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觀察」多家省級媒體發力輿論監督 ,《浙江日報》新推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

8月8日出版的《浙江日報》在頭版底條推出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一線調查》,在開欄話中提到,記者將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採訪,聚焦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及省委決策部署不力、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幹部不作為不擔當、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傾聽群眾呼聲,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事實上,不僅《浙江日報》在探索輿論監督的新形式與新空間,放眼全國,山東、海南等多地正在主動要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多家省級媒體正在發力輿論監督。

「观察」多家省级媒体发力舆论监督 ,《浙江日报》新推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

《浙江日報》推出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一線調查》

8月9日,《浙江日報》推出追蹤報道:本報《這個非法砂場為什麼關不掉》引發關注——上虞餘姚交界處非法砂場已被查封。

8月8日出版的《浙江日報》在頭版底條推出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一線調查》,第一期的標題為《藏身上虞餘姚交界處,破壞道路汙染環境 這個非法砂場為什麼關不掉》,開欄話是這樣說的:

開展輿論監督,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職責。本報今起開設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一線調查》,記者將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採訪,聚焦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及省委決策部署不力、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幹部不作為不擔當、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問題,傾聽群眾呼聲,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敬請關注。

8月9日,該報推出追蹤報道:本報《這個非法砂場為什麼關不掉》引發關注——上虞餘姚交界處非法砂場已被查封。

「观察」多家省级媒体发力舆论监督 ,《浙江日报》新推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

多地主動要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 多家省級媒體發力輿論監督

省級媒體發力輿論監督的不止浙江省。從全國視角來看,《浙江日報》發力輿論監督可謂最近輿論監督力度加大的風潮之一部分。

近來,多地主動要求加大輿論監督力度,進一步推動政府部門履職盡責工作。7月23日,山東省委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要求省級新聞單位要進一步加大輿論監督力度。省政府專門要求媒體在輿論監督上“加把勁”的做法引來諸多點贊。

這些措施也頗見成效,山東省級媒體馬上行動起來:7月26日,大眾日報重磅推出輿論監督報道《17路記者暗訪17市政務中心》後,文中涉及的部分地方高度重視、立行立改,第一時間進行整改落實,並表示將以此為契機,舉一反三,全面梳理排查群眾辦事時遭遇的難點、痛點、堵點。

同日,山東衛視的《山東新聞聯播》播出兩條不作為、亂作為的監督報道。據稱,同時發佈的兩條監督報道是《山東新聞聯播》有史以來負面報道體量最大、播出時長最長的一組。

《山東新聞聯播》的輿論監督報道,也起到了“即刻監督”“馬上就辦”的效果,涉事部門積極配合、迅速整改,節目曝光的問題很快得到解決。有聲勢、成規模的輿論監督,為山東推行“一次辦好”這場“觸及靈魂的改革”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推力。……《中國紀檢監察報》也為山東近期大力開展的輿論監督行動點贊。

位於天涯海角之海南對此也遙相呼應。8月11日上午,海南省長沈曉明主持召開新聞媒體座談會上表示,“政府和媒體是朋友、是夥伴。”

據海南日報客戶端報道,沈曉明在座談會上強調,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是統一的,政府工作既需要正面宣傳,也需要輿論監督,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在具體措施方面,沈曉明透露海南省政府將成立輿論監督促進小組,為媒體監督營造良好氛圍,讓媒體真正成為政府的眼睛和耳朵,發揮出“啄木鳥”作用,從而更好地推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落地。

事實上,海南省政府鼓勵輿論監督此前已有跡可循。就在不久之前,媒體曝光海南“不合理低價遊”,書記省長連夜批示,查實一個辦一個;生態破壞例例驚心,媒體逐個揭露,一批責任人被問責、懲處。

另外,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報道,近日,人民網實地暗訪黑龍江雞西、鶴崗兩地,8月5日曝光了洗煤廢水排放河流、粉煤灰不當存放等環境汙染問題。隨後,當地政府迅速作出回應,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作出安排部署,表示“主動接受媒體監督”。目前,報道中所涉及企業已全部停產整頓。8月9日,黑龍江日報報道,按照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環保廳對四煤城環境問題及涉煤企業監管情況開展督察。

「观察」多家省级媒体发力舆论监督 ,《浙江日报》新推建设性舆论监督栏目

多方點評各地“求監督

忠言逆耳利於行,社會善治離不開輿論監督,各地“求監督”是一個好的開始。北京市委機關報《北京日報》8月初刊發的評論指出: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轉型,發展改革行至深水區,各種矛盾多發、問題頻現,人們愈加需要也愈加期待更多的事實與判斷,輿論監督的功能正在凸顯。期盼全社會都能不斷為輿論監督正名,讓其照亮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終受益的是我們自己。

對於《浙江日報》推出建設性輿論監督欄目《一線調查》,公眾號“編前會”對此引述了了劉志祥在《建設性輿論監督與主流媒體的社會引導力》一文中的說法:

隨著媒介生態不斷變化,在新技術、新媒體不斷衝擊,傳播方式和信息源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主流媒體或者說傳統媒體的發聲也就顯得極其重要。由於主流媒體代表了“政府的聲音”,內容方面的真實性、權威性依然無可替代,因此在社會急劇變革和轉型的當下,主流媒體的積極參與,尤其是建設性輿論監督,應該能夠促進社會民主、和諧和進步,也更能彰顯其強大的社會引導能力。

在具體的輿論監督實踐中,主流媒體應當從全局的角度出發,結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緊扣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建設性輿論監督。首先,輿論監督一般從一個時期內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的角度來確定新聞報道選題,並要求選題體現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密切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其次,輿論監督應該遵守新聞紀律,尤其是重大新聞事件,主流媒體必須有序進行輿論監督。最後,要進行藝術性輿論監督,也就是說在文稿處理和編排方面藝術處理,負面新聞正面引導,合理釋放負面情緒,點出解決問題的光明前景等,譬如在標題、點評等方面適當正面引導,讓受眾看到光明和希望;或者說差異化編排,不要讓負面新聞扎堆等等。這樣的輿論監督,才會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的密切關注,也才能促進工作的解決,達到建設性輿論監督的效果。

針對近期多地加強輿論監督,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點評:

隨著社會發展,輿論監督將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黑龍江省政府此次鼓勵輿論監督,是給自身形象的一次加分,不僅有利於提升公信力,也有利於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輿論監督意識。對此《新京報》評論稱,輿論監督應該是改進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重要手段,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善待媒體、善用媒體。

當前,在輿論監督的方式上,媒體和地方政府都積累了一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人民網開設地方領導留言板供網民留言反映問題、成都搭建“大數據平臺”助力監督執紀監察、江蘇鹽城開辦輿論監督欄目等。這些監督方式,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一個平臺,使一些問題得以曝光,有利於促進問題的解決。

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提出,建立政務輿情回應問責制度,對重大政務輿情處置不得力、回應不妥當、報告不及時的涉事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要予以通報批評或約談整改。

此次黑龍江省政府在回應人民網曝光問題時也表示:“壓力就是動力,暗訪問題進一步堅定了我們推動煤城轉型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由此可見,讓媒體的監督權有效發揮作用,政府的公信力就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新聞媒體也應擔負起職責,增強自身專業素養,客觀如實報道事件真相,不斷提高輿論監督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