘部在京口起兵反抗桓玄,並殺之。此後,北府軍成為劉裕的軍事支柱。420年,劉裕稱帝,建立宋,北府軍成為其皇家軍隊的主力。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5、大唐玄甲軍

在李淵起兵之初,李世民身邊已經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領導的精銳騎兵部隊。到了擊敗薛舉,吞併隴右騎兵以後,唐的騎兵部隊大大加強,而玄甲軍也大大加強(隴右騎兵是當時天下三大最精銳部隊之一,還有另外兩個分別是張須陀軍團和隋煬帝身邊的驍果軍團)加上秦瓊、尉遲敬德等名將的加入,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天下無敵的玄甲軍勁旅誕生了。

唐鄭夏虎牢之戰,李世民率領數千唐軍與十幾萬鄭夏聯軍對峙,結果李世民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斬俘6000餘人。在決定天下歸屬的虎牢關之戰中,竇建德率領精銳主力十餘萬人前來支援王世充,李世民僅用3500名玄甲精兵為前鋒增援虎牢關,結果大破竇建德十餘萬眾,竇建德僅率數百騎逃遁,隨後,洛陽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竇建德的十幾萬大軍也被滅,認為無須反抗,率領文武百官投降,此戰李世民一戰擒兩王,天下的局勢完全轉向了對唐軍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登基後,拆分玄甲軍。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衛部隊"百騎",長期駐紮在皇宮附近只在內部實行輪換而不離開京城。玄甲軍的主要部分,交給了李靖,在唐對突厥的滅國性戰爭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6、南宋背嵬軍

背嵬軍是南宋岳飛統領的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南宋時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軍"則是精銳中的精銳,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岳飛的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萬。 在紹十年與金軍在潁昌、郾城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戰,岳飛的背嵬軍先以步兵大破金軍精銳"柺子馬",再以極少的精銳騎兵猛衝敵陣,終於大敗兀朮的精騎一萬五千及步軍十萬,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岳飛的奏摺稱:"殺死賊兵滿野"。兀朮不甘心失敗,集結三萬騎兵以及十萬步兵再攻潁昌,岳雲以背嵬軍騎兵八百挺前決戰,再次大破兀朮的金軍精騎,直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大部隊隨後跟進,"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在朱仙鎮,岳飛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岳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7、蒙古卻薛軍

怯薛軍,是由成吉思汗親自組建的的一支軍隊。怯薛軍主要由貴族、大將等功勳子弟構成,每名普通的怯薛軍士兵都有普通戰將的薪俸和軍銜,他們的統帥是元初"四傑":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博爾術,又被封為"四怯薛"。成吉思汗便著手進行改組整頓御林軍的工作。他降旨道:"昔者,朕僅有擔任白晝警備任務之侍衛七十人,負責夜間警備任務之宿衛八十人。今賴長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贊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統之制。今當揀選十戶官、百戶官、千戶官、萬戶官之子弟人為衛士,俾滿萬數而為怯薛軍。"由於怯薛軍戰鬥力超強,其位列中國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

怯薛軍有著嚴格的紀律,同時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權,一個普通的怯薛軍人的地位甚至高於千戶官(其實不歸他管,是成吉思汗直屬)這支怯薛軍維護成吉思汗的統治,構建了蒙古帝國的統治基礎。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8、大明神機營

神機營是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建的京軍三大營之一,也是中國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隊,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明代永樂年間,朱棣創建了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它與五軍營、三千營一起隨皇帝出征。神機營以火炮,即銅火銃為主要裝備,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隊,使炮兵成為一 個獨立兵種,完成特定的軍事任務。神機營創建後,多次跟隨明朝皇帝出征,用手中的厲器——銅火銃作戰。神機營的銅火銃作戰時,列於陣線前列,各炮隊之間有一定間隔,便於裝填炮彈,可以輪番齊射,用炮火摧毀敵人陣地。

神機營為了能夠保證長時間持續的射擊,通常使用"三段擊"戰術,此戰術分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處於隊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再由處於隊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擊。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擊之後,馬上將神機銃遞迴中間一排的士兵,同時從中間一排的士兵手中接過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中間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負責從前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射擊之後的神機銃,並向後傳遞給第三排的士兵裝上彈藥;另一方面負責從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過已經裝好彈藥的神機銃,並向前傳遞給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覆輪換,戰鬥力十分強大。此一戰術最早為明初名將沐英所創制,是所有前添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二百餘年,領先日本二百餘年。

1410年,明軍在大漠受到蒙古韃靼軍隊阻擊,神機營立即用炮火突擊阻敵,敵軍的防守陣地被神機營的炮火所摧毀,大部分守軍在炮火中喪生。明軍的騎兵部隊發起攻擊,大獲全勝。但是,風水輪流轉。時光到了1449年,蒙古兵越戰越勇,步步進逼,12萬蒙古兵已經攻到了京城附近。守備京城的將軍命令神機營設伏於北京德勝門外。蒙古兵兵臨城下,明軍守衛部隊派出騎兵小分隊,將蒙古兵引入神機營設伏地區。當時,明軍的神機營裝備著最早的火炮——銅火銃。而且,神機營久經百戰,有著火炮戰和機動戰的經驗。在蒙古兵被引入神機營設伏地區後, 守城的將軍一聲令下,神機營的大小銅火銃一齊開火,大小銅火銃發射的石制或鐵製的球形彈丸,一齊射向蒙古士兵,神機營的大小銅火銃打亂了蒙古兵陣形。此時,城內外明軍乘勢出擊,大敗蒙古兵。在這次京城保衛戰中,神機營的銅火銃發揮了重要戰鬥作用,立了大功。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9、大明戚家軍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

自成軍起,大小數百戰未嘗敗績。比較有名的大戰有:嘉靖四十年臺州大捷,經新河、花街、上峰嶺、藤嶺、長沙等戰鬥,十三戰十三捷,斬殺真倭三千餘,燒殺溺斃無算;福建之役,總兵力六千,經橫嶼、牛田、林墩三戰,斬真倭五千餘級,其中橫嶼之戰是一場精彩的步炮協同作戰,先以火炮擊沉倭寇戰船並轟擊倭寇大營,再以突擊隊強行登陸突破倭寇本陣,斬殺倭寇頭領。嘉靖四十二年平海衛,經仙遊、王倉坪、蔡丕嶺四戰,共斬殺真倭兩萬餘,福建倭寇被一掃而空,另於廣東剿滅勾結倭寇的海盜吳平,擊敗吳平手下的海盜三萬餘人,吳平逃亡海上。

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戚家軍)三千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戚家軍火槍隊易步為騎,成為中國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繼光督陣薊遼期間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

中國古代最厲害的十支特種部隊,這個大一統王朝一下子佔了三個

10、大明關寧鐵騎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後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明末三大軍)。

"關"是指山海關,"寧"指寧遠,山海關、寧遠、錦州等遼土是大明抵禦後金的重要防線,"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因此在歸附的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軍隊,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一大批遼將。

關寧鐵騎戰力強悍,寧遠之戰,關寧鐵騎大破後金努爾哈赤大軍,擊傷努爾哈赤致其死亡!寧錦大戰,關寧鐵騎再次大破皇太極率領的後金大軍,在混戰中,滿桂身中數箭,他和尤世威的坐騎均被射死。而後金軍損失更大,皇太極的叔伯弟弟濟爾哈朗,大貝勒代善的兩個兒子薩哈瞵和瓦克達也都負了重傷,戰將覺羅拜山,巴希等被射死!

明亡後,李自成吳三桂誘降不成,親率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山海關。吳三桂自忖難以抵擋李自成,便投降了大清,與清兵一起,在九門口一片石與李自成的大順軍血戰。關寧鐵騎再次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與清軍一起,血戰一晝夜,將李自成的十萬大軍幾乎全殲。並一鼓作氣攻進北京城,把只做了十八天皇帝的李自成從皇宮裡趕出去,踏上逃亡之路。 清軍佔領北京後,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帶領下,躍進中原,對李自成窮追不捨,直至把李自成的部隊全部殲滅。隨後,兵鋒直入四川,又消滅了張獻忠的農民軍和其他地方的明朝義軍,打遍了多半個中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為清王朝最得心應手的一支部隊。吳三桂受封雲南後,關寧鐵騎也隨之駐防雲南!

後來吳三桂起兵反清,關寧鐵騎在吳三桂的率領下,幫助清軍佔領了北京。後來在吳三桂的帶領下徹底擊敗農民軍,隨後又協助吳三桂反清,一度幾近將清朝推翻,康熙喪失了50萬軍隊。可謂是寶刀未老啊,不過最終隨著“三藩之亂”被平息,曾經威名赫赫的關寧鐵騎終於在炮火硝煙中歸於沉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